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一】三进荷花村(小说·家园)
一
荷花村是因为村头有一个荷花坑得名;而出名,则是县长来了。
这天,何四叔刚吃罢早饭,镇里的杨书记打来电话,说是李县长今天要到荷花村去调研,让村里热情隆重地做好接待工作。
何四叔的心一阵狂跳,他拿手机的手无法自制地抖了几抖,心说:“李县长突然莅临荷花村,虽然是副的,早有耳闻,只知其人未见其面,这次来必将给荷花村带来一些实惠吧!”何四叔激动了老一阵子。
而杨书记的语气似乎很严肃,一再强调你们荷花村那要是没有李县长的帮扶,先进村也就不会有你们了。这是关乎到你们村今后的发展,如果招待不周你就等着挨板子吧!
何四叔满口应承,向杨书记保证说您尽管把心放在肚子里,往脸上擦胭脂抹粉的事我懂。
李副县长要来荷花村,是因为荷花村在镇里是有名的新农村建设先进村,他是主管县长。先进村就是在新农村建设中比其他村搞得好,有亮点。镇里把荷花村的先进材料报到了县上,县上把荷花村树为全县的先进典型。
可是李副县长看着先进材料,心里边老是不踏实,总感觉这里面有水分。他不由得想起自己第一次走进荷花村时的情景。
荷花村离着县城二百多里地,是一个偏远的小村子,出村只有一辆马车宽的石渣子路,以农为主,没有企业支撑,经济滞后,一直拖着全县的后腿。别的不说,光看街面两旁的杂草就有半人高;门前屋后的柴草垛一个挨一个;石渣子路上尘土飞扬;村头大水坑污水横流,蚊蝇乱飞,脏乱不堪,令人作呕,简直就是一个垃圾场,哪里还有一个村庄的模样?
作为主管新农村建设的副县长,看到荷花村这样一副状况,心口发堵。他真没想到在全县竟还有如此之差的村子,感觉不仅是自己失察,也是县镇两级政府在工作上没有真正一竿子插到底,再加上村两委班子不作为,荷花村徒有虚名,辜负了这美丽的名字。荷花村距离新农村建设的标准差得太远。
在全县新农村建设考评会上,对于荷花村存在的问题,他做了深刻检讨。
李副县长慢慢合上荷花村的先进材料,在心里打了个问号。他质疑他们说的和做的是否一样。他决定亲自到荷花村再跑一趟,不能再坐等听汇报看材料了,虽说还有一年多就要退居二线了,可别等下来之后让老百姓骂娘。
何四叔接完杨书记的电话,他笑了。他心里有底气,村里的基础设施搞得扎实,别说副县长,就是副省长来了也不怕看。新建的文化中心,新铺的水泥路面,街头巷尾安上了路灯,柴草垛不见了,家家装上了沼气灶,村民们出行便利,生活方便,绝对是一个新农村建设的标杆。只是,这款项都是通过镇里杨书记从上边给争取来的,村里的账上没俩大子。
也是在这一年,何四叔正好赶上村委会换届,当上了村长。上任伊始,他就喊出来要彻底改变村容村貌。而何四叔很清楚,村里的账户上缺钱,巧妇难做无米之炊,这口号喊得响不顶用。
荷花村也算是有来头的小村庄。据上了年纪的老人们讲,村庄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村头这个六百多岁的大水坑足以作证。在过去,这是一个开满荷花的大水坑,水清见底,全村人靠它饮水做饭。为此,村里人订下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就是在任何时候不允许人们在水里钓鱼洗澡洗衣。自从村里打了深水井,人们就不再稀罕大水坑里的水了。随着时光的变迁,荷花坑变小了,变臭了,变得没人管了。水坑的四周堆满了垃圾,杂物。荷花坑的水面也越来越窄,看不到昔日的莲花绽放。
荷花村是在全县新农村建设考评中被定为落后村的,那时候的何四叔还不是村长。
何四叔当上村长后,连着几天围着村头的水坑转圈。
这一天,在村两委班子和村民代表会上,何四叔说出自己心里的打算。他一句话就戳到了病根子上:“咱们村确实不像样儿,挨批,应该。”他话头一转,切入正题:“如果说要彻底改变荷花村的面貌,我看必须从荷花坑开刀。荷花坑是荷花村的标志,咱们可以建一个村民文化娱乐中心,再修一条水泥路。”
何四叔的提议得到了大家一致赞同。有人问:“钱从哪来呢?”他一乐,似乎蛮有把握地说:“我负责去找资金,如果要甩掉落后的帽子,必须得有上边的支持,县里把咱们村定为后进村也让镇领导上上火。”
