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韵】一场回家过年的“文化苦旅”(外一篇)
时隔一年,再次踏上回家的旅程。农历戊戌年年关将近,回家过年成为了不可阻挡的文化潮流。
不过在今天中国高铁遍地的情况下,我还是没能找到一条直通故乡的高铁线路。伟大的河西走廊虽然已经有了高铁运营路线,但却偏偏少了我的故乡——武威。
余秋雨先生在自己的散文集《文化苦旅》中以走出去讲学考察的方式,写下了他自己对于中华文化的感悟以及有关中国文人们人格精神的深刻思考。今天,我也经历着自己的“文化苦旅”。整理行李的时候才发现,行李箱的拉链不知什么时候坏了,不得已,借了室友留在宿舍的空箱子。走进前往省会兰州的硬卧车厢,属于我的一场苦旅才刚刚开始。
坐火车我最怕挨着六七岁以下的孩子,结果怕啥来啥,对面坐的就是小孩,六七岁以下。小孩无休止的哭声和肆无忌惮的嬉闹,还有家长们自以为是的敷衍管教,伴随了我的整个回家之旅。
在别人眼里,孩子们是天真可爱的。但是真正地身临其境就会发现那都是骗人的。面对对面小孩的哭闹以及家长之间你来我往相互埋怨和争吵,头痛欲裂的我毫无办法,只能继续“享受”这漫长的“文化苦旅”。
如今,中国人口的巨大流动已经司空见惯。人们携妻带子,背井离乡,前往大城市寻找新生活。到了每年的年关时节,则会义无反顾地踏上回家的旅程。毫无疑问,这是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潮流。很多人返乡顶风冒雪一票难求,也有很多人只能站着回家,相比之下,坐拥卧铺的我倒显得幸运而奢华了。
这一趟武汉到兰州的火车要走20个小时,要去武威还得再买一张4个小时的火车票。我跋山涉水,穿山越岭,花费两天时间在天黑的时候才回到阔别一年的父母身边。这一切,都是为了在家过一个年。这大概就是自己身处异地求学一年中最温暖的盼望。
南方学校的寒假普遍较短,加上实习,我在家的时间不超过20天。算一算元宵节已经是四年都未曾在家待着了。辛辛苦苦回家过年,年还没过完,就又得风尘仆仆地回到异乡,这样一对比,反而千里之外的故乡倒成了异乡,而这不是属于我一个人的“文化苦旅”。
回家的这天,时间已经走到立春,寒冷的冬天终于可以结束了。马上要过年了,家里依旧在忙碌。生活是艰辛的,而我们依旧需要不断前行,继续人生的“文化苦旅”。
◎我们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最近,毕业实习结束,归家日期未至,我赋闲在宿舍,整日以答题赢钱为乐。细数一下,所尝试过的平台就有不下十个,最后综合时间利弊,常参与的也就只剩三四个了。
昨天,在某一答题平台上看到一个题目:著名NBA球星科比是什么时候退役的?答案分别是2017年XX月XX日,2016年XX月XX日,2015年XX月XX日。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2017年的答案,因为我清楚地记得科比退役就是前不久的事情,当时在朋友圈和微博还兴起了一股不管是不是科比球迷甚至认不认识科比都在致敬科比的风潮。
可是答案出来的时候惊讶到我了,科比退役的时间是2016年4月14日,这竟然是前年的事情,可我明明记得是不久之前发生的事情。细思极恐!我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以前听陈奕迅的《十年》,总会被那种十年之前、十年之后造成的恍如隔世的朦胧感和距离感吸引或打动,觉得十年之期真的很遥远。现在,想起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还历历在目,到今天竟也快有十年了,我也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孩长成一个不谙世事的大人了。
还记得曾有一年春晚,一位歌手唱着《时间都去哪儿了》来致敬父母的养育之恩。如今,年轻的我也开始有了时间流逝的感伤,从古代诗文上看,这大多与人生各种失意相关。悲悲戚戚,古今相通。也是,如果人生通达辉煌,谁还有有时间感叹韶光易逝,伊人难归呢?
马上就要回家了,先前以为在宿舍赋闲八九天会很煎熬,到今天一算还有两天就要坐上回到故乡的火车了,一切都走得很快。其实,转念一想,这也有好处,如果遭遇了不开心的事,时间也会帮你迅速地抹平,帮你忘记很多该忘的事。
时间都去哪儿了?没人会知道,而我们也只能向前走,尽全力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