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四季的故事】养在深闺人未识(杂文)
一
春晚,大概是保留节目,全家人除夕聚会,全国的各家电视台只有一个节目,就是央视的春晚,无所谓看不看,也无所谓好不好看、爱不爱看,都在聊天。去年春晚之外又增加了一个新“节目”,今年,我也加入了低头族,无非就是抢红包。儿孙们抢红包是一种乐趣,我抢红包是想给退休金增加点“份额”。反正第二天发布的收视率和好评率都是95%以上。因此,第二天家里只有我一个人的时候,才认真看看这“双95%”到底是不是够分量。记得2011年我在江山发过一篇文章:《送春晚,呼唤后春晚时代到来》。2012年在上篇基础上又丰富了一些思考,写过一篇建议,也发在我的江山上:《再送春晚,再次呼唤后春晚时代到来》。可惜,深居深山,不谙世事,多管闲事,车马稀疏,只能看做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绣楼小姐了。
二
今年春晚,还是第二天认真看的,不料还真发现了一件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物件,突然被发现,拿到了春晚上展示给观众们。我突然有了一种否定我写过的两篇文章观点的想法:是啊,如果人家当年真吸收了我的建议,“如何具体的调理好众口,我以为除地方台各自拿出自己的特色外,央视一套到八套可以播放不同的艺术品味,本来这几个频道就有着不同的品味,那么不妨有的是音乐、有的是相声小品、有的是话剧选段、有的是歌曲舞蹈、有的是各品种的戏曲、有的是民间艺术和魔术……等等。这样,钱花的少了,也不一定要直播,可以先录制,还可以避免出差错。编导、舞美、灯光、音响、演员可以都回去过年团圆,岂不是绝大欢喜么!
我这是抛砖引玉,三十年了,也是寿终正寝了,再次送春晚退休,迎接后春晚的时代到来!”
三
今年春晚一件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物件,突然被发现,拿到了春晚上展示给观众们的就是《丝路山水地图》。据介绍,此图是2002年中国收藏家将该“地图”自日本以重金回购,画卷原名为《蒙古山水地图》,2013年出于宣传或者拍卖的考量,《蒙古山水地图》被它的新收藏者改名作《明代丝绸之路大地图》;到了2017年11月,它被收藏者无偿捐献给故宫博物院,这次它再度改名,就是在春晚上高度曝光的《丝路山水图》。
此图现存长度约30米,据权威专家考证原图应该是约40米。现存原图是从嘉峪关到“戎地面”,而权威专家在没见到所谓的长四十米的后十米的情况下,没说出依据而“考证出”该图原长40米,原图的“天方”“戎地面”之后,至真正的终点鲁迷(今伊斯坦布尔)的10米,在流传过程中遗失。考证出终点应该是鲁迷(今伊斯坦布尔)。
至于用“丝路”一词作为给这个《蒙古山水地图》重新定名,也是让人啼笑皆非的,因为,“丝路”一词最早出现是在1907年,怎么会在权威专家认定的“明代中期以前的作品”中呢?
四
关于这图的争论,这两天网上已经很多了,不在这里引用。我所说的就是附庸风雅的御用文人们,在说话时还是要以事实为根据。
考古工作是一项很严肃的工作,不是任人胡诌的。
考古的成果要经得住历史的考验。
考古为古文物定名和结论,是给后代人看的,要对得起子孙后代。
治学严谨在这些年已经被有些大家、学者、权威、专家们打了很多折扣了,追求出名没什么不对,如果用道听途说、违心说话、无事生非、毫无凭证地消费老百姓,红极一时可能,给后世考证出是骗子就遗臭万年了。
还不如做养在深闺人未识闺女,不要出来万般卖弄风骚为要。
感谢春节发文共赏,祝福作者新春快乐!

祝老师新春快乐,阖家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