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丁香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江山多娇】“送娃”(散文)

精品 【江山多娇】“送娃”(散文)


作者:闰土 举人,5902.6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113发表时间:2018-02-23 16:07:52

【江山多娇】“送娃”(散文) 正月十六吃过晚饭,我正要出去会会几个文友,再看看晚上放花,老婆喊我:“晚上那儿也别去,给咱接‘孙子’。”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接什么‘孙子’,你是不是年过糊涂了。”
   “你糊涂了,还是我糊涂了?你不是天天上上盼孙子,晚上咱队妇女给你把孙子‘送’来了,你高兴不高兴?”噢,我明白了。去年国庆节,我给娃娶了媳妇,按我们这儿的风俗,只要年前不管什么时候给娃娶了媳妇,正月十六晚,她们就会三五成群一大伙来给你“送娃”。
   一般在我们这地方,正月十五、十六晚要放两晚花炮,我想十五晚有事没看好,原想今晚上好好看看,没想到这十六晚上又要耽搁了。
   还没等我完全明白怎么回事,老婆又大声吼道:“你磨蹭啥呢,抽斗里有钱,你拿上50元,买些好糖、瓜籽、花生什么的,顺便提一箱‘娃哈哈’,再加上咱家有娃拿回来的红葡萄酒,就够了。我给咱在家收拾,你快去快回。”
   正月的天气是寒冷的, 虽然己经立春, 但晚上寒气逼人, 抬头望天, 天空没有月亮, 也没有星星, 天气阴沉沉的好像扣了个黑锅,微微的西北风吹动着村庄周围树枝,时不时发出沙沙的响声,只有街道两旁的路灯下,三三两两的人在串门子、打麻将,在三皇五帝夏商州的聊着。只有我偷偷的乐着,等待的是送娃的人们。
   等我急忽忽从不远处的商店回来,老婆七碟子八大碗的准备开了。她一人忙不过来,还叫上隔壁两个媳妇过来帮忙。她让我快摆上两张桌子,多拿些凳子,然后每张桌子放八个盛有凉肉、凉菜的碟子。我又取出娃春节时买回的两瓶红葡萄酒,老婆碟子端完后,又调面皮、凉粉、忙得不可开交。
   老婆今晚心情特别高兴,好像真孙子来了似的,跑前跑后,连说带笑,不停地向两名帮忙的妇女念叨着:“碗上满些、油蒜多放些,让来的人吃好、喝好。”她又指挥我:“快去门口看看。”害得我在大门口看了三次。我说:“你喊啥嘛,我腿都跑困了。”“什么困了,为了咱孙子,你把腿跑断,也不算个啥。”
   一会儿,十多名妇女,怀抱一男一女两个布娃娃,让人咋一看十分喜爱。她们还没进头门,就听一个外号叫“雷公”的妇女边走边大喊:“快来接娃。”她的喊声,震的连窗户纸都在颤动。其它人都哈哈大笑。
   “雷公”等妇女在老婆的引领下,来到娃的房间,首先完成他们晚上要完成的首要任务。她们把送的“娃”靠在叠好整齐的被子上,让“娃”舒服的坐着,背靠被子。然后,又拿出一块小毛巾盖在“娃”腿上,把“娃”衣服、被子摆放整齐。小“娃”手腕上还戴着两个小银铃,更增添了布娃娃的风采。
   谁知道,她们还留了一手,只见“雷公”按了一下一个暗藏的小机关,只见两个布娃娃闪动着水灵灵的双眼奶声奶气的喊到:“今年我要来你家,今年我要来你家。”惹得满房间的人哄堂大笑,这笑声、祝福声充满了房间,飘向了整个院落,给我家正月十六的晚上增添了无限喜庆的风彩。
   妇女们在娃的新房里热闹一番后,在客房落座,吃糖、嗑瓜子、瓣桔子,好一派祥和的场面。我当时也蒙了,不知干什么好,在一旁傻乎乎的笑着。“雷公”看见了,大喊:“你甭高兴太早,今年媳妇给你生三个娃,有你老两口好受的。咱堡子那个栓强女子嫁给了张村,前年就生了三个女娃,听说政府管一个到十八岁。”我想起来了,是有这回事儿。我也见了,三个女娃穿戴都一样。我不知道说些什么好,在十几名妇女的“围攻”下,也跟着说:“生三个,生三个。”又惹得一场哄堂大笑。
