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春花秋月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春秋】年 味(随笔)

编辑推荐 【春秋】年 味(随笔)


作者:河杨 举人,4311.3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795发表时间:2018-02-25 22:18:13


   年年过年年年过,不同时代味不同。年是时间记录簿,每簿都有新内容。
   我们汉族人过年的年味,与世界上其他民族的年味是不同的。我们的年,是所有节日中最具丰富多彩的滋味,比较起来,既深厚又特殊,具体说起来,有不少的内容。
   我们的年,是自己民族日历新的年度开始的起点,通俗的说,叫做“过古历年”。其实也是节气的象征,到了这时候,就是新的一年开始了。更具特殊的是,这是我们祖宗创立的历法,与公历年日期并不相同。尽管公历已经在普遍使用,而且法律化,然而,公历年汉族人却没有真正理会它,顶多只是在工作中作个日期记录罢了。
   我们的“古历年”过得隆重,由来已久,少说也有几千年了。这是因为我们民族历来是“以农为本”,注重农业。而过年的时候,正是农业闲空的时间。人们为了生活而生产,长年辛苦,在这闲空的时候,都很乐意好好地休闲一下,于是,把这新的一年开始的时候,充分利用起来,进行着许多庆贺内容的活动,尽情地欢度这段时光。
   旧中国一切都是延续传统,农业上也只是“靠天生产”,不到天气热起来后一般不会农忙,因此有着“正月里过年,二月里赌钱,三月里看戏,四月里做田”的说法。也就是说,在这么长的时间里,我们的人们几乎都沉浸在“过年”的氛围中。
   如今,虽然进入了新时代,年味变化了不少,但是,大体上还能保持着本来的年味。
  
   在届近过年的时间里,人们都进行着以辞旧迎新为内容的活动,主要有:除旧换新、祭奠神灵;到了新年时,欢娱的内容更是丰富,主要是拜年、社会文娱等活动。现在我们来谈谈过年的具体内容。
  
   一、辞旧迎新
   为了迎接大年,人们都要做辞旧迎新的工作。也就是清除陈尘污垢,布置新的环境。
   风俗约定,腊月“七”是除尘日子。最早的人家,腊月初七就开始进行“大扫除”,大多数人家在十七进行,最忙的人家到了廿七也要进行了。
   “大扫除”工作比较细致,许多人家还把家里的所有家具、器具都进行清洁,有的一天做不完,还要持续着做完为是。布置新的环境,是根据自己的情况,使环境尽量新颖。这项工作一直要持续到除夕贴上新春联,才算是基本完成。
   不仅环境除旧布新,人们的衣着也都进行着更新,许多人到了新年,全身焕然一新。特别是孩子,都会被打扮得“花枝招展”,显得更加活泼可爱。
   人们通过“除旧布新”,清洁了一年以来的旧面貌,换上了清新、洁净的环境,穿上了如意的服装(节日盛装),欢度新的一年开始。
  
