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杂文随笔 >> 【荷塘“有奖金”征文】元宵节与情人节区别之辩(随笔)

编辑推荐 【荷塘“有奖金”征文】元宵节与情人节区别之辩(随笔)


作者:叔洪 童生,952.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978发表时间:2018-02-23 15:50:48
摘要:夫妻与情人有着本质的不同,不要把夫妻和情人混淆,让本就有些混乱的思想有了可乘之机……

元宵节及主要内涵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又称为“上元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也正因包括如此多的内容,元宵节也称灯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到了唐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皇宫里、街道上处处挂灯,还要建立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宋代更重视元宵节,赏灯活动更加热闹,赏灯活动要进行5天,灯的样式也更丰富。明代要连续赏灯10天,这是中国最长的灯节了。清代赏灯活动虽然只有3天,但是赏灯活动规模很大,盛况空前,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
   “猜灯谜”俗称“打灯谜”(普通话叫“猜谜语”,在我们天津叫“猜闷儿或叫破闷儿”),是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民间过元宵节有吃元宵的习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各类果料等,食用时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开始时在南方流行),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与“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一些地方的元宵节还有“走百病”的习俗,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天津地区是正月十六,据说是因为和十五观灯岔开。其形式是在若干人中间点燃一堆火,然后用火烤炙身体的各个部位,嘴中念念有词,如:烤烤手,三年不逗狗;烤烤脚,三年不发烧等,意思是祈求吉祥,避病祈福),参与者多为妇女、儿童和老年人,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这个传承已有两千多年的传统节日,不仅盛行于海峡两岸,就是在海外华人的聚居区也年年欢庆不衰。
  
   中国元宵节与西方情人节区别
  
   发展到时下,西方情人节的内涵与以前已经有了很大的却别,不再是专为恋爱中的青年男女约会所设立的专门节日。在西方某些国家里是允许“情人”存在的,在夫妻之外允许与异性保持着非夫妻的“同居”关系,但你也应该承认,这只是极少数的地方或国家,不能看作是整个人类社会的主体,更不是人类性意识中的主流。
   在我们中国,一直以来是以传统的儒家思想为主流并坚决遵守的,对男女之间讲究忠诚,在其中有一种“忠贞”的道德观念被推崇备至。到了宋代的朱熹时已经发展成了纲理,即所谓的三纲五常。在这种思想观念的长期的传承和束缚下,人们是不能在正规的场合随便谈论夫妻间的感情,更别说是青年男女互表爱情了,这是大忌,是绝对不可触碰的。这种思想在官场上尤其突出,是忌讳的话题,彼此间对此讳莫如深。在封建社会,青年男女之间不能自己选择终身伴侣,要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也就是在新中国成立后被冠名的“包办婚姻”。虽然这是对男女之间“爱情”的禁锢,其实并不亚于扼杀。今观其中包含着很多的残忍,但一代一代的人们仍然在这种意识支配之下,亦步亦趋的走到封建王朝的灭亡,这不能不说是我国对于男女感情上的严肃与重视,在某些方面也反映了这种观念具有一定的存在意义。存在的东西必定有它的存在理由,这是看待一件或一种事物的基点。
