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腊月听雪(散文)
我不知道时间怎么过得如此之快,指间年华似水流年一般飞逝。腊月里我们迎来了又一场雪花飞舞。很是喜欢下雪,总是觉得冬天里若是没有雪,这个冬天就白白地过去了。对于四季分明的北中国来说,雪,带给人不一样的感觉。不说她对于农业的作用,也不说她如何改善空气质量。单是小花园听雪就有无穷韵味。
1月27日的落雪据说是人工增雪,在蟠龙湖往高空打炮。这个我没有亲眼所见,只是听朋友圈里议论了。其实今天早晨的天气也并不错,阳光比较灿烂,我晾在院子里的衣服也均匀地接受阳光的照射。无论春夏秋冬,我总是认为衣物必须接受阳光照射,阴干的衣物,总是有一股怪怪的味道。下午一点半左右,天空开始阴沉,我去超市购物一圈,回来时雪花已经成片飞舞,这天与地之间最为洁净的精灵是如此洒脱和飘逸。北国的雪,总是那么惹人爱恋!
听雪,“窸窸窣窣”落在眼角眉梢,凉凉的麻麻的酥酥的痒痒的。“卧牛公园”刚刚修建好,一些建筑垃圾还没有清理干净。这时很好,公园里只有我一个人在游荡,看眼前的片片飘飞,穿着火红的外衣,漫步在青砖小路,伸手可以触摸到那洁白的雪花,视力所及,一条木质长廊蜿蜒曲折,两个小凉亭斗拱飞檐,地方不大却是曲径通幽,在这个公园外是熙熙攘攘的行人和川流不息的车辆。看到眼前的喧嚣与热闹,心里却是寂静的。
很久以前,在雪花纷飞的时候,是听故事的绝佳时候。乡村的深夜,听爹娘讲过去的故事:
县太爷牛成做梦梦到一头牛,只见这头牛把牛嘴伸下河中,“咕咚咕咚”喝了几口又返回身子向北跑了一阵儿,转圈撒尿。东西南留三口,牛卧圈中,头朝南、尾朝北、脊西、肚东,牛忽然不见了。牛成看了感到惊奇,就把梦到的情形告诉母亲。母亲听了拍手叫好:“这是金牛献图,儿子,你可以按图筑新城。”他开始下令筑新城。几年后,新城筑成了,内以黄土夯实,外裹红石,留东南西三门独缺北门。城内南街凿双井为牛眼,西南筑双塔为牛角,西城设牛尿寺,东城嵌牛饮泉,中街有牛心庙。南门外铺红石为牛舌,人们每当行到南门,顿地“哞哞”有声,卧牛城活了。紧接着牛成又让民夫围四城掘壕,引槐河水灌入为护城河。三门外筑三座青石小桥,跨过护城河。每当太阳升起,城池就沐浴在金碧辉煌里。红石的城墙,蓝色的城垛,三座城门飞檐斗拱,两座青色砖塔挺立云天,古树悠悠,瑞气腾腾,槐水玉带绕城,一副雄伟气派。因为牛成筑造了这全国独一无二的红色城池,坚固结实,独具特色。从此有了名声,他就被隋炀帝招去管理开挖京杭大运河去了。这头金色健牛,在封龙山下,槐河之阳卧了1500年后,1947年4月18日18时,在推翻旧社会,争取翻身解放的解放战争中,我晋察冀解放军一部在胡耀邦、陈正湘指挥下攻城,卧牛在炮火里挣脱缰绳,跑上城头、摇头摆尾,“哞哞”长鸣。城内守军,国民党河北保安五团团长魏永合看见了惊奇地说:“卧牛城的牛上城了,观音菩萨骑金牛来救我们了。”
当然在没有电视和手机的时代,口口相传的民间故事就是我们最大的娱乐。这些故事就是小时候听爷爷和爹娘讲给我的。我们村村西大山上有个“大碗口”,据说元氏县城修筑城墙时的大红石都是从这里开采的。古城墙和护城河我小时候还有印象。至于古塔,去年还带女儿儿子去看过,虽然历经千年风霜,但是蓝色砖瓦依旧结实,塔上雕琢的花纹依旧清晰。如今卧牛公园的修建,勾起往昔的回忆。雪还在下,金色卧牛身上已经落了一层薄薄的白白的雪花,我耳畔仍然是“窸窸窣窣”的声响,漫步在公园中,仿佛一瞬间穿越千年,历史的轮回中谁在诉说着沧桑岁月?
每一个土生土长的元氏人都应该知道卧牛城和古城的历史掌故传说。这个故事还在继续,前几年听说在旧县城要建造影视基地,现在却没有了任何动静。看看周围,高楼林立大厦叠起,我还是希望能保留下来,那已经存在于传说故事中的古老的卧牛城。
听雪腊月,我听到的是厚重,是历史,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