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星月】春雨飘柔招隐山(散文)

精品 【星月】春雨飘柔招隐山(散文)


作者:京城散人 秀才,1707.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670发表时间:2018-02-22 20:13:13

鹂声悠久
   晨起,窗外斜风细雨,徐徐拉开温馨序幕。从中走出的春姑娘,优雅徘徊在山亭、曲径、岸畔、亭台之间。时而,用迷蒙的眼神,深情遥视早已远去的名人背影。幽谷曲径、枝叶初翠。偶有一二声黄鹂鸣唱,算是把古今尘世间的荣辱得失、爱恨情仇解读了!
   早春二月,江南草木醒来之时,你撑伞来到镇江招隐山,第一感觉便如是。
   你没有找寻到建于东晋时期的招隐寺,仅看到古寺石牌坊。一向喜爱在古迹赏读佳联的你,自然不会错过牌坊两侧的古联。一联是:“读书人去留萧寺,招隐山空忆戴公。”一联是:“烟雨鹤林开画本,春咏鹂唱忆高宗。”看后,你舒
   展遐思的翅膀,穿越在千年风云里。
   南朝·宋书画名家、文学家、音乐家戴颙,当下少有人识,倒也正常。谪仙曾言,古来圣贤皆寂寞。通常而言,奇才+嗜酒的古人,往往容易被后人记取,而且会演绎诸多的趣事。隐居于此的这位艺术大家,潜心研究“听鹂整弦、新声变曲”的同时,也爱饮酒。只是没有像李杜苏黄那样,把饮酒状态写入传世诗篇,或许因此影响了知名度。
   戴先生常常迎着绿意春风,“携双柑斗酒外出”。用满目山景及时令水果佐酒,回味一定与众不同。一如先生隐居的听鹂山房,虽然仅有春兰嫩笋、溪流蛙鸣,但优美的自然生态,生发出许许多多的放逸情怀。
   不知从哪里传来几声鸟鸣。不善辨别禽类声韵的你,也知那是黄鹂鸣叫。因为,你似乎看到旧时情景:阳春初开,莺飞蝶舞。戴先生刚刚完成新创的十八部曲作之后,举杯品酒、临窗远望。他在痴痴地品读着黄鹂的叫声,从起落的韵致中,体味大自然赋予的心曲。许久许久,他轻叹一声,在自己最爱的桐木琴上,精刻“鸧鶊”(黄鹂),日后,把黄鹂的鸣唱融入古乐的宫、商、羽。
   戴颙即便只享寿63年,也该算是长寿者。因为,大隐仙逝之后,当史潮涌入诗文繁丽的唐宋时期,文人墨客常会听到“鹂声一曲宫商羽”的余韵。即便是当今,高等音乐学府的教授,依然在津津有味地谈论着古乐史上这段创举。书店里摆放的《千家诗》、《幼学注解》的页面上,还能看到“戴颙住听黄鹂声”的注解。字里行间,会看到他飘逸的身影。
   书香不绝
   当年,戴颙在山林陶醉于丝竹时,绝对没有想到,百余年后,一位陶醉在墨香字海的青年走进这处山林。与戴先生不同的是,他不在意丝竹管乐的高低错落,更没有通过鸟鸣来创新音律,而是把山泉流动的节奏、雨打枝叶的音响、山风呼啸的声浪当作天籁之声。这就是南朝?梁“不爱江山爱文章、不爱殿堂爱书房”,以低调状态,与招隐山为伴,编纂中国第一部诗文总集的昭明太子萧统。
   萧统的读书台在招隐山山腰,丛林掩映的书房中,隐隐飘来一缕茶香。你留意到,游人三三两两,在书房、回廊、竹径、石阶驻足凝神,大多步履轻轻,生怕惊扰昭明太子的注意力。读书台上下分两座院落,面积不大,清幽别致。此情此景,或许可以解析轻弃人间尊贵、一心捧卷的皇族太子那甘守寂寞的理由?
   人生很短暂,又有谁在短暂的寒来暑往中,细细赏读精神领域的那份清丽?尘世间,嘈杂往往让人心烦气躁、意欲一躲为快。可很少有人想到,高度寂静,更能验证人的定力。萧统做到了。那天黄昏,山林静谧,只有远处似有似无的泉流声,太子翻阅书卷的细微声。近似无声世界的书院,让侍者实难忍受,他悄悄走近萧统,以关爱的名义,希望以一段丝竹演奏来打破这可怕的寂静。太子听完,眼睛依然没有离开字里行间,只是轻声说一句“山水有清音,何必丝与竹”
   有的人,贪恋在世过程中的享乐,而有的人,却关注百年之后的文化播扬。萧统便如是。3岁朗读《孝经》,5岁默诵并解析《论语》,14岁戴上父皇梁武帝授予的太子冕。他处理朝政时井井有条,待人接物稳妥得体,本能成为一代贤明帝王,但他总觉得,皇位虽然至贵至极,百年后便无踪无影,不若做学问、留下名句千古传扬。于是,他选择在京口(镇江)南郊的招隐寺后山,构建一座读书台和一座增华阁,把3万册藏书从健康(南京)运来,潜心读书、编纂文稿。任由缕缕墨香洋溢在他的精神世界。
   他的寿命,不及戴颙的半数。31岁,本应是人生璀璨时段,他翩然远去。在执政领军、安抚天下方面,尚未有显赫建树的皇太子,却引发城内外民众沿街哭送,边境将士无不潸然。由此可见,翰墨书香、传世名作,浑如读书台茶室里的金山翠芽,虽为家常饮品,泡在杯中,清雅可人。一旦回味起来,口中便久久存留余香。
   茶室,也是以“静”为明显感觉。我在品着招隐山名茶——南山寿芽,忽感到水质极佳。听闻,茶由招隐山虎跑泉之水泡成。于是,我兴致勃勃地来到招隐山南。见一方名泉悄声流淌。碑记告知,东晋年间,山中猛虎为患,法安禅师进山降虎,刨出山泉。升浮的泉珠,古来静静呈现。泉边石壁的“虎跑泉”三字,为明?崇祯年间镇江知府程峋所题。我取了一点泉水品尝,一丝清凉入喉,心清气爽。
   车出南山,回望读书台,我想了很多。萧统虽然远去,《昭明文选》却留下历史回响,唐代有“《文选》烂,秀才半”的民谣,宋代徐钧对昭明太子作如此赞赏:“有德无年亦可矜,腊鹅兴谤竟难明。当时虽不为天子,文选犹传万世名。”
   与镇江“仅隔数重山”的南京,至今流传着“莫愁传世争颜色,怎及昭明文字香”之说。后人从来没有忘记他,在他读过书的地方纷纷建起读书台,南京的梁洲、镇江的招隐山、湖北的襄阳……他当然是高寿者。来者无不感觉到,他至今还品着虎跑泉的水、听着山林间的鸣唱,在挥笔撰文。因为他感悟到了生命的真正价值。
   招隐山是镇江南山的一部分。我认定,“寿比南山”的意义在这里升华。面对人间岁月荏苒,世间百般诱惑,我辈是否也该自问:“面对生命倒计时,你为后人做了些什么?”
  
