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绿野】闲话“席面”(杂文随笔)
古人席地而坐,“筳”和“席”都是铺在地上的坐具,《周礼•春宫•司几筳》的注释是:铺陈曰筳,藉之曰席。这句古文的意思是,铺在地上的叫做筳,铺在筳上的叫做席。《诗经》中又有“肆筳设席”之说,由此,筳席便具有了酒馔的含义。到西汉大一统时代,战事频发,“铺筳席,陈尊祖”,筳席这种宴饮模式便被胜利者所崇尚,多用于凯旋之际嘉奖、庆祝、祭祀之类的重大礼事活动,而风靡一时。也就从那个时候开始,“筳席”这个汉语名词沿袭了下来,渐渐传播到民间,为世人所接受认可。筳席经过两千年发展和传承,在华夏神州因地域、口音、风俗和饮食等等方面缘故,如今又有了席面、宴会、筳宴、酒席、酒宴、燕饮之类的别样称呼。
现在生活水品提高了,聚会也就多了。在关中西府地区,遇到安埋老人、嫁女娶媳、孩儿满月、上梁交木等比较大一点的家庭事务,主家便要摆设“酒席”,热忱款待乡亲邻居和亲戚亲朋,大家将会聚到一起美美地咥一顿丰盛的饭菜,对于一个家庭来说这应该算是比较隆重的一种聚餐了。当然还有规模更小一点的,最常见的莫过于过年时节,用来招待亲戚六人的那种家庭式“席面”了。
要想体面地过个欢乐年,就得提早做规划,跟年集时一定要心中有数,啥东西该买,又该买多少的份量。乡里人朴实厚道、热情好客,正月肯定得准备两顿饭的食材,一般都是早上摆六个下酒凉菜,中午就得九个,如果早上摆了九个,中午就得十三个。不但在数量上讲究,而且名字也叫得非常吉利,美名其曰“六葵九寿十三花”。早上酒菜过后,主家就把卤汁臊子面一碗一碗地端上餐桌。家庭主妇忙得不亦乐乎,甚至连围裙都顾不得卸下,总要撵过来问一下饭菜味道的咸淡,还特别要叮咛一句“光吃面,别喝汤”。
正午时分,在厨房里馏年馍、烧醪糟,把各种菜蔬切配妥当,时刻准备着开锅烹炒。客人们开始吃凉菜了,互相劝酒、敬酒,喧哗不断,热闹非凡!当看到餐桌上大部分酒菜盘子空了的时候,这顿饭的主厨也就热火朝天地开炒了。家庭式的小型礼事活动,一般都先上色泽鲜艳红亮的回锅肉、红烧肉之类的“硬菜”,接着就是内陆群众不常吃的鸡块、鱼块等杂肉类,还有荤素搭配的蒜薹肉丝、木耳肉片、蘑菇炒肉等等殿后,当然最后面有可能还会上麻婆豆腐、鸡蛋炒韭菜之类的纯素菜。乡里人的思维意识根深蒂固,一直把聚餐吃饭称之为“席面”,认为这是彰显脸面的重要关头,所以基本上很少使用价钱便宜的蔬菜。时代变了,理念变了,生活节奏也变了,在生命健康的道路上,价格便宜不等于营养低下。乡里崇尚素食的人越来越多,只是烹制的过程显得过于仓促,人们把这种快捷的酒席菜品统统冠之以“西式炒菜”。
笔者童年时代的生活比较艰难,那时人们过事也摆“酒席”,记忆深刻的就是过年时去二舅家里吃的那个“席面”。去得早了,先坐在热炕上暖手脚,等到客人来的差不多了,二舅用木盘端着凉碟子就进来了。一大瓷器盘子,下面垫着粉条、豆芽,上面苫着密密匝匝的花肉片和红红的皮冻,酸香爽口,好看又好吃!以炕当餐桌,早饭简单,到中午好像就升了一个档次,端上来的是烧酒盘子,热乎乎的,馨香四溢!随后还有“馍馍米汤”、蒸碗菜,这种菜肴是西府地区年代久远的一种待客“席面”,因为耗时费工,如今已鲜有人再去制做了!
制作待客的蒸碗,得提前几天做准备。先把白萝卜洗净切成薄厚、大小均匀的四方块,用煮了肉的汤水熬熟,装在面盆里待用。把猪五花肉用文火煮六七成熟,捞出晾凉,给肉皮细致地涂抹上一层蜂蜜,给锅里倒点菜籽油烧得冒烟,把抹了蜂蜜的那一面,对着热油滋啦啦划过,肉皮就成黝黑色了。再把肉块切成薄片,皮朝下整齐地码放在碗里,加上调制好的“红汤汁子”,就上蒸锅了。人常说肉烂汤香,等到味道直钻鼻,满院子都能闻见香味的时候,就证明肉已经烂透了!这时熬的萝卜块就出场了,一勺勺地窊到另一个碗里垫底,取来蒸碗肉倒扣在放萝卜块的碗里,然后再放回笼屉里蒸一会儿,这样不但促使上下菜肴温度一致,而且会让滋味更加悠长!
起初我对蒸碗认识不足,还以为就那么几个菜品而已。自从学厨师接触了八大菜系后,才知道蒸碗的内涵相当丰富,既有声名远播的清蒸鳕鱼、梅菜扣肉、东坡肉之类,也有过年时母亲在家里悄无声息做成的甜江米、锅塌豆腐、四喜丸子。母亲说做蒸碗菜讲究的是“慢功”,看来做这种菜的过程,就是考验一个人有没有耐心、细心、诚心的过程,美好的滋味是用繁琐漫长的时间“熬”出来的!母亲做的四喜丸子特好吃,炸这种丸子,离不了凉蒸馍。先把馍揉碎,加少量葱姜末、盐和肉末子,倒进淀粉用水拌匀,攒成指头蛋大的疙瘩,放油锅里炸成金黄色捞出,再放碗里加汁子上笼蒸。蒸菜代表着农家日子蒸蒸日上的愿景,做四喜丸子既需要清油还需要大肉,成本相对比较高,贫穷年代啥东西都是非常稀缺,所以大多时候我也只能是做做美梦,想想而已。如今母亲年过七旬,我常年不在家,饭店有用丸子做成的菜,但往往都是席面里的压轴菜,一般到就餐即将结束时服务员才会端上来。前一向就吃了一回丸子烧的菜,很明显没有上蒸锅,只是把丸子放在兑好的红烧汁子里煮了一下,勾了点淀粉芡和明油,倒出炒锅直接装盘,端上来就算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