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四季的故事】春联(散文)

编辑推荐 【晓荷·四季的故事】春联(散文)


作者:匡建华 秀才,1959.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621发表时间:2018-01-27 13:53:47


   日前,单位群里通知,大意是需要春联的同事可在网上报名,这是单位书法协会连续第三年在春节前为职工送春联。
   春节贴对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是我国一种独特的传统文化和文学形式。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辞旧迎新,以增加节日的喜庆气氛。从一副副字体不一、内容丰富的对联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淳厚的乡风民俗和浓郁的年味,感受到万家团圆、和和美美和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殷殷期盼。
   春联的起源历史久远,在造纸术发明前,春联是写在桃木板上,或写在丝帛绸带上,以装饰门庭,直到我国造纸术发明后,才用红纸写春联。虽然过去了几千年,但春节写春联的习俗没有变,一直延续至今。
   据《后汉书•礼仪志》,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降鬼大神“神荼”、“郁垒”的名字。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记载:“春联者,即桃符也。”
   据传说,五代时的后蜀国国君孟昶在公元964年岁尾的除夕,让一个叫辛寅逊的学士,将“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写在桃木板上,挂在他的住室的门框上,这便是中国的第一副春联。从此桃符的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变化,除了避邪驱灾,还增加了祈福、祝愿的内容。王安石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反映了除夕家家户户挂春联的盛况。
   “春联”一词的出现,说是在明代初年,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颁布御旨,要求金陵的家家户户在除夕前用红纸写成的春联贴在门框上,迎接新春。大年初一朱元璋挨家挨户察看,见到好的春联就高兴,赞不绝口。在巡视时发现一家没有贴春联,就问其原因,侍从说:“这家是从事杀猪和劁猪的师傅,过年特别忙,还没有来得及请人书写。”朱元璋就为这家书写了一副春联:“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过了一段时间,朱元璋见屠户家还没有贴上他写的春联,就问是怎么回事。这家主人很恭敬地回答道:“这副春联是皇上亲自书写的,我们高悬在中堂,要每天焚香供奉。”朱元璋听了非常高兴,还赏了他三十两银子。可见“春联”的得名和推广还有朱元璋的功劳。
   记得小时候,春节除夕的那天是贴春联的日子,春联在老家叫“对子”,看到自己家的门贴上用鲜红、鲜红的纸写的对联,就像穿上了一身崭新的服装,打扮的红光满面,耀眼夺目,给人一种红红火火,吉祥如意的感觉。
   春联的内容和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并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如:“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几十年过去了,这幅对联如今仍然可以在农村百姓家里门上看到。有些春联,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慢慢的消失。如:“向阳门第春长在,积善人家庆有余”。“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瞬尧”等,这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时常见的春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春联在人们的心目中已经不单纯是一种形式,更加注重其内涵,已成为新春佳节的一道靓丽风景。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文化人少,会写毛笔字的人就更少,在我的记忆中,大队小学校的杨老师的毛笔写的不错,另一位就是从城里来我们小队下乡的知识青年小汪,因高中毕业后带过几个月的初中课程,乡亲们就喊她汪老师。汪老师从小在城里生活,干体力活不行,可她的字写的好,特别是楷书、隶书写的非常漂亮。那时文化活动多,如办批判专栏,写标语,就有了她发挥特长的平台。汪老师每到春节前就帮人会写春联,不过她不单纯是写春联,大队里开大会或有重大活动就会请他写会标和标语,周围邻里乡亲们婚丧嫁娶、建房庆典等,都是请她写的对联,她不仅乐意,而且从不拒绝,也不收钱,最多是混一顿饭吃而已,是我们大队里最受尊重的文化人之一。
   小时候我在学校经常参加板报或办学习专栏,写毛笔字的水平相对其他同学高一些。加上那时小队文化室就设在我家里,汪老师天天就是在我家上班。每年腊月二十四以后,我家里天天是笑声不断,老乡们有的拿上几张红纸和一瓶墨汁,或一些自产的水果,来请汪老师写春联。汪老师按先后次序不停地写,有时忙到深夜,直到二十八九才回到城里过年。我经常站到桌边看她写字,帮助裁纸,牵春联、晾墨,也学了不少艺。到春节前父亲也给我买几张红纸,让我在家里学着写自己家的春联,虽然没有汪老师写的好,但大多数春联是出于我自己的笔下。当然装点门面大门口还是请汪老师写的。近几年回到老家,还可见到那些残存土屋的墙面上当年汪老师书写的标语。
   记得二十一世纪前,春联大多是人工书写的,以后才逐渐减少。自从我参加工作后就再也没有写过春联,因为春联越来越被人们重视,欣赏能力和鉴别能力越来越强。感觉自己写的字拿不出手,怕被人笑话。如今春联已经成为一个家庭门面的重要装饰,春联也走进了市场,每年的春节前夕,市场上的春联琳琅满目,花样门类齐全,应有尽有,只要是花上几元钱,就可以卖上一幅称心如意的春联。
   中华文化总是那么有魅力,在毛笔快要成为古董的时候,近几年来写毛笔字又热闹起来,每个县里都成立了书法学会,老年大学还开设书法专业课,吸引了不少书法爱好者。就连春联人们感觉还是手写的好,特别是可闻闻那曾经的墨香。毛笔字写得好的人更喜欢自己动手,享受一下过年过程的乐趣。另外春节前不少名家送文化下乡,只要花点纸钱就可以得到名家的墨宝。像我们单位的书法协会送春联到科室,到个人,就有点特色,一幅春联不贵,却给人家的温暖,把中华传统文化传递。
  

共 220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春联,不但是中华文化的传承,也是新年新气象的一种美好的象征。在历史传说里,门神是有许多讲究的,敬德和秦琼等门神,据说是驱邪的真神。在金河小龙被误杀后,李世民被他的魂灵缠绕,不胜其烦,敬德和秦琼的出现,消除了这些邪恶。春联是一种文化新气象,每一副对联都是智慧的象征。学习老师佳作,特此推荐共赏。【编辑:你猜】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你猜        2018-01-27 13:54:48
  很精彩,学习了,期待老师更多的精彩。
您不要猜我是谁,我知道您是谁---祝你开心每一天。
回复1 楼        文友:匡建华        2018-01-27 14:19:41
  谢谢老师编辑、点评、鼓励,问好,周末快乐!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