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回归线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冰心】挖趣:可遇不可求,古董秀淘到宝

编辑推荐 【冰心】挖趣:可遇不可求,古董秀淘到宝


作者:育英 布衣,139.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206发表时间:2018-02-05 11:58:45
摘要:习主席提倡的“一带一路”,中国要藉着海上丝路和全球各国作生意,将中国精美绝伦的物品出口到全世界,使中华民族在历史的舞台上再创辉煌,跻身于世界上最富强国家之列,已经是指日可待的事情了。

【冰心】挖趣:可遇不可求,古董秀淘到宝 全美各大城市每年均会有古董秀巡回展,像我以前居住的俄勒冈州的波特兰,年年都会举办好多场。古董秀的门票亦不贵,约七至十美元一张,周末如有空去走访,倒也不失为消磨时间的好去处。记得20多年前我和先生第一次去造访,我们买了门票入场后,眼前竟然有上千个摊位,多得让我们眼花缭乱,不知道从何处看起,我们就自设目标,只找寻自己熟悉的东方物件。
   逛了半天,结果在一个老美的摊位上看到有卖东方艺术品,我花了50元买了一对寿山石材雕的禄和寿二星,虽然缺了福星,但我很喜欢他们的老翁造型及浅绿带褐黄的石头颜色和触手光滑感。在购买的当儿,我不经意的在一堆零乱无序的杂物中瞄到一把东方扇子,摊主说他是从西雅图的一位老太太那儿收购来的,他还说老太太曾在中国住过。
  
   一、花小钱捡漏挖到清代刺绣扇
   当时我看这把扇面绣了一条飞龙,颜色和织工针脚极好,而且是双面绣,可惜未留下款名或制作日期,我猜绣扇之人可能不识字。扇架是檀香木,左右两头檀木端刻有精细花儿纹路。另外附带一个装扇的漆木描金盒,盒内底部的木头上用黑字写上“丁七”两字,应该是制作此盒的人名。此扇制作年代,我估计可能在清末民初。因老美摊主不识货,我仅以两块钱买到,算得上捡漏吧。
   此后我偶尔将扇子拿出来把玩欣赏,对于古代制扇的精细雕工和双面绣的超凡手艺,真是令我神往,亦对巧工叹为观止,可惜我们现代已经无人有此手工能再次复制此扇了。那时我是电脑工程师,生性好奇,尤其喜读侦探小说,当然很想知道此扇的来历,但在1997年代却找不着关于这种扇子的任何电脑资讯。虽然说凡走过必留下痕迹,但亦是英雄无用武之地,我只好暂时按捺住好奇心,将找寻这把神秘扇子的来处和历史背景搁置下来。
  
   二、古物市场看俏袁大头身价翻倍涨
   以前“台湾钱淹脚目”(台湾钱堆到脚踝),20年后风水轮流转,中国大陆不论在国力和经济上均日益壮大,换成“人民币淹脚目”,民众购买能力大增,也难怪近年来中国古物市场看俏。想起我公公1949年逃难到台湾,身上曾带了几十个银圆,十年前我公公拿出来分给三个儿子做纪念。最近有空,拿出来上网查价,没想到的民国初年发行俗称袁大头(袁世凯)和孙小头(孙中山)头像的银圆,2017年竟然翻涨了一倍,稀有品版更是奇货可居,拍出百万人民币的天价。我心想既然如今网路消息四通八达,国内消息亦开放,现在应该能找出我这把扇子来源的蛛丝马迹吧。没想到这次皇天不负苦心人,真叫我给找着了。
  
   三、网路上寻来历古扇身世终解谜
   我以“清代刺绣檀木扇”搜寻,结果找到多条线索,其中《藏家故事第122期杂志》有篇访问陈祥胜先生的文章。文中介绍他是位钟情于外销扇的深圳藏家,经过了十余年的收藏,现在拥有近200把精美的扇具,成为外销扇私人最大的收藏家。2015年1月,他精心选了82件清代外销扇品,在深圳博物馆展出。由此文章的照片中,我发现内有件折扇旁有类似我扇子的漆盒,从此点即判断出我的扇子应该是清末在广州制作,专门做为出口的外销扇。等我再稍事研究后,以“清檀香木刺绣龙纹折扇”来google,这次找到香港某拍卖网站,2017春季艺术品拍卖会上,有一把绣扇和盒子与我的扇子犹如双胞胎,只是彼此绣线颜色稍有不同,BINGO,这下答案找着了。
  
