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桃源】忆水木清华(散文) ——1996年清华大学文友会
月光之下,也许是偶然,在时空与星空交错之中,收拾旧衣物时才发现了那藏匿于二十多年前的记忆,你们哥七个在清华大学二校门前合影的旧相片和名片。
这让我如平静湖水的心,再一次泛起了涟漪。
独自一人,静静站在高高的楼宇之中,看窗外天空点点星光,感慨着月儿的阴晴圆缺。这时,忽然想起这几位知心老友们,而今一别二十多年,你们还好吗……
那是96年的春风四月,我以一个清华大学校外编辑的身份,应好友之邀去北京清华大学参加大学学生协会举办的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研讨会、清华大学第一本军事校刊发行会、参观囯防军工单位及院校和文学院系举办的学生会现代散文与诗歌诗词研讨会。
在清华我有十几位挚友,这是我第二次回到清华大学,心中有一种“近乡情更怯,心缘梦所依”的情愫。
我再一次住宿在清华园学生宿舍,每当夕阳斜射在水木清华学堂古老的建筑上、忙完一整天的采访与编辑工作之余,我都会与好友们走到水木清华后院的“小池塘”旁绿草丛中,让他们用心爱的吉它弹奏一曲由我作词的《青青校园》,大家欢快地唱着、跳着,那是多么安逸的时光。
每当钟声响起,我就会记起清华园内“日冕”的碑铭、图书馆前小草坪上那迷人的歌声,还有那静静坐在二校门后面林荫小路旁长木椅上的学习和读书的声响,偶尔会走来几位莺声燕语的女同学,热情地参与交流,诉说着共同的心愿与理想,那是一种自然而动的纯真与朴素。
每当从讲堂听完课,我都会走进清华园小教堂去看同学们采排的小戏本,领略欧洲歌剧的文化与艺术魅力。
每当晨光照耀在古清华园的林荫小路上,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深呼吸一口那新鲜的空气,唤醒体内浑浊的记忆,深深地体会着这古老的凝重,让早课堂上的钟声赶走一夜的疲惫,让“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的清华校训时流淌在时间的长河里。
每当闲瑕之时静静地穿梭在古老水木清华建筑中,体味厚重的历史足音;还有那青翠的小竹林里,去倾听“湖水”悠悠然的哗哗的流淌,还有那竹林小路里悠远芳香的背书声……
老友颜及几位知心好友热情的招待了我……
其中老友杨是位高干,记得那天他生日,我一向不喜喧闹场合,但他的生日派对,我定然要去。
杨是一位拥有博士学位的青年,也是刚刚走上讲师工作的优秀男儿,他虽学历高,但平易近人,长相帅气又打得一手好网球,我的球技也由他所授,但每每总是会败给他。
是命运的安排,让他成了我最要好的哥们!
也许是军事知识与散文诗的爱好使我们有着共同的信念与追求,也许是生活的差异,恰似天地之别,一个是高干子弟,一个是平民百姓,但这并不影响我们真挚的友情。
老友生日那天,他家三楼书房客厅成了“闹市”,我坐在客厅角落里品尝着老友送来的古巴纯正咖啡,浓浓香气迎面而来,尝一口嘴苦留香,包含着苦涩的记忆。
看着他们欢喜的跳着“霹雳舞”、“的士高”,我不会这些疯狂的扭动,甚至有些排斥,这种所谓的“现代文明”离我很遥远,或许传统的意识让我与身边的这种环境格格不入,身处喧嚣,我却仿佛只身一人,被孤独包围,好像要顺着我身上的每一个汗毛孔直入心灵深处。
一杯正冒着气泡的果汁递了过来,杯边还嵌着一片香橙,我抬头一看是位女孩,她平静又俊俏的脸上带着微笑:“大哥让我给你送杯果汁,怕你喝苦咖啡喝不惯。”“噢!杨是你哥”?“对!我三哥。”我点头接过高脚杯果汁,此时的确需要一杯凉凉的果汁冰镇一下,这支疯狂的舞曲快要让我爆炸!
