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月】第十四站——庐山(散文)
五月31日上午坐8.50的普通车到庐山,因为到庐山没高铁,12.04到达庐山站,不知道去庐山景区怎么走,忽然看到一个一瘸一拐的女子擩着拐杖,可能是从庐山下来的,我忙走上前打听:“姑娘,你们是从庐山下来的吧!”
“是啊!”
“那我问一下,到庐山怎么坐车?”
“你们要到景区可以坐901公交车到九江,40分钟到,要坐动车10多分钟,到哪还要换车。”
“谢谢了!”
动车有点晚,我们决定坐公交车,车费4元,40分钟后到了九江站,还要改乘66路或者15路到九江长途汽车站。
在九江汽车站排队买到景区的车票都快4点了,车票15.5元,是小面包车,车没坐满,如果坐满就可以直接拉我们到景区,坐不满司机就拉到别处把我们卖给别人,也就是转给别人,我说是把我们卖了,司机说不能这样说。到底是没坐满,当我们坐到另一辆车上时还是不满,一直原地等待,不坐满司机是不开车的,车上的人都着急,一直催司机走,司机说得听老板的,等了半个多小时还有一个位置没卖出去,车上的人骚动起来,不得已老板才让开车。走一段路后进入游览区,司机让外地的去买进山的门票,65岁以上免票。买完票上二楼往后拐,车在哪儿等我们。又坐上车才开始真真的上山,弯弯曲曲,车的摆渡可真大,一会可把我摇晕了!浑身汗直流,胃上翻难受,司机说让我闭上眼睡,可我想看景,司机开的太快每一次拐弯我都会甩到别人身上,一会一辆白色轿车挡在了我们前边,司机几次超车前边的车都不让,司机几次骂娘,车速慢下来,我的胃就好了!看到一层白雾遮挡了青山,夕阳的照耀下山峦如羞涩的倩女,心中就有了灵感,脑中有了诗句。到站后老伴像以前一样,让我在原地等他,他去找住处,很快他就找好了。我们住在了新云酒店,酒店干净实惠,每晚捌拾元,因为是旅游淡季老板还给俺优惠10块钱,很满意,我们想多住几天。雨越下越大,老伴要出去吃晚饭,我说不出去,吃包方便面就行了。
认识庐山还是得益于苏东坡的那首诗《题西林壁》和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也许很多人都是从这两首诗中才知道庐山的,并且,“庐山真面目”已经成了一个约定俗成的习惯用语了。那么,庐山的真面目究竟是什么样子呢?这几天我就会解开这个谜。
喜欢来庐山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早就知道庐山会议,中央每次开重要会议都是在庐山,所以我早就很向往,今天我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庐山我来了。庐山是千古名山,这里拥有秀美的山水,灿烂的历史文化,优良的生态,是中华大地名川大山川中的典型之一。伟人青睐庐山,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先后登临庐山,激扬文字,指点江山。我虽不是伟人和文人,首次来庐山我的脑中也有了诗句,安顿好后我急忙写下今天的日志,发到朋友圈,也把我的诗写上去。老伴出去买菜和鸡蛋,这里的鸡蛋是论个卖的,五毛钱一个,要说也不算贵。
初到庐山有感
轻纱照青山,夕照羞涩面。
庐山真面目,今日才得见。
秀水青垄一壑间,闻名遐迩数庐山。
牯嶺清丽如少女,住留新华日旭观。
