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四季的故事】父爱如山报答别杯水车薪(散文)
农历腊月二十九日,是俺们村是一年当中最后的一次赶集置办年货的日子,也就是赶大集。虽然比不上县里的赤山庙会、成山头圣水观旅游区以及西霞口度假村的人多,可也是摩肩接踵,拥挤不堪!
在我很小的时候一进了腊月门,就很盼望着这一天的到来,因为这一天,集上不但卖的东西种类繁多,而且还会有许多耍光景、踩高跷、唱大戏的……另外,赶集散场以后,还会有许多邻村来赶集的亲戚来到家里……每逢到这个时候,父亲就会抢过母亲手的炒勺,凭着他的想象做样样数数好多好吃的饭菜,来招待农忙时很少登门的亲戚。而今天远在他乡的我已为人父,却很想回家,想回家吃上永记铭心一时一刻也忘记不了的父亲烹调的饭菜。
父亲在村里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整天没言没语只知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干活。他不抽烟,不汹酒,经常传承给我们的名言是:“话少说,事多知,门子少穿是好处……”尽管这个美德很原始,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当别人说他:“你多说两句,别人还能打掉你的门牙不成……”可父亲却很以它骄傲的表白说道:“嘻嘻……言多必失嘛……”就是凭着这一点,父亲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当中,是村里唯有的一位没有挨过整的‘四不清’干部。
父亲生肖属虎,可没有半点猫愣虎张的暴脾气,不管是在家对待爷爷奶奶还是我们做晚辈的子女,他都是做多语少的认真实干。包括出门在外他也是任劳任怨,干在前取在后的甘愿奉献。尽管知道自己身体不好,当时已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的他毅然报名去参加保家卫国的抗美援朝。因并没有得到批准以后他复员回到了家乡,仗着在部队学了点文化,回乡没多久就干起了互助组的记账员。由于他的严细认真,从初级社到高级社,再到合作化人民公社,他都是在参加集体劳动的同时为人们干好生产队的会记工作。一直干到实行承包责任制开始,才结束了他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使命。
父亲的脾气好,这在全村是数第一的,对于我们做晚辈的他都是以教育为主。父亲经常挂在嘴边的教诲就是:‘做人要直,办事要细,路可选绝境,办事不能怕麻烦……’所以我们兄弟姐妹在父亲的影响,都是出息的健健康康,茁茁壮壮的,出门在外不管干什么事情,都是严细认真,任劳任怨的。就这样的好父亲,也曾自不情愿的打过我一次。记得那是在很小的时候,我们家南面不远的邻家院内,有两棵很大很大的杏树,每当麦前杏子熟了的时候,从高高的墙头外面,就可以看到一个个黄中戴红圆晕似小彩色灯泡般的黄杏,在院墙里面弥漫着令人垂延欲滴的诱人香味。一次,我和同伴们在那家院墙外面玩猫捉老鼠的游戏,当时被扮作老鼠的拴住子,我们都叫他傻大个,偷偷的爬到杏子树上睡着了。当时我们因找不到还以为是弄丢了呢……所有参加捉迷藏的伙伴都不敢回家,全都撒扒开脚板丫子的到处寻找。就在我们找寻无果准备回家寻求家长的时候,拴住子麻溜地从行树顶上滑落下来,怀里还揣满了酸中带甜的杏子。可人多杏少,虚惊过后的欢乐还没有过瘾……最后经大家一直研究做出决定:大家散开放哨,由拴住子再次爬到树上,给每人折一大串结杏子多的树叉扛回家去,等杏子熟透了再吃……就是这一举动引来了大麻烦,馋倒是解决了不少,可就在我抹黑回家还没等把结满杏子的树叉找地方藏好,杏园的主人就找到我父亲说:“好生管管你家孩子吧,偷摘我家的杏子不说,还把树叉都断扛回家来……”父亲听了不由分说就把我按在炕沿上,然后用他那布满老茧的大巴掌加粗笤帚把,让我的屁股饱尝了皮开肉绽的痛苦,使得以后在上学的老些日子,屁股都不敢碰到板凳。从那以后,我每逢做任何事情,都要先想一想这样做对还是不对,想好了才开始去做。并立下誓言:从此以后只要是对集体和个人有一点不利的因素存在,对自己再怎么有好处,也坚决不去做,也不纵容别人去做……因为父亲那一顿暴打,打散了我童心的混沌……也是从那一刻起,夏娃造人的执着善良本性,都无时无刻的促使体内的正气上升,浊气除外。心胸开朗的就像站在浩瀚的大海岸边的礁石上一样:认清了今后的目标,瞅准了今后的方向……
