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荷塘“有奖金”征文】盐滩行(散文)

精品 【荷塘“有奖金”征文】盐滩行(散文)


作者:未名书屋屋主 进士,10949.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765发表时间:2018-01-28 22:02:44
摘要:涨潮了,汹涌的海浪卷起雪白的浪花,越过防浪桩,漫过大米草,奔涌到海堤脚下,为我们送行。盐,在漫漫寒冬中披着它银色的铠甲,在奔涌的海水中渐渐隐去。行走在来时路上,一座座现代化工厂,一座座高耸的塔吊,一座座直剌蓝天的风电塔柱,复又进入视野。我们走过盐滩昔日的辉煌,一条光明的大道又呈现在了眼前!


   离开“德龙”这个特大型镍合金冶炼企业,已经时近中午。车就像离弦的箭向着头罾盐场疾驰,广袤的沿海滩涂从车窗晃过,我的思絮便由“铁”转换到“盐”。一个浴火重生,一个煮海炼成,经过火与水的洗礼,都涅槃而生了。
   我们常说生活中尝遍了“酸甜苦辣”,唯独没有咸,很为盐叫屈。其实,盐是人类生存必须的物质。有一首打油诗说得好:“琴棋书画诗酒花,文人时时不离它。殊知世间多俗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沉淀在生活最深处的,永远是盐。
   “盐”,繁体“鹽 ”,大概本意是指装在器皿中的卤制品吧。读中学时知道,盐乃酸类与碱类中和而成的无机化合物,学名氯化钠,英文名salt。据科学家估算,每年经过江河流到大海里的盐就高达19亿多吨。如果把海水中的盐全部提取出来平铺在陆地上,陆地的高度可以增加153米;如果把世界海洋的水都蒸发干了,海底就会积上60米厚的盐层。书读多了,便知盐产于五千年前的炎黄时代,夙沙氏是火煮海水成盐之鼻祖,后世尊崇其为“盐宗”。
   对盐的深层理解,是四十多年前在“批林批孔”运动中,为理解所谓“路线斗争”而读的《盐铁论》,从中了解了二千年前儒法两家的大论战。其时压根儿没有读懂,只知道盐对于封建古国的重要性。现今国家实行盐铁专卖的管控机制,概源于此吧?盐城沿海自古是烹盐煮海之地,少不了外侮内患的金戈铁马、刀光剑影,不远处有侵华日军在此登陆的耻辱柱为证。我仿佛看到了古云梯关延续至此的烽火硝烟。
   来到中山河边那个我阔别多年的头罾盐场总部,当年的财务科长现在的李场长笑脸相迎,和我们一一握手。因为工作上的关系,我与大海,与海边的几个制盐和海珍品养殖企业有着密切的联系,对盐场的人都很熟悉,见到老朋友,分外亲切。
   站在冬日的海边,海在不远处喧闹,勾起了我脑海深处的记忆。想起半个世纪前的1965年1月,春节前的腊月二十六,初中刚毕业的我来到大有工作,第一次听说头罾这个地名。翌年开春,我们结伴徒步来到头罾,生平第一次看到大海,看到吞吐河海的头罾大闸,也看到那一大片未经开垦的处女地。如今这里已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唯中山河水依旧浩浩荡荡奔向大海。数十年沧桑,弹指一挥间!
   这里原是一片荒凉的盐碱地,人们曾经梦想着在这里点石成金,化海水为宝。开始是驻防海军在此垦荒制盐,七十年代中期,海军换防移交地方,成为县属响水盐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了挖穷根开富路,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和国家盐业优惠政策,县里成立围海建滩工程指挥部,组织十八个公社一万二千多名民工浩浩荡荡来到这里,打响了建设盐滩的大会战。在那些火绕烟缭的日子里,我作为粮食部门的后勤兵曾经多次来过这里,目睹万名干群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他们一把铁锹,一个铺盖卷,离开乡土,风餐露宿,在恶劣环境中大干苦干,仅用两年时间就建成总面积4400多公顷的盐滩。到八十年代初,全县原盐生产一跃达到十多万吨,成为江苏省最大的地方盐业生产基地。
   中午,东道主用自家鱼塘里的时令海鲜招待我们。饭后,李场长介绍,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中期县整合资源,分别组建三圩盐场和头罾盐场,不断加大对盐田的技改投入,改进制卤工艺,海盐生产工艺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两场产销原盐最高年份分别达到16万吨和6.8万吨,每年向国家贡献了千万元以上的税收,盐税占全县财政收入的80%以上,为响水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记得当年身兼县财政局、盐务局局长、盐业公司经理的刘毅,曾经在全县财经工作会议上不无自豪地调侃说,全县绝大部分机关干部端的都是我盐业公司的饭碗。