   在中国封建社会长期的统治和束缚下,思想意识的形成具有相当的稳固性,某些观念或理念可以说是根深蒂固。情和性是被禁锢的区域,不能有丝毫的僭越,青年男女之间不能彼此自由的谈情说爱,乃至发展到不知道什么叫爱情或不敢说爱。即便是在心中彼此互有对方,也只能深埋在心中,是没有自己选择婚姻对象的权利的,更别提婚姻自由了。也正因如此,才会有那么多的向往自由婚姻而不得的有志之士们站出来大声疾呼,并身体力行的写出了脍炙人口的爱情故事,对那种残忍的禁锢予以鞭打,出现了《西厢记》《柳毅传书》等与爱情有关的剧目。即便如此,也只能是作为人们茶余饭后的一种消遣解闷的谈资,基本上没有人会站出来表示支持,或者干脆自己就来一把自由的婚姻。文学的形式在很多情况下是很难与正统的教育相抗衡的,看一段戏或听一段书后是否遵循着去做没人跟你较真,而在教育上你没把一段书背下来要受到先生惩罚的。这两种力量是不均等的,所以根本就没有可比性。即使有那么多的有志之士在那里大声的疾呼,喊破了嗓子也比不上先生留的一段背诵课文段落重要。所以靠单薄的力量是很难撼动封建社会这棵有着深厚力量支撑的大树的。即便是那些试图表现男女爱情的剧目或评书也是有很多的局限性的。他们不敢也不可能突破封建社会的框架,用现在的观点来看,根本就算不上是自由恋爱,最起码没有突破所谓的门当户对或父母作主的婚姻模式,因为他们所宣扬的自由式的恋爱是最终会被扼杀的。不遵循父母的意愿,不经过媒人的牵线搭桥,那是一种不知羞耻的行为,是不会被社会所认同的。纯粹自由式的,非门当户对的婚姻是不能被允许的,即使作者心中怀有一份非常美好的愿望,他们仍然难以冲破道德伦理在他们思想构件的框架。一个置身于社会氛围之外的人是不被认可的,脱离社会的大环境就是自我孤立,脱离社会结构的思想就是飘忽不定的云,没有根基难以立足,最终的结果除了被扼杀外是不会有第二种结果的。这就是社会意识的力量,这就是传统对人们思想意识的桎梏。
   为什么在上千年的历史中正月十五一直被称作元宵节或上元节,而不是情人节,其中具有深厚的甚至是难以更改的历史原因。首先是在传统的中国社会意识中,青年男女间是不允许有爱情发生的;再则大胆的青年约会也只能借助于一个形式的掩护,彼此间只能在别人看不到的情况下偷偷地进行,绝难在大庭广众下,大张旗鼓地“广而告之”的亲吻拥抱,别说他们没有那个心,真就有那个心也没有那个胆儿;其三就是,尽管父母们都心知肚明,没有当面年应允,但也是在心里同意的,只能表现出默许的装聋作哑而不加阻拦,绝不会站出来面对众人宣称支持。也正因如此,所以元宵节中的青年约会只能算是个插曲,而绝对不是主流节目,青年人在约会中的谈情说爱也就摆不上台面。不被公开认可的只能处于地下,只是一种秘密的行为。在当初封建社会的大环境下,怎么可能给你的孩子私下秘密进行的活动贴上一个公开的标签呢?为这样的一个不被赞同的行为设立一个节日那不是痴人说梦吗。中国的传统中最讲究的就是名正言顺,名不正言岂能顺,荒唐的事是不会被人们认可的,就像现在的一些潜规则一样,虽然彼此心里明白,但绝不会在大庭广众之下宣布他的合法性。
   在这种封建理念为正统的环境中,有谁会站出来逆历史潮流而动的大声疾呼,要为青年男女约会设立一个节日,那样岂不是真的成为了众矢之的,而自取灭亡嘛。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给妇女一个外出游玩儿,散心解闷的机会已经实属不易,就算是对妇女在一年中的辛苦付出的一个肯定和表彰。青年男女借机约会只能算是借鸡生蛋,父母们不横加干涉或阻拦已经是荣幸,谁还敢站出来奢望着为一个“不太光明的举动”嚷嚷的设立一个节日。
   从这个角度来讲,把正月十五认定为“中国的情人节”似乎有些牵强。青年人悄悄约会不是元宵节的主体,只能算个附属下的插曲。让一个附属中的插曲取代主体的内容确有喧宾夺主之嫌,也就不会被人们所认可和接受。每年的正月十五仍然是元宵节,即便是现在提倡恋爱自由,婚姻自由,两者相比,也只能在华丽的外衣包裹下的美丽温柔的内衣而已,再漂亮也不能单独穿出去招摇过市,更不能在众人面前毫无顾忌的自我吹嘘,那样会被人们嘲笑有精神问题,抑或是耻笑为轻佻,最起码也会说你不自尊。