   房子的气氛热烈,一阵阵欢闹声、嬉笑声、又一次飘向了天空,洒向了村庄周围,惊动了树上的一对鸟儿,就连屋子里一只小猫,也被这欢乐的笑声、吼叫声吓的跑的无踪无影。
   “娃送好了,咱们吃。”不知谁说了一句。这时,我老婆笑着跑过来,大喊:“快上桌子,我倒酒。”又让我打开“娃哈哈”。这伙妇女真能逗,她们又喊:“酒咱们今天不喝,等三胞胎满月时,我们再喝。”这句吉利话,又惹得人们笑声连片。我老婆忙说:“酒已倒好了,你们先喝,别说三胞胎,真要是咱媳妇能生个双胞胎,我送大家一人一瓶好酒。”“说话算数?”“算数!谁不算数是王八!”我老婆连笑带说,又一阵大笑。
   人常说“三个妇女一台戏”,更别说这十二、三个妇女。
   “快上面皮、凉粉,让她们吃好玩好,咱图的就是个吉利。”老婆对我说道,这时“雷公”看着我老婆,说道:“你媳妇大家都见了,今晚把‘娃’也送了,今年咱也不说三胞胎了,肯定能生个双胞胎没问题。到时,我们今晚来的人一人一瓶上档次的红葡萄酒,记着。”我老婆忙说:“放心,放心!一定,一定!”
   “送娃”活动,从进门到吃喝、戏闹,连续进行了两个多小时。这时,外面街道上炮声连片,烟花冲天,把天空装点得五彩缤纷。大人的吵闹声,小娃挑、碰灯笼的尖叫声装滿了整个街道,又一次次把正月欢乐的夜晚掀向了高潮。这时,只听“雷公”又吼道:“吃好咧,喝好咧,‘娃’送咧,今年满月吃定咧!”她们在一片欢闹中离去了。
   送走了客人,我长出了一口气,这一关总算过去了。我也非常满意,真好像得了双胞胎孙子一样。她们“送娃”的行动,既真诚纯朴,又情深意浓。老婆说:“今晚真热闹,咱虽然花费了些,但心里高兴。不说别的,真的观音菩萨和今晚来‘送娃’的众人给咱送上双胞胎,你说多好。那时,咱俩也不务苹果树了、不种麦了。两个娃,你一个,我一个,比赛谁哄得好,谁哄的娃身体棒。”说着说着,老婆又高兴得笑了。
   我说:“看把你美的,快收拾碗筷,我还要出去看放花、会文友呢!”

共 221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送娃,是当地民间淳朴的风俗,其实就是送祝福。年轻人年前结婚成家,新年的正月十六,村里的妇女们就会热心地登门“送娃”送祝福,预祝新人早生贵子、人丁兴旺,主人家就要准备酒菜摆宴,热情款待来送祥瑞的人们。去年国庆节孩子娶了媳妇,今年正月十六欢天喜地的迎接送娃的贵人,一群妇女说说笑笑怀抱两个吉祥宝宝,进门先完成送娃仪式,祝福的话说得老两口笑逐颜开,喜不自胜,好像看到了宝贝孙子一样高兴。一屋子人说说笑笑,沉浸在欢乐祥和的氛围当中。作品标题就很喜庆,内容更是句句饱含着欢声笑语,语言朴实无华,描写欢快灵动,情节发展即有神秘感又极具现实幸福生活色彩,从侧面歌颂了善良的人们热爱生活向往幸福憧憬美好的情怀与愿望。一篇弘扬正能量的佳作,力荐共赏!【丁香编辑:庄稼】【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80305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庄稼        2018-02-23 16:13:10
  闰土老师的家乡好,这种民俗真喜庆!乡亲们都是热心人,年年正月十六送娃送祝福,可谓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好淳朴的民风民情!祝福老师家业兴旺,富贵盈庭,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回复1 楼        文友:闰土        2018-02-23 21:22:53
  谢谢庄稼老师,您辛苦了,谢谢您在百忙之中编辑拙作,您的编按,增加文章的色彩,提升了文章,在此我表示衷心的感谢。
2 楼        文友:庄稼        2018-02-23 16:34:32
  新年伊始,阅读老师美文,分享老师的幸福快乐,同时送上最美好的祝福。文章贴近生活,反映身边的事情,百姓故事很有感染力,看好您,为老师加油!
