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塘“有奖金”征文】时光里飘来的暖(外一篇)
一、时光里飘来的暖
腊月,冷的干燥,空气中好似凝结着永远化不开的冰。坐在屋里,却有种身在囧途的感觉。于是,步履匆匆,形成了日夜不停的苦旅。
十几年前,我在南方某座城市里打工。当时的农民工居住条件很糟糕,就像电视里的贫民窟一般无二。房子的墙体是竹子破开结成竹簸,脚底用水泥固定,屋顶是牛毛毡,一拉溜有十几二十几间。中间依旧用竹簸隔开,然后一间一间租出去。这样的房子一间每月一百多块,还得一次性交半年。去打工的农民工,首先要解决的便是居住的问题了。
那年,怀揣着希望和憧憬,丢下孩子,去打工了。原以为江南满地黄金,去了只需要弯腰捡来即可。到了才知道,人生地不熟的,两眼一抹黑,想要找个合适的工作竟是那么的艰难。
在劳务介绍所流浪了一个星期,怀里那点钱也被折腾一空,最后连住旅馆的钱也没有了。无可奈何之下,去老乡那里借宿。仅仅住了三天,那个原本就眼睛很大的老乡就瞪着眼睛了,虽然他没有说什么,我们依然感觉到了寄人篱下的窝囊。
最后,实在没办法,随便找了一工作,在一家电子厂学焊锡。尽管工资不高,好歹也算安顿了。然而,电子厂不管吃住,衣食住行,少了两样。就只好舔着脸问老乡借钱租房子。这次,大眼睛老乡没有眨眼,一下子就借了几百。
房子是竹子盖的,建在一个垃圾池子旁边,房子后边还有一道长长的臭水沟。捏着鼻子走进屋子,四面透风的墙,就像凉棚一样。我想扭头而去,却发现先生咬着嘴唇。于是,把委屈的泪水咽下,故作轻松地说:“就这了,再买一张床,买个液化气灶,再弄张花塑料单子,遮挡一下,也算是个家了。”
事实就是这么布置的。从此,这个窝棚便成了南方打工的第一个家。尽管住着,我的心却像布满了寒冰,时常无缘无故发脾气,先生总是低着头不说什么。他的无声态度,越发让我愤懑,像一头河东狮,咆哮着内心的不满。
有一天,夜班回来,走到窝棚门口,看到我旁边的屋子门口一个女孩正在洗头,黄色的洗脸盘放在水桶上,她把头插进洗脸盆,就那么泡着,也不见其它动作,就那么低着头,等了好几分钟,她似乎感觉到我在盯着她,忽然把头从脸盆里扬起,然后用力一甩,那满头的水珠扑棱棱散开。恰好,早晨的太阳照射下来,那水珠在阳光下,四散开花,女孩脸上的笑意,好似一朵花在我眼前绽开。
“早,下班了。”她先打了招呼,“我昨晚才搬来的,以后咱们是邻居了,我在袜子厂做,下午去换班。”
“哦。”我恍然大悟,上了一夜班,来了新邻居,怪不得没有见过。“你怎么也住这儿?”我看着女孩问,又看了看我们住的竹房子。
她还是笑,青春洋溢在脸上,又极其自然地摇了摇湿漉漉的头发,拿毛巾在头上搓着,说:“住这儿挺好啊,出门扔垃圾,屋后倒脏水,顺带观察下老鼠打打架,最重要的一点是价钱便宜还凉快,你看,连空调都省了!”女孩说完,呵呵笑了起来。
我也被她的一番幽默风趣的话逗得笑了。
笑了好久,我发现,自己一度阴暗的心境竟然开阔了许多,眼前的雾霾似乎一下就散开了。
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因为住在窝棚而感到丢人了。每天和那个如花的女孩一起骑自行车上下班,穿越一个又一个小巷,沿着泛着光的青石板,闻着那些湮没在红尘的味道……
而后,命运沙漏下的幸运,也日渐眷恋着我,找到了比较适合自己的工作,搬了新家。慢慢地,日子终于过成了一朵花儿。