昏暗灯光掩映着一群狂舞的身影,角落却躲藏着我和另一个无法融入其中的安逸灵魂,就这样静静坐着,似乎忘却了周遭的一切。
“喜欢古典文学吗?”女孩突然问我,为此我有些诧异,毕竟我们才刚刚相识,她为何会突然这样问?我心中难免猜测。
微笑着点点头,我发现她的笑容很好看,眉间有颗红痣,人长得也标致,她温暖的笑容中透出沉静气质,让我瞬间觉得踏实。
闲谈中我发现我和她的欣赏情趣居然惊人相似,我们都喜欢李清照的凄凉、李白的轻狂傲慢、毛泽东的雄才大略、席慕蓉的缠绵、舒婷的明丽清新、余秋雨的厚重愽广、贾平凹的平淡以及李耕的大气;我们又都偏爱民乐,尤其是古琴与山西民歌……
杨家有一张上好的古琴,这是杨父香港老友送的生日礼物,据说是宋朝时期仿品,价值不菲,好友还找专家做过文物鉴定。我对古琴也有崇拜式的敬意。
“能否为我弹一曲‘高山流水’?”“你懂古琴曲?识谱吗?”“我听过,古琴谱不懂,但曾有人手把手教过我一小段道家琴乐。”于是我邀请她为我弹一曲,我们走进书房,离开这个“炮火纷飞,战机轰鸣”的客厅。
走进明亮书房,她轻轻落座,她十指修长拨动琴弦时立刻有轻音韵律回旋房内,跟随曲子的感觉,我仿佛看到高高的山脉,涓涓的流水,让人臆想,给人以美感。
才一小会,她便停了下来。对我说:“能否帮我找个龟甲?手指好痛,就在后边琴箱里。”我正在听得入神,忙从“神话”中醒来,急忙起身,走到右侧窗下便看见十分精致古色古香的琴盒,小心翼翼打开里边一个小古红南木小盒,里面有五片质地如琥珀、薄如雾色形似指甲的东西。对着阳光,能看出它的剔透和美丽的纹路,我静静地看着她用白色细胶带将它们固定在她右手指甲上,再次抚琴,音律仿佛山上清泉,琴声越然窗外,直透云霄……
铮然金石之音肃飒山岳,清婉转换流水之弦。对于古琴曲,我有一种发自肺腑的感慨与敬畏。
独立窗前,隐映落地的粉纱窗帘,我久久凝视夕阳的光辉,看不见她手指在弦上的舞动,但我的内心却仿佛凝视于她的指尖,流动于琴弦之上,如一曲幽幽雅乐,流淌于高山小溪之间。
聆听了许久,战火纷飞的劲歌狂舞悄悄远离,肃静了客厅。回转身来,默默地望着那美丽脸庞,一抹专注,竟在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
我真的与她素未相识?我和她真的仅仅是萍水相逢?那为何我对她有一种亲切而熟稔的感觉?为什么我们的心会如此贴近,我在问,一句诗句极为清晰地闪现我的脑海里,“相逢何必曾相识”,我转过头静静地凝视窗外夕阳,她回眸望了望,彼此间只有琴声。
大家吃过晚餐后,我打算回清华住地,杨一再挽留,我们畅谈天下之事,山南海北一顿狂侃。她坐在我对面仿古长椅上,手中浓如乌云的咖啡香沁人心脾。她一直在默默倾听。
电话铃声突然响起,杨接过电话便要下楼一趟,我与她静坐了一会,她起身走向开放式半圆形阳台,我这才注意月色如银,我们谈着古典文学,以及红楼里的诗句,从她的口中得知,她更喜欢南唐李煜的诗。
明月之下,她感叹着“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甚少,弦断有谁听?”清风中,我吟了一首李清照的词,她听着说太凄婉了……
后来我们成了朋友,常有书信往来。
两年后,她远嫁美国乔治亚州一位华人富商,成了一位富商太太。
红颜拨琴醉清风,往事回首入前尘。
相印心路苦涩寻,落花流水各芳飞。
红尘缘梦难追忆,一路风霜红尘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