回复2 楼        文友:闰土        2018-02-23 21:32:07
  谢谢老师,“送娃”在西府甚行,是一种民俗经典,既热烈而风趣幽默,令人回味无穷。人们向往美好,通过送娃,体现农村人与人之间的美好往来,体现正能量的村风村貌。
3 楼        文友:樱雪        2018-02-23 18:13:51
  送娃,这习俗,我还是第一次听说。文章详细描写了送娃的过程以及期间的热闹场面,给这个新年增添了更多的喜庆。非常精彩,欣赏学习。
一个人的KTV,自己唱给自己听。
回复3 楼        文友:闰土        2018-02-23 21:51:00
  谢谢老师的关注,西府就是这样,民俗多而经典,充分体现劳动人民衷厚而善良的心愿,各地风俗不同,总之大同小异,送娃热烈而欢乐。
4 楼        文友:樱雪        2018-02-23 18:16:11
  乡党老师文章,不仅仅接地气,而且贴近生活,与现实接轨,并充满浓厚的黄土味。文章以朴实的语音,再现了西府地区的送娃风俗。精彩绝伦,期待更多精彩。祝新春愉快。
一个人的KTV,自己唱给自己听。
回复4 楼        文友:闰土        2018-02-23 21:56:11
  谢谢樱雪老师,送娃这热闹的场面,往往令人回味无穷。主人虽花费许多,但心情舒畅,盼的就是孙子。
5 楼        文友:娇娇        2018-02-23 21:11:18
  老师文章写的真好,好喜欢!
娇娇
回复5 楼        文友:闰土        2018-02-23 21:57:50
  谢谢社长老师关注,向您学习,祝春节愉快。
6 楼        文友:晚秋枫叶        2018-02-23 21:37:34
  十里风俗不一般,“送娃”的习俗第一次听到,很有意思。“送娃”的过程热闹,淳朴,谢老师送来佳作,祝老师早得爱孙,创作丰收!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回复6 楼        文友:闰土        2018-02-23 22:00:10
  谢谢老师美言,向老师学习,写出较好的文稿。
7 楼        文友:孙巨才        2018-02-23 21:54:18
  这种风俗真喜庆!闰土老师的人物描写很出色,我一看就喜欢上了“雷公”这个热闹女人。
回复7 楼        文友:闰土        2018-02-23 22:03:35
  “雷公”确有其女人,声大、性格开朗,干活泼辣,人称“野男人”但她确实能干。
8 楼        文友:孙巨才        2018-02-23 21:57:13
  祝闰土老师早得爱孙,三世同堂,尽享天伦之乐!
回复8 楼        文友:闰土        2018-02-23 22:05:14
  谢谢孙老师美言,向您学习,写好文稿。
9 楼        文友:乔山人        2018-02-23 23:46:44
  正月十六给新媳妇“送娃”的风俗一直在老家传承,风趣而逗乐。闰土老师把这一风俗习惯写活了,写出了热心的西府人的憨厚善良,利用民风民俗,不但给一对新人送去了祝福,更多的则是吉祥与幸福。拜读佳作,问好老师。
回复9 楼        文友:闰土        2018-02-27 21:17:28
  谢谢老师关注,送娃在西府广为流传,图的是吉利。
10 楼        文友:巍巍昆仑        2018-02-24 09:14:58
  谁不说咱家乡好!欣赏老师佳作!敬香茶!
回复10 楼        文友:闰土        2018-02-27 21:19:10
  谢谢老师的关注,您文笔挺好,闰土常关注,向您学习。
共 22 条 3 页 首页123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