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事】为人师
涛涛是一个调皮捣蛋的高中男学生,班主任罗燕老师真拿他没办法,是他拖了全班成绩的后腿,成了功课平均分数上不去的罪魁祸首。更令罗老师可恶的是,常把平时做不出的差学生作业有偿承揽下来,承包给成绩好的学生代劳,竟从中套取“差价”。这一切罗老师一度时期却蒙在鼓里,发现后,对涛涛作岀严厉批评和教育。
“宁要真实成绩的60分,也不要虚伪的成绩100分。”罗老师说。
就这样学生端正了学习态度和作风,班风貌发生变化。而这次的期末考试结果是,名列同年级6个班最后,为此,罗老师彻夜未眠。她深知从理论上讲,教育的功能不单是授于学生知识,教育的评价也不只是分数,教师的职业成就感,不应该仅仅体现在考试上。然而,转而一想,事实上教师的所有尊严都在“学生成绩”这一层面上来凸现。完美的理论毕竟是理论,缺陷的事实终究是事实!理论与事实不能并驾齐驱。
“不唯分数论成败。”这是罗老师常说的一句话。
可是,教育行政部门,还有家长及社会各界,评价一个老师都是看学生成绩呀!似乎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唯有体现在教学质量上,注重结果忽略过程。因而,罗老师心理压力异常之大,左右不是,也觉得所教的学生没有“拿得出的分数”,是她的羞辱!哪管什么课程开发的个性多样化,教育科研的有效探索,后进孩子的转化幅度,课外活动的丰富多彩,综合实践的妙趣横生……都应该是教师劳动和智慧的呈现,都应该是教师成就与尊严的写照。正可谓“东方不亮西方亮”。
“我们要注重素质教育。”罗老师也常这样说。
同学们拍案叫好。涛涛回敬了一句:
“话是这么说,但到最关键时刻还是‘分数才是硬家伙’。”
罗老师无言以对,默然沉思:
常说“不以成败论英雄”,但又有谁能真正做到?就当下教育而言,“成”的标志,从理论上讲是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而事实上,“成”的唯一标志只是学生们的升学分数……
面对理论与实际的冲突,罗老师想不通了,加之难以承受来自上面下面四面八方的苛刻要求和强大压力,她选择了跳楼自尽……
“多大事儿啊,不就是一次期末考试吗?其实没事的,明天的成功或许已经向你走来……罗老师,你真不该这样啊!”同行们含泪语重心长地说。
“罗老师,是我们不争气害了你……”涛涛久久跪拜罗老师尸旁,痛声疾哭,泪如雨下……
试问苍天到底是谁害死了罗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