   我曾经不止一次行走大海边,倾听它的絮语。我对大海,对盐,对这里的人们充满了敬畏。在后来的“破三铁”和承包经营、企业改制中,我曾一直参与盐场的劳动、工资、保险制度的改革,日常工作中无数次为盐场办理招工、增资和退休手续,见证了一茬茬盐工队伍的更新换代,也见证了响水盐业的兴衰。
   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由于矿盐的开发,市场竞争激烈,传统海制盐无论从质量、工艺、成本、价格等方面都无以与之竞争,盐场在困境中艰难前行,大海只能一声叹息。
   然而,大海边的人们并没有在市场的大潮中走失。当沿海大开发成为国家战略以后,他们紧紧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主动融入,找准突破口,加快了结构调整步伐,产业模式由单一的制盐向多业并举过渡。他们缩减了产能较低的工区、滩号,对低产盐田进行退盐转养改造,变成了如今的虾、蟹、鱼、贝的乐园,也为沿海开发储备了大片工业用地。
   走在万亩水产养殖区,我们看到道路纵横,河塘阡陌,连接海天。起鱼的塘里,拦在围网里的鱼儿密密匝匝,活蹦乱跳,一辆辆载鱼的车来往穿梭。来到一处面积与响水湖相当的养殖河塘,只见湖面烟波浩淼,增氧机分布其间。天上海鸥翔集,水面野鸭戏闹,水下游鱼争食,一派生机盎然。在这寒冷的冬日,在这海边一隅,竟有如此的美景,若再进一步绿化、美化,增设餐饮、游乐设施,定能成为四方游客亲睐的农家乐园。有关负责人介绍,他们已经有了这方面的意向,有了高效海水养殖基地、高效生态农业园区、特色观光旅游区的规划了。
   向湖边看去,在一方小筑旁边,有一台不知名的机器,连接浸入水中的管道。工作人员介绍,那是自动投食机,通过管道,定时、定量投放复合饲料喂养鱼虾。岸上的工作室内有监控视屏,各个鱼塘养殖的详细情况一目了然。大海边的弄潮儿在供给侧改革中游刃有余,不但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先人一步,更把现代科技运用于传统养殖。这一方土地,孕育着多少生机和活力,一个新的产业链已经在海边兴起。不久的将来,定将成为更加美丽的金银滩。
   告别头罾,驱车来到三圩盐场的地面。这里盐田也大部分发包给养殖专业户和养殖企业,最大的是江苏海辰集团投资的海参养殖,总面积达3万亩。前年,“北参南养”技术取得成功,目前已形成苗种繁育、水质调节、饲料加工、疾病防控、成品销售到深加工一条龙产业链,成为江苏省最大的人工海参养殖基地。
   三圩盐场仍有10份盐滩共3750亩盐田作为观光盐田,特意保留下来。伫足盐滩,就见周边芦荡随风起伏,芦苇你拥我挤,芦花如雪,红蒿如火。一座不算太高的盐廪,静立在盐田之间。一方方盐田波光鳞鳞,闪动明眸,与蓝天对望。它们袒露胸襟,迎接海风,拥抱阳光,让人顿生诗意。“不厌东南望,江楼对海门。风涛生有信,天水合无痕。鹢带云帆动,鸥和雪翻浪。鱼盐聚为市,烟火起成村。”想起白居易的诗句,胸中就燃烧起来,就打下几行腹稿,我便成了行吟于海涂的诗人了。把盐写成了诗,需要的不仅是燃烧,而是燃烧之后不灭的灰烬。
   在几间简易的小屋前,一位四十上下的盐工在忙活着。前方排列整齐的方格盐田,就是他的作业本。他的脸被海风吹得黝黑,一脸的坚毅。与之攀谈得知,他的父亲是这个盐场的第一代领滩手,他本可以外出打工,却选择了坚守,接替父亲看护这片盐田,一干就是十多年。通过与他的交流,才知道,这苦寒之地,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诗意。没有淡水,没有蔬菜,要去三十里外的镇上去运购,只能用盐把日月腌成一缸咸菜。夏天雷雨来了,人家往屋内跑,他们向外面跑。冬天海风剌骨,寒冷荒凉,没有电视,但他们却无怨无悔,守望在无边的苦寒和孤独里,用汗水稀释着生活的艰苦和劳作的艰辛。几代熬盐人,把生命熬成了希望的颗粒,只有这一块块渗透着他们情感和愿想的盐田,给他们以别样的慰藉。
   “看,盐,海盐!”有人喊道。细看那塑料盐田边上,浑厚的卤水边缘,附着一层白花花的结晶体,在冬阳下闪烁着宝石一样光泽。哦,盐花,用心血和汗水浇铸的盐,它开花了。海边人对盐有一种顶礼膜拜的崇拜,认为它是神的化身。此刻的我,小心翼翼掬之于掌心,它发出簌簌的声响,好像在唱歌。它晶莹洁白,方正有棱,默默地闪烁着白洁,彰显着朴实、坚韧的神韵。它把大海腌成了蓝色,又从蓝色的海水中淅出。当人们需要它的时候,它挺身而出,溶化自已,滋养他人,化解平淡无味的日子。它是海水精华的固化,它是大海的精灵!
