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秋】作文(随笔)
一开始想写个创作体会,随即被自己吓住了,自己哪敢称得上创作啊,于是老老实实地用作文来写更恰当,作文自小学三年级开始就有作文作业,作文呢,不论男女老少,只要把语言组织起来,说清一件事儿,交代个问题,就是作文了。
一直感觉自己是个很懒的人,偶有闲暇也会读读小说,在空间上聊聊天,写写说说,日志也是最近几年才有的事儿,看有人很勤奋地写作,万字万字地码,真是汗颜,迄今为止,锈蚀的笔也能多少写成点文字,还能博得些许朋友点赞好评,也是很高兴的。
自已的职业与写作相距甚远,简直是天与地,鸟与鱼的距离,我工作中最常用的是阿拉伯数字,所以平日敲击辅键要比主键频繁的多。后来偶尔听从老友谈发表文字事儿,试着一篇千字的作文,居然被发表在市晚报副刊上,还有稿费半百多元,真是惊喜,也真是感谢老友,又乘兴写了两个,又幸运被发表,不禁有点飘飘然,原来文字变现金钱,竟也是这般容易呢。就这样激发了写作冲动,再写,则是石沉大海,杳无音讯,如去赌场刚小赢了一把,想好好地赌把呢,却输了!才明白赌场之深,也有学问,同样,作文之深,也有理论。先自晚报入手,于是认真研读晚报别人的文字,越读越没底气,感觉自己写的无论文字内容还是深度上,都是小儿科、幼儿园水平,不禁想,莫非那几篇是编辑厚爱,破例选用的?想想真是汗颜,又没见过人家编辑老师,真是谢谢了。
本普通中年妇女一枚,伺候一家人吃喝,洗衣做饭,加之工作,就是我的生活。没有底色,泯然众人,没有什么生活积淀,平素的身边亲历的、听说的小事儿写了几个,写着写着,发觉力不从心,大脑成了空牙膏袋子,干瘪地只有咕噜咕噜地吐气,却没有内容了。写作不是儿戏,所有的文学艺术门类,要想成为行家里手,都要有对首当其冲地自觉学习的勇气,而中年健忘琐事多,身体走下坡路等原因,让我对文字心生恐惧。越学习越觉得没谱,越钻研越觉得深不可测,以前的语言文字都是吃老本的东西,没怎么提炼,姑且不说鲁迅、汪曾琪、张爱玲等等大家,就说一般码文字的人,没有切肤之痛,是写不出的,这是一种文学敏感,是一种精神怜悯。
幸运的是,平素就不是个爱热闹的人,自己独处也不觉空虚,爱好文字,就意味着固守书斋,爱好读书,就意味着远离喧嚣,素面朝天,不施铅华,以前是不舍,现在是无视的自得,本是一个俗女子,却人到中年,选择读书写字,在别人看来,大家都在忙着海陆空赚钱时,寂寂地写字,或许可笑,或许奇怪,或许不合时宜。
以前对网络小说感觉都是大部头的,我这一辈子怕与之无缘,不说动脑组织材料,就是码出那些密密丛丛几十万字,感觉无疑脱层皮的辛苦,因此敬而远之。无意中,上网浏览到江山文学网,就打开了,看有长篇、中篇、微型小说、散文、诗歌等,而且每篇都有编辑老师的按与评,感觉挺好的,兴奋之余,就注册了个号,把QQ空间的感觉比较好的,就上传了,没想到,居然给发表呢,嘿嘿!
库存渐少,这倒激发了作文的热情,在这儿,遇到的老师都挺好的,标点符号、错字、掉字、章节,老师都辛苦地改过来,也挺感动的,编辑老师真的都挺好的。虽然互不认识,但灵魂相通,再乏味的文字,再枯燥的情节,编辑老师都能认真地读完,做出精准的按与评,就这些,是很难得的。
我其实写作能力挺差的,不具备写作天赋,苦心孤诣地写了,往往却不知所云,虚构的东西往往缺乏想象力,有历史背景的往往缺乏相应地历史知识,这些都是我的弱项。但人总要有点点追求吧,那么我就做一条温馨的文学湖水里一尾快乐的鱼,分享快乐,生生不息,一直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