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四季的故事】向“京城指路大王”致敬!(随笔)
从有关媒体上获悉,“京城指路大王”谢亮于本月21日凌晨6时许在北京辞世,享年89岁。消息一经发布,各路传媒纷纷发文表达哀思。我也在这一波波的文章中不断地梳理信息,对这位平凡人中的不凡者表达着我由衷的敬意!
据介绍,谢老自2001年起,就开始在东直门交通枢纽义务指路,此后的十余年里从不间断地为路人服务。每天上午8点半,在东直门公交枢纽附近的小岗亭旁,人们总能看到一位穿着带有“北京志愿者”字样背心的瘦小老头准时出现;马路边的“东直门义务指路队”小岗亭也因此显得格外耀眼。为了让义务指路更加精准,谢老还把东直门公交枢纽的每个车站都用步子测量了一遍又一遍,因此,他回答问路人时总能准确到多少米。
有人做过统计,在指路高峰期,谢老一分钟内要解答28个问题,平均每天为约1500人义务指路;重大节假日人流量加大时,每天要为三四千人指路。他也因此成了东直门周边远近皆知的“指路大王”。
从去年7月份起,谢老的身体就一直不太好,他先后因脑梗等病患五次入院。但身患疾病的谢老依然牵挂着义务指路点与需要问路的行人,这种精神尤其令人感动。
2001年,首都北京在改善京城交通状况方面做了一系列大动作,亚洲第一大交通枢纽就是于这个时候在东直门开始动工的,从而导致了许多公交站牌改变了位置,不少乘客一时间难以顺利地找到公交车,谢老于是萌生了走上街头义务指路的想法。2001年9月,年已70有余的谢老自制了一张写着“义务指路”的牌子,带着一本北京市地图和一个笔记本,出现在了东直门,为过往的行人义务指路。笔记本上是他费尽心思汇总出来的乘车信息,里面包含了东直门交通枢纽范围内的23个车次和485个车站。在有人需要指路的时候,谢老随手一翻他的笔记本,即可准确找出最为便捷的一条路。
不论是夏日炎炎,还是冬日酷寒,谢老都会出现在东直门义务指路点,这一干就是十几年。尽管谢老的身体在80余岁后日渐衰弱,他依然操着他的指路手册为过往行人提供志愿服务。谢老曾经表示,不管队伍变大变小,是否后继有人,都不会影响自己对这份工作的坚持,“我会一直指下去!”
不管是谁,出门在外都会遇到路途不熟的时候,都需要得到指路帮助。我第一次去北京的时候,下了火车的第一件事就是买一张北京市地图,对照着地图才敢往前走。可是,走着走着,就觉得心里不踏实,就想问问身边的人;身边的人也不知道怎么走时,我就急匆匆地寻找执勤的警察……这个时候,遇上一位指路人,就好像暗夜里看见了一盏明灯,心里的那种热乎劲,真的难以形容。
谢老的志愿行为感动了很多人,他也因此当选为北京市十大志愿者。在谢老的精神感召下,不断有志愿者加入他的行列。谢老队伍最大的时候,有十余位老人和他一起轮流值班,另外还有上百名志愿者来岗亭义务服务。
在谢老生病期间,东直门义务指路点一直正常开放,谢老的指路团队一直坚守着岗位。如今,谢老离我们而去了,给我们留下了种种感动与不舍;但我们相信,谢老所树立起的这面义务指路旗帜,仍将继续传接下去。我们也祝愿谢老一路走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