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山水神韵 >> 短篇 >> 情感小说 >> 【山水】磕头(家园·小说)

精品 【山水】磕头(家园·小说)


作者:借双慧眼看世界 探花,17297.1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818发表时间:2018-02-22 19:28:45
摘要:孩子仰起的小脸春天般阳光般灿烂,幸福甜蜜的笑声漾满了俺家小院……

 
   一
   “哎哎,大爷、大娘都在家吗?俺来给您拜年磕头了!”村里的一帮晚辈们说笑间鱼贯而入,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嗨嗨,别磕啦,别磕啦,越磕越老!一来就是了。”听到动静,大爷、大娘应着话,急忙推开堂屋门出来欢喜迎接,手里还不忘拿上早已准备好,招呼来拜年人的香烟。
   “嘿嘿,那咋行!一年一个时候,一年就这初一磕回头,必须得磕。”来磕头的村里晚辈们见大爷、大娘出来,不顾阻拦,一个个笑嘻嘻,硬是双膝跪地,口里大声喊着:“大爷,给您磕头了。”随即起身站起来,重新跪下:“大娘,这是给您磕的头!”
   见年轻的晚辈人齐刷刷跪下,大爷、大娘便挪步过来,颤巍巍伸手相搀,嘴里还动情地说着暖心的话:“嗨,你看看,快起来,快起来吧,都把衣裳弄脏了。嗯,今个都起的早吧,恁冷的天,快到屋里暖乎暖乎,抽颗烟!”
   “不啦,不啦!大爷、大娘,还有大半截庄子没转呢,趁天还没亮,俺们再转转去。”
   “嗨,再急也得抽大爷一颗烟,是不?来来,快接上一颗!”大爷实诚地掏出烟卷,一一相让着。
   “不啦,不啦,大爷,看看俺手上的烟还长着哩!”
   “再长,也得换换!”
   “嘿嘿,不换啦!不换啦!”
   “那咋行?是嫌大爷的烟孬?”
   “不是!好好,咱都换上吧!”
   “俺走了大爷。天凉,您也快进屋吧。”一个个双手接过大爷递上的烟,点燃上或夹在耳朵上。
   “好嘞,慢走啊!”
   大家相互谦让问候之中,暖意融融,年味倍增。
   招手相别,磕头的晚辈们走出大爷的小院,匆匆忙去了下一家……
  
   二
   如今,大年初一时兴“磕头”,仍然是我们农村老家十分盛行的风俗和礼节。说起老家大年初一的磕头,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昨日,鲁西南老家几个一年未相见的同学、朋友相约小聚,说起今年回农村老家过年的感受,这磕头一事,自然就成了说道不休的热门话题……
   “唉!”在省城工作的同学张君叹息一声,说:“今年,俺回农村老家,大年初一拜年时,看到有个别年轻人不把磕头当回事儿,手里拿着手机,嘴上叼着香烟,在嘻嘻哈哈中随便一磕,多是走家串户走过场的敷衍态度。再说了,磕完头起来就走,也不跟老人们好好聊几句,说道说道心里话,哪怕是嘘寒问暖地问候也行啊!其实,老人们与一些年轻人一年就见着这么一面,未必都能认全乎是谁家的孩子,他们多是代表家长向其他长辈来拜年问候。不过,村里重礼节的中年人一般会一跪到地,头磕在地上能听到响,以表对老人的尊重和新年的美好祝福。”
   “唉!陋习。”在外经商定居大城市的朋友王君接过话茬,说:“我经年离家,生活在城市,就是因为不习惯老家这磕头的习俗,每年初二才赶回家。唉,真是越穷风俗越多!说句真心话,这磕头陋习,啥时能改改。嗨,每次说起咱这老家磕头的陋习,城市的朋友都摇头不理解,真是能让人笑掉大牙啊。”
   “哎哎,看看你说的啥鸟话?离家才多久,就忘本了?”朋友李君拉着长脸,有些不耐烦。他“当当当”手指点着餐桌,一本正经地说:“大年初一拜年磕头,这是习俗,应该保留的老传统文化。我认为磕头是和祖先、长辈连接的一种形式。在小辈磕头的那一瞬间,是敬重、感恩、爱和能量的一代一代传承。你不觉得有这习俗的地方才亲切吗?再说了,给爹娘,给长辈磕个头,还觉得委屈,不应该了?!哼,还说什么低俗?什么陋习?难道你觉得自己很高贵,磕头低人一等,变得渺小了,是不?”