   车缓缓启动了,沿着海堤公路不舍地返城。当我们回到城里,吃着盐拌的佳肴,望着窗外的雪花,听着时光流逝的声音时,想着海边这片冻土上所发生的那些故事,能不无限感怀?泪水便悄然涌出眼眶,沾湿口唇。泪水一定来自大海,不然它为什么是咸的?蓦然回首,除了初心,还有另外一些东西,正在结晶。
   涨潮了,汹涌的海浪卷起雪白的浪花,越过防浪桩,漫过大米草,奔涌到海堤脚下,为我们送行。盐,在漫漫寒冬中披着它银色的铠甲,在奔涌的海水中渐渐隐去。行走在来时路上,一座座现代化工厂,一座座高耸的塔吊,一座座直剌蓝天的风电塔柱,复又进入视野。我们走过盐滩昔日的辉煌,一条光明的大道又呈现在了眼前!

共 351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盐,在漫漫寒冬中披着它银色的铠甲,在奔涌的海水中渐渐隐去。行走在来时路上,一座座现代化工厂,一座座高耸的塔吊,一座座直剌蓝天的风电塔柱,复又进入视野。我们走过盐滩昔日的辉煌,一条光明的大道又呈现在眼前。”《盐滩行》这一篇散文,作者文写以游记的形式记叙,以纪实的文笔叙说,开头先用自己对铁与盐两者的感悟引入,“一个浴火重生,一个煮海炼成,经过火与水的洗礼,都涅槃而生。”将自己对盐的认知与感触描述,接着叙述驱车来到中山河边那个自己阔别多年的头罾盐场总部,把自己往日的记忆叙说,再重点记叙在三圩盐场和头罾盐场自己的所见所悟,叙述盐企业的变革过程,文记感触深许:“当我们回到城里,吃着盐拌的佳肴,望着窗外的雪花,听着时光流逝的声音时,可曾想着海边这片冻土上所发生的那些故事,能不无限感怀?泪水便悄然涌出眼眶,沾湿口唇。泪水一定来自大海,不然它为什么是咸的?我们蓦然回首,除了初心,还有另外一些东西,正在结晶。”欣赏了,倾情推荐赏读,感谢赐稿[荷塘],期待精彩不断!【编辑:程南】【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80131001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程南        2018-01-28 22:08:25
  “盐滩行”,感悟明,企业看,需转型。
2 楼        文友:程南        2018-01-28 22:10:45
  认知盐,日常间,盐滩行,深体验。
3 楼        文友:程南        2018-01-28 22:12:47
  文记情感真挚,对盐的感悟深许。
回复3 楼        文友:未名书屋屋主        2018-01-29 11:26:05
  谢大编辛苦编评和褒奖!遥祝冬祺!
4 楼        文友:红叶摇秋风        2018-01-29 19:41:35
  我们在享受生活时,应该心怀感恩!对一粒盐,也应如此。文章描写细腻,夹叙夹议,感悟深刻,主题得到很好升华,带给人回味与思索!
回复4 楼        文友:未名书屋屋主        2018-01-30 09:35:27
  谢社长褒奖鼓励!愿荷塘永葆春色,莲花满塘!
5 楼        文友:言农        2018-01-29 23:03:52
  这是一篇盐滩参观游玩写下的散文游记,又是对现代企业发展与思考的文章。盐谁都熟悉,对生命、身体的重要谁人不知?作者引领我们到了盐海滩看到了一望无际的淡水养殖区里的生动局面,盐场大都变成了养殖场,只有一个保留下来的盐田,边缘附着一层白花花的结晶体,在冬阳下闪烁着宝石一样的光泽。作者语言生动,描写细腻,情景相融,以游玩路线为线索,以盐滩风光为主线,融合了对盐业发展的思考和感慨,结构紧凑,主题突出。期待更多精彩
回复5 楼        文友:未名书屋屋主        2018-01-30 09:42:07
  谢先生全面、细致、中肯、精到的点评!发表在江山的文章,每篇都能得到如此厚待,足矣!
6 楼        文友:红叶摇秋风        2018-01-31 19:51:19
  祝贺老师美文获精!精彩继续!
7 楼        文友:天龙        2018-01-31 22:48:37
  祝贺老师真情美文斩获精品!!
回复7 楼        文友:未名书屋屋主        2018-02-01 08:48:16
  谢谢社长和各位老师的鼓励!愿荷塘社团更加兴旺!
8 楼        文友:阿巧        2018-02-02 15:33:21
  欣赏学习书屋老师的精彩美文!祝贺老师美文加精!精彩继续!
时光安然,岁月静好!
回复8 楼        文友:未名书屋屋主        2018-02-02 16:00:44
  谢谢阿巧社长鼓励!周末快乐!
9 楼        文友:牙牙吉祥        2018-02-03 19:27:54
  祝贺老师美文获精!欣赏学习感悟深刻的佳作!
经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回复9 楼        文友:未名书屋屋主        2018-02-04 16:37:44
  谢谢鼓励!遥祝创作快乐!
共 9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