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流年】曾经的安土羊肠营(随笔)

编辑推荐 【流年】曾经的安土羊肠营(随笔)


作者:杨平原 布衣,340.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343发表时间:2018-01-18 20:23:31

我的老家营上镇,是富源县的一个小镇,小时候常听老祖辈们侃土司的故事。最近几年读地方县志,才知道营上镇历史上是安土司管理的地盘,现在我把安土司资料整理如下。
   翻开清代《康熙平彝县志》和《光绪平彝县志》,知道今富源县营上镇在元明清至民国二十六年以前称为安土羊肠营。关于这个,得从安土司说起。土司是中国边疆的官职,元朝始置,用于封授给西北、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首领。
   元代的沾益州包括今天的富源县北部、宣威市、沾益区。只不过那时富源北部叫罗山县(南部叫亦佐县)、宣威叫石梁县、沾益叫交水县。沾益州的治所(政府所在地),在石梁县境内,据有关学者考证,石梁县的治所就是今天的宣威城东的河东营村。元代沾益州的土司即《西南彝志》中的濮格阿额、原为彝族德布氏后裔,改汉姓安氏。据安氏家谱记载:元代沾益州土司安举宗随元军出征有功,授怀远将军,长子阿蒙承袭,无嗣,弟阿朝从征粤西有功,授云南行省参政。阿朝的长子阿铎未袭身故,次男阿哥承袭。这是元代安土司承袭沾益州知州的情况。
   到了明洪武十四年,明军平定云南,安阿哥归顺明朝廷,明朝廷仍授安阿哥为沾益土知州。安氏自元代安举宗开始,世袭沾益土知州职,一直沿袭到清雍正六年(1728年),其间四百多年的时间,安氏一族共世袭土知州职位二十二人。据安氏族谱、《土官底薄》和《宣威旧志汇编》和《民国沾益县志稿》相关文献,可知元代末至清雍正六年以前安氏土知州的传袭秩序为:1安举宗→2安阿蒙→3安阿朝→4安阿哥(洪武十四年归顺明朝廷)→5安阿索→6安阿周→7安斗男→8适壁(女)→9适仲(女)→10安奢→11安民→12安慰→13安正→14安九鼎→15安素仪(女)→16安绍庆→17安远→18安其禄→19安重镇→20安民(注:第20位传人安民与第11位传人安民同名,第11位安民是《土官底薄》上记载的,在安奢后,第20位安民是宣威安氏族谱记载的,在安重镇后,是在顺治七年归顺清朝廷的)→21安世基→22安于蕃。需要说明的是,安氏任土知州的22位中,有的并不是父子关系,有的是传给妻妾,有的是传给弟弟,有的是传给侄子,因为有的土司无嗣,只有妻或弟或侄代理知州处理民事。当然,安氏内部为争夺土司位职有互相仇杀的现象,本文就不赘述。
   明代安氏传至安九鼎时已是嘉靖年间,安九鼎无嗣。安九鼎死后,其妻安素仪在万历十三年上奏万历皇帝:以安举宗同宗乌撒土府知府禄墨的次子安绍庆过继给沾益州安素仪为子,得到万历皇帝恩准。安绍庆因此得以继承沾益土知州的职位。安绍庆死后,因其长子未袭先故,由其长孙安远继位。安远袭任沾益土知州时是明末天启年间,天启二年,安远的叔母设科附水西的安邦彦起兵反叛明朝廷,带领人马砍伤安远,安远不久死去。云南巡抚闵洪学以土知州安远死,下令沾益州彝民的赋税上交给流官知州。流官知州住在后所城(今宣威老城),土知州住河东营。明代沾益州实行土流合治,设有土知州和流官知州两个知州管理民事。由于流官知州不通彝语,诸如上税交租征兵之类的民事都是土知州办理,流官知州只是起监督作用,是个得闲的官。后所城驻扎着汉族军队,震慑土司。无奈土知州下辖四十八营,以勇猛善战著称,其兵力是后所城兵力的三倍,安远死后,他的堂弟安其禄代理沾益州土知州职位。安其禄传位于安重镇,安重镇传位于安民。
   清世祖顺治七年时,安民任沾益州土知州,大势所趋,安民不得不奉版图随滇、黔、蜀各土司称臣于清朝廷,各土司都得世袭其职。安民过世,其长子安世基袭位,安世基死,他儿子安于蕃袭位。土知州的职位一般由长子承袭,其他的儿子分到各营(营相当于今天的镇或乡)任营长,营长就相当于今天的镇长或乡长。安土司的地盘据《宣威州志》记载,有四十八营,现在知道的在宣威境内的有乐农营、木冲、那沙、姬营、得大上、哈马谷、必绍、血舌、当昌、木冬河、得勒、瓦歹、着测、阿免、瑰苏、戛来丶法夺,在沾益境内今天知道的有木阳营(在沾益城西七十里)、块启营、歹扯营(今改德泽)、块卜营、羊肠营(今富源县营上镇)。清初安民任土知州时,块卜营的营长叫安世富,是安民的第四个儿子,传位给安磐,羊肠营的营长是安民的第三个儿子安世荣。雍正六年改土归流时,沾益州分割为宣威州和沾益州,块卜营和羊肠营分割给沾益州(今沾益)管辖。
   康熙三十四年合并亦佐县与原平夷卫(洪武二十三年在罗山县创立平夷卫)、设置平彝县(1956年改名为富源县),羊肠营桓亘于原平夷卫与亦佐县之间,民间称羊肠营以北的原平夷卫地域为上半县,羊肠营以南的地域为下半县。平彝县壤地不能相结,中间是安土司的羊肠营,周边是少数民族,又是云南咽喉之地,是个难治理的县份。一直到雍正七年,沾益州最后一届的土知州安于番被发配于江南江宁府安置,安土司失去了世袭职位及其领地,各营的营长也逐渐被流官取代。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平彝县以羊肠营飞插于县内,是飞地,请求云南省府准予从沾益县(民国改州为县)划归平彝县,沾益县政府不甘失去羊肠营,力争挽回。平彝县派盛少荃为代表驻省请求。羊肠营飞插于平彝县境,百姓到沾益办事,步行往返要几天,沾益县政府的接洽人员还带理不睬、很是怠慢。羊肠营人民纷纷要求划归平彝县,羊肠营官绅也积极争取羊肠营划归平彝县,沾益县的县长张融和极为恼怒,派武装人员抓捕当时羊肠营的区长李希和到县府问罪,行至起堡一带,羊肠营人民几百人手拿木棒锄头,追赶营救,击败抓捕人员,救了李希和。几经努力,民国二十六年(1937),沾益县在平彝县境中部的飞地羊肠营3乡1镇共41个村赛,2.99万人,经云南省主席龙云批准,划归平彝县,结束了平彝县历史上南北分割的局面。
   1952年,羊肠营为平彝县营上区;1988年,撤销营上区,设立营上镇至今。

