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春花秋月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春秋】伤害(散文)

编辑推荐 【春秋】伤害(散文)


作者:老鱼儿 布衣,422.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829发表时间:2018-01-28 13:47:01
摘要:这是一篇纪实文字。说的是我童年时期的玩伴,我的发小的真实故事。

【春秋】伤害(散文)
  
   在我小时候,有一个非常要好的玩伴,喜子。那时,我们家住在乡下,与喜子只隔两家。虽然有不少与我们一般大小的孩子,可是,我与喜子最好。
   我上学了。我问喜子,他说不上。他说他爸说了,上学没用。从此,喜子每天就只有盼我放学,盼我放假。
   再大一点,其实也就十岁左右,喜子就不再和我玩了。不是他不想,也不是他不愿,是父亲让他到生产队里参加了劳动。
   喜子在生产队里只顶半个劳力,也叫“半拉子”。那时,一个整劳力一天才挣三四角钱,他干一天也就一角多点。
   好在,他干的活并不出什么体力,给生产队放三十几只羊。草甸子离村子也很近,不到二里。
   喜子十七岁就结婚了。
   由于年龄不够,没有登记。媳妇是父亲花二百三十元,在刚刚来到东北,一个四川人家里娶回来的。那家把闺女嫁了之后就搬走了,至于搬到了哪里,连媳妇都不知道,她说父母一直没给她来信。至于是不是真的,喜子一家人不知道,喜子也不知道。不过,喜子根本就不在乎这些。
   四川是全国人口最稠密的大省。七十年代,就连东北这块地多人稀的省,人们的生活都是勉强维持,何况有着上亿人口的四川。
   喜子并不了解妻子,他娶她主要是父亲借了差不多全生产队社员的钱。
   媳妇比他大四岁。花烛之夜,喜子对夫妻之事懵然不知,再加媳妇的呜呜咽咽,让喜子的心很烦。不过,看在她哭得伤心的份上,好歹以冷淡的沉默替代了愤怒。
   喜子对她丝毫没有所谓的爱情,或者说根本就不爱她。虽然她长的并不丑,见过的人都说他娶了一房好媳妇。可是,四个多月过去了,喜子的母亲见儿媳仍没有什么异常的反应。于是,私下里问喜子:“你跟媳妇和过几次房?”
   喜子懵懵地望着母亲:“我们天天都在一起呀。”
   “我是说‘行夫妻之道’。”
   喜子依然懵懵懂懂地望着母亲。
   “哎呀,傻儿子,你可急死我了。让我怎么跟你说你才能明白?”母亲气急道。
   不知是出于对儿子的关爱,还是出自急于抱孙子的心情,反正母亲终于让儿子懂得了“夫妻之道”。
   喜子家是三间土房,中间开门。东西两间住人,中间两边都垒砌了锅灶,一边供人做饭,一边给猪馇食。喜子结婚后,西间就归喜子夫妻俩了。东间有南北两铺炕,弟弟妹妹们都住在北炕。
   那天夜里,当一家人都睡熟了之后。突然被西屋的吵闹声惊醒,弟弟妹妹们要过去看看,只听母亲低低的吼了一声:“谁也不准去!睡觉!”
   西屋的动静越来越大,哭声、打骂声越来越高,只听喜子狠狠地说道:“你再哭喊,不老实,我就往死里打你!你喊娘,现在你喊谁都没用!他们早就不要你了!再说,这么长时间都没有一封信来,连他们在哪儿你都不知道,你还想着他们?趁早死心吧,快点脱衣服,快点!”
   第二天早晨,媳妇做早饭时,婆婆看了一眼媳妇。她的眼睛被打青了,脸也被打肿了,嘴角上依然还有血丝。走路也很吃力,好像很痛苦。婆婆什么都没问,弟弟妹妹们也没人问,就好像昨夜什么都没有发生似的。
   喜子真正的婚姻生活开始了。......
   一天天平淡的日子,一天天平静地流失。在无助中,她有多少回发疯了这些缓慢的日子。每天,她都向远方凝视,其实,她的目光里什么都看不见;每天,她都不停地做活,她就像一具没有思想,没有情感的行尸,常常让喜子火冒三丈。喜子也常把家里的事,把外边不顺的事,都撒在了她的身上。他不听她的解释,后来,干脆她什么都不再解释,她仿佛麻木了。
