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四季的故事】月是故乡明(征文.散文)
中秋假日,天气晴好。小女儿开车,我们老两口与外孙女一起回县里参加刘威(外孙女的叔伯姐姐)的婚礼。
女儿建议顺路参观泰来的“四种文化”,让外孙女见识一下家乡的历史文化。我们觉得这个建议太好了,难得外孙女有这么一个机会回县里,顺路参观一下,非常有必要。
我忽然想到,今天是中秋节,纪念馆是否开馆呢?便在微信朋友圈里发了一条询问的信息,有朋友告诉我今天开馆。
我们的车子从卜奎收费站上了高速公路,从大兴收费站下了高速,直奔大泡子村附近的“九八”抗洪纪念馆。公路两侧的树木已经泛黄,唯有这段乡间公路两侧的树木依然绿树婆娑。按照路标指示牌,很快就到了“九八”抗洪纪念馆,此刻,正值吃午饭的时间,只见管理人员刚刚把纪念馆的门锁上,看见我们开车过来,便又打开门,说道:“今天来参观的人真不少呢!人家都去吃饭了,你们怎么这个时间来啊!”我说:“我们的行程正巧赶上这个点儿到这里,先参观,后吃饭。”说话间,我们步入纪念馆,映入眼帘的是一个高大的雕塑,人民解放军与老百姓一起抗洪抢险的造型,再往里面走便是各种图片、抗洪时期使用过的物品。看着被洪水淹没的村庄、庄稼,又把我带到20年前那个夏秋之交,阴雨连绵的日子,洪水肆虐,冲毁堤坝,冲毁铁路,村屯、庄稼一片汪洋,当时的国家领导人先后来到大泡子村和大兴中学,看望转移出来的受灾的乡亲们……
一幅幅照片,一件件物品,还有当时县防汛指挥部的各种文件、简报等等。我们从一楼展厅到二楼展厅,仔细地参观着,一边给小外孙女讲当年洪水泛滥的情形,让她记住在家乡曾经有这样一次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以及抗洪救灾的壮举。
从大兴镇出来,我们直接去江桥抗战纪念馆。因为江桥收费站正在升级施工,我们从乡间公路行走,这样必须经过一段浮桥才能到达江桥镇。这个浮桥,我们有好多年没有走过了,有几分亲切感。公路两侧绿柳拂风,浮桥上车来车往,浮桥两侧江水滔滔。过了浮桥,进入江桥镇,已经快一点了,我们选择先参观,然后吃午饭。这时候我收到一条微信,是塔子城镇的施恩惠发来的,他说:“你们什么时候到塔子城,我在博物馆等你们。”原来他在微信朋友圈看到我的询问了,便给我回了微信。看到这条微信,心里热乎乎的,深表谢意。
来到江桥抗战纪念馆,只见公园里有好多的车辆和参观的人们。我们登记,进入纪念馆。小外孙女对这个馆特别感兴趣,看的也非常认真。我也是在纪念馆升级之后第一次来,只见馆内较以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阵列的物品更加丰富,增加了嫩江大桥的模型,而且从西侧的大桥模型进入展厅,给人的感觉很特别,突出了江桥的直接感观。在二楼展厅里,大幅的照片、塑像、日本侵华用过的衣物、武器、器皿一应俱全,有好多物品是从泰来和平镇抗战收藏家张树明那里征集来的,丰富了馆藏,也丰富了陈列展出。一拨一拨的参观者络绎不绝,人们一边参观,一边轻声地议论着,感慨着。我从内心深处感到了这个纪念馆的升级融入了更多内涵,充足的展品进一步证明了发生在泰来县江桥镇境内的这场战争是震撼世界的,是打响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枪的地方,江桥抗战,越来越得到世人的关注和褒奖。
从纪念馆出来,小外孙女在公园里拍照,并到各个纪念碑前瞻望。紧接着,我们又来到观江大道和稻草艺术广场参观。我和女儿总喜欢拍自己,而小外孙女却喜欢拍大桥,拍江水,她自己到离我们很远的一个方向认真地拍照,我莫名其妙地猜想,她拍什么呢?那么认真,抬眼看看也没有什么特殊的景观啊?等她走回来,我才知道,她拍了一个日本人修建的炮楼。咦?我怎么没有看到这个炮楼呢?看来,年轻的高中生和我们的眼光真是有着太大的差别啊!我从内心里为外孙女点个赞!