   “说得好,说得对,我赞成!每当我想起这个磕头的风俗,就发自内心的无比感动,还就会想起儿时的美好记忆和家乡的父老乡亲。”常年在外地做生意的赵君,半开玩笑半认真地接过话茬说:“磕头,这就是五千年的文化,是一种礼仪和孝道。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马无欺母之心。感恩是最起码的做人道德,不懂得感恩,就失去了爱父母、爱长辈的感情基础,连自己的父母、亲人都不爱的人,将来也不可能爱事业、爱国家。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磕头拜年是给长辈的尊重,也是对长辈的祝福。俺从小磕到大,前几年只顾在外打拼,没有及时赶回家过年,感觉不到家乡浓浓的乡情之厚重,缺少了这虔诚跪地一拜,没有了这满满的祝福和祈祷,思乡念爹娘之情让俺心里空唠唠、夜不能寐。嘿嘿,今年,俺三十就赶回了老家,大年初一啊,俺那南方城市的媳妇膝盖都磕肿了,不仅一声没埋怨,还感动地闪出泪花花呢。”
   参加小聚,唯一的女同学李晓莉说:“今年跟丈夫回农村婆家过年,年三十晚上,一家人围坐在圆桌旁,一边吃团圆饭,一边看春晚,其乐融融,感觉很甜蜜幸福,直到春晚结束才睡觉。年初一早上五点多钟,婆婆就起床开始下水饺,吃完水饺,俺们跟着邻家的大哥、大嫂一起出门磕头去。我觉得挺好的,至少浓浓的年味还有!又加深了乡邻之间的感情。如今为了安全,已经禁止随便燃放烟花爆竹,这没了鞭炮声,如果再缺了这样的氛围,那还有隆重的年味。你们说,是不?”
   “嘿嘿,说起这过年磕头啊,俺不反对也不十分赞成。”朋友孙君说:“起初的那几年大年初一,爹娘都会喊,快起来,吃了水饺快去磕头,说啥咱也不能落到人家后边。说真的,爹喊俺去磕头,那时真有点不情愿,不跟着一块去吧,会被村里人看不起,还会说成没家教、不懂事!后来,爹见俺磨磨唧唧不愿去,就唬着脸把俺臭骂了一顿。自那后,每年初一,俺都老老实实早早起来,吃一碗娘下好的水饺去磕头拜年。今年,俺初一早上四点半就起来了,一直到七点俺至少磕头三百个,累得磕完最后一个头,差点跪下起不来了!可心里乐意、知足挺舒服。哈哈……”
  
   三
   “嗨嗨,别光听俺瞎叨叨。”朋友孙君举起酒杯,小抿一口,笑着问:“大年初一,你咋过的年?磕头吗?哈哈。”
   “嗨,能不磕。”说道起回家过年,在我心里,家乡的年初一俗艳的就像新媳妇的花被面,俗气里透着喜庆吉祥;家乡的年初一是张狂的,虔诚一跪浓浓的人情味缭绕着浓厚的凡世尘烟,令我这个经年离家的游子心生依恋。生长在农村,少小离家。现居住的城市不时兴磕头,新年里见面相互问声好,一起相聚吃个饭,倒也其乐融融,但总感觉少了些许农村老家传统的庄重与隆重。
   老家每年的正月初一天不亮,村里的晚辈都要去磕头。磕头的人群多以家族为单位,或者以家庭为单位,多则十几人、几十人,少则三五个,聚在一块到村里或者家族里辈分大、威望高的人家去拜年。出门的时候,往往是男相约一起,女的凑成一波,分别去拜年磕头。
   小时候俺听老人说:“初一拜年磕头,能和解矛盾纠纷,化干戈为玉帛。”
   当时不解,我好奇地问:“跪地拜年磕个头,当真能化解得了对抗、不悦?”