   二、祭奠神灵
   为了过年,人们早在腊月里就做准备了。其中对祭奠神灵的事很庄重。
   祭奠神灵,主要是以下几项:
   祭灶:从腊月廿三就开始了。这就是送“灶王爷上天”,俗称“送灶”。送灶,本来有“京三民四水上五”的说法,即京城当官的是廿三,普遍百姓是廿四,而水上船家则是廿五。后来,人人都学着当官的,基本上是在腊月廿三这一天了。送灶有一套仪式,即烧香、烧纸,还有一套歌词:
   灶王老爷本姓张,今天腊月二十三。骑着天马挎着筐,五谷草料备停当。
   欢送您老西天去,参见玉皇王母娘。人间好事您多说,除夕下界降吉祥。
   根据这个内容,一般人家都会在灶的烟囱柜上,用红纸写上“上天奏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贴着。这是为什么啊?据说灶神可以直接向玉皇大帝汇报主人家里的事情,玉皇大帝因为他的话,可以给主人家里赐福或者是降祸。具体是怎样的情况,您可以看看我的《世说异事》中的《罗盘先生》一文。
   拜土地菩萨:到了除夕这天,人们一早便去“拜土地菩萨”,叫做“还土地盘子”。这是人们认为,在平时的生产、生活中,都由土地菩萨照应着,年初曾经向土地菩萨许了愿(俗称许盘子):请求保佑我们人生平安、生产丰收,到年终就来给您上供。然而,这一年无论平安与否,收成如何,都会认为是土地菩萨保佑了,因此去给他上供,叫“还土地盘子”,即兑现自己的诺言。祭品是一块熟猪肉,一撮白米里掺和的茶叶,叫茶叶米;两杯酒,一棵香和一挂火炮。正月初一的第一件事,也是拜土地。是去土地菩萨前点燃一棵香,燃放火炮,向土地菩萨祈求保佑,再给土地菩萨“许盘子”,到年终还给他上供。正因为这样,各地都建立了自己村里的“土地庙”。
   祭奠自己的祖宗:这是过年的重要内容。除夕吃年夜饭之前,便是祭祖的时候。主要是给自己的祖宗摆上宴席,燃化纸钱。说法是,我们要有好过日子,首先要靠祖宗保佑,有“家有千金,神鬼一半”的说法。其实,这更是怀念自己已故亲人的做法,与“每逢佳节倍思亲”是一个意思。祭祖的仪式很隆重,先在自己住的大堂里摆上特定的酒席,敬请祖宗前来赴宴。敬请时,要叨念已故亲人的名字,给他们跪拜,有的还十分悲戚。然后去野地烧化纸钱。烧化纸钱要分出份额,某一份是某些人的,要说明清楚。化过纸钱后,再回到宴席前,给被祭奠的人洒淋酒水、抛掷祭品,然后,才可以撤席。
   在燃化纸钱的同时,还要给路神烧化纸钱,祈求保佑全家人出入平安。
   平常人家的春联都是红纸。而这一年家里如果逝世了长辈,则需用黄纸;前一年逝世了长辈,便用绿纸;第三年以后,才恢复用红纸。这也是祭祖的形式,是不可忽视的。
   有些人家还设置了祖宗牌位,进行着隆重的祭奠。
  
   三、年际庆典
   祭祖过后,家中成人之一将已经烧红的生铁坨子用大锹托着,浇上米醋,使之释放出很香的缭缭热气,在家中各个角落里熏一次,叫做“打香头”。据说,可以驱除秽气,其实,是可以起到杀菌作用的。
   然后,全家人都坐在一起,开始慢慢地品尝丰盛的“团圆年饭”。这时候,全家人互相祝酒,相互祝福。一家之主会拿出红包,分发给家庭每个成员,叫做“压岁钱”。孩子们得到了“压岁钱”后会非常高兴。新年喜庆的氛围就这样开始了。
   除夕的晚上要燃烧大香,燃放爆竹,敬请天地神灵赐福,并且恭候新年。
   这一天晚上,人们都睡得很迟,叫做“守岁”。大家围坐在一起,吃着瓜子、香糖等可口的食品,谈些高兴的事。如今成人多是观看电视节目;孩子们多是玩他们感兴趣的事,多是燃放花炮。不少人干脆“守”到凌晨,当时钟打过12点后,便开启居家的大门,燃放火炮迎接新年,叫做“开财门”。
   开过财门后,就是新的一年了,还要燃香拜天拜地。“过年”从这时候起,算是真正开始了,当人们见面时,都会互相致以“新年好,拜年,祝福”的吉祥词。
   正月初一的早餐都比较讲究,一般是吃五香蛋加挂面,预祝这一年福源长绵。
   从正月初一到初三,是“三天年”,每天开门都郑重地燃放火炮,表示庆祝。
   初五是“迎财神”的日子,也燃香放炮竹,希望财神保佑,新的一年财源丰盛。
   初七是“人日”,这一天大家都格外谨慎,对儿童倍加护卫,不是很必要,不动刀具。以祈求这一年里家庭兴旺,人口安康。
   在热烈又喜庆的气氛里,人们都欢欢喜喜。这个时期,孩子们尽情地玩乐,家庭会尽量满足孩子们玩的兴趣;成人们也是尽自己的所好,放情地欢娱,一直要过了正月十五,吃过“元宵”后,才算是将大年过完。
  