   在那段痛苦的岁月里,她一直念着父母。她一直在心里坚信,父母不会永远扔下她不管。就这样,在无尽的思念与渴盼中,期待着,等待着。
   在这些沉闷的日子里,她拼命地同思想搏斗。而思念,在这种婚姻生活中,越来越占优势,越来越占上风。由于没有爱情,只要一想这事,她的胸口就感到憋闷;精神稍一空闲,心就痛苦的难忍。
   虽然,那个夜晚渐渐地远去了。可喜子的情欲就像似在漫长的冬季蛰伏中苏醒过来,一派生机勃勃。在炽烈的欲望中,不管她的身体如何,不管她愿意与否,夜夜同她交欢。她似乎只是为了给他提供乐趣,除此之外,仍没有什么情感和爱情。
   一天,她对自己的身体突然有了新的发现,她怀孕了。这一发现,不但没有让她感到欣喜,反而更增加了她的愁郁。她每日更加小心的掩饰,就怕被看出来,她不想要这个孩子。从某种意义上,她甚至恨这个孩子。
   快一年了,自从踏进这个家,她就失去了快乐。他们的婚姻,徒有婚姻的样子。此刻,最大的愿望就是有人能够告诉她,这是不是就是所谓的生活?
   可那个人在哪儿?
   她想把孩子打掉。可她没钱去医院,就是有钱,她也不敢去,因为她从没经历过。何况,到了医院她不知该对医生说什么,要是让家里知道,那种后果,她不敢想。
   她的身体已经开始不适了。一天晚饭后,喜子说:“妈妈,给我点钱,媳妇她这两天不舒服......”
   “傻子!看啥病?你就要当爹了,往后多照顾她一点就行了。”母亲说道。
   此后,喜子对她渐渐地好了起来。如果把爱情理解为对她某种的关心,那他就是开始爱她了。可她的脸上依然没有笑意,依然还是那种苍白的愁容。
   几个月后,他们有了儿子。
   全家人都很高兴,唯独她似乎更显忧凄。她一滴奶水也没有,孩子生下后就没奶吃。公公不知从哪儿买回来一只奶羊,这才解决了孩子的吃奶问题。
   八十年代初,生产队解散了。他们一家人在自己的土地上,开始了创业的序曲。一连两年大丰收,日子一天天好了起来。就连喜子的媳妇,也渐渐地融入了这一家人之中。久违了的笑容,也回到了她的脸上。孩子已经五岁了,对淘气的儿子,她更是柔情。
   可是,就在这年的春节前一个多月,她的哥哥突然来了。兄妹相见,抱头痛哭。妹妹边哭边埋怨父母,埋怨哥哥,不该狠心地把她一个人留在这里,一直五六年。哥哥哭着说:
   “妹呀,别怨爸妈。那年我们把你留下后,又往北走,希望能够找到一个好一点的地方定居,然后再给你消息。谁知,我们就这么一直的走,一年一年地找,找来找去,最终还是回了老家。如今,老家也分了地,日子也比以前好多了。这不,父母让我来看你。”
   大哥在这里住了三天。临走时嘱咐:“看你现在过得很好,我放心了,回去告诉爸妈,也省得他们惦记。你在这里好好过日子吧,好好带大孩子。……”
   大哥走后的第二天,喜子发现媳妇和儿子一上午都没在家,就是串门也该回来了。出去找了几家,都说没来。喜子又找了几家,还是没有。喜子感觉有些不对,赶紧对父母说明情况。父母一听急了,立刻动员全家,一直找到天黑......
   一个星期,二个星期,没有找到。
   春节到了,全家人没有心情过节。
   一个月,二个月,还是没有找到。
   凡是她可能去的地方,凡是能想到的亲戚,全都找遍了。往她四川老家打了封电报,二十余天后,电报返回“查无此人”。
   开春刚见暖和,喜子对父母说:
   “我去找他们!可能种地的时候也赶不回来,你们在家种吧,实在忙不过来,就找亲戚帮帮忙。”
   夏天到了,喜子没回来。
   秋天过了,喜子还是没回来。
   一年过去了,喜子仍然没回来。
   几年过去了,喜子依旧没有回来。
   后来,有人说在新疆看见他了,还有人说在青海看见他了。可家里一直没有收到他的一点消息......
  
