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荷塘“有奖金”征文】腊八粥(散文)

编辑推荐 【荷塘“有奖金”征文】腊八粥(散文)


作者:叔洪 童生,952.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400发表时间:2018-01-24 20:31:10
摘要:现在的孩子们之所对腊八粥已经不感兴趣,是因为生活太好了,可吃的东西太多了,而沃恩小的时候,尤其在三年自然灾害的年代里,吃一口腊八粥部过年还高兴……

【荷塘“有奖金”征文】腊八粥(散文) 腊月初八家家都会熬上一锅粥,这种习俗之所以能流传至今有很多说法,这里只讲一个与老百姓勤俭持家过日子有关的传说。
   很早以前,有个四口之家,老两口和两个儿子。老两口非常勤快,一年到头春播夏锄秋收,兢兢业业,家里存粮充裕。他们家的房前屋后及院里还种有枣树,结出的枣又脆又甜,每年都会拿到集上卖很多银钱,老两口勤俭持家,为的是给两个儿子娶上媳妇,让后代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到了儿子娶媳妇的岁数,老两口却不行了,老父亲临死的时候嘱咐哥俩儿好好种庄稼,老母亲临死的时候嘱咐哥俩儿好好管理院里的枣树。父母走后哥哥看到这大囤满小囤流的粮食,对弟弟说:“咱们有这么多的粮食,几年也吃完,今年歇一年吧!”弟弟听哥哥这么一说也随声应和道:“枣树那么多接多了也吃不了,就别管它了!”就这样,哥儿俩每天闲逛,过着逍遥自在的快乐日子。长此以往,哥俩越呆越懒了,越吃越馋了。一年到头吃喝玩乐,没几年坐吃山空把家产给败光了。
   没有钱粮的日子不好过,这年到了腊月初八,家里实在没有什么可吃的了,怎么办呢?哥哥找了一把小扫帚,弟弟拿来一个小簸箕,到先前盛粮食的地方东扒扒、西扫扫,总算找到一点黄米粒、红豆粒等,就这样把可怜巴巴地凑到一起的杂粮和几个干枣,放到锅里一齐煮了起来。煮好了,哥俩吃起这五谷杂粮凑合起来的粥,两双眼眼巴巴对望着,这才记起了父母临死前的教诲,后悔极了!
   哥俩尝到了因懒惰而败家的苦头,就跪在父母坟前磕头发誓,一定要勤劳耕种勤俭持家。冬去春回,哥俩辛勤劳作,像他们的父母一样,不辞辛劳种地,兢兢业业管理枣树。不几年的时间,就又过上了好日子,娶了媳妇,有了孩子。
   为了记取懒惰的教训,教育子孙别忘了勤快节俭过日子,每逢农历腊月初八这一天,就吃用五谷杂粮混在一起熬成的粥。后来这一习惯逐步传到左邻右舍,人们都叫它为“腊八粥。”
   腊月初八,用杂粮做成的“腊八粥”,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带有一种生活情趣和习俗参杂其中,是沿袭古代的某些习俗,作为一种对过去的回味。
   腊八粥,是用五谷杂粮掺入花生、栗子、红枣、核桃仁、杏仁,用微火煮熟炖烂,做成八色的香粥。粥煮成之后,先要盛上几碗,放置于庭院天井、碾磨盘上、牛马羊猪圈的门上,以表示同庆丰收、迎吉祥之意。由此可知,“腊八粥”也是是我国自己的一种传统祭日。
   在过去缺衣少食的艰苦年代里,腊八粥绝对是一种既解饱又解馋又能起到养生作用的绝好食品,尤其受孩子们的欢迎。
   在我们小的时候,食品紧缺,不是想吃什么就可以吃到的,尤其在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别说吃腊八粥,连肚子都填不饱,每天的主食中野菜占了七八层,吃的人人浮肿。记得有一年刚进腊月就难坏了父母,在腊八的前一天晚上,父母翻箱倒柜四处踅摸,能翻到的地方都翻了个遍,累得满头大汗腿发软直打颤。会过日子的母亲不知在什么时候还真就存了一点,只是少得太可怜了,六七种凑到一起也就两大把,一个十一口之家,能够一个人吃的就不错了。
   腊八粥和熬稀饭不同,熬稀饭米多少无所谓,稀饭以喝稀的为主,多放水就可以了。腊八粥要熬得粘粘的才好吃,太稀了就吃不出腊八粥的味道了。
   等到吃饭的时候,母亲开始给分腊八粥,十一个碗排成了两排摆在桌子上,母亲给每个碗里舀上两调羹,一调羹也就一小口,到最后一个碗的时候,母亲用调羹在锅里刮了又刮,才勉强和其他碗里一样多。
   母亲让我们每人端起一个碗,碗里的腊八粥只是盖住了碗底,我们把鼻子凑到碗里使劲地吸着那香味,不知道多长时间没有吃到这么好的东西了,这香味似乎变得有些陌生了,就好像从很遥远的地方飘过来的一样。在吃的时候,奶奶悄悄地把她碗里的那颗大枣子给了我,我看到后两眼放光,却不敢言语,怕被别人看到了,赶紧放在嘴里,那真叫甜和香啊,至今回想起来嘴里还流口水呢。
   我一点一点地吃着腊八粥,每次放到嘴里的粥虽然那么少,可却吃得十分香甜,我慢慢地吃着,慢慢地品着,好让那香甜的味道持续得长一些,再长一些。
   尽管那少得可怜的腊八粥并没让我吃饱,但我终于享受到了腊八粥那独特的香甜。
   如今,城里商场卖的都是各种各样的罐装八宝粥,虽然很方便,可吃起来腻腻的,总吃不出当年的香甜滋味。
   今天是腊八节,我突然就想起了童年,想起了母亲做的喷香的腊八粥……