   四、拜年
   “拜年”,顾名思义就是在过年的时候前往拜访。长期以来已经成为了约定俗成“不能免”的风俗。一般来说,初一是自己过年,不拜访任何人。初二拜访自己最亲的亲人,多数是自己的岳父、岳母,以后是各位长辈。拜访平辈或者晚辈是之后的事。
   比较大的村庄,每年都会有出嫁的姑娘。新夫妻第一个新年到岳父家拜年,称为“新女婿回门”,岳父家很郑重,都会特别办一桌上规格的酒席,请主要亲人和姑娘在家时的相好陪同。座次由新女婿第一,女儿次之。风俗说,新女婿到岳父家,这一次是“最大”的,以后,他算是“外戚”,再也没有“首席”可坐了。新女婿回门,村上人一般都会来问候,通常是给新女婿“送早茶”,是送来一碗“五香蛋”,而新女婿其实只收两只,多的还由主人带回去。村庄大的,新女婿夫妻回家时,往往带着一大包五香蛋。
   一般的拜年礼物是根据时代和各人情况决定的。从前拜年,只是一条“方片糕”和一包砂糖;现在的礼物多了,有的价值甚至上千元。被拜的人家,也都有回赠,特别是对儿童,一般都赠给现金,叫做“包钱”,现在称为“红包”。包钱的多少,也是根据时代和各人的情况,从前五角,一元,十元是多的,现在也有上千元的。
   一般情况,凡是来拜年的,主人家都会殷勤招待,有的还办丰盛的酒席,最起码,都有可口的茶点和饭菜。如果来拜年的人很忙,不吃饭就走,主人家往往不高兴。
   拜年的礼仪本来是很严肃的,晚辈对长辈要磕头、祝福,还必须“毕恭毕敬”。新中国不断的“革新”,繁琐的礼节,已经基本革除,如今,只要来了,就算是拜年了。
   新年的时候,拜年是人们一项十分重要的事,无论如何,都得履行。然而,拜年也有时间概念,俗话说“拜年拜到月半边,托着屁股往外掀”,意思是已经不受欢迎了;但是也还有“有心拜年,端午不为晚”的说法,总之,是根据各人情况而论的。
  
   五、社会活动
   过年时社会活动也很多,这里说几件常见的活动。
   从前穷人多,穷人当中许多是有才有艺的人。他们为了能在过年的时候多找几个生活费,展开了一些诸如“贴财神”,“送春”的活动,给人们送来吉祥,让人们高兴,自己也可以得到施舍的钱。
   “贴财神”:是将大红纸裁得像书本页面大小,刻上“财神像”,来到户主家后,或者张贴在大门口,或者张贴在大堂的显眼位置。行为比较简单,贴上了就是。每贴一户,随主人的意,给几个钱就又去赶另外一家。他们以初一到初五以内为最佳时期,过了这个时候,这项活动,就该结束了。
   “送春”:其实是一种卖唱的事。在过年时,他们将歌词内容更改一下,就成了“春歌”。到人家门口,一边敲锣,一边歌唱。他们的歌词内容很广,可以看着人家的情况,唱不同的歌词。因此,有着“见机而唱”的说法。由于多是吉祥的祝福,很受人们欢迎。送春从初一开始,一直可以“送”到十五。这时候,送春的人很“吃得开”,常常被人们留下“慢慢唱”,以此取乐;也常常被人们邀请,参加吃喝。过了十五,这些人再上门卖唱,就叫做“唱门歌”,人们施舍得也少了。
   我收集了一些送春的歌词,这里录下一节,以享读者:
  
   炮竹一放喜洋洋,今天来到贵府上。贵府今年逢大喜,唱歌道喜又请安。
   贵府是个好地方,三进瓦房亮堂堂。门前栽着千棵柳,门后又栽万棵桑。
   千棵柳树栓骡马,万棵桑枝落凤凰。凤凰不落无宝地,飞来飞去送吉祥。
  
   穿过前院抬头望,一对石狮蹲两旁。八字大门油亮亮,一副对联两边镶:
   左边是:“一门天赐平安福”;右边是:“四海人同富贵春”。
  
   进了大门到前堂,前堂彩灯亮堂堂。诸亲六眷来道喜,早添贵子状元郎。
  
   离开堂前到后堂,祖先堂里喜洋洋。当中挂的福禄寿,三星高照福源长。
   一对香炉两边摆,铜香炉里烧檀香。一副对联写得好,笔行龙凤好庄严:
   “千年香火地;万代子孙堂”。
   走上前来拜三拜,恭喜贵府人平安;六畜兴旺,五谷丰登粮满仓!
  
