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事】海棠花儿开
三年前的一天,小王庄村因为推广种植海棠苗木,一部分思想保守、墨守成规的村民,心生疑虑,聚一起七嘴八舌,议论纷纷。
“哼,我看这是没事找事,穷折腾!这肥沃的土地种粮食天经地义,这要是家家户户地里都种上海棠,算是咋回事?唉,败家的玩意!”
“嗯,说得对,种粮行,种海棠?搬着梯子上天——没门!”
“唉,咱这祖祖辈辈都靠种田为生,村里的土地都是‘麦茬棒、棒茬麦,偶尔种点大豆、花生、蔬菜做点缀’。这是想整啥幺蛾子?种海棠是能吃?还是能喝?不信还是能种出个金山银山来!嗨,任你说的天花乱坠,俺有俺的牢牢注意,不种就是不种!看你能咋地?”
……
小王庄村的支部书记王富贵正值不惑之年,他头脑灵活又有责任心。这些年党的富民政策好,他干生意、做买卖,没少挣了钱,是村里的头号富裕户。前两年,他心里一直思考着一个问题,那就是村里还有不少贫困户,靠土坷垃地里刨食,勉强维持生计。自己是先富起来了,可一家富不能算富,作为一个村干部,能不能给村里的老少爷们找个合适的致富门路,带动大家一起脱贫致富?由于种种原因,这个愿望一直没能实现,成了他纠结无奈的一块心病。
党的十八大后,脱贫攻坚战的号角在全国大江南北迅速嘹亮吹响。扶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真扶贫,扶真贫,精准扶贫,一场轰轰烈烈的扶贫活动迅速展开……
小王庄村不足一千人口,是一个传统的农业种植村,村民一年在地里没少出力流汗,可这光靠种粮食,钱袋子啥时能鼓起来?再说了,这不大个村子,贫困家庭就占了十六户。
王富贵说:“时不我待,不能听天由命再等再靠了。”
靠着这些年做生意积攒下的社会关系、人脉资源,王富贵马不停蹄,开始四处托关系寻找致富的门路。嗨嗨,还别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王富贵通过朋友介绍,找到了外乡种植海棠苗木致富的能人郑苗发。
那天,王富贵诚心实意向能人郑苗发求教,恳切地问:“能不能给俺支个招,让俺带动小王庄村的村民学习您种植海棠,一起干?”
郑苗发是个厚道义气的热心肠,见王富贵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心情迫切,他经过一番思量后,认真地说:“行!我愿意。”
见郑苗发答应帮助种植海棠,王富贵憋不住心生欢喜,他自言自语地说:“这有了致富的好门路,干好干不好,关键在于是否付诸实际行动。嗯,要趁热打铁,说干就干,绝不能拖泥带水。”
三天后,王富贵召开村民代表会,商议动员村民种海棠苗木。岂料,反对的多,支持者寥寥无几。他磨破嘴皮子,不但没人响应,还听到了不少开头那些议论纷纷泄气的风凉话。
当时,王富贵没责怪村民,他自己问自己:“咋回事?啥原因?嗯,这一定是村民有顾虑啊!咋办?嘿嘿,还能咋办?不勉强,更不强求,示范引路呗,还不信这个邪了,到时看他们种不种?”
当年,王富贵不仅在自家的粮田上,全部种上了海棠苗木,还撺掇着父母、兄弟在责任田里试栽种。
父亲说:“儿子看好的事,错不了。”
弟弟说:“哥是村里的领头人,甭管别人种不种海棠,我带头,必须的!”
王富贵笑笑说:“放心吧,等咱种植海棠有了好收益时,嘿嘿,村民一定会跟进。”
岁月匆匆过,不觉间,两年过去了。
王富贵一家种植的海棠开花结果了,一棵卖到三十元。
这下村民们坐不住了,纷纷涌进王富贵家的小院。
“俺想种,行不?”
“嘿嘿,俺也想种。”
“唉!”村里的晚辈侄子二黑叹口气,凑近了王富贵,低头歉疚地说:“对不起!看我这张不把门的破嘴,当初不该跟着凑热闹、瞎吆喝,说您种海棠是瞎折腾。您‘大人不记小人过,宰相肚里能撑船’,帮一把,带领咱村里人一块干吧,大伙都盼着早日实现脱贫致富梦呢!”
“嗨嗨,傻小子,看你说的哪里话?我怎么会生你的气,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嘿嘿,都想通了?一起种海棠?”王富贵轻拍二黑的肩膀,乐呵呵地大了声说。
“想通了!”院里的村民异口同声。
“好,想通了好啊!咱们撸起袖子、甩开膀子,一起种海棠,实现致富梦!”
哈哈、呵呵、嘿嘿……
郎朗笑声里,村里的贫困户王来福凑近扯扯王富贵的衣袖,怯生生地问:“俺也想跟着一起种海棠,可俺家里实在没本钱,咋办?”
“哈哈,咋办?我来给你们想办法!”众人转身,“呀,市直下派驻村的第一书记李晓阳来啦!”
……
王富贵兴奋地说:“当年,在驻村第一书记李晓阳的积极协调下,争取来部分资金补助村民种植海棠苗木,小王庄村种植海棠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种植面积一下子突破了三百多亩。”
海棠苗木长势喜人,一棵棵渐渐长大了,一些村民出售了部分海棠苗,一棵卖到了六十元。
第一书记李晓阳说:“由于小王庄村种植规模大,海棠苗木品质绝佳,现在成了名副其实、闻名遐迩的‘海棠专业村’。村民的腰包渐渐鼓起来了,离致富奔小康的梦想也越来越近了。哈哈。”
去年,我应邀去了小王庄村参加海棠节。好个海棠如云霞,风情万种花。我置身于游玩的人群,徜徉在连绵不断的花海中,亲身感受姹紫嫣红、绚丽多姿的美好景致,真让人沉醉,流连忘返,别有一番景致在心头。
那天,在小王庄村,我还亲眼目睹了一番令人鼓舞的新气象。美丽乡村建设喜结硕果,小王庄村昔日的泥土路硬化成水泥路面,通到了家家户户的大门口;干净卫生的自来水,流淌在各家的厨房和卫生厕所;村东头的文化广场上,更是喧嚣热闹,村里的老人们身着艳丽的盛装,敲响锣、擂响鼓,跳起红红火火的广场舞,人人脸上透着幸福、漾满笑,就像海棠花儿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