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情感小说 >> 【荷塘“有奖金”征文】风雪中的上访者(小说)

编辑推荐 【荷塘“有奖金”征文】风雪中的上访者(小说)


作者:刘梁 白丁,13.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980发表时间:2018-02-17 21:14:00
摘要:明天阳光明媚,冰雪融化,应该是一个好日子……   

李老师,五十多岁年龄,瘦高个子,青光眼高度近视,几十年来经常在报刊杂志发表些文章,在家乡一带已经是小有名气的作家。李老师年轻的时候考大学只差几分,最后在县镇领导的鼓动下,让他回乡镇教书。那时候,民办教师的工资少得可怜,李老师勤勤恳恳地在乡镇中学教了十六七年书,家中的日子依然捉襟见肘,儿子要考大学了,李老师的爱人经常在他面前嘟囔,这日子没有办法过了,李老师实在受不了唠叨,终于一气之下去了山西一家私立学校,成为一个高级文化打工者。结果第二年,中学所有民办教师全部转正,机会又与他交叉而过。李老师有时候不仅叹息自己的命苦。哎,相当初,想当初……
   李老师,曾经为自己的事情上访了几次,还好,政策有了新的变化,民办教师六十岁以后会按月领到退休工资。李老师先后在那家私立学校担任主任校长,最终因为视力越来越差,不得已只好悻悻回到家里,成为一个实实在在的农民,靠几亩农田养家糊口。闲暇之余,李老师会把身边的村民中的小事写成小文投稿。他人性格乐观,村里许多村民有事总喜欢找他拿个主意。他对村里的政务有了一些了解,对一些不公平的现象忿忿不平。他想自己一介书生,又不是党员不能参与村里的事务,他唯一的办法就是支持村民上访,还村民一个公道正理。
   从此,李老师为村民踏上上访之路,他见了镇长,镇长推诿说“过几天,派人来核查。”他在家里待了几天,杳无音讯,只好去了县上,县信访办接待后,然后又是漫长的等待。
   村里有几个以刚子为首的年轻小伙子,血气方刚,他们也在为身边的事情抱打不平。刚子对村里事情了解更透彻,比如村里的精准扶贫,一百多户里有四十多户是村长支书的亲戚朋友,而村里有许多孤寡老人却没有扶贫补助,沿河公路赔偿款千万村民一无所知,村里油毡厂生产污染多年,村里有个别危房补助款去向不明,村子里政务未公开过等许许多多问题。刚子因为年轻,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他还是要请教于刘老师。晚上他们坐在一起,详细梳理了问题,李老师详细写了一份材料,刚子打印出五六份。他们叫来了村里十几名“蒙冤者”一起上访,毕竟人多力量大。
   夜晚的时候,刚子提前在市区车站宾馆开了几间房,把李老师他们十几个人接过来,两点多时候,火车进站了,村民们走出车站宾馆,天空中飘起零零星星的雪花,昏暗的路灯下散发出淡淡的光。还有几个村民没有来,他们害怕惹人,上访说白了就是告状,就是得罪人的差事,干部会视你为眼中钉抓你小辫子。如果没有李老师刚子出面,很多村民宁愿吃哑巴亏。
   车外风雪萧瑟,车内却温暖如春天,火车风驰电掣般向前行去。村民们很快就进入了梦乡,李老师坐在座位上,拿起书和放大镜认真细读。读书是他多年养成的习惯,虽然已经过了而立之年,但依然保持着这种修身养性的爱好,不仅仅是为了写作,更是为了自己人生不虚度,明白的道理也多。在走之前,刚子说要准备一个条幅,被李老师制止了,他告诉刚子我们是上访,而不是去闹事。
   天微微发亮的时候,列车进站了,李老师他们一行人下了车,那些白色小精灵雪花依然飘飘洒洒。刚子搀扶着李老师,李老师摘掉眼镜,这个雪季让他的视力更加模糊了,他蹒跚着缓慢向前行进着。老的城墙,仿佛好像谁用粉笔画过一样,让古城更加增添了古朴的味道。这时候,人们才看清楚了这一行人,雪花落在了他们头上,将头发染成霜白;落在了他们的脸颊上,让饱经沧桑发面容冷得发红发紫;落在了他们土灰色的衣服上,与城市的高楼大厦匹配,他们显得有点不伦不类。
   距离省政府上班还有两个小时,还是先找个暖脚的地方吧,前面有家简易棚搭的小餐馆,门口的炉子里冒出红红的炭火,几根油条,一人一碗豆浆,将就就行了。大家都知道此行的目的,所以不敢乱花钱。这是一间小小的摊位铺面,他们的到来,让里面更加拥挤,大家一边吃喝,一边还在窃窃私语,刚子不断招呼大家“吃好!喝好!”