好好的休息了一夜,第二天一早起来,收拾好我们煮的熟鸡蛋和开水。到古嶺镇一个小饭店吃过早餐,又顺便带了几个包子做干粮,在站点等开往各个站点的旅游车。今天是我们到庐山的第一站,老伴建议先到三叠泉,下了一夜的雨,白天雨还没停的意思,重雾把山都遮住了,三米之外都看不到山,可我们还是冒雨赶往三叠泉,这里的人说不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我冲着这句话,决心要到三叠泉。为了一路看景就不坐缆车,8点下了庐山旅游车,奔上了到三叠泉的艰难路程,游览车工作人员拦着要叫我们坐缆车,说到三叠泉有七千多个台阶,你们老了不坐车走不到。我的回答是:我们能走到,华山、泰山、黄山我们都上了,我们能上去的。我们打算回程时再坐缆车。我们一路走,一路背毛主席的诗词给自己鼓劲。当我们穿过一家客栈后,在客栈稍微休息一下,吃点东西。走出客栈台后阶开始多起来,回程的游客说前边的台阶很陡,看我的年龄怕我上不去,我还是硬着头皮往前赶,雨越下越大,抬滑竿的人一直跟着我,建议我坐他的滑竿,我是坚决不坐,他说前边还有一千多个台阶,台阶越来越陡。无论他怎么吓我,我都不动摇。路过的年轻人都以我为榜样,说我这么大年龄都不坐滑竿,他们更不好意思坐了,路过我身边的人一个个为我伸大拇指。穿过客栈后台阶确实越来越陡,也越来越长,听回程的游客说,这一路又十个亭子,走完就到三叠泉了。我和老伴每过一个亭子就说一个数,这些亭子是让抬滑竿的人休息用的。雾气太大,要是没雾早就看到三叠泉了。又一拨回程的游客上来了,他们泄气地说:“别下了,雾大啥也看不到。”
一听这话,我真的不想再往下下了,老伴说:“马上就到了,你又不下了,你不下我自己下了”。老伴一个人往下下,我坐在买食品饮料的小亭子门口躲雨。买食品饮料的人也抬滑竿,有生意来我只说主人不在。当小店主人回来时,我说有人要买东西,我不敢给你卖,再说也不知道价钱。半个小时以后,雾有点散了,我已经看到了第一道瀑布,为了不辜负我自己。我又开始往下下了,刚下完最长的台阶,雾又上来了,这时老伴也回来了,他建议我不用下了,其实我基本下到底了,雾太大也看不到瀑布,只听到瀑布的轰隆声。随着雾气的开合,瀑布时隐时现,老伴抓拍到几个镜头,雨还在一个劲的下。我们不舍的一步一回头攀登回程的台阶,抬滑竿的人又追着我再三劝说叫我们坐滑竿:“坐滑竿吧!你们年龄大了,不要把钱看得那么重,钱就是为人服务的,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你们坐坐滑竿也让我们挣点钱养家糊口。”凭他们三寸不烂之舌也没劝动我。汗水、雨水遮挡了我的眼睛,我用手摸一把从新攀登,我们有重新数着小亭子,我们把台阶丢到了背后,我们终于把长台阶登完,坐在山洞边石凳上休息。我是真的没有力气了,双腿僵硬,腰酸痛,可我就是不服输,一个劲给自己鼓劲。当我们走到“观音崖时”时,听以游客讲了一段故事,“观音崖”我们看到那个洞就是“观音洞”,洞下是一潭碧水,相传观音洞通向一个寺,叫“竹林寺”,据说这个洞口是竹林寺的后门,洞内常有仙人出没,所以也称“仙人洞”。很久很久以前,有位樵夫无意间发现了一片竹叶顺循溪而上,他出于好奇,便跟着这片竹叶走,走哇走,不知不觉老道洞中,洞里边有两位仙人正在下棋,樵夫便凑上前去观看,他看的入迷,似乎过了一段时间,大概有一天吧,他想该回家。
于是他便走出洞往回走,出洞以后,他眼前的世界全变样了,原来的村庄,自己的家都不见了。他去问人,全都茫然不知,他真是百思不得其解。不得已,就去向一位长者打听,长者也不知道他原来的村庄和家的情况。长者也觉着奇怪,就问他:‘你是从哪里来呢?’樵夫便把自己的经历诉说了一遍。长者忽然明白了,说:“你是从神仙洞里那来的,你知道吗?洞中一日,世上千年啊!”樵夫才恍然大悟,几千年的世道沧桑,自己的家乡早已面目全非了,上哪去找呢。原来洞中一日,世上千年这句话是出自这理。这个故事我很小的时候就听父亲讲过,不知道故事出自哪里,今天我终于弄明白了。