   西方的情人节内容很简单,主题就是恋人们谈情说爱的日子,是一个单一性的为青年男女设立的节日。如果非要把元宵节说成是“中国的情人节”也为尚不可,但不宜用“情人节”这一名称。一则是西方已经有了这个节日,节日重复会被人笑话;再则也不完全适应于中国的国情;三则冲淡了元宵节多元化的氛围。在下认为,如果非要将这元宵节的附属确定一个正名,不妨在元宵节上再加点内容,即“元宵浪漫节”,这样既保留了中国固有的传统节日,又融入恋人约会的新鲜内容,给青年男女们创造了一个温馨烂漫的气氛。当然啦,这只不过是在下一时心血来潮的胡言乱语而已。元宵节就是元宵节,至于青年男女们怎么过那是他们自己的选择,老中青完全可以按照自己心中的理念去过这个节日。中老年人可以过你们的元宵节,青年人们完全可以过他们的“情人节”,谁也没有剥夺一个人的选择权利,顺其自然岂不更美。
   在这里我最想说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种传统观念中的“情人”,绝非现在年轻人们所追捧的西方世界观念中的“情人”,可以说是这两种有着天壤之别名称,其中所包含的真实含义更是大相径庭,不可同日而语。在西方人的男与女之间的关系中,与我国的观念是有着很大的区别,也就是情人只能是情人,绝对不是“夫人或爱人及老婆”的代名词,与我们中华民族中的“恋人”迥异。
   在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中,原本没有“情人”这个称呼的。即便是在推翻了封建王朝,建立了新中国,我们也不叫“情人”。用比较普遍的话叫“恋人”,在地域上大多数叫“对象”,有的叫“相好”的。这种关系一旦确定,彼此之间的关系和夫妻没有太大的区别,就是以后的夫妻,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准媳妇获准老婆”。而西方人所说的“情人”,在某些方面来讲,可以说跟夫妻没有任何关系,这种情人可以是暂时的,也可以是长期的,但很少会发展成为夫妻。另一方面,这种情人基本上都不具有夫妻间的法律效力,是一种游离于家庭以外的一种“暧昧”的关系,却保持着等同于夫妻关系一样生活的“边缘人”。也就是说,被称作“情人”的人,都是因为一方或双方都已有了合法的爱人,而在爱人之外又寻觅到了异性,但却不能结婚,只能与之保持着“暧昧”的关系,被人们称作是“不具备夫妻资格的夫妻”关系。所以这种关系只能用“暧昧”两字代表,而绝不能用夫妻关系来表达。西方的“情人节”不排除所谓的“婚外恋”。因为在有些西方国家中,对于夫妻一方或双方有了除夫妻之外的第二个异性是一种很正常的事情,不像我们国家一样会被耻笑或指责,因为这种行为不管是在我国的法律中还是在人们的观念中,是绝对虽不被接受更不受法律保护的。它是一种放荡的,不检点的,与传统观念相悖的行为,不道德的,是要遭到所有人的唾骂和谴责的不齿行为。
   我不反对未婚的青年男女把元宵节当作“情人节”来过,但也没必要非得把元宵节和“情人节”混同在一起。从国情考虑,把我国的“恋人”与西方国家的“情人”区别开来,让现在的年轻人明白什么叫“情人”,什么人才可以去过西方的“情人节”,也是一个值得人们深思的问题。我们中华民族的子孙是不提倡过西方的这种“情人节”的,因为这有犯祖制,有悖于中华民族的人礼情常。说白了就是不符合规矩。情人节不是中国人应提倡过的节日,尤其是已经结婚的男女。如果你去过“情人节”,你就不明白“情人”一词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的真实含义。
   中国的“元宵节”也好,“七月初七”也罢,流传了上千年,为什么一直没有把这两个节中的一个节日确定为“情人节”,即便是改革开放三十年后的今天,这两个节中的任何一个也没有在法律上被确定为中国的“情人节”。这不是通过或是通不过的问题,这其中有很深的历史渊源,这其中的含义与西方的“情人节”不能相提并论。我国的元宵节的含义比西方情人节的含义不仅丰富多彩,而且具有很深的文化内涵。中国的婚姻制度从古至今就没有那个时代允许夫妻的一方可以在夫妻之外去找一个异性充当他的“准夫妻”的规定。过去如此,新中国成立后更加严格,婚姻法明确规定“一夫一妻”制,连过去被视为合法的“纳妾”都被禁止,男女之间绝对不允许有一方与夫妻之外的异性发生性关系的行为,这是维系夫妻关系的底线,也是保持夫妻关系和家庭稳定的根本保障,是绝对不允许逾越的。