共 174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根植在农耕文化上的儒家文化,由此民间传说故事多为勤俭持家,孝敬父母。散文《腊八与粥》从一个民间传说起笔,经过考证后的腊八来历,叙述了曾经自己的一段与“腊八粥”有关的回忆,在回忆之中,叙述了浓浓的亲情。尤其是在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过腊八节的一段描述,把生活的艰难、母亲的爱、奶奶的爱叙述的尤为感人。“腊八节”读到这篇文章,不但让读者对“腊八节”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生活有了进一步的感悟,好文推荐阅读共赏!【编辑:上大人孔乙己】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上大人孔乙己        2018-01-24 20:36:57
  文章风格朴实自然,尤其是民间传说故事的应用,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增加了文章的感染力。慢慢阅读作者的文字,就感觉到似乎在听着一位睿智的老人讲述着一段过去的故事,感谢投稿荷塘,荷塘期盼您更多的精彩。
2 楼        文友:上大人孔乙己        2018-01-24 20:42:43
  早先在一段相声里听过朱元璋的“珍珠翡翠白玉汤”故事,作者在文章之中并未对这个故事进行详细的讲解,这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各种素材详略得当,说明了作者对文章素材的驾驭能力。
3 楼        文友:山水伴流云        2018-01-24 21:14:59
  读老师的文字,听老师的故事,对腊八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父辈的生活有了更多的了解,理解他们在物质充足的今天,为何还是舍不得……
   问好老师,祝安
回复3 楼        文友:叔洪        2018-01-25 09:22:09
  谢谢老师的点评,这是对我的鼓励。
4 楼        文友:童霓        2018-01-24 22:13:15
  不是不想吃腊八粥,是我们这里根本没有,我开始怀疑这个传统习俗是假的了。
Take my breath away.
5 楼        文友:叔洪        2018-01-25 09:21:17
  谢谢上大人孔乙己老师的点评与推荐,这是一篇我小的时候的亲身经历,看看现在美好的生活感慨万千。谢谢!
6 楼        文友:红叶摇秋风        2018-01-25 10:55:42
  一篇回忆抒情散文,腊八粥映射了不同时期的农家人生活,生活越来越好,腊八粥的味却越来越淡!抒发了作者对过去岁月的怀念!
回复6 楼        文友:叔洪        2018-01-25 14:46:40
  谢谢老师的点评。在那个年代,尤其是在三年自然灾害的年代里,能喝上一口腊八粥已经是一种奢侈,勤俭持家的妈妈是想给全家一个惊喜的,苦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也只可把一份美好的圆丸埋藏在心中。这一口腊八粥里饱含着妈妈的另苦用心……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