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事】我的爷爷
爷爷和我没有血缘关系,我的亲爷爷去世后,奶奶又找的老伴,他却很爱我。
奶奶说,爷爷出生很苦,很小的时候便父母双亡了,留下他们兄妹三人相依为命,爷爷最大,十几岁的他,本是兄长,却履行着父亲的责任,呵护着弟弟妹妹。严重营养不良的他个头很小,只能给有钱的人家放牲口,挣些米面掺和着野菜,养活弟弟妹妹。那会儿,给人家放牲口,东家中午要给带饭的,爷爷舍不得吃,把东家给他的红面贴饼子揣在怀里,留到晚上回了家,分给弟弟妹妹,自己只喝些野菜糊糊填肚子,睡到半夜,常常被饿醒,他只能靠喝凉水充饥。
某年冬天,狂风扬雪,是三九天最冷的一天。爷爷放牲口迷了路,在山里转了一天一夜也没走出来,当村里的好心人找到他时,已是第二天凌晨了。他靠着石头人都冻僵了,还死死地攥着缰绳,东家的牲口没丢了。爷爷的命却差点丢掉,村民们把他扛回来,用雪缓了好长时间,爷爷才有了知觉,睁开眼四下寻觅,村民们懂得他的心思,将脸上挂着泪痕弟弟妹妹推到他的身边,他哆里哆嗦地从怀里掏出冻得硬邦邦的红面贴饼子,递给他们。看到这样的情景,村民们心酸地掉泪了,只有爷爷傻傻地笑了,后来奶奶曾问过他乐啥,他说乐他没死,弟妹们就不会受磨难。奶奶就住在爷爷家前面,从小一起长大,对爷爷家的情况很了解,她每次向我讲述爷爷的故事,都会掉泪。那次大劫难后,爷爷没死,却落下病根。每每变天的时候,爷爷的骨头缝里往里钻风,浑身筋骨疼痛难忍,疼得他整宿整宿的睡不着觉,爷爷总是咬牙挺着。
苦熬苦盼着,终于熬到了全国解放,弟弟妹妹也长大了,可以帮着爷爷分担些压力了,爷爷的脸上也有了笑容,他吧弟弟交来的钱,全部攒起来,又借了些外债将旧房子翻新了,求人帮着弟弟物色了个好媳妇,又帮着妹妹寻了户好人家。将弟妹们安排好了后,爷爷背着一身债,搬出来单独生活。
爷爷的家底本来就薄,盖了房子又给弟弟娶了媳妇,此刻的爷爷除了一身债,便一贫如洗了,他一心只为了弟妹,无遐顾及自己。奶奶偏偏喜欢上了爷爷,不管不顾地进了爷爷的门。
奶奶说,她不嫌爷爷穷,也不怕跟着爷爷受苦,只为了爷爷的这个人,说他是个有担当的汉子。有了奶奶的相伴,爷爷干活更卖力了,他视我的父亲和叔叔如己出,想着法的挣钱,不但给了他们一个温暖的家,还供他们读书,奶奶说爷爷不但能吃苦,还很有智慧。为了还苏联的债务,国人勒紧了腰带,每人一天只有四两粮食,家家户户吃不饱饭。父亲和叔叔都是半大小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整天饿的耷拉着脑袋,一副有气无力的样子,爷爷看着心疼。入夜了,父亲和叔叔早早地钻进被窝,爷爷却盘腿坐在炕沿边,一袋接着一袋的抽旱烟,后半夜了,莫说村里的人睡沉了,就是那些猫猫狗狗也蜷缩着入了梦乡。
爷爷磕掉烟灰,卷起来插进裤腰里,提着马灯出了门,直到东方泛白了,才顶着一头白霜转回来。他脸上带着笑,手里提着一个布袋子,兴奋地放在奶奶的枕边,打开了口,竟然是半袋子黄灿灿的玉米。
看着这半袋子玉米,奶奶惊的半天没合上口。
“穷不怕,勒紧裤腰带总也能熬过去,可不能走邪道,那可犯法,要进大牢的。”奶奶吓得心怦怦地乱跳。
“哎呀!疯老婆子,你想哪里去了,这些一没偷,二没抢,是我凭脑子找来的。”爷爷瞪了奶奶一眼,理直气壮地说。
老俩口的说话声惊醒了父亲和叔叔,他们将下巴搁在枕头上,眨巴着眼睛,好奇地听着爷爷的话。
“每到冬天,田鼠都会储备过冬的粮食,但它们很聪明,把偷来的粮食藏在很隐秘的地道里。只要找到它们藏粮食的地道,就会挖到很多粮食。只要肯下功夫,今后孩子们就不会挨饿了。”爷爷满脸自豪,听了他的话,奶奶如释重负,长长地吐了口气。父亲和叔叔霎时雀跃了。
“嘘……,可不能声张,也不许告诉其他人,不然都来挖,几天就挖绝了,到时你们还的挨饿。”爷爷放低声音吓唬着父亲和叔叔,奶奶由衷地笑了。父亲很感激爷爷,正是有了爷爷的勤劳智慧,他们的童年才会过得无忧无虑,根红苗正他参了军,还在部队提了干,此后一直留在部队里工作。当然这些都是奶奶和父亲讲给我听的,正是因为听过太多爷爷的故事,才使我对爷爷充满了敬尊与爱。我爱爷爷,爷爷也很待见我。到了我能记住事的年纪,我们家的日子在那个小山村里拔了尖,爷爷奶奶的苦难也总算真正地熬出了头。