   在人们的认识当中,情人和夫妻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在这一点上不管中外概莫能外,只是允许或不允许,认同和不认同程度大小的区别而已。即便是对于宽容性开放的一些西方国家,也只能允许那些尚没有确立合法的夫妻关系的男女之间的爱昧,对于合法的夫妻关系该遵守的道德底线的看法也是基本相同的,要不然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性丑闻”被揭露出来,更不会令那些被揭露的人谈“性丑闻”而脸色大变。从这个角度来说,人们还是提倡稳定的和和谐的家庭关系的。我们国家不管是从法律角度,还是从人们的观念中是不被允许在夫妻之外存在“第三者”的。基于以上观点,不能把情人与等同于作为结婚组建家庭为目的的恋人或对象画等号的。“情人”和“恋人”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绝对不能混淆,更不能偷换概念,为某些人的不齿行为伪装上一件漂亮的外衣,让遮羞布的作用名正言顺的与遮体的衣服同等并列。

共 5322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一篇论述随笔!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是每年的正月十五,天上月圆,人间团圆,这是一个关于亲情、甜蜜以及汤圆、灯谜、自娱自乐狂欢的节日,这一天总是那么热闹,人们变着戏法的找快乐;情人节是西方的传统节日之一,是每年的2月14日,这是一个关于爱、浪漫以及花、巧克力、贺卡的节日,男女在这一天互送礼物用以表达爱意或友好,这一天的晚宴通常代表了情侣间或者恋人间关系发展的关键。这两个节日有本质的区别,或许因为乡村常会把男女青年的相亲、订亲放在元宵节,或许是因为欧阳修的一首诗,这一天便有谈情说爱的味道。作者寓事于理,寓情于事,论述了中国元宵节和西方情人节,旨在阐明夫妻与情人的关系,作者观点明确,见解独到,层次清晰,推荐赏析!【编辑:红叶摇秋风】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童霓        2018-02-23 16:12:47
  谁说不雅之词都是指女性,请问女人踩到你的尾巴了吗?好好写节日用不着提到这些,就算提了也不能这么双重标准啊,心态摆不正是写不出好作文的!
Take my breath away.
回复1 楼        文友:叔洪        2018-02-24 09:13:05
  鄙人只是有感而发,尊重历史。更何况文章要全篇考虑,不可断章取义。在这里我真心抱着学习的态度,以文交友,相互交流。我真心希望欣赏阁下的大作——等待拜读!问好!
2 楼        文友:红叶摇秋风        2018-02-23 18:42:43
  一个巴掌拍不响,而世俗的眼光看到的是女人的不好,男权的偏见也让道德谴责的也只是女人。婚外恋也好,出轨也好,男人女人都应该受到谴责!
回复2 楼        文友:叔洪        2018-02-24 09:22:00
  历史的观念是根深蒂固的,自有其形成的原因,这是单凭某个人很难改变的,仅管我们早已进入新时代,但某些观点还是很难改变,就如这婚外情,到底是男人的责任,还是女人的责任,是不是各打八十大板……男人女人本就无法分开,有一个偷情的女人,必有一个出轨的男人,所谓单巴掌拍不响,除非他们是同性恋……
   问老师好!
3 楼        文友:红叶摇秋风        2018-02-23 18:46:33
  其实,我们现在人过的情人节,不只是男女之情!同性异性,男女老少,只要关系好都可以在一起庆祝节日。男女之情,也可以纯净没有暧昧!
回复3 楼        文友:叔洪        2018-02-24 09:16:51
  我赞成老师的观点,致使这纯真的友谊太珍贵,故而很多华丽的外衣披在某些龌龊人的身上,反倒损坏了衣服的美丽……
   问老师好!
4 楼        文友:红叶摇秋风        2018-02-23 18:47:01
  问好老师,祝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