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西风瘦马 >> 短篇 >> 杂文随笔 >> 【西风】一日冬闲(杂文随笔)

编辑推荐 【西风】一日冬闲(杂文随笔)


作者:之中 探花,14203.7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947发表时间:2018-01-28 20:08:58

【西风】一日冬闲(杂文随笔)
   一
   有写点儿东西的冲动,却没找到写什么的灵感。写什么呢?
   可以写写过年吧。但年年过年年年写,似乎翻不出什么新鲜玩艺了。当然,每年都不一样。比如年龄渐渐老去,对生活的感觉在往深沉处变。比如时光变幻,对人、事的看法也在变。且不说过去一年里又有很多新的发见、新的感悟和启示。
   有个文友说想写写对联的事情。我说是个好想法。其实对联也是个大题目。越是平素常见的大题目,越难写出特别的东西来。我相信她能写好,是对她刻苦努力的信任。我知道我写不出来,是因为我对我自己马虎与沉不下心来读写毛病有自知之明。
   读《读者》,每每被一些短小而感人的文字折服。他们是怎么写东西的呢?真情体验少不了,朴素平实离不开。
  
   二
   早晨出门看见一点儿雪。这雪是来添寒的。看来,连续一周多零下二十多度的寒冷还没见底。最近南方的雪正盛,南京,无锡,杭州,阜阳,合肥,苏州,武汉,到处都是白雪皑皑。在微信里,沈阳妹妹见无锡姐姐说雪,连忙邀约:快回沈阳来躲雪吧。是的,北方零下二三十度干冷无雪,南方雪沃千里温度并不会跌落太低。可是南方的雪美成那样,有谁会躲出去呢?如果身边有那么好的雪,我也不愿意离开,而喜欢多在它上边趟几遍。
   除了出行人之外,很多人都跟小孩子一样喜爱雪。小孩子的喜爱雪既有稀罕好奇的一面,还有可乐可玩的地方。像我这样一般的大人从小到大都喜欢雪,恐怕就不单是喜欢雪本身,还喜欢它所指示的方面了吧。比如纯洁、晶莹、平等等等。从古到今,留下的许多咏雪诗词,证明雪这样事物从古到今都引发人们深思,启发人们情感。
   无数咏雪诗词中,我与许多人一样,最喜爱毛主席的《沁园春.雪》。走在雪地里,总爱用那并不标准的声音朗读: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茫茫,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喜爱毛主席的诗词当然是有理由的。除了诗词本身的前无古人今无来者,还因为我们对作者这位缔造了新中国伟人的无限崇敬。诗情画意,应当是我们在欣赏每一篇作品时从中看到的,又是可以发自内心体会的。
   今年的雪来得小,寒冷却来得厉害。这算是一种均衡吗?如果严寒如此盛列再有大雪,是不是就无法承受。大自然安排的事情自有它的妙处,不是凡人能看透的。南方的大雪,北方的极冷,各自都有这个冬天的极致,亦为大平衡吧。
  