两位老人进入了暮年,身体大不如从前了。父亲体恤两老,多次想接他们去城里享福,都被爷爷拒绝了。他说他们习惯了农村的生活,清闲幽静,山高云淡的,出气也顺畅,不喜欢那人声吵杂的大城市,住着堵心。父亲不敢强迫,只好随了爷爷的性儿。我清晰的记得,那会儿爷爷的腰腿疼病已经很严重了,平时走路都拄着拐,靠着父亲给他买回来的止痛片来缓解疼痛。爷爷依旧不愿意闲待着,任然坚持去队里上工,生产队照顾他,要他做了队里的饲养员,爷爷便一心一意地侍候着那些牲口,连家都顾不得回,奶奶心疼爷爷,提着小竹篮往返在队部与家的小道上,给爷爷送饭。
我从小就依恋爷爷,只要回到老家,就像爷爷的小尾巴,一刻也不离开他,即使是晚上也是和爷爷住在队部。奶奶留不住我,佯作生气,骂我是个野丫头,暖呼呼的家圈不住我,乐的爷爷呵呵地笑。
我才不理会奶奶那,牵着爷爷的手,离开了家。其实诱惑我的不单单是爷爷,这有我们爷孙俩的小秘密,我从来没有告诉过外人,连最亲的母亲也不知道。夜静了,闲聊的人们渐渐散去,爷爷便拿出闷在火炕灶里的土豆,双手抹干净表面的灰,一掰两半,黄澄澄的瓤儿,一层脆脆的皮,又沙又甜,别提多诱人了。我总是等不及晾凉了,便吃开了。火热的土豆烫的我丝丝地吸气,爷爷被我的贪吃样逗乐了,不断地提醒着。
“慢点,吹吹再吃,别烫着。”我那顾得上呀,两颗烧土豆,片刻间入肚了。爷爷笑着,帮我掖好被角,轻轻地拍着我哄我入睡。现在我还能忆起当时的情景,爷爷盘腿坐在炕沿边,一手拍着我,一手托着他的大烟锅。随着他地吐吸,烟丝儿忽亮忽暗,吐出一个个烟圈,继而弥漫开来。柔和的灯光里,烟雾萦绕,祥和的气氛在小土屋里流淌,爷爷仿佛是那老神仙,我冥想着,渐渐地合上了眼睛,进入甜甜地梦乡。
爷爷是位很要强的老人,他为他所爱的人付出了全部,临终时也没有拖累别人。听父亲说,爷爷是在喂牲口时晕倒的,村民们把他抬回家,他只在家里的炕上躺了三天,便匆匆地离世了,为此父亲留下了终生的遗憾。爷爷病重的时候,学校里正值期末考试,家人怕影响我没有告诉我,没能见上爷爷最后一面,我很懊悔,为此我和父亲冷战了很久。后来奶奶告诉我,那会儿爷爷已经神智糊涂了,依然喊着我的名字,听到让我心碎。
父亲接我回去奔丧,眼看着装着爷爷的棺轿离我越来越远,我忽然顿悟了,今后我的生活里再也不会有爷爷的身影了。我站在马路中央,冲着爷爷走的方向嚎啕大哭,任凭父母如何规劝,我都无法停下来,懂事后第一次的生离死别,让我对生活产生了恐惧感。直到哭累了,趴在父亲的肩头睡了过去,眼角依然带着泪珠儿。
步入而立之年,繁琐的生活压力并没有冲淡我对爷爷的思念。父亲也常常的觉得愧对爷爷,每到清明鬼节,父亲总要我陪着回去给爷爷上坟,他立在爷爷的墓碑前,久久不肯离去,以他独有方式传递着对爷爷的思念。父亲还常常教育我们,做人不可忘记本分,即使以后他不在了,也要我们兄长回去,看看爷爷,不要让老人感觉到孤独。
“父亲接我回去奔丧,眼看着装着爷爷的棺轿离我越来越远,我忽然顿悟了,今后我的生活里再也不会有爷爷的身影了。我站在马路中央,冲着爷爷走的方向嚎啕大哭,任凭父母如何规劝,我都无法停下来,懂事后第一次的生离死别,让我对生活产生了恐惧感。直到哭累了,趴在父亲的肩头睡了过去,眼角依然带着泪珠儿。”
看到这里,我自己几乎都被感动得要哭了。
这是一篇好作品,爷爷朴实、厚道、淳朴的劳动人民的性格是在浓重的怀念和浓重的抒情气氛中表现出来的,使人受到鼓舞,起到了“艺术熏陶”人、“以情打动人”的作用。
肯定了这篇作品后,我想借这个机会,简要地探讨一下小说、散文、故事这三种文体,各自有什么特点?怎样在创作中去各自发挥各自文体的优势,扬长避短,写出更好的作品来?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小说是人物形象的艺术,散文是抒情的艺术,故事则是情节的艺术。用一句话来概括一种文体,难免会有“以偏概全”之嫌,但是,却可以简单明白地把这三种不同文体的主要特点突出出来,便于我们在创作中,根据不同生活素材,去扬长避短地选择用什么艺术形式来创作自己的作品。比如,人物性格鲜明的,就去创作小说;怀念、思念气氛浓的,就去创作散文;故事情节跌宕、恩怨情仇曲折,就去创作故事,那样量体裁衣,就容易使自己创作出成功的文学作品来。
这一点感想,虽然是我在创作实践中自己体会到的,但我愿意说出来,供喜欢搞文学创作的朋友们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