   四、乾隆“一口通商”带动艺品外销
   广东地处南海之滨,汉代以来就是中外海上交通贸易的重要枢纽。明清时期,伴随全球贸易航线的不断拓展,中国的丝、瓷、茶三大名产和工艺品源源不断地从这里传播到欧美。1757年,乾隆皇帝推行“一口通商”,广东即从此时垄断了中西贸易近一个世纪。
   广东博物馆收藏了丰富的中国外销艺术品,清代广作外销扇就有200余件,它们不但品类齐全,而且质量上乘,既有制扇名家代表作,又有丰富详实的档案记载,具有高度历史研究价值。另外就形制而言,博物馆收藏的清代广作外销扇基本涵盖了外销扇的四种主要形制,骨扇、折扇、平扇和羽扇。据广东省博物馆资料,当时国内的名产品经广州转运海外,由此也带动本地工艺品生产。以“三雕一彩一绣”(木雕、牙雕、玉雕、广彩、广绣)为代表的广东外销艺术品在17至19世纪风靡全欧洲,并在西方掀起了“中国风”的社会时尚。
  
   五、清代折扇精美工艺技术名扬四海
   清代也是折扇大发展时期,不但帮助广州加工制造走向世界,它也是清代工艺美术发展史的代表。清代外销扇也是集合多种精细工艺于一身的工艺品,凡涉及雕刻、漆器、金银器、织绣、绘画等各个行业的工匠艺人都不同程度地加入到广作外销扇的生产制作过程中。外销扇的工艺技法有透雕、劈丝、剔地浅浮雕、镂通雕、阴刻、描金漆、金银累丝、广绣、彩绘等等多种工艺。广州制扇艺人匠心独运,因材施艺,精工细作,生产制作出了令全世界叹为观止的外销扇品牌,我还真没想到中国外销扇这段几乎被世人遗忘的历史竟然如此丰富有趣。
   2000年开始,广东博物馆就将明清外销艺术品做为该馆藏品征集的重点方向。因为“外销工艺品”拥有独特风格,彰显中华民族固守本土文化特色再融合外来的文化,表现出当代民族文化发展走向。十多年来博物馆已典藏了2万多件精湛、质量上乘的外销艺术精品,也让世人感受到中西方文化的碰撞,进而体会到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辉煌成果。以前外销扇在艺术品收藏界是个冷门项目,如今咸鱼翻身晋身拍卖市场,身价亦不俗。没想到我的一把小小的刺绣龙纹折扇,背后竟然曾肩负着清代“一口通商”的光荣使命啊!
   “一口通商”造就了清朝乾隆盛世。2013年习主席提倡的“一带一路”,中国要藉着海上丝路和全球各国作生意,将中国精美绝伦的物品出口到全世界,使中华民族在历史的舞台上再创辉煌,跻身于世界上最富强国家之列,已经是指日可待的事情了。
  

共 234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散文记叙了自己在美国古董秀巡回展中淘到一对寿山石材雕的禄和寿二星、花小钱捡漏挖到清代刺绣扇,作者由此想到中国随着国力和经济的日益壮大,民众购买力大增,中国古物市场看俏。广东地处南海之滨,汉代以来就是中外海上交通贸易的重要枢纽。明清时期,伴随全球贸易航线的不断拓展,中国的丝、瓷、茶三大名产和工艺品源源不断地从这里传播到欧美。1757年,乾隆皇帝推行“一口通商”,广东即从此时垄断了中西贸易近一个世纪。清代也是折扇大发展时期,不但帮助广州加工制造走向世界,它也是清代工艺美术发展史的代表。外销扇的工艺技法有透雕、劈丝、剔地浅浮雕、镂通雕、阴刻、描金漆、金银累丝、广绣、彩绘等等多种工艺。作者淘到的小小的刺绣龙纹折扇,背后竟然曾肩负着清代“一口通商”的光荣使命啊!作者由此联想到“一口通商”造就了清朝乾隆盛世。2013年习主席提倡的“一带一路”,中国要藉着海上丝路和全球各国作生意,将中国精美绝伦的物品出口到全世界,使中华民族在历史的舞台上再创辉煌,跻身于世界上最富强国家之列,已经是指日可待的事情了。本文虽写的是自己淘到的一件中国古代工艺品,但却探究它的历史,以及这件工艺品流传到海外的原因,联系今天实际,盛赞习主席提倡的“一带一路”战略的伟大,相信强国梦指日可待。作者虽身在海外,华夏子孙的爱国情怀令人感动!感谢赐稿冰心,推荐共赏!【编辑:心灵飞鸿】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心灵飞鸿        2018-02-05 12:04:21
  本文以小见大,分析了造就清朝乾隆盛世的原因,相信习主席提倡的“一带一路”也会造就中国的繁荣富强,彰显爱国情怀!感谢赐稿,遥祝安好!
勿忘本真
2 楼        文友:孙鹤        2018-02-06 06:34:20
  老师的品格,让我想起了黄霑先生的《我的中国心》,身在异地他乡,仍然时刻关切祖国的发展。好文章,好同胞,为老师点赞,为祖国点赞!!!
敢于自嘲 善于自悦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