共 233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叙述了营上镇历史上是安土司管理的地盘,以及管辖演变历程。营上曾叫安土羊肠营,元起至民国二十六年以前称呼都是这样。同时作者记述了安氏自元代安举宗开始,世袭沾益土知州职,一直沿袭到清雍正六年(1728年),其间竟然长达四百多年时间,由此造就安氏一族共世袭土知州职位高达二十二人。民国时期,经当地人民以及官绅力争,从沾益县(民国改州为县)划归平彝县。语句凝练,有据可查,严谨缜密。有价值的文字,推荐阅读。【编辑:山地73182882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山地731828829        2018-01-18 20:24:59
  平原,我真的佩服你。
   孜孜不倦,追求当地历史文化研究。
2 楼        文友:山地731828829        2018-01-18 20:26:33
  等有机会,你好好研究一下爨氏。
   你写史,我虚构小说。
回复2 楼        文友:杨平原        2018-01-21 15:24:18
  这个是宣威旧志上写的,分散在康熙、乾隆、道光、民国的宣威旧志中,另外民国沾益县志稿和富源县志中也有提及到。
3 楼        文友:杨平原        2018-01-21 15:31:35
  安土司的资料来自康熙、乾隆、道光时的宣州志,还有民国时宣威县志稿、沾益县志稿。资料分散,又是文言文写的,没有多少人爱读。关于安土司的故事,我把它解读成白话文写成文摆了两年,又读康熙平彝县志、光绪平彝县志和富源县志,才基本理清了安土羊肠营的历史。
4 楼        文友:杨平原        2018-01-21 15:33:56
  查了九本古志才查出这么个结果
5 楼        文友:山地731828829        2018-01-21 15:40:50
  辛苦了,平原。
   你的痴迷,却是一种贡献。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