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庄
凤县汽车站,现在县城东约五里的西庄,日渐繁华热闹起来。
许多人,特别是一些外来游客就纳闷车站明明在城东,怎么就叫西庄呢?
是我们辨别不清山里的方向还是凤县山里人辨不清方向呢?
于是就有人解释说原来西庄因为在古凤州府的西边,所以就叫西庄。初一听好像是这样,可是仔细想想怎么不把桑园、七里坪等村庄叫西庄呢?它们在古凤州府西边叫西庄岂不更贴切?
其实很久以前,在河北山东交界处就流传着这样的一个故事:明孝宗、孝武张皇后为人机智聪明贤德,曾辅佐孝、武两帝励精图治。可是她的两个兄弟张延龄、张鹤龄却偏不争气,依仗自己是皇亲国戚,横行乡里无恶不作。
张皇后死后在位的明世宗为了肃清朝纲铲除外戚祸患就下令准备将张延龄兄弟俩满门抄斩诛灭九族。张氏部分子弟得的密报后四处逃窜,为了便于以后同族相认就约定按逃跑的方位把张姓分成东南西北四个姓氏,所以今天也就有“东南西北本姓张”之说。
从西门逃出的夫妻两人沿路乞讨,一路奔波到大散关,在观音山观音庙拜菩萨,求签说继续往西可以活命发达。
夫妻俩就又忍饥挨饿,一直翻越过秦岭,沿着嘉陵江而下寻找落脚点。
当时的蜀道荆棘丛生人烟稀少,常有虎豹出没,虫蛇遍布,时不时乌烟瘴气四起,加之山间道路坎坷挫折,激流险滩随时随地都有生命危险。
这样又艰难摸索前行了几个月,一天终于在一个水槽状的沟口(后来叫做槽头沟)休息时发现在长满荆棘、刺架林的深处有一树垂柳,遮天蔽日。于是披荆斩棘到柳树下,没想到居然还有一眼清泉汩汩流淌,泉水清澈见底,水里鱼虾嬉戏。林间鸟语花香,宛如仙境。忍不住掬起一捧泉水洗一把脸,水里照个影子,好像有菩萨显灵的样子,夫妻俩一下子心旷神怡起来。于是决定在此落脚,开始搭建茅屋,开荒种地。
经过寒来暑往辛勤的劳动,他们从一无所有慢慢到丰衣足食,几年后他们又生育三男两女,人口渐渐繁衍起来,他们也逐渐过上了幸福美满的日子。
后来明朝为了进一步加强对西南、西北边疆的管理,从凤州府经过槽头沟,槽头坪往梁泉县(今天县城双石铺)进一步开辟整理驿道,正好经过此地。于是就以西家人姓氏(实则张姓)命名该村庄为西庄。
西家人借助驿道方便,不但作务庄稼还经营起来客栈、山货、商业买卖。
西家人每每想起那些逃亡的岁月,特别是尝尽了蜀道难于上青天的滋味,也体会到人间沧桑和酸甜苦辣,对先人仗势欺人横行乡里无恶不作的罪过也忏悔不已,对观音菩萨的点化和保佑感激不尽。
他们于是就经常接济蜀道上南来北往的难民,做了许多助人为乐的善事。
再后来随着朝代的更迭,时代的变迁,有的西家人回了故乡,有的改回原姓张,西家人已经很少见了,可是关于他们的故事却至今流传,西庄的地名也一直延用下来了。
明朝万历年间,古凤州府下辖三县:黄花县、梁泉县、河池县。梁泉县地处西北西南交通咽喉,以前的通蜀栈道主要是翻越南岐山,过心红铺走连云栈道去汉中四川。
明朝为了进一步加强管理边疆,也为镇压白莲教等。梁泉县的地理位置渐渐重要起来,而作为县城东的西庄就成了非常重要的村庄,时而驻军时而屯粮。
西家人也恰逢其时,在庄子靠近驿道旁新修了个四合院,有上房面北坐南,东西厢房,北有道厅,西北有马房磨坊等。这些房屋用料极其讲究,房柱、檩檩、椽皆为柏木,结构坚固,气韵芳香,均雕梁画栋美轮美奂。
这个院子就被南来北往的人叫做西庄老院,一直延续到解放土改后。
老院子西侧有一渠直接后山沟,俯冲而下,平时不见流水,夏季雨水陡增时山洪却出奇的暴烈。人们以为那是山里修炼的龙蛇成仙了,所以现在仍然有老辈人讲夏天暴雨后的山洪是走龙哩!
靠近河滩石岩下有一清泉,恰好从太阳渠口方向渗出,冬暖夏凉四季不断,是西庄老院人最重要的水源。人们都说那是龙脉所在,先前有铸铁水管像龙头张嘴把太阳渠泉水喷涌而出。上世纪八一年大水改道,淤泥堵住了龙头。好在泉水继续不屈不挠的四季喷涌而出,尽管现在用起了自来水,可是老辈人仍念念不忘西庄的清泉。
因此渠从后山而出,早晨从山梁渠顶最先看到太阳,西庄人的一天就开始了,因此被叫做太阳渠。
太阳渠的东边悬崖峭壁被叫做老鸹崖,曾经遍布老鸹,经常有秃鹰鹞子和他们为争夺食物大战不休。
南来北往的过客经过西庄驿道时就晓看太阳渠的太阳东升,暮看老鸹崖老鸹盘旋归巢。不能不说是古栈道老马路上的一景。
和太阳渠隔嘉陵江而望的是水晶沟,水晶沟往东有囤子沟,囤子沟对面就是槽头沟。这样南北对峙,山水相依阴阳互补。
从这些地名可以相见当初西庄人多渴望金玉满堂,福禄寿至。
后来西家把西庄转让给了陈举人,陈举人又转让给杨贡爷。杨贡爷约在清朝同治年间中岁贡,官府为之还挂了金匾。后来在文革中被抄毁。
周边其他乡绅爱以自己姓氏命名村庄,比如辛家庄、左家坪、李家院、赵家苦陀、岳家崖等,陈举人和杨贡爷两家都没有以自己的姓来重新命名庄子,西庄名字就这样延用下来。
杨贡爷生育八子二女,重视耕读,乐善好施。夏季在官路上置茶水供行人解渴消暑,这条规定一直传到民国改建川陕公路时,在路旁用瓦盆盛凉茶,有时用开水泡烧焦的馍茶。
这个规定又延续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来土改家族败落,再则政府怕敌特分子给茶水投毒,西庄为行人供水的义举自此成了传说。
现在的西庄汽车站更作为凤县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单位,发挥着联系天南地北的作用,希望这个故事能借助南来北往的游客继续流传下去,启迪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