多年后的今天,我静静地坐着,曾经的一切,像是划过心尖的海,似遥远,又似在眼前。幽幽的时光里,不时地飘来一朵朵花儿,慢慢地染暖了这个清冷的季节,也暖融了我的心房。我轻握纤毫,在心中勾勒出了一幅画,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二、希望是温暖心灵的花
那天,本来焦虑的心情猛然开阔,因一束光的植入,温暖生动起来。
天上有厚重的雾霭,身边是清冷的空气,我茫然无措地走在街头,像一只失去魂魄的幽灵,耳边不断有零星的叫卖声,断断续续地塞进耳朵。
午后,街道上没有洒水的痕迹,干燥得像心底粗糙的陈年往事,被时间挤压得失去了水分,搁置在心口。这时,看见人行道上站着一个卖甘蔗的男人,手里拿着一把锋利的削皮刀,把一截又一截甘蔗削得干干净净的,递给每一个站在他身边的小孩子,那带着清甜的味道,氤氲在四周,不大的范围内,顿时甜气缭绕,那味道争先恐后挤进我的鼻子,沁入我的心扉。
卖甘蔗的男人,继续削皮,刀子划下,再划下,那皮子就像一朵盛开的花儿,在他手中荡漾着。
那一刻,我浑身感到了一阵轻松。仿佛那些经年的爱与哀愁、挫败与失意,也都被那刀子划开了一条缝隙,层层暖意从心间涌起,弥漫了身心,周围的寒冷与萧条,似乎也变得遥远而去了。
在这冰冷的街头,卖甘蔗的男人不断辗转地朝着人多的地方去,把一份小生意做得红红火火的。脸上因冷而冻得黑红黑红,但是,每次把削好的甘蔗递给孩子们的时候,却是一脸的笑意,还客气地来一句“下次再来!”
这是在招揽回头客吗?我以为,不是。他的摊位不是固定的,怎么下次能来呢?他只是把一句话不停地重复着,再重复着,就像重复日子一样。
回首望去,自己的人生,曾经经历的那些坎坷和所谓的磨难,已经遥远了,却还是自怨自怜,硬生生地把痛苦罩在头顶,导致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消极抱怨起命运来。
直到看到那个男人一脸的微笑和听了那一句“下次再来”,刹那间,我茅塞顿开,自己内心缺少的恰好是下次再来,那是一份希望,那是一种期待,那是一种动力。没了希望,就好比鱼儿离开了水,花儿离开了根,天空没有了太阳。
昨天傍晚,阳光很暖,绕道去广场接母亲。雪后的小城,得了水汽的滋润,洋溢着一片喜气。广场上人声鼎沸。举目所测,几百个老年人,站的站,坐的坐,把一个偌大的广场堆积得满满当当的。东一群,西一圈,吹拉弹唱,玩得自得其乐、津津有味。
一个拉二胡的大爷,坐在凳子上闭目拉着曲子。一个大爷拉着大妈的一只手,不时地高举起胳膊,大妈便从那胳膊下穿过,或左,或右,前走一步,后走一步,再拉着手靠在他的胸前。舞步慢得我分不清是慢三还是慢四,也听不出鼓点,找不出节奏感了,可他们依然跳得悠然自得,两个人的脸上满是幸福。一缕斜阳照射下来,恰好大妈回首顾盼,微微一笑,在斜阳的映射下,那么的慈祥,那么的幸福。大妈那慈祥幸福的微笑,在我的眼前不断地扩大,扩大,好像一朵朵美丽耀目的花儿,正在慢慢地绽放、绽放……
这些暮色中的老人们,但是他们依然把今天活得那么的潇洒、那么的快乐,用如霞的生命,认真地演绎好每一天,把希望放在每一天。
我再次顿悟了,我眼前,那花不是花,那花亦是花,那花是明天,那花是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