记得那次挨打的事后好几年的一天,奶奶告诉我说道:“你父亲打你,他那是为你好。你想想,咱们老王家,有谁诚心做过对不起别人家的事情,可你倒好,偷个杏子吃吃也就算了,干嘛还要把人家的树折断扛回家来呢……这不明摆着是说家长的纵容吗,别说你父亲打你,可打在你的身上,也同样痛在他的心里呀,那一次你父亲打过你之后,自己偷偷的流眼泪不说还一连着好几顿借酒浇愁。特别是在知道折树的是拴住子之后,他还是恨自己教育不够,自己不做对不起别人的事情,也不纵容别人去做。咳,可怜天下父母心呐……
奶奶还告诉我:“你父亲本来是少言寡语、不善交谈的汉子,可那年刚开春天气本来还是挺寒冷的,他在产房外面得知你以男子汉的见证来到这个世上的时候,高兴的简直欣喜若狂,每次吃完了这饭先看看你的脸蛋,然后揣上一把爆米花就扛起工具跑到街上,见人先给几粒爆米花就乐呵呵谝着说道:’我有了儿子,带把的小子……!’咳,那种狂喜一晃就过去都二三十年了,这二三十年的时间里,你父亲为家庭、为别人、为社会,始终围绕着干在前谝在后,俯首甘为孺子牛哇……如今你也是身为人父的人了,一切都要学着你爸点……奶奶说到这里,顿使我明白,父爱的真谛所在。
记得村子里和我年龄相仿的人很多,可别家的孩子都是喊父亲叫大,而我却喊父亲叫爸,我当时也问过父亲:为啥我不叫你大呢?父亲未语先笑的说道:“‘大’没有‘爸’时髦,有品质。人家能行的家庭和城里家庭的孩子都管父亲叫爸呢……”我听了想到:原来父亲这是希望我将来有出息,能干出如众不同的成绩来呀……
父亲在我们村是出了名的大孝子,他的尽孝,体现在顺从父母的意愿上面。父亲因为自己觉得文化不太高,所以从心里到行动都很尊重有文化的人。特别是当我走进高等学府以后对我也是言听计从的。每次回家,除了能吃到父亲亲手做的可口饭菜以外,在就是那句:“百善孝为先,尽孝要顺从。”爷爷奶奶的话,他除了言听计从以外,再就是为爷爷奶奶做可口的饭菜,每次家里有客人来,父亲首先想到的就是爷爷奶奶,爷爷爱吃啥,不爱吃啥;奶奶爱吃啥,不喜欢啥,他的心里早就一清二楚。这就是他在我眼前永远也用不完的财富。
有人说我父亲在村里是一等一的最勤快人,不管谁家有个大情小事,不用吱声父亲就会主动跑去帮忙,而且每到一处都是忙完外头忙家里,就没有看见过他有闲着的时候。他不仅自己这样做,而且还经常教导我说:“对待别人要敬、让、帮、学,对待别人要能帮则帮,实在帮不了也别添累赘,要多学长处,要常比奉献的大小。”
记得有一回我正出差在外,忽然接到父亲打来的电话说:“儿子病了……”当我赶回老家的乡镇医院,见一家人都在医院守候,妻子见我回来了就说道:“叫爸妈回家去休息吧,两位老人在这里受累两天两夜了……”父亲临走的时候对我说:“我没照顾好孙子……”我看着父亲满脸神情憔悴就知道他一准又是两天两夜没有合眼了……就安慰他说道:“爸,人吃五谷杂粮的,谁能没有伤风感冒的时候……”
送父亲走出病房的时候,看到父亲已有些苍老的身驱,心里还是想着集体、别人、家庭,一时一刻也不肯闲着。这时,我又想起父亲那句“做人要直,做事要细……以及百善孝为先,尽孝要顺从”教诲。已为人父的我突然感到在报答父母养育之恩方面,自己所做的比父母给予的相差的太远了……想起那次儿子出院以后,我给儿子洗完澡以后,开玩笑的跟他说道:“我给你洗澡,你给我洗脚吧……”儿子眨动着两只乌黑的眼球问道:“为啥……?”我刮了他一下鼻子说道:“我是你爸呀!”儿子大眼一闪说道:“行!”我刚要窃喜,儿子又接着继续问道:“爸,你给我爷爷洗过脚吗?”一句话,把我给问愣住了,没有,真的没有……我突然想撤回刚才叫儿子洗脚的命令,只见儿子已颤微端着一盆温水走了进来,我笑呵呵的摸着他的脑袋说道:“好孩子,爸自己洗……”儿子却执拗的说道:“不!爸爸都给了我洗澡的大爱,我也不能只给爸爸说在嘴边上的一点小爱呀……”一句话,说的我大颗的泪珠,无声的掉进微波温暖的脸盆……等儿子睡熟以后,我对妻子送道:“父爱如水子女如鱼,就算游得再远,总还在水的心里,在父亲的怀抱,父爱如山,咱们也别做那‘杯水车薪’的回报……明天,咱们要赶在除夕之前回到家里,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抢过父亲手里的炒勺,你做饭菜、我烧火,做的第二件事就是晚饭过后,你给母亲我给父亲二老洗一洗脚……
注:曾用笔名王茂生和茂茂更茂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