   “唉,咋还不信?”老人严肃认真地说:“如果两家平日里有啥矛盾和纷争,大年初一那天,一家主动到另一家磕头拜年,两家矛盾便会在握手一笑间,从此触洽和谐。儿媳妇给婆婆跪地磕个头,不管平时婆媳间发生过什么不愉快,婆婆脸上都会笑开花,一切不愉快也就烟消云散过去了。”
   长大后,这大年初一有人主动去所谓的“仇家”拜年磕头化解矛盾纠纷、儿媳妇给婆婆磕头泯恩怨的事,曾亲眼目睹得到验证。
   “嘿嘿,要数初一早上磕头拜年,各家的家谱上最热闹壮观。大街小巷,成群结伙,一波波,一帮帮,来来往往穿梭!”邻村的同学郑军兴奋地说:“在农村老家,爹的辈分高,家中正屋挂着家谱牌位的画卷。初一那天天不亮,爹早早扫干净院子,门前摆放供人磕头的草苫子火席子,恭迎前来拜年磕头的人。磕头的人多时,会出现前面的一波人往外出,后面的人挤进来找个空地跪下就磕头也不稀罕。爹见这么多人拦也拦不住,就拿出烟来散给拜年的人,可热闹了!是不?”
   “郑军说的是,俺俩是邻村,规矩差不多。”我点头回应着。
   ……
   记得小时候,我也曾抵触排斥过年磕头,甚至中途开溜,回到家挨了爹娘的骂!随着年龄渐渐大了,经年离家回去得少了,反而觉得祖辈留下的规矩不能破,今年回家磕头,又找回了久违的亲切!”
   今年,我和堂兄弟们早早去拜年,不论给谁磕头,嘴里的话都要喊出声。比如说,去二叔、二婶家里拜年磕头,给二叔磕头时,要说:“二叔,给您磕头了。”然后,要起身站起来,再重新下跪给二婶磕头,仍然要大声喊着:“二婶,给您磕头了。”如果,给二叔磕头后不起身,继续给二婶磕头,那叫不懂规矩,会招人笑话,哈哈,长见识了吧。
   大年初一拜年,村街里宽阔处有燃起的火堆,供来来往往拜年的人取取暖,歇歇脚,等等人,拜年到天亮时分就接近了尾声。这时,各家选出代表就会陆续聚集在火堆边,商量着如何趁早去邻村的族谱、长辈那里去磕头拜年。
   天快亮的时候,磕完头回到家,见堂嫂领着孩子来给爹娘磕头。见到孩子爹急慌慌回屋里端出盛有糖果、瓜子、花生的果盘,撵着孩子孩子往兜里塞。
   堂嫂乐呵呵嬉笑着,大声唤着孩子,说:“呀呀,别躲了,别躲了!又不是外人,您三爷爷给你的,想吃就拿着吧。”
   孩子抬头看看自己娘的笑脸,便不再躲藏,羞怯怯挪着小步走过来,撑开衣兜任由三爷爷往自己兜里装。小嘴还不忘吐着甜甜的话:“谢谢爷爷!”
   这时堂嫂子喊了一声:“傻小子,忘了,娘咋教你的?”