   【完】
  
   后记:这是一个真实的事。我九八年回老家时,喜子还没有回来。文章写完了,我的心情很沉重,他们二人都受到了伤害。很难说清,谁给谁的伤害更重。
   作为男人,我偏向喜子。
   又附:还有人说,那来的根本就不是她的大哥,而是她的丈夫,把她领到一个无人知道的地方去了。
  

共 306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此文很纪实,一扫当下文坛做作的风气。文章的题目叫《伤害》,咱们先看内容,一个叫喜子的男孩,花钱娶了个媳妇,过了几年,媳妇没了,喜子去找,喜子自己也没了。故事一点都不复杂,但背后的思考,却意味深长。直言不讳地讲,老摩比较喜欢此类文章,首先,这个事情,至始至终,到底是个局呀,还是个偶然事件?不好说,因为缺乏相应证据。其次,文章揭示了一种落后,一种愚昧,甚至说一种黑暗,即使作者本人不觉得,但老摩认为,好就好在这里。第三,谁更值得同情?男人,还是女人?男人人财两空,是受害者吗?女人失去青春和身体,是受害者吗?男人劳心费力,女人挨打受气,到底是谁伤害了谁呢?或者说,男人女人都是受害者?都是被落后愚昧的大环境给伤害了?还是那句话,故事,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但一百个读者有一百种玩味。老摩认为,是一篇特色之作!【编辑:摩高】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摩高        2018-01-28 14:05:45
  作者您好。
   我不怕得罪您,我和你观点不同,我偏向那个女的。
   为什么偏向,理由有三
   1、作为娶媳妇这样的大事,男方家,难道不好好了解了解,摸摸底细,就贸然娶回来?就算,女方家不是本地人,无人可打听,但,难道就不坐一起好好说说话?问问情况,家长通过和女方家里人的交流,喜子和女孩的交流,应该能基本判断出女方家,靠谱不靠谱。
   2、十七岁结婚,家长考虑好了吗?随便结,村委会也懒得管是吧?十七岁你让他结哪门子婚,他自己都是个孩子,连夫妻之事都不懂,家长考虑过没有,这样的孩子结婚,如何面对生活的方方面面?合适吗?是不是家长压根就不考虑这些,只想抱孙子就行了?
   3、借钱娶个老婆,这倒无可非议,也算正常。可是,这个女孩喜欢不喜欢喜子,喜子家长心里有数没有?难道当家长的,孩子的终身大事,就糊里糊涂的吗?女孩没意见还好说,女孩如果压根不喜欢喜子呢?你这样强迫,考虑到以后会出麻烦不?孩子小,考虑不到,正常,可是,你家长也小吗?你家长也不考虑吗?
   4、孩子小,不懂事,光会打人,光会贪欢,也算正常。可家长呢?有人生阅历和经验,为什么不精神安抚一下女方,却一味放纵自己儿子?
   所以所,我偏向女方,女孩跑了,老摩认为,跑得好。
接地气的人最好。
2 楼        文友:我苦故我在        2018-01-28 14:31:03
  文章最珍贵的就是留下了思考。
   个人认为这才是文学作品的魅力。谁对谁错,谁是谁非,都留给读者自己去判断:长者思考长者的问题,小辈思考小辈的青涩,女人思考婚姻的本质,男人思考漠视的后果,角度不同,思考的收获都不同。
   这就是那句文学经典词汇的由来:掩卷长思……
   拙言一句三冬暖…
我苦故我在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