我们终于走到了缆车卖票点,来时我们知道缆车票来回80元,把准备好的80块钱递过去,工作人员说单程回程票是55元元。一生气我们不坐了,自己走回去省下钱都是自己的。一路上我们为了给自己鼓劲,一同背诵毛主席的诗词长征、沁阳春雪、满江红,我们互相搀扶着终于走完了七千多来个台阶,一个人潜能是无限的,只要努力理想就会实现。
三叠泉高崖险峻,峡谷幽邃,集雄、奇、幽、险于一处,全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出一幅幅原始的美景。许多文人墨客竭尽赞美之词,留下难以计数得的著名诗文。所以有冀以庐山第一奇观之美誉,又称“匡庐瀑布,首推三叠。”才有了“不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无论怎么说,三叠泉我是来过了,我是真正的庐山客了。
并吟小诗三首:
重雾遮庐山,冒雨三叠泉。
一步一台阶,八千步履艰。
汗水遮眯眼,泉声响山间。
游客冒雨往,雾盖三叠泉。
汗水眯盖眼,泉声响山间。
冒雨游客往,雾遮三叠泉。
雾海蒸腾迷牯岭,拨云开雾觅三泉。
但闻人语不见影,轰隆水声到眼前。
上完最后一节台阶,穿过卖山货的市场,终于来到汽车站点,天色还早,我们决定到毛泽东诗词苑参观。芦林湖畔,顺着山势修建了一个小广场,名为毛泽东庐山诗词苑。绿树修竹环绕间,红色的游廊里是毛主席和中共主要领导人的书法碑。
文人墨客对庐山抒情写意,浓墨重彩,使庐山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庐山山水文化,是中国山水文化的精彩折射,是中国山水文化的历史缩影。庐山的自然,是诗化的自然,亦是“人化”的自然。自东晋以来,诗人们以其豪迈激情、生花妙笔,歌咏庐山的诗词歌赋有4000余首。东晋诗人谢灵运的“登庐山绝顶望诸峤》、南朝诗人鲍照的《望石门》等,是中国最早的山水诗之一,庐山并成为中国山水诗的策源地之一。诗人陶渊明一生以庐山为背景进行创作,他所开创的田园诗风,影响了他以后的整个中国诗坛。唐代诗人李白,五次游历庐山,为庐山留下了《庐山遥寄卢侍御虚舟》等14首诗歌,他的《望庐山瀑布水》同庐山瀑布千古长流,在中国华大地及海外华人社会中家喻户晓,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极品。宋代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流传广泛,影响深远,“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成为充满辩证哲理的名句……
1959年庐山会议前夕毛泽东登上庐山立足峰巅极目远眺江山胜览尽收眼底。置身雄伟高耸、满目苍翠的庐山面对开阔辽远、云海弥漫的景致诗人心中涌动着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豪迈之情于是写下了这首讴歌奋发的诗篇。
七律·登庐山
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
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
六月二号,一早乘车来到花径下车,这条路线有几个景点,我们决定先看花径,少不了在花径门前竖着写着花径的石头前留影,以示来过这里。观白居易草堂。"唐朝诗人白居易到此赏桃花诗兴致大发,诵出七言绝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随后又提笔留下了"花径"二字,此后人们将白居易当年赏桃花的地方叫做"白司马花径"。花径里有个湖叫做花径湖,人们也叫它如琴湖因形状颇似小提琴而得名。湖中有曲桥、亭榭,这是一个山中公园,园门有楹联:“花开山寺,咏留诗人”草地上有座伞状红顶的圆亭,这就是花径亭,在花径亭中的石刻板上刻有"花径"二字,相传是白居易手书。它建于1988年,完全按照白居易的《庐山草堂记》"五架三间草堂。
