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赏析】生活的金子,人性的悲悯 ——写给诗歌行者张永渝
真正认识永渝,是在市文联的一次颁奖大会上,他作为获奖代表发言,他诗一样的发言,深深地感染了我。觉得这样一个有激情的诗人,诗歌也一定与众不同。果然在以后的碎片似的交往里,我逐渐被他对诗歌的态度,对诗社的态度,对做人的态度,深深地感染。在后来知道了他为诗社做出的牺牲后,就更加心生敬畏。也许,这就是一个作为诗者的态度。他的诗歌呈现了真实的生活,彰显了他人性的悲悯,尤其是这种发自内心的温度,引领我们走进了另一个世界,属于他的,也属于我们大家的世界,体现了真正的诗者无疆。现在就说出我内心的真实感受。
一、高举生活的“苦”,凸显人性的悲悯。
也许是职业的原因,让永渝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人间的真面目,而他本身就是用心灵丈量世界的人,所以他能更深刻地参悟生活。别人熟视无睹的生活,通过他的眼睛和心灵过滤后,却成为生活的金子,他不回避所视的苦,让人们看到生活的本来面目,不是为了诅咒当下的生活,而是提醒大家更加珍惜眼前的幸福。比如他在《护工老赵》中这样写道:
掰过来掀过去
他像超储的熏肉一样困惑
命比身子还薄
比命还薄的“底儿垫”也没有
伯爵夫人离得太远
纽沁根太太没有财权
“即便这样”——
抱回来的肉就臭了?
就贴不到人身上?
这样的诗句,字重千金,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岁月压在人身上的苦难啊,是如此沉重,让人如此困惑无奈。“命比身子还薄”,该以怎样的坚韧应对如此糟糕的厄运呢!苦难者眼里的泪,是诗人笔下的诗行,心中的悲悯。每一个善良的人都要心怀悲悯,我们的这个社会才不是冰冷阴暗的,而是温情暖和的。
他在《暖气又爆》中这样写道:
暖气又爆
爆在清晨,
“一上午打水战”
大表弟买铸铁气片
三表弟卸艺术气片
“天照应”
妹夫拿来管钳子
继续化险为夷
她对儿子说
你写东西也设计不了
这么巧
“一个屋
(砂眼)大”
“可淹不了书”
这是怎样的慌乱场面啊,又是怎样的无奈和苦不堪言,这是社会的进步,还是科技的退步;是人心的叵测,还是科技的无能。怎么就不能艺术地生活,难道又要退回过去吗?那社会又谈何发展呢?真是欲哭无泪,欲言又止,这无法言说的苦,则更是如咽黄连。什么时候我们能够平静地生活,宁静致远呢?
而最令我感到心痛的是那首《羞辱》:
忽而苦,忽而甜
“味觉的问题”是否太轻
管理之轻驮着滴洒之准
言语翩飞,难以描摹
好似夜半空屋里渺茫的歌声
骨质何必太松
那忽明忽暗的算计
犹如荒地里勾魂的野火
赴死的小路曲折
积怨是否太深
副主任太歹毒
还是主任温良
蓝色瓶子里滴答的
或是亢奋的提醒——
“小人有毒,常心难测”
……
奈何,生不逢时
也误会了这个时代。
乱象纷纭,羞愧吃紧
室友杀心拗断而尘世已出
见闻如幻翳——
于被害的主任而言,这苦是一场漫长的折磨,生不如死的苦啊,以至于忍无可忍以自杀告终。这副主任的心地如蛇蝎,如饿狼,是怎样的苦大仇深,要下如此的狠手,置人于死地。职业赋予他的是治病救人,而他呢,反其道而行之,不会觉得心里不安,有失人伦吗?这些诗句是生活里的金子,它揭示了人性的凶狠和丑陋。不错,只要有人在就有江湖,但在江湖也要按套路出牌啊,毕竟人命大于天,邪恶永远不能立足于人世。恶的算计必然受到血的惩罚。这是对生命意义的思考,更是对人们思想的重锤。无论生活如何亏待我们,都不能铤而走险,不择手段。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二、生活的冷写实,真抒情。