   三
   从手机里翻看了一篇《胡麻油》的散文。作者是我认识的一位怕狗女士。夏天参加内蒙阿右旗一次采风活动,她被狗吓得蹲在地上起不来,我被迫壮胆当了回“护花使者”--我已经走到距离她很近处,牧羊犬瞄着她冲过来,我心惊肉跳却不得不斗胆喝斥,没想到吓住了狗子们。看她写的文章就能想起她当时的样子,想起她的样子就想到那次在那个叫诺尔图海子边活动的情景。
   《胡麻油》写河西走廊到处种植的油料作物。她写了胡麻蓝莹莹的花海,写了胡麻田里薅不净的草。其实我也非常了解胡麻。因为我从小就认识胡麻,到胡麻蓝莹莹的花海里抓过蝴蝶,也跟着大人在胡麻地里薅过草。胡麻确实是一种能够传带好多杂草的植物,其中有些草只有跟它们伴生,除了麦田里生长的其他杂草外,还有专门在胡麻地里长的比如莬丝子(又叫“黄缠”,现在田野菜地里经常出现,被它的黄丝缠住的植物,非榨干吸净枯萎不可),还有一种叫不出名字来,一节节空心的,拔开时有一声轻脆声音的草。弄干净胡麻地,确实是妈妈她们非常辛苦的事情。胡麻油非常香,有一种现在吃的其他任何油都少有的香味。吃惯了它的味道,其它油都没味道。当年全村只有一个油坊,年年冬天为全村榨油,用的是最古老的榨油方法:把胡麻炒了,用石磨粉碎,加进榨油的石臼里,用石磨大的石头压下去--使用的是杠杆原理,那道压油的大梁是一棵七八米长的大树杆,成年累月木头里似乎都能渗出油来。只听得木头绳索吱呀一叫,胡麻清油就慢慢地从导引槽里汩汩流出。那油坊的香味,不知道吸引了多少人在它四下打转。那年月,一年一家才能分三四斤清油,父亲只是在春节才会倒出来一些炸油饼,平时炒菜能见到一星半点就算不错了。
   作者伤感地讲,现在已经没有纯粹的胡麻油,再也见不到过去的清油香。确实,老油坊早就没影子了。那种老油坊的榨油出油率低。过去我们跑到油坊里玩,吃不到清油,但能见到榨过油的油饼。用手拧一块塞嘴里,感觉像是油浸了似的。这跟以后见过干渣渣的豆粕完全不是一会事。听说后来乡下都是引进的机械榨油机,出油率大幅提高。听妹夫讲,他们榨油都是自己去看着榨的,加的料都是纯胡麻,出来的也是纯胡麻油。当然,加工方式不同,出来的油味道不同,也是可能的。至于作家感叹的事情,很可能是她生活在城市,对现在胡麻油的生产不太了解造成的。
   从这篇《胡麻油》想到,不是没写的体裁,而在于是否用心去挖掘生活。至于写作中的差错,提醒作家要更加深入生活。任何凭想象下结论的事情,都应当慎之又慎。
  
   四
   晚上从微信里问朋友她父亲的事情,引发了她满腔不快。她说父亲人越老越固执,说什么都不听,没法弄。她都给弟弟讲了,自己不想管了。她说的是85岁的父亲不愿意跟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一起生活,只愿意回到自己熟悉的地方独自生活。我对他们家的情况比较了解,跟她和她的父亲都比较熟悉。去年底去洛阳又多接触了下她的弟弟。过去跟她的母亲也熟悉。算是对他们家很熟悉的人。过去就知道些他们父母与子女间的一些事情,现在听她这么说,也不感觉惊奇。
   她反复讲的是父亲这么大岁数还不听他们的安排。而她的父亲在老伴逝世后已经独居四五年,实在不愿意听从他们的好心安排。这里既有现在的别扭,也有过去的恩怨。过去,老人夫妇是打算在他们其中一家生活的。先后到女儿和儿子家“试住”过一阵,但因为女婿和儿媳让他们失望,所以均在下定决心的最后时刻毅然决然返回习惯了的戈壁滩。老人老伴去世后,曾有再续老伴的想法,却被一双儿女直接反对。这以后,虽然他们也加强沟通,但这个心结是永远也无法解开了。
   况且,还有一个最重要的问题,老人这一双儿女都是抱养的。儿女们是知道的,老人当然心知肚明。
   虽然儿女们竭力表现得孝顺,在行动上也确实很孝顺。无奈有了前因,就留下各种不定的后果。儿女是一心一意想孝敬的,老人却习惯于从其他方面,尤其是从“孩子们都不是亲的,过去出现过问题,现在他们是不是还想干什么”的方面理解。
   老人对孩子们是尽了养育之恩的。不仅把他们供养上学,参加工作,成家立业,还在他们买房、购车时把多年来省吃俭用积蓄的大部分资金分给了他们。
   孩子们除了阻挠老人再找老伴这件事以外,所有想法都是想让老人过得更好。他们现在安排老人跟随生活,一是担心高龄父亲身体出了问题不方便伺候,另一方面担心父亲一个人居住在戈壁滩生活自理困难。总之是满满的担心。
   但是老人不理会儿女的担心。也不觉得自己的生活会有什么问题。他要的是自己的自由,而不是被儿女那个管束。
   好像这是个无解的问题。我劝说她,让她爸回来自己生活也是可以的。他习惯了,该怎样就怎样吧。
   她抱怨老人一点儿也不为他们考虑。他们怎么能放心他呢?
   我说,你们听老人的,也是孝顺。
   她说再说吧。这话确实无法说下去。马上过年了,咋的,也得凑合着过去这个年吧。他一个人回去了,过年我们是千里迢迢看他去呢,还是不去呢?
   倒也是。
   好像人人都有烦心事。她女儿嫁得好,爱人会挣钱,房子好几套。可是也有操心烦恼在心头。
   唉,这就是人生吧。
  