从花徑出来到锦绣谷,一路景点不少,有无限风光在险峰、是毛主席诗词里出现过的地方,有蒋介石和马歇尔谈判的地方,过仙人洞,等几个景点,景点的名字题得都不错,看起来就大相径庭,好多人都说上当了,常言说:看景不如听景。不过锦绣谷的雾看着还是不错的,时收时散,一股白烟从谷底升起,很快就把整个山遮住了。我坐在当年蒋介石谈判桌前沉思留影,
三.锦绣谷
雾升雾降露仙境,日出日伏藏阴晴。
仙人洞中争留影,谈判桌前抒诗情。
走出锦绣谷,又乘旅游车到大天池,这几个地方,去过的人都说:上当了
我们来到庐山上包括罗马式与哥脖式的教堂,融合东西艺术形式的拜占庭建筑,当年风靡一时的庐山恋电影院和教堂相毗邻。以及日本建筑和伊斯兰清寺等,堪称庐山风景名胜区的精华部分。庐山不但拥有秀甲天下的自然风光,更有着丰厚灿烂的文化内涵。接着我们又游了好汉坡,植物圆`。
庐山水气环绕万顷江湖,使庐山夏日清凉,雨水充沛。早晨,一层层郁浓的云雾覆盖着庐山;一遍遍细幼的雨露灌溉着花草;一阵阵柔和的微风呼唤着各种小生命。青松在浓郁的云雾中,在细幼的雨露中,在柔和的微风下,挺直而生。那郁郁葱葱的柏树坚韧挺拔,就像我们的人格和意志。山间的水流又是那样清澈就像我们的心灵。周围的艳花给山间的水流织了个朴素的花环,绿树倒映在水流之间,让这座山披上了绿色的围巾。就像进入了一个美丽的仙境。
我们走马观花式的参观了庐山会议旧址,毛主席故居,周总理旧居,教堂,庐山恋剧院,一路走来,这条路也等不到车了,教堂的牧师说这里离宾馆不远,我们就一路走回了宾馆。
且不说庐山是否风景秀丽,是否文化内涵深厚,只看它那些明晃晃的头衔吧:教育名山、文化名山、宗教名山、政治名山。庐山上这家以“庐山恋”命名的电影院,每天从早到晚只放映《庐山恋》一部影片,创造了“放映场次最多”、“观看人数最多”、“单片放映时间最长”等多项吉尼斯世界纪录。游庐山,看《庐山恋》,已成为庐山的一个固定旅游项目。从20世纪中叶,庐山成为国民政府的“夏都”,也是庐山作为政治名山地位的体现。
第三天到三宝树,黄龙潭和乌龙潭,据说乌龙潭和黄龙潭的水是有区别的,黄龙潭是好运潭,而乌龙潭是倒霉潭
六月三号,计划今天的游点是:黄龙寺、三宝树、五龙潭、毛主席旧居和庐山博物馆,中央庐山会议地址,庐山抗战博物馆。
第一站黄龙寺,玉屏风峰和天王峰之间,植有三株高大的古树,古称三宝树。三棵树中有一棵银杏树,两棵柳杉,银杏树高30米,胸围5.46米,树幅484平方米,两棵柳杉平行而立,一竹篙41米,另一株39米,树围均达6米,冠幅达480平方米。这三棵树称得上是森林中的寿星和黄龙幽谷的见证人。
一路景点有:黄龙寺,三宝树,黄龙潭,乌龙谭是西游记水帘洞景点。三宝树其中一棵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在哪少不了拍照留念,一路悠哉悠哉走在山间小道上,缕缕松香沁人肺腑,潺潺水声伴奏,心情愉悦,对对情侣相伴,有很多老年夫妻相携左右,我不由哼出:
缕缕松香左右行,潺潺流水演奏声。
悠悠岁月夕阳伴,缠缠绵绵白头翁。
路途有一石刻,我马上记了下来:
上帝
在石头中沉睡,在植物中呼吸,在动物中梦幻,唤醒混沌的人们。
这是一个外国人写的,哲学家诗人。
出了黄龙谷,坐车到植物园,我们走马观花看了植物园和五老峰。
庐山秀美的风景和丰厚的人文积淀,给我这次庐山之行留下了深厚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