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一】菏泽成武腊月习俗(随笔·家园)
农历十二月为“腊月”,古时候也称“蜡月”,所谓“腊”,本为岁终的祭名,这种称谓与自然季候并没太多的关系,而主要是以岁时之祭祀有关。汉应劭《风俗通义》谓“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用大蜡,汉改为腊。腊者,猎也,言田猎取禽兽,以祭祀其先祖也。”或曰:“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不论是打猎后以禽兽祭祖,还是因新旧之交而祀神灵,反正都是要搞祭祀活动,所以腊月是个“祭祀之月”。
腊月为祭祀之月,早在周代时就开始了,不论官宦之家还是平民百姓家,年底都要举行一次“岁终之祭”,规模盛大隆重,为一年中之最。至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的“祭祀之月”习俗,怎么样了呢?看看菏泽成武人称之为“腊月”的习俗就知道了。
腊八腊月的第一个节,是初八的“腊八节”。古时岁终祭神曰“腊”,腊祭之礼早已废除。但吃“腊八粥”之习仍存。腊八粥的做法是:先将大麦仁、红小豆、绿豆等煮至半熟,再加进大米、小米、胡萝卜等,用旺火烧开,加入预先煮熟的红枣,再用文火烧煮,直至稀稠适中。吃时加糖,清香甘美,别具风味。现在人们已改腊八粥为枣米饭,其做法略同,但要熬至能冷凝成块,且多在前一天晚上做成,节日早晨切成方块餾食。
祭灶腊月二十三日祭灶君。即饯灶君上天。这天对室内外进行大扫除,外出的人要力争返回家,并用秫秸棒为灶君扎一小马。晚上举行祭灶仪式,由主妇主持,于灶君前供以麦芽糖叠制而成的“灶糖”,焚香放炮,然后将糖粘在灶君像嘴上,意谓使其升天后不讲人间坏话,并祝祷道:“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还有以草料为灶君喂马,并祝祷说:“一把草,两把料,喂得小马咴咴叫”。祭毕,将灶君像和纸、马一起焚烧,直到除夕那天,才把新灶君像贴上,等候新年时归位。所以灶君有副对联叫:二十三日去,初一五更来。现在,祭灶习俗渐废,卫生大扫除习俗仍然存在。
除夕腊月的最后一天晚上,成武人称为“除夕”。旧时是日,家家户户洒水清扫庭院,去尘污、净庭院、换门神、贴春联,并于堂屋当门挂起家谱轴子,敞开神主牌楼;门口还要摆上挡门棍,意谓防止财宝外流和邪祟进门。新中国建立后,有迷信色彩的活动逐渐革除。但贴春联习俗依旧,不仅春联内容健康向上,而且形式丰富多样。
除夕下午,成武人家家户户都包饺子,准备初一五更食用。饺子包好后,上面要用纸覆盖,并用铜钱压在纸上。晚饭后,锅里要放足水,然后在篦子上放上馒头等。以示一年都不空锅吃食无忧。
除夕晚上,成武人还有守岁的习惯。有的是一家人置备酒菜,欢聚一堂;有的是朋友相邀聚会,饮酒畅谈,直到深夜,甚至达旦。但自1983年中央台开始播出春晚后,成武人家家都聚集在电视机前看春晚,除夕的文化生活更丰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