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行走墨青(散文)

编辑推荐 【流年】行走墨青(散文)


作者:杨志青 童生,743.3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005发表时间:2018-01-26 10:22:30


   李哥,是我敬重的驴友,也是我摄影的老师,更是我在文学路上行走的精神导师。大名李太平,曾在林州市肿瘤医院工作,出生于书香门第,医疗世家,一生钟情于书法。在平顶山少年宫指导过的学生,获中国书法最高奖、兰亭杯一等奖。
   我一直感觉,生命就像一根羽毛,不知飘飞到哪,也不知飘泊到谁家。我一直感觉,上帝对于我是钟情的,李哥就是上帝派到我面前的仙人,就是来指点我的。
   在茫茫人海,虽然同属于一个小城,就认识的机会而言,认识也是不容易的,而成为朋友,更是不容易。那是我刚开始骑行时,从内黄骑行回来,决定骑行涉县。那是一个深秋季节,我们沿着清漳河而上,在我以往的知识中,只知道漳河是一条河,不知漳河是有两条河组成。一条是沿山势而向西,就是所说的浊漳河。红旗渠的水,就是取自浊漳河。我也曾沿浊漳河而上,进入山西腹地,寻找浊漳河的神韵,不过这是后话。第二条,就是我骑行看到的清漳河。秋后的原野,我大开眼界,看到古城在收获水稻,没有想到,林州还有这样一片江南水乡,过了浊漳河,就是通往涉县的公路,我们边骑边看沿河风光。
   渐渐地,一位骑友进入我的眼帘。他一边骑一边摄影,我看他用的是单反相机。我也曾热爱过摄影,那是我在刚工作不久,在山乡教初中,与我的同事,共同教一个班,他是班主任,我是副的。他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虽然没有上过多少学。当时,他是民办教师,有一个海鸥牌照像机。那时,我年轻,对什么也好奇,有时就跟着他胡跑,到处照像。经常看到他一回来,就钻进暗房,又是洗,又是晒,房间里到处挂着照片。我是对机械不敏感的人,一看到这样复杂,就放弃了。现在看到这位骑友一边摄影,一边骑行,也是出于对摄影的爱好,我就和他交谈,一路走,一路交流,甚是投合。从他那里知道,现在这是单反相机,是数码的,不用胶片,用也简单,我一听简单的事,就感兴趣。
   后来,在一起骑行的机会多了,也就有了全方位的交流。后边我买相机,就让李哥指点,想想,现在数码相机复杂,就选了和他一样的型号。
   买上相机了,和李哥交流的机会就多了。那种热情,现在想起来,还是那样有趣。我看到什么就拍什么,拍过家里的鸡、菜园里的菜、桃源河的水,最多的,就是骑行片。后来上网,那时电脑流行起来,林州部分摄影人,也多把相片发在网上。看到别人的相片,有一种云海升腾的感觉,而自已拍的片,感觉少了点什么。有时就跑到李哥那问,李哥从小学艺术,习书法,拿起相机也时间早,我们决定也去太行中寻云。
   那时我也开始登山。一天下午,李哥打来电话,说第二天有雨,我们就开始了寻云之行。
   我们是从刘家梯开始登山的。我们一行人打着伞,走在山间曲折的小路上,有的地方是泥沙,被雨水一湿,特别不好走。雨一会大一会小,有时风吹来,雨伞也不管用,雨点就下在身上。还有路两边的枝叶、荒草,叶的上面尽是雨珠。特别是走在前面的带路人,可以说是在水中行走,衣服上没有一点干的。但对拍云海的向往,心是热火的。
   记得,走过沙沟自然村,太行山顶上雨停了,我们大家可高兴了。一会,天空一片睛朗,突然有人叫喊:“云海。”我赶快跑过去,云海被风吹着,像小燕子一样,从一个山坳飞过,又跑到对面的山坳里去了。我们一路奔跑,一路追逐着云海。这时,前面的悬崖下,一团云雾在升腾。那是一个转弯,云雾在那聚着。这是我拍片以来,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看到的云海。此时,云海就是心中的情人。一路向前走,前面总是一团一团的云海,当走到前面的小村时,看到林虑山中一个小山峰,叫蚁尖赛的。它的半山腰,云海在围绕着。我叫上登山的朋友当向导,因为她穿的是红色的登山服,在这样的云海中,特别醒目。
   无数个日子里,我和李哥行走在太行山间,在摄影的路上,我是一步一步在跟他学习。
   也曾在秋日里,去淇河寻胜,感知了他镜头下的秋韵淇河。那几丛白茅,加上淇水奔流,就是一幅水墨画;还有在雪中,两个人一起行走在雪海中,于夜色苍茫之际,住在陈云晓老师家,第二天早起拍浴雪太行图;曾一起登临太行之巅,那巍峨的太行群峰,有险峻之美;一起去漏子头拍太行红叶,夜宿太行人爱,一起看星星。
   其实,我说的都是摄影的事。李哥拍的花,那可称一绝。我跟他一起去公园拍荷花,他也无数次去公园拍莲花,为了拍好,曾赤脚走近莲花,还拿一个小棍子,轻轻扒开旁边的杂草。曾听他说,有一次还被水中的小虫蜇了一下,我听后一阵大笑。