  

共 228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位于镇江的招隐山上的招隐寺有着太深的历史渊源,由于其特有的文化渊源展示了古代文人墨客特有隐士文化风骨,这里也是古往今来隐士文化的圣殿。招隐山远离尘嚣,清幽断俗,这里曾隐居过三位历史文化名人,作者以清理而古典的语言,描述了其中两位,一位是南宋的音乐家戴颙,另一位是南宋时期的大梁朝的太子萧统。文章深度诠释了两位历史文化名人在此隐居的意义和其为文明发展进步所做出的贡献。这样一篇文化散文,呈现给读者的是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深远的是文化渊源,给读者带来的是文化与艺术上的享受。特推荐阅读!【编辑:潇湘竹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802250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潇湘竹雨        2018-02-22 20:34:47
  问好京城散人老师感谢支持,遥祝顺安!
潇湘竹雨
2 楼        文友:潇湘竹雨        2018-02-22 20:36:41
  读老师的作品是一次学习的机会,是一种文化享受,谢谢您带给我们这样的机会。
潇湘竹雨
3 楼        文友:潇湘竹雨        2018-02-22 20:37:14
  期待老师更多佳作,祝创作愉快!
潇湘竹雨
4 楼        文友:京城散人        2018-02-22 20:43:02
  谢星月支撑。谢潇湘竹雨编评。敬茶啦!
本名:冯新生。笔名:心声、京城散人。 生性散淡、诗文为伴。云下行游、茶旁敲键。 笑看功利、远离羁绊。敬仰禅林、心香一瓣。
5 楼        文友:史建民        2018-02-23 10:01:09
  拜读老师的作品,享受优美的文化大餐!
网名,香山红叶,太统烟雨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