不可否定,我们的生活不是到处都充满阳光。难免会遭遇冷,那时我们应该如何直视这种冷气,而不至于侵袭到我们内心仅存的温暖呢?那时是不是有真情在呢?这一点永渝拿捏得非常精准,表达得恰到好处。如在《文化》中这样写道:
风俗日偷
当轴昏昏
驴鸣鸦噪
暮气沉沉
犹如一股寒冷的剑气袭来,让人不禁打了一个寒颤。浮躁的社会,浮躁的人心,浮躁的文化,该何去何从?原来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呢?历史是发展的,文化也是发展的,怎么倒退着发展呢?寻根究底,到底是哪一根链条出现了毛病?邪气上涨,正气何存?联想时下,连“鲁迅文学奖”都令鲁迅愤怒。那么还有真文化呈现给大众滋养饥肠呢?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命脉,精神塌陷,物质何存?永渝的冷写实,如匕首如投枪,一箭中的,字字封喉。不能不引发有识之士的深思和反省。
还有那首令人咂舌的《课程表》:
老师,你咋又不来上课?
哪门子的自习大师
外快kuai到哪儿了?
老师,你咋不来上课?
调课不当吃根辣葱
可咋又冲突了
你手里的仓鼠
又加个笼子
小灶可不便宜
如此看来,教育界也出现了败类,难怪习主席提出要反“师腐”呢!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啊,如果内心玷污了铜臭味,拿什么塑造祖国的未来?职业操守高于一切,无论如何不能耽误学生,否则良心何在,道德何在?不能因为你一个,毁了无数后来人啊!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你把未来置于何地?永渝刀锋一样的诗句,字字见血,字字如泣如诉。
又如《督察组》则更为犀利讽刺:
狗要拿耗子
请来几只猫
大伙吱吱叫
效果不错,
各自达到了效果。
看至此,大笑,而后大痛。这样的假象乱象丛生,制造的还少吗?是懒政还是根本不作为。还记得《人民的名义》里那么只关心星象不作为的处长吗?“占着茅坑不拉屎”,他有违于人民的重托,这里亦是。只是要达到表面的繁花似锦,实际上却“败絮其中”。人民的问题真正解决了吗?人民有获得感、存在感、幸福感、安全感吗?呜呼,无法可想!一个不为人民谋福利的干部,何以成为人民的公仆?长此以往,“国将不国”了!他早晚也会遭到人民的唾弃和淘汰。这种冷峻的现实,令人民心寒,更应该让人民的公仆们反思和愧怍!
总之,永渝的诗为我们揭开了生活的面纱,认识了生活的本质。他绝不盲目地粉饰现实,无病呻吟。而是将心贴在时代的脉搏,呈现并不满意的冷酷的现实,展现最温暖的人性的悲悯。这真相苦,但是警钟的提醒。这真相冷,但保有人性最初的暖。这真相犀利,但可以刮骨疗毒,剔除龌龊、阴暗、毁灭。唤来思索、苏生、希望、黎明和未来。这诗歌,是人间现实的真实写照;这诗歌,有诗歌行者灵魂的温度。只有真正热爱生活的人,才能写出如此温情的诗歌。才能拨开生活的迷雾,无论生活如何苦难,寒冷,但依然热爱生活,胜过爱爱情,爱生命。只有如此有责任感和大悲悯之心的诗人,才能引领我们走向温暖和幸福的生活。感谢永渝,以诗歌的名义,以行者的身份,把我们引领都更加美好的远方。
致敬行者,致敬永渝,致敬一份永不枯竭的大爱之心。
“路漫漫其修远兮”愿诗歌的行者永渝永远行走在通往诗歌,通往远方的路上!
徐素艳2018年1月27日星期六于天马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