   走出餐馆,街道上的行人渐渐多起来,街道两旁几棵树歪歪斜斜的,不知道树是被撞成这样,还是人为有意栽成这样,树虽然是倾倒的,但是依然粗壮挺拔,依然保持着男子汉的铮铮铁骨。它不畏风雪,用另一种姿态艰苦地活着。李老师站在一棵树下,沉思了许久,还是刚子催着他赶紧动身。
   十字街口,红绿灯闪烁,交警不光是指挥交通,而是变成了做好人好事的雷锋,一会搀扶老人,一会帮带孩子的妇女过街,看见这一群特殊的人群,交警赶忙拦住车辆,帮助他们过街,李老师忙道声“谢谢”。公交站台上大家井然有序排队上车,文明之举无处不在,李老师目睹着这一切,他为省城的精神文明建设啧啧感叹。
   到了省政府信访大厅,大厅里暖融融的,和火车里一样的暖和,大家都坐下来排队登记,李老师虽然上访多了,但是到省城还是第一次。李老师书读得多了,他知道古代告状击鼓喊冤,到来大堂先要给官老爷跪下,稍有不慎,就是板子伺候,严重者锒铛入狱。现在上访和小说故事情节完全两回事了。很快,工作人员将李老师和刚子一行人带到办公室。有个三十多岁的女人,面目和善,倒茶招呼他们,询问事情来龙去脉。李老师将材料拿出来,又补充说明了一些问题。她让他们先住下,她向领导汇报后马上联系县上解决问题。李老师一行人出去了,这时候雪铺天盖地下得更大了。李老师有点怀疑是不是工作人员敷衍他们就算完了,不过工作人员的热情倒是令他感到意外。他们住进了那家宾馆,大家相守在一起,七嘴八舌,义愤填膺。李老师再三告诫他们,我们是来解决问题,千万不要胡闹,一切都要听从他的安排。
   窗外已经是白茫茫一片,大雪漫天飞舞,李老师叮咛完后,站在窗前望着窗外沉思起来。村民看着他发呆的样子,觉得这个人真怪,一会巧言善辩,一会儿又沉默无语。只有刚子心里明白,李老师就像过去的军师,没有他,他们这行人就没有了方向,就像脱缰的野马,会把事情弄得更坏。
   中午,吃完饭以后,村里在省城住的李文太来了,他以前在县财政局工作,退休后回到省城和儿女们住一起,曾经给村里公益扶贫事业做了许多贡献。省信访办把电话打到县上,县长训斥镇长,镇长只好把气撒在村长和支书身上,村干部就只好找到李文太,李文太满口承诺,小事情,他会把这群烂民骂回去。
   文太在宾馆见到乡党们,居高临下盛气凌人骂道:“你们不在家好好呆着,胡闹啥呢?省长是你们见的吗,真是不知道天高地厚!”
   大家你一句他一句质问。
   “你是老几?”
   “谁派你来的?”
   “我们的事情不需要你管!”
   李文太脸色搁不住了,转身悻悻地准备离开,在局里混了半辈子,还从来没有人敢和他这样说话。
   李老师跟着文太出去了,悄声对他说:“文太叔,你听我说,今天你的做法不对,老乡们不远千里来到省城,你应该先问问他们吃了没有喝了没有。”
   “可我当初给村里扶贫拨款不少呀!”文太满腹的委屈。
   “是,这个不可否定,正是村里政务不公开,他们不会领你情的。”
   “好吧,看来退休真的无用了,我以为我能把你们劝回去了。”
   “不知者,不为罪,文太叔,你回去吧。”
   李文太走了,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风雪中,李老师苦笑着,无奈摇了摇头,“哎,这人呀,老了,还摆官架子。”
   这是一个煎熬的晚上,刚子他们心头满腹愁云,李老师静悄悄坐在床头翻着书。
   第二天,信访办的公务员冒着风雪带着镇长和县长来了,他们开来辆小客车,接他们回县上解决问题。
   几个小时以后,小客车行驶进了县政府机关大院,在政府大楼办公室临时召开接待会议,李老师、刚子将村子里的一些问题一一叙述,并上交材料一份,县长亲自批示,三天以后将派出调查组审计村里账目。
   李老师、刚子他们回家了。暮色渐渐深沉,雪停了,李老师守在屋子里,温暖的炭火映红了他的脸,他拿起笔在台灯下继续完成他的小说《精准扶贫》的下一个情节。
   明天阳光明媚,冰雪融化,应该是一个好日子……

共 314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具有时代特点的精彩小说。主人公李老师、刚子,他们对村中的一些不平事,进行上访,还村民一个公道正理。到了镇上,领导推诿,杳无音讯。李老师没办法去县上信访办,依然得不到答复。看到村里一些孤寡老人得不到应有的帮扶,还有赔偿款被村干部私吞,他们决定到省城上访。有的人怕惹火烧身,打了退堂鼓,而李老师和刚子却充满了信心。省城的文明建设令人称赞,农村的与之无法相比。李老师喜欢写作,一直在构思自己的长篇小说《精准扶贫》,这次事件给他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有人知道他们上访,便请在省城休养的退休的老干部李文太来劝他们回去,谁知道村民们并不买他的账。功夫不负有心人,信访办的公务员开小车把他们拉回了家。村子里的一些问题,县长亲自批示解决。小说构思精妙,结构严谨,脉络清晰,描写细腻,人物性格突出,表达了新时期人们对幸福日子的渴望和追求。值得细品,倾情推荐!【编辑:阿巧】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阿巧        2018-02-17 21:22:46
  这篇小说很接地气,语言隽永,内涵深刻,刻画细腻入微,人物性格鲜活,耐品!