何四叔隔三差五跑镇里去化缘,心诚则灵,他最终感动杨书记。镇里给拨付了十万元,但不够预算的小头,资金缺口很大。杨书记又帮助找县上,把荷花村改造治理的方案报给李副县长。李副县长认为改变村容村貌,是有利于老百姓的好事,按照权限他给批了四十万。一个正直的干部都想干点正经事,为老百姓做点实事。何四叔虽然是村长也不例外。
没几天的功夫,县镇两级财政给拨下五十万元的款子,这对贫困的荷花村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只因村里的账上从来没有过几块钱。何四叔拿到钱,腰杆子硬了,说话也粗了。他说荷花村的工程建设一律对外公开招标,村干部的亲属靠边站不得插手,上边这五十万咱要花得明白花得值,不能糟蹋了。何四叔这话说得很清楚,一下子堵住了亲戚朋友的嘴。他又请来专家,画图纸搞设计,最终在荷花坑上敲定了一套方案。
荷花村终于有了一条自己的水泥路,街筒子的两面墙体又见了白,昔日脏乱的荷花坑也同步治理完毕。一排高大的仿古建筑坐落在荷花坑北端,门楣上书写着“荷清舫”三个烫金大字,这是村民文化娱乐中心。在荷花坑水面之上,木桥长廊;水波荡漾;两岸翠柳低垂;坑内种植大片莲藕;又撒了几百尾红鲤,好一派锦绣风光。村民高兴,何四叔更高兴。
李副县长要来荷花村,事先没打招呼。他这是搞突然袭击,让镇村两级一点准备也没有,等到了镇里他才告知说去荷花村看一看。
杨书记在手机里,语气也很惊讶地对何四叔说:“小何,我也没想到,李县长会提出到你们村去调研,这是个好事情,肯定对你们村下步工作有帮助。不过他年龄偏大了,还有一年多要退下来,别让老头挑了理。他还嘱咐说中午在村里号饭吃,你赶紧着手准备,一定要照顾好,把老头伺候高兴。”
“号饭?”何四叔一愣,然后明白了杨书记“把老头伺候高兴”的话外之音。他又犯了愁,无非就是好吃好喝好招待呗,荷花村除了水泊,就是土疙瘩,哪有拿得出手的硬菜?再者说,副县长大人在县城里啥没吃过,啥没见过。
二
李副县长来了。他轻车简从,只带了一个秘书,在村委会门前下了车,何四叔和几个村干部站在村委会门口迎候。何四叔一见李副县长五十多岁年纪,长得清瘦,花白的头发修剪得很齐整,穿着十分朴素,倒像一个乡下的老头,在电视上见过。不过,真人真面还是第一次见到。何四叔原先曾听杨书记讲过,这李副县长是个怪人,他经常不打招呼就跑到乡下,令书记乡镇长们很是头疼。
寒暄过后,李副县长没有进村委会,也没有坐下来听汇报。他对一同前来的杨书记说:“小杨,你们不用给我划定路线,我就随便转转看看。”
杨书记闻听,不经意地扫一眼何四叔,忙说:“李县长,这……”
“小杨,这样才真实。”李副县长似乎也是不经意地说。
何四叔的脑门子冒了汗。他知道,只要李副县长随便到处走走,话就不好说。
李副县长径直来到了田间地头。他见一位老农正在收秋,看上去与他年一年二,两人岁数相仿,便走过去笑呵呵地问:“老哥,正收玉米棒子呢!”老农听眼前这人说话很和蔼,身前身后随着七八个人,还有何四叔也在。只是穿着打扮倒不如何四叔体面,他猜不出来人是谁。
何四叔抢前一步介绍说:“二哥,这是县上来的李县长。”他又小声嘀咕一句:“你别给我捅漏子。”他是担心二叔满嘴跑火车实话实说。
“看你这话说的。”二叔一笑,放下手里的活计,搭讪说:“是啊!你是上边来的大领导呀!”
李副县长瞅着眼前成熟的玉米地,亲切地说:“老哥,您可别拿我当什么领导,我也是农民的儿子,今儿下来就是与你们唠唠嗑,扯扯家常。老哥,这玉米棒子个头不小哇,看来收成还不错。”
二叔把脑瓜一拨愣说:“收成不错庄稼佬也发愁。说句实话,等脱了粒下来没人要也就六七毛钱一斤,种子化肥农药搭上人工,成本忒高,种了赔钱,不种还撂荒。”
“哦,那农民这一年不是白忙活了吗?”李副县长十分诧异地说。
二叔满脸的愁容,说:“谁说不是。”
“那如果改种经济作物你觉得怎么样?”李副县长知道本县有的村已经改建棚菜或是栽种果树。
二叔说:“种菜咱不懂行,管理不好或是卖不出去,烂在地里,赔得更多。你看今年的芹菜,一毛钱一斤,简直逆天了。”
李副县长想想也是这么回事。他又问:“那要是鼓励大伙搞乡村旅游农家乐,老哥看是否行得通?”