   李哥最拿手的,还是他钟爱的书法。可惜我不懂书法,不知书法中的妙处。李哥是写行草的行家,我被他行云流水般的书法折服。还有书法中的题诗,也是我钟爱的。
   有一次,他给我们一位驴友写了一幅字。在喝茶之后,观李哥的书法,他给我们讲书法的妙处,还有诗的神韵。
   学了杜牧的诗,“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后来,我在写童年的事时,一下子就想起了这首小诗,一下子下笔如神,写了菜园小记,还登上了晚报。我在这里想说的,是李哥的书法,一次次启发我写作的欲望。
   最遗憾的是,李哥凝聚几年的心血,写出一幅幅书法作品,在一个画廊举办作品展的时候,恰好我去北京办一点私事,没有机会领略李哥的书法之美。这对我来说也是一种遗憾,没有向李哥学习的机会。
   有一次,在李哥办画展的弘艺宣,河北画院一位林州籍的画家举办画展。我约李哥一起去了,到那里见到了那位画家,只是他要出去办事。我们两个就一个房间一个房间地看,画作大部分是素描。那一幅幅山水画,所画的场景,我都是那样熟悉。这几年,我们一直行走太行,也摄影,总感觉没有什么可写的,一直在苦苦寻找素材。看到这一场画展,李哥也陪着我看,边走边谈,我说我的观感,他在边上指点。渐渐地,我不是在看画展,而是在看我笔下未来的走向。是啊,行走的太行,就够我写一辈子的。灵感就像火花,是在李哥的陪同下点燃的。
   李哥的书法,在我面前是一个海,也是一个墨青色的海。
   李哥是一个爽快的人,也是一个大度的人。退下来之后,为了开眼界,为了书法和摄影,在不富裕的情况下,几年来,先后去西欧七国、东欧五国、北欧四国、澳州等地。他回来拍的相片,也让我大开眼界。更让我心灵震撼的,是无数次,我们喝茶中,他给我们讲外面的世界,还有他的观感。他的观感,是他精心准备好的,他每次出去,都要从人文、地理、气象等方面准备半年。有时听他讲,我在思想上也好像出了一次国。
   李哥还是一位书法艺术的传播者,他退下来之后,去指导学生学习书法。就是现在,还周日去一个社区,教孩子们学书法。
   在我写作过程中,李哥对我的每一篇小文,也是精心阅读,还一直说我,要有耐心,过后多看几遍。李哥是了解我的,一次次的提醒,让我在写作之后,总要耐着性子,看几遍,还学会存上几天,再一次读,再一次修改。
   我一有思想上的困惑,就跑到李哥那里,我们清茶一杯,把我写作的困惑,给他道来。这时,他就像一位兄长,总是把他习书法的经验与为文的心得说给我听。还一再对我说,要有平常心,要耐得住寂寞,要有大志向。我每一次和他交谈,总好像从他大海一样的胸怀中,取得了一杯清水,让我有了一种神清气爽的感觉。
   他一直对我说,有人问,几十年习书法,最大的感悟是什么?他说,是孤单,再孤单。我也有所悟,写作也是一样,没有人叫你写,没有人叫你写什么,你只是喜爱,喜爱了,一有时间,就读书、写作。读书是寂寞的,写作也是寂寞的,一个人面对电脑,一个字一个字的敲击。
   心平和了,也就有了方向感。逐渐地,我没有了先前的急躁心理,而是把写作当成生活中的一个爱好。现在,不是说要写什么,只是一有时间,就把自已生活中的感悟,一点一点地击打出来,没有想到要谁看,也没有想为了叫谁看,只是在击打中,那时的我是快乐的。让思想沉下来,让性格沉下来。
   心沉下来了,有时总想要李哥的一幅墨宝。想了几年,一直感觉书房得起个名字。想起几年来,行走太行,修行沉思,不是一直在让心沉下来吗?想好了名字,书房就叫洗心斋,也好天天看到李哥的墨宝,看他的诗韵。
   总是想对李哥说点什么,又不知从何说起。李哥是我精神上的导师,我断断续续写下这个小文,也算是对李哥这几年来对我倍加爱护的一种表示吧。
   愿李哥的书法、摄影之路,走得更高、更远!
  

共 333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人世间,总有一些人会慢慢走进我们的心灵深处;茫茫红尘,总会有幸结识几位良师益友。一篇记人类散文《行走墨青》就是这样。作者以满腔的感恩之心,详尽地叙述了自己与“李哥”相识、相知的历程,也极力叙写了李哥的为人处事风格及“李哥”对自己摄影、写作等方面的倾情指导与帮助。文中的“李哥”酷爱户外骑行、摄影、书法与诗歌,为人爽快大度,还是一位书法艺术的传播者。就是这样一位良师益友,在过去的几年间曾给予了作者无微不至的关怀,由此,也赢得了作者对“李哥”的由衷敬意。文章叙事沉稳,娓娓道来,不仅刻画了“李哥”鲜明的特点,也抒发了对“李哥”真挚的赞美与感恩之情。感谢作者赐稿流年,推荐赏阅!【编辑:思绪飞扬淡墨痕】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思绪飞扬淡墨痕        2018-01-26 10:24:10
  感谢作者赐稿流年!文章感情真挚,叙事沉稳,刻画人物立体丰满,拜读学习了。
思绪飞扬淡墨痕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