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丹枫诗雨 >> 短篇 >> 杂文随笔 >> 【丹枫】杜撰与杜做(随笔)

编辑推荐 【丹枫】杜撰与杜做(随笔)


作者:柴湿燃 秀才,1800.2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655发表时间:2018-01-24 17:49:12

宋人王楙的《野客丛书.杜撰》,将包拯与杜默说成“包弹对杜撰”,因为包拯,“严毅不恕,朝列有过,必须弹击,故言事无瑕疵者曰‘没包弹’;杜默为诗,多不合律,故言事不合格者为‘杜撰’。”不过,他也发现了其中的蹊跷,于是他又说:“俗有杜田、杜圆之说......如言自酿薄酒,则曰‘杜酒’。”原因他不清楚。杜甫的《题张氏隐居》有“杜酒偏劳劝”之句,于是他以为杜酒是指杜康。但《湘山野录》说盛度撰《张文节公知白神道碑》,参知政事石中立故意急问:“谁撰?”盛度随口回答:“度撰。”引起满堂大笑。
   杜默生年有两说,1019年或者1021年,这是虚岁、实岁计算的不同所致,张知白死于1028年,此时杜默才十岁左右,所以石中立搞笑盛度的事,肯定早于杜默的“杜撰”。如此看来“杜撰”与杜默没有关系。另一个宋人沈作喆在《寓间》中说:西汉田何,号杜田生,讲《易经》,而人们认为秦之后《易》学已失传,杜田生所讲授的《易经》是信口雌黄、自圆其说,故为“白撰”,也称“杜田”、“杜园”。所以清人唐仲冕的《芳茂山人诗录》说孙星衍所著《周易》、《尚书》,悉取汉晋以前说,不作一杜田语。认为杜撰就是杜田语,这一词就可以追溯到西汉了。
   从宋朝一直到清朝赵翼的《陔余丛考》都没有把“杜撰”讲清楚。一般都姑且用《宋稗史》中的杜默为诗多不合律,所以称“杜撰”来解释。不过杜默的诗:“一片灵台挂明月,万丈词焰飞长虹;乞取一杓凤池水,活取久旱泥蟠龙。”也未必不通,其中用了二个“取”也不一定是他的疏忽,诗言志,歌咏言,贵在意境,那种以词害意之作,非杜某所为。他的老师石介作《三豪诗》说石延年豪于诗,欧阳修豪于文,杜默豪于歌。故诗云:“师雄(杜默)二十二,笔距猛如鹰。玉川《月蚀》句,意欲相凭陵。”虽然苏轼说:“吾观社默豪气,正是村学究饮私酒,食瘴死牛肉,饱後所发者也。”不合诗律是有的,但并没有编造或张冠李戴之类的例子。欧阳修则说:“南山有鸣凤,其音和且清。鸣于有道国,出则天下平。杜默东土秀,能吟凤凰声。”完全没有讽刺他不通的意思。
   清人况周颐的《眉庐丛话》:“沪上药肆,辄大书其门曰‘杜煎虎鹿龟胶’,或问余‘杜煎’之意,弗能答也。”湖州人朱孝臧告诉他,“杜煎,犹杜撰,即自煎,吴语也。苏州蹋科菜有二种,本地自种曰‘杜菜’,自常州来曰‘客菜’。客菜佳于杜菜,以‘杜’对‘客’而言,可知与‘自’同意。”林则徐的《谆劝殷富平粜并严禁牙行舖护囤米抬价告示》:“查往年丰熟之岁,上等杜米,每石不及三千文。”而宋人孔文仲对策中有“可为痛哭太息”,类似贾谊《治安策》中语,而被人诮之为“杜园贾谊”。
   “杜”应该就是指自家土制的东西或手工生产的物品。至今苏州一带仍然称作“杜做货”。屋前屋后自家种的竹子叫“杜竹”;自家手工做的年糕叫“杜糕”;以前自家织的布称为“杜布”,清代张家港乡下的“雷沟杜布”还曾远销海外;家酿的米酒称“杜做酒”简称“杜酒”。“杜做”一词,在苏湖一带是常用语,吴方言说:“大肚皮戴仔只杜布肚兜,屠家里驮外孙看图书,肚膨气胀来踱步。”意谓孕妇戴自家织的布做的肚兜,姓屠的背着外孙看书,肚子胀气在踱步,其中大、肚、杜、图、踱的发音一样。而《饲鹤亭集方》中强调与一般不同,独家自创的“杜煎鹿角胶”,还有“杜煎驴皮胶”之类,至今还能在中药店找到。
   杜甫的《题张氏隐居》中“杜酒偏劳劝”之后,还有“张梨不外求”之句,“杜酒”与他家的“张梨”相对,都是在强调隐居者张家自己的出产。以前乡间都穿自家做的布鞋,苏州姑娘做了送情郎,会说声是:“杜做货,实在拿不出手。”其意是深情中的谦虚自贬,还是表示手艺精湛的自豪,就要你自己去理解了。与其千篇一律,或者人云亦云,不如有点个性特色和创意的“杜做货”更有味。
  

共 153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杜撰与杜做》,很有史学考究之感。作者用丰富的典籍和史料推断出杜撰和杜默没有一毛钱关系的结论,认为杜应是自家之意并用江南苏杭一带的语言加以佐证,很是具有说服力。且不论作者的论点论据或结论的对与错,单就作者的学识和探究精神就令编者极为钦佩,向老师学习了,也倾情推荐文友共赏。【编辑:万丈红尘】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万丈红尘        2018-01-24 18:06:23
  佩服老师的才情。学无止境,长知识了。祝冬安笔丰,期待您的更多精彩。
万丈红尘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