二叔笑了,说:“李县长你这个主意不错,电视上也说过什么生态旅游、农家乐的,我看效益都挺好。不过,你叫老百姓一下子投入这么多钱他也掏不出来,政府应该多扶持扶持。”
李副县长微笑着点点头,心里有了七八分的主意。这也是他此次调研的主要项目之一。
时值中午,李副县长顾不及吃饭,又走进一家农户。一进屋,只见在屋中央的圆桌上摆着一大盘子野菜,一屉玉米面的饼子,煮了一盆干白菜疙瘩汤。这家主人也姓何,是一对老夫妻,儿女在县城上班,过年过节才回来一趟。两位老人万没想到正吃饭的当口何四叔带着县镇领导们来家里。何老汉脸红脖子粗地赶紧叫老伴把圆桌上的饭菜收拾利落。
“这样挺好,您不用收拾桌子。”李副县长笑哈哈说,眼睛盯住桌子上的野菜还有玉米饼子。他带着好奇的目光问:“老伯,你们吃这个?”
何老汉也笑了,说:“这野菜,地里有的是,吃惯了,干净健康。”
李副县长兴致很高,仿佛来了食欲,带着征询的口吻问道:“老伯,我可以坐下来品尝一下吗?”
何四叔闻听心里着了急,赶紧抢过话茬,说:“李县长,您怎么可以吃这东西?酒宴已经在村民文化娱乐中心摆好了桌,只等您回去就开席……”
“小何,谁叫你准备了酒席?简直胡闹。赶紧给我撤掉,我哪也不去,就在老伯家号饭了。”李副县长脸上露出不悦之色,手一挥,不容他再往下说。
何四叔的脸窘得顿时一红,很为难地瞅瞅杨书记。杨书记冲着他轻微摇摇头,意思是你别说话了,这老头怪着呢!
大家暗中唏嘘,李副县长真是怪人,放着山珍海味不吃,偏要在老乡家啃玉米饼子吃野菜。
李副县长坐下来,像坐在自家炕头上一样,拿起一块玉米饼子,咬了一口,说:“我看这饼子做得很讲究。小何,你们可以考虑做做生态旅游这篇大文章。如今人们的生活质量高了嘴也刁了,喜欢健康绿色食品,如果建成农家乐,我看就打野菜粗粮的招牌,何愁引不来金凤凰?我也是多少年没吃了,感觉这野菜和玉米饼子的味道比那高档的酒席好多了。”
杨书记在一旁陪着李副县长坐下来。
李副县长一边吃着玉米饼子,一边笑呵呵说:“老伯,等我退休了,就来找你,与你们一起发展生态旅游,共同建设新农村。”
何老汉心想,你们当官的也就是耍耍嘴皮子,说说而已,哪个会愿意下来与农民同甘共苦?他用略带讥讽的口气说:“那可担不起,您是县里的大领导,咱这小村子盛不下您的金身大驾。”
“老伯,您这话说得叫我无地自容,我也是农家子弟,收秋种地我样样懂得不外行,谁也糊弄不了我。”李副县长听得出何老汉话里面带着刺,十分诚恳地说。又转过脸对杨书记说:“小杨,老百姓不满意,就是我们的失职啊!另外,我注意到了一个倾向,就是新农村建设千村一面,竟整一些没用的花架子,不顶饭吃,老百姓不喜欢虚的。”他扫了一眼身边的杨书记等人,他们一个个神色各异,随声附和称是。
李副县长喝下一口干菜疙瘩汤,吧嗒吧嗒滋味,心里边有了九分主张。扭脸对何四叔手一指,说:“小何,这碗干白菜疙瘩汤绝对会激起人们的食欲。我们都知道,猫爱吃鱼,却不会下水;鱼爱吃蚯蚓,却不会上岸。这就是缺陷。我们干工作就是既要做猫,也要做鱼,这样才能既会水又可以上岸。俗话说得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荷花村发展农村经济,就要把闲置的劳动力集中起来,依托生态旅游,以点带面,家家都可以搞。”
何老汉笑了,他觉得李副县长这话说到点子上了。
临走,李副县长掏出钱包,拿出一张绿票子对杨书记等人说,咱们每人交50元的饭费。
何老汉急了,摆摆手说:“李县长,你这是骂我呢!”
李副县长诚挚地说:“老伯,吃饭付费是天经地义,这是你应该得到的。”
何老汉窘迫地对何四叔说:“你看看,你看看,怎么会是这样……”
三
何四叔为李副县长的到来的确动了脑筋。他心想,李副县长曾为荷花村改变村容村貌批了四十万元,这次来不能太寒酸,不然也没有机会感谢人家。
早晨,他在手机里对杨书记说:“杨书记,咱这小村子没啥新鲜可口的,你还是带着李县长去县城宾馆吃吧,我负责买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