时光安然,岁月静好!
回复1 楼        文友:刘梁        2018-02-20 15:04:38
  谢谢,老师静心编辑扶正,谢谢老师精彩编按,您辛苦了!
2 楼        文友:阿巧        2018-02-17 21:23:25
  问候老师!春节愉快!佳作连连!
时光安然,岁月静好!
3 楼        文友:风萧萧易水寒        2018-02-18 09:02:26
  小说中的人物李老师个性鲜明,充满正义。经历坎坷,不忘为自己的乡亲伸张正义,敢于面对不公,带领村民上访。因为他的文化修养,知法懂法,使得上访事件虽然充满艰辛但不违反法律,使得事件有了好的转机与希望。小说直击现实社会的灰色事件,语音细腻,情节起伏,一篇引人入胜的小说。问候作者老师,祝新春愉快。
回复3 楼        文友:刘梁        2018-02-20 15:08:02
  谢谢,老师的精彩点评。
4 楼        文友:风萧萧易水寒        2018-02-18 09:02:27
  小说中的人物李老师个性鲜明,充满正义。经历坎坷,不忘为自己的乡亲伸张正义,敢于面对不公,带领村民上访。因为他的文化修养,知法懂法,使得上访事件虽然充满艰辛但不违反法律,使得事件有了好的转机与希望。小说直击现实社会的灰色事件,语音细腻,情节起伏,一篇引人入胜的小说。问候作者老师,祝新春愉快。
回复4 楼        文友:刘梁        2018-02-20 15:09:11
  谢谢,老师,您辛苦了。
5 楼        文友:山水伴流云        2018-02-18 17:23:38
  读着老师的小说,有着感动也有着心酸,感动的是李老师和刚子敢于挑战,敢于为民伸张正义!心酸的是他们上访一路的艰辛,就如那天气一般,在别人眼里雪花的飞舞是美是浪漫,然而对上访者而言,只有寒凉!值得欣慰的是,得到了县长的亲批,希望某些部门不要再扯皮!衷心祝愿李老师他们能够圆满成功!
回复5 楼        文友:刘梁        2018-02-20 15:28:16
  谢谢老师的点评!您辛苦了
6 楼        文友:红叶摇秋风        2018-02-20 05:37:17
  精准扶贫,不是村上说了算,办村干部都会逐户核实的,登记造册,张榜公布,全省从各县区抽人组成督察组,交叉核查,不允许乡村干部陪同,直接入户。去年一年,扶贫路上撒满了扶贫干部的汗水。虽然会出现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我想我们会逐步完善,做得更好。扶贫路,任重道远!
回复6 楼        文友:刘梁        2018-02-20 15:26:03
  谢谢,红叶老师的点评。实际上多年以来,我对村里的事情也不太关心,因为我毕竟也不是党员,国家的政策确实很好,也很完善,我也亲自看到扶贫工作人员,经常冒雨下乡造表,如果按国家政策,家庭收入标准,一个村恐怕只是一两户贫困户,只能说相对而言比较贫困,村里的贫困户也曾公开过,但是一般情况下,大多数村民都不会反对揭露,没有人会去惹人。此次上访,扶贫是小事情,最主要是村里账务从来未公开过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