   “呀呀,俺忘了!爷爷、奶奶新年好,俺给您磕头了,祝爷爷、奶奶身体健康,长命百岁!”孩子扑通跪下,头点地磕起响头。
   “哎呀,看看这乖孩子!快起来,快起来。你还小着呢,等长大娶了媳妇再给爷爷、奶奶磕头也不迟!哈哈。”娘说着暖暖的话,赶紧从兜里掏出一个早就准备好的红包递过去。
   哈哈、呵呵、嘿嘿……
   孩子仰起的小脸春天般阳光般灿烂,幸福甜蜜的笑声漾满了俺家小院。

共 384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磕头】磕头,作为年俗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离我们渐行渐远,可是在孔孟之乡的齐鲁大地,似乎古风犹存,虽然存在着保留与摒弃的交锋。小说开端,一句句充满喜感的对话勾画出了一幅拜年磕头的热闹画面,磕头拜年让村里的长者十分欢喜,让邻里关系更加融洽,让年味儿更加浓烈……同学聚会的对话描写如排浪层叠,展现着一幅幅生动的拜年画面,同时将矛盾冲突冲向了高峰:在“传统文化说”所铺陈的磕头营造的年之喜庆氛围中,“陋习”说逐渐败下阵来。小说结尾在“我”给二叔二婶磕头拜年的喜庆画面中,给读者留下了余音袅袅的醇浓回味……作者善于用富于个性的对话勾勒故事情节,展示矛盾冲突,告诉人们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灵魂,应该予以继承。推荐赏读,感谢文友在新春佳节之际给读者馈赠的精神佳酿,让人们品味了优秀传统文化所营造的和谐之美,祝您创作愉快!【山水编辑:朔风】【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80228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朔风        2018-02-22 19:40:31
  小说让我回忆起了小时候磕头拜年的喜庆画面,久远的记忆在小说人物对话中一幕幕浮现……优秀传统文化真的需要传承发展,这才是我们民族的灵魂所在!祝文友新的一年笔健文丰,期待更多佳作落户山水!
2 楼        文友:借双慧眼看世界        2018-02-23 08:40:58
  谢谢朔风老师编文指导,辛苦了!问好老师,给您敬茶,祝您新年快乐,万事如意,一切都好!
走向太阳的路是烙人的,但太阳永远那么迷人!
3 楼        文友:鹰鸣老师        2018-02-24 06:29:28
  我是山东人,家乡初一磕头拜年风俗,记忆犹新,小时候我也挨家去磕过头,吃只饺子,收一两角压岁钱,觉得难得,高兴得蹦高,到处炫耀。上次回老家,这风俗悄然不见了,我很失落。我很怀念那种亲情,挨家拜年,互致问候,觉得那是一种和谐,关怀,溶合,亲情。拜年是尊老爱幼的传承。不一定磕头,但期望能换新的方式出现,继承发扬下去。非常欣赏作者的佳作!问候,祝福,学习!
鹰鸣老师
回复3 楼        文友:借双慧眼看世界        2018-02-26 10:06:26
  谢谢鹰鸣老师光临指导,感谢老乡留评鼓励支持。您的关注是我文字路上前进的最大动力,您的鼓励让我倍感温馨心暖,问好老师新春愉快,给您敬茶。
4 楼        文友:济宁宋丽鹃        2018-03-09 07:27:55
  本文的语言描写非常精彩,值得我学习——也不跟老人们好好聊几句,说道说道心里话,哪怕是嘘寒问暖地问候也行啊!其实,老人们与一些年轻人一年就见着这么一面,未必都能认全乎是谁家的孩子,他们多是代表家长向其他长辈来拜年问候。不过,村里重礼节的中年人一般会一跪到地,头磕在地上能听到响,以表对老人的尊重和新年的美好祝福。
5 楼        文友:借双慧眼看世界        2019-05-17 09:00:30
   孩子抬头看看自己娘的笑脸,便不再躲藏,羞怯怯挪着小步走过来,撑开衣兜任由三爷爷往自己兜里装。小嘴还不忘吐着甜甜的话:“谢谢爷爷!”
走向太阳的路是烙人的,但太阳永远那么迷人!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