江风习习,江水滔滔,近处一座铁路桥横跨嫩江南北,远处一座高速公路大桥蔚为壮观,我依着江边的石栏杆远眺,昔日的抗日战场,血雨腥风,看今日太平盛世,人们安居乐业,一派祥和景象。嫩江水平静地流淌着,滋润着万亩良田,金色的稻穗沉甸甸的,已经到了收获的季节:嫩江岸边的树木染上了秋天的颜色,姹紫嫣红。迎风而立,任凭江风拂面,心胸也开阔无比……
时间已经接近下午两点了,我们还没有吃午饭呢,只见小外孙女恋恋不舍地上了车。我们在镇内一个小饭店里吃午饭,此刻是又累又饿又渴啊。人们都回家过节去了,唯独我们一家在这个小店里吃过了晌午的午饭。老伴儿点了炖江鱼、炒蛤喇肉等四样菜。这时候,我才想起来,清晨大弟妹电话约我们下午两点半到她家里过节聚餐的事,看来是赶不上这个聚餐了,赶紧在幸福一家亲群里发个消息,抱歉地告知他们,我们的行程才走了一半儿,不能赴约了。
炖江鱼很快就做好了,吃起来真香。店老板很热情,告诉我们从江桥去塔子城有一条近路,叫江音公路(江桥到内蒙古扎赉特旗音德尔)。这时候,微信提示音响了,是施恩惠发来的微信,告诉我别着急,同时也详细告诉我从江桥到塔子城走江音公路,在乌鸦站村边下来走柏油路很快就到塔子城。
有了详细的前行路线,我们也安心地吃饭,一边品味嫩江小杂鱼的醇香,一边聊天。在中秋节的下午,我们四人坐在这个叫做福满天天的小饭店里,回味已经参观过的两个纪念馆的情景,感到既舒心又开心,别开生面的中秋节,特别有意义。
接近下午三点,我们出发了。从江桥镇内的一条东西大街直接往西南方向走,便上了江音公路,这条道路比较宽,是单行道,中间有隔离带,车辆很少。很快就进入内蒙古扎赉特旗境内了。内蒙古的道路建设很好,途中路过努文木仁乡和好力保乡永兴村,这个村是全国文明村之一,国家投资创建,十分先进。继续往前走,就到了乌鸦站村,我们从旁边路口向西南方向转弯,上了一条柏油路,继续前行,不远就是巴岱乡,这时候,施恩惠又发来微信,问我们走到哪里了。虽然我们没有走过这条路,有施恩惠指点,很顺利地到了塔子城镇,施恩惠和一位值班的同事正等着我们呢。天色已晚,游人也稀少了,我们抓紧时间参观,拍照。
塔子城,千年古城,昔日土夯的古城墙依然矗立在世人面前,在城西新修建的塔子城遗址博物馆里以图片和出土文物展示了千年画卷……博物馆的前方有一个纪念广场,那里新修建一座青砖塔,是仿造1953年倒塌的砖塔原型修建的。古塔虽然不在了,仿造的砖塔依然展示着千年古塔的雄姿,告慰后人记住逾越千年的历史,莫忘历史赋予古城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的沧桑。
施恩惠今天休班,专门过来接待我们,心中十分感激。下午四点多了,快到闭馆时间了,我们才迟迟离开,返回县城。
还差泰湖湿地公园没有游览,明天抽出时间再去那里,听说湿地公园有寒地菊花展呢,十分期盼。
外孙女离开泰来已有九年之久,很少回家乡,这是她第一次参观家乡的特色文化。看她专注的神情,相信这些发生在家乡的史实会给她年轻的心灵留下深刻的印记。
夜幕降临,满月清辉。倚在窗前,看圆圆的月亮在深邃的天宇里散发出柔和的光,抬眼看到的是家乡的万家灯火,楼前偌大的停车场里,一排排轿车在月光下反射出光亮来,犹如落地的繁星般璀璨。离开泰来这座小城九年了,家乡每天都在发生变化,越来越美,越来越富裕。唯独不变的是那一轮明月,给予回归家乡的人满满的温馨和祥和。难得今天过了一个特别的中秋节,家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在月光的抚慰下是那么的清灵、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