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赏析】灵魂的彩色旋梯 ——读李云清老师诗集《心脉》有感
仿佛是一种缘份,拿到李云清老师这本诗集,一打开,随意阅了几行字,一种沉静、淡雅的气氛让我浮躁的心得到清凉。仿佛一个游客无意中走进了一所安静的寺庙,顿然把喧嚣关在门外,静静地享受一种祥和,这种别有的气息吸引了我,放在枕边不时让它浸润我的心。这或许就是《心脉》的由来。读书靠缘,和名与不名无关,只要对味他就获得了开启心灵的钥匙。这些简约的文字,就像一个生命的脚印,浅浅淡淡却味道很浓,看似无却是有。有句话叫真空妙有,最合适这部诗集的感觉。我觉得这是诗人淘尽铅华后的智慧!是从容淡定的妙思。是瘾痛后的坦然。把心思放在自然中去体悟是整个诗的格调。
比如《岸》《路》《雨思》《问月》《又雪》《提示》《创造》都是与自然对话,似无若有,隐隐的悲,浅淡的痛,却有一种通透。说它静,其实动得惊心!如《夜梦》在进入静的意境中,一路是静态中的动:“闭眼睁眼/强迫双手去捕捉/试图印证着梦的存在……”这到底是有还是无呢?这些动作都是用静态衬托,这种反差提高了阅读感觉,且诗句的节奏起伏迭宕,写到最后推上高潮,一种血色暴动:“顷刻万物休止/歌不再是歌/诗不再是诗/没有天籁/心失去了支点/血流垂直向上/梦在梦我还是我在梦梦?/庄周乎?蝶乎?/夜就要爆炸了!”在这种静的格调中,用诗句形成几何状,又猛然推倒,“流血垂直而上”视角差,感觉差都让心凝成了一团!血有直流而上的吗?但诗人大胆反逆,情绪上的高度暴涨,然后是“夜就要爆炸了”!这是有与无的思考,是形而上与形而下的挣扎,是人生终极目标的不懈寻求。我很欣赏这种内力。梦境中把心绪、情绪表达得淋漓尽致,达到了美的效果。这种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感觉,就像独自在幻境仙界中遭到袭击一样惊诧。诗容不得解释,只凭直觉享受便是。
人生是一场修行,上苍给每一个人设置了各自内心的瘾痛,诗也许是释放瘾痛最好的处所。读《心田》是欢中有伤,格调是欢的,可却读出了伤痛:“梦里和她在花丛中游戏/把梦和花送给她/相信她会醒/看她醒了——/在我的梦里/在她的梦里/在花的梦里/在梦的梦里……/我们虽然没能够化蝶/但我们化作了流水/流在深深的心田里。”这是有奈无奈的梦,用梦来滋养愿望,是把瘾痛收藏转化。从形而上讲,迷即是众醒即是佛,渴望醒是灵魂的大主题,醒是诗人的大梦想,可鉴诗人的心境高远。因而我在《提示》中读出了诗人对人世间的厌倦,她说:“生命休眠在无奈的干枯里,做着存在的弃儿。”我相信诗人身在红尘心欲出。《创造》终于悟出了究竟“在雪域在悬崖/一个恶魔/一个圣女/是恶魔创造了圣女/是圣女为恶魔赎罪/雪域绽开劣之花/悬崖坠落折翅的雄鹰/她终于悟到/魔——原来是深藏在/自己的心里”。这种通透的哲思令人醒神。如果没有遭受人生的打击,没有炼狱般坎坷和挫伤,没经历过正义与邪恶的搏斗,是不会写出如此深入简出的诗句的。
从诗中感叹人生心路的曲直,就像打开一部鲜为人知的典藏,“心脉”像一条清澈的溪流,仿佛看到了源头,汩汩流进读者心中。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这个哲学命题,在《岸》中表达最是明朗,或许是诗人的心志:“夜披挂着奇装异服/理伏在梦里/丢失的记忆围绕着真真假假的情节/或飞升或离弦在真空里餐餮/妖艳胡涂的唇/变异的木船拼命地抖动着风帆/惊涛恶浪/洪荒漫延/爱和恨早已脱离了岸。”我猜想这是诗人“出离”的理由,她要攀登灵魂的彩色旋梯去寻找真理。世间的真真假假不过都是一场空虚的梦,狰狞的惊涛恶浪,漫延的洪荒无边无际。所以诗人要转身,抖落一身尘埃出离!
这部诗集每一首诗都不长,但都不是刻意为之,能看得出是生活中的积累和顿悟,自然的就像随手捡起的一片羽毛,呋一吹,款款落下就成一道风景,这风景虽淡却内力十足,深刻、简洁,有一语道破天机,一针穿进心脏的透彻。我所赏析的几首小诗,不一定是诗中最精彩的,但对我而言是最有感觉且是触动心弦的,我因对“心脉”这两个字的喜爱,顺根摸藤探究了心脉的出处。小诗不小,它是诗人从生存至精神的挣扎,是灵魂去存的终极关怀,她用最小的体积表现了最大的内容,这是我喜欢的理由。所以即兴涂鸦。不一定准确,只是感受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