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童年趣事(记叙文)
我们小时候都经历过一些趣事,就犹如天上的繁星一样,数也数不清。
记得有一年春天,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在我的小房间里玩,只听见门外有一阵“嗡嗡嗡”的声音。我推开门一看,原来是爸爸坐在客厅里翘着二郎腿,一只手拿着报纸看,一只手拿着一个奇形怪状的东西在刮胡子,我问爸爸这是什么?只听爸爸回答说,这是专给爸爸刮胡子的小助手。话音刚落,我快速地跑进屋子里,等爸爸走了以后,我小心翼翼地推开门,生怕发出一点儿动静,我又偷偷跑进客厅里,看见那个东西,在桌子上放着,我慢慢地拿上那个奇形怪状的东西,又回到我的房间,我高兴得像一朵刚绽放的花儿一样。我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按开开关,刚把那东西拿起来,准备使用,一不小心放在头发上,“嚓”地一声,卷掉了我的头发。我哭着去找妈妈,妈妈看见我的那个动作让我弄得哭笑不得,又说:“这是你爸爸用的,你用干啥?”我也低下头,也有点不好意思。
同学们,你们有过童年趣事吗?如果有就也给我讲一讲吧!
四年级双子榆
【编者按】在好奇心的驱使 下,用爸爸的剃须刀剃了头发,结果令人哭笑不得。文章起篇的比喻形象生动,更加具象化。紧接着直奔主题,不动声色地道来童年趣事。描写生动,对话具有真实感,动作传神。结尾有感染力和亲和力,分享也是一种快乐。感谢赐稿萌芽,推荐阅读,期待新的精彩!【编辑:烟花那么凉】
2 楼 文友:老土 2018-03-20 07:21:22
有学者说: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 。学生的生活面狭窄,接触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还远远不够,但这并不能说学生就脱离了社会生活。从校园到家园,其间仍有广阔的生活地带供给学生们寻找作文素材。在某种意义上说,学生作文的过程就是对社会生活再加工的过程,也是学生认识生活,感悟生活,情感升华的必经路径。美国教育家彼得克莱恩说:“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学生要实现主动发展,参与是基本的保证条件。因此作出好文章的真谛:只有用心观察,用心思考,积极参与,在生活实践当中去捕捉写作素材,才能写出“真、实、趣”的好文章。
老土祝您写作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