
【故事】父母脱贫
尧州市张洼乡陆庄村贫困老人陆检来和老伴在屋檐下唠嗑晒太阳,儿媳妇巧巧和女儿萍萍在早早来到老家等着签孝赡养老扶贫承诺书。
不大会,传来几声“当当当”的敲门声。
“谁?来啦。”儿媳妇巧巧起身快步去开门。
“呀,李书记。来恁早?”
“哈哈,都在家。”相互打着招呼,帮扶第一书记李心雨乐呵呵进了门。
说明来意,陆俭来老人起身抓着李心雨的手说:“嗨,孩子们都很孝顺,给吃给喝给钱花,尽责尽孝还尽心,这还用签啥承诺书?这样做是不是有点那个了?嘿嘿。”
李心雨扶老人坐下,心平气和地说:“赡养自己的爹娘是做儿女的责任、是美德,天经地义不能含糊。这让一辈子操劳到老贫困的爹娘脱贫,子女必须主动承担孝赡责任才行,不尽孝赡责任要受到道德谴责和负法律责任,是不?咱这签订下这承诺书,就是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让老人们生活有保障,心里更踏实才行。”
“嗯,这承诺书上说得好,能让俺爹娘心里踏实!俺乐意签,俺这就签。”儿媳妇巧巧在承诺书上签了名,重重按上鲜红的手印。
出嫁外乡的女儿萍萍认真仔细阅读了承诺书,心情愉悦地说:“这个承诺书真好,明确了咱这些做儿女的要在履行老人经济、医疗保障和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一些孝赡事项,特别是按月向老人提供多少养老费都写的清清楚楚,一目了然,这些事项俺愿意承担,保证让俺爹娘成为村里最早脱贫的老人。”
第一书记李心雨说:“尧州市贫困户中有相当一部分老人,因年老体迈已经失去了劳动能力,为了让子女更好地尽赡养义务,不把包袱推向政府甩向社会,我们把精准扶贫与‘四德工程’和‘孝善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在村里都成立了孝赡养老协会,这种扶贫养老新模式,在社会上引来一片‘啧啧’叫好声。”
村支书陆大海逢人便笑着说:“承诺书规定分家的儿子、出嫁的女儿每月交给父母赡养费、精神慰藉都有明确‘标准’。村里每半年对各家子女孝赡养老情况进行综合评议,评议结果在村大喇叭上进行公布,谁愿落个‘不孝’名?没想到啊,效果出奇的好!哈哈。”
“听听,大喇叭上又播报了,咱村的老人今年都脱了贫,儿女个个都孝顺,真好!”
“嗯嗯,说的是啊,这为人儿女谁愿落下个‘不孝’的坏名声,是不?”
陆庄村贫困老人陆小兰说:“俺是贫困户,去年老伴去世。早就分家另过生活的儿子和儿媳把俺从老屋接到他们家里居住,俺除了享受到政府扶贫的各项政策外,儿子帮俺走出了贫困,过上了好生活,没想到啊!”
“嗨,俺村整的‘孝赡养老、子女尽孝父母脱贫’这一出,咋一不小心,就成了全县扶贫的亮点。嘿嘿。”面对摄像机镜头,陆检来老人那透着幸福甜蜜的爽朗笑声,像春里温馨的天风漾满村庄,飘出好远好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