   五
   中午办公室小孩叫着一起吃饭。
   她叫大家吃饭,是她被评了先进,获得了奖金。
   她是个有心人。知道一个人的进步,需要大家帮衬。个人的先进,代表的是大家。要不说,南方人就是聪明。她是湖北人。
   但不是每个人都聪明。有些人获得了某样先进,被领导表扬,顿时昂首挺胸,觉得自己是有异于他人的高人。这样人的进步很难长久。他可能有某些方面的聪明,但他一定难做人生赢家。一个聪明人,要懂得从别人身上吸取长处,要懂得把自己溶入大众中,要知道个人能力再大也是有限的。
   声明一下,我不是让当了先进的人都请客哦。也不是因为谁没请客就说他不谦虚的。吃饭不是要紧的事情。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作风,保持严谨细实雷厉风行的工作习惯,想不进步都难。
   总有些人在不经意间提醒人应当怎样工作怎样生活。总有些小事在不经意间提示我在以后要注意些什么。
   读书是学习,工作是学习,生活是学习,年轻同事的行为方式也值得学习。处处都有老师啊。
   很难做到“吾日三省吾身”。过一阵能省一次,也是有益的。
  
   2018年1月27日
  

共 346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杂文随笔写法非常值得推敲,开头开门见山直接点出写作此文的目的:“有写点儿东西的冲动,却没找到写什么的灵感。写什么呢?”似乎作者没有可写的,但接下来作者却信马由缰娓娓道来,从写过年谈到写对联和读《读者》的感受;进而谈论今年的雪;接着谈论《胡麻油》这篇散文;再谈到微信里问到的朋友父亲的事情;最后谈到一位年轻同事获奖后请大家吃饭的事。这些事都是些极为寻常的小事,但作者却能翻出新意,悟出人生道理来,可谓是作者既有一双善于洞察的慧眼,也是一个善于思考的有心人。结尾作者由以上几件事的思考又总结出“读书是学习,工作是学习,生活是学习,年轻同事的行为方式也值得学习。处处都有老师啊。很难做到“吾日三省吾身”。过一阵能省一次,也是有益的。”的生活哲理。每件事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都在为最后的这个中心服务,看似漫无目的,实则有所指,真正做到了形散神聚之美。欣赏,感谢赐稿,期待新的精彩!【编辑:山野和风】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山野和风        2018-01-28 20:14:41
  感谢之中老师精彩不断!一篇很值得一读的文章,拜读之后,很受启发。编按不妥之处还望老师指正!祝老师创作愉快,冬安!
2 楼        文友:海韵波涛        2018-01-31 12:41:56
  冬闲的文随性而写,又是这样温暖亲切。让思维在每一天都点新意,让心飞翔,文字就有了飘逸的味道。
岁月静好 海韵QQ786732982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