   祖先堂里吉祥庆,抬头又见新娘房。姑娘小郎门前挤,抢喜果子闹嚷嚷。
   进了新房喷喷香,满堂家具放豪光。大小金盆成双对,梳妆盒子台上放。
   苏州柜,杭州箱,芜湖皮扁乌又亮。杉木柜,象牙床,江西夏布好蚊帐。
   红漆帐杆银帐勾,红缎被面绣凤凰。鸳鸯枕,两头放,被条叠成三重浪。
  
   丢掉家具且不讲,我今再赞新娇娘。新娘容貌长得好,好似芙蓉花一般。
   新郎人才盖乡里,郎才女貌配成双。新娘起身倒杯茶,新郎连忙送上烟。
   茶中有颗枣子花,喝口香茶把歌唱。枣子开花结枣子,早生贵子福满堂……
  
   总之,送春歌词似乎无穷无尽,他见到主人家有什么物件,以及主人怎么招待他,他就能唱什么内容。因此,我十分佩服他们“见机而唱”的才智。这样,他们不仅给人们送来了喜庆,自己也丰富了腰包。
   如今,由于农村里特别穷苦的人少了起来,“贴财神”的已经少见了;而“送春”的老一辈已经“唱不起来”,新一辈没有人从事这一行业,“唱春歌”的也几乎见不到了。
  
   六、吃春酒
   过年时,还有一项很被注重的事,就是互相“吃春酒”。因为大家天天在一起,平时互相感情都融洽,而都是各做各的事,各吃各的饭,除了劳动上有时候互相帮助外,没有另外的吃喝交往。这个时候,为了“亲热”一点,便互相请吃起来。
   吃春酒,常常是从初三后开始,一直要请到十五。因为村上人家多,而又几乎是家家户户都请,因此,吃春酒还得做计划,不然还真的来不及吃。这项活动十分友善,因此,人们都很注重。不仅是男人们被请,有的时候女人们也有“圈子内”专门的春酒。

共 7129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一篇厚重的谈年文章,一部年俗文化的小百科,一套包罗广泛的过年流程图,一位老学者对春节的感悟随笔。在中国,最深广的文化,莫过于“年文化”了。中国的传统过年,是从腊月初八开始,正月十五结束,因大自然四季为一轮,年又在四季之始,所以生活的热望便集中到年上,一切好吃好穿好玩以及好的想法,也集中在年上。平日竭力勤俭,过年极尽所能,使生活靠向理想的水平。过年是人们生活的顶峰,更是每个孩子一年一度灿烂的梦。过年时,人们给天地诸神众佛叩头烧香,乃是企望神佛降福人间,能过上美好富裕的生活。然而,应当承认,年文化受到空前猛烈的冲击,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现在中国人的家庭中,年轻人渐渐成为一家之主,他们对外来文化更有兴趣;二是人们的社会活动和经济行为多了,节日偏爱消闲,不愿再遵循传统的繁缛习俗;三是年画、鞭炮、祭祖等方式一样样的从年的活动中撤出。过年,只剩下吃合家饭、春晚和拜年三项内容,且拜年也改变为“电话拜年,微信拜年”,没有年味了!恐怕这是当代中国人一种很深的失落。可是,当我们在年前忙着置办年货时,或者在年根底下,在各地大小车站,看着成千上万的人,或摩托大军,拥挤着要抢在大年三十回到家中——我们会感到年的情结依然如故,于是我们明白,真正缺少的是年的新的方式与新的载体,可不论怎样,年——依然是最美的!【编辑:摩高】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河杨        2018-02-26 08:28:28
  谢谢摩高老师精心编辑本文,老师辛苦了!这篇《年味》的文章,其实是年味的“流水账”,记录得很不全面,老师在按语中所说的这些都是年味之中的重要部分,补充得好,谢谢!还希望读者朋友陆续予以补充,让年味的“流水账”更加丰富。在此,我祝愿老师和读者朋友们都有丰富的年味,祝愿大家新的一年里生活快乐,祝文友们文笔生辉!
2 楼        文友:河杨        2018-02-26 08:39:00
  新的年味中,还有一道靓丽的风景“人们的小车”。现在农村多数人家都有小车了,到了过年,差不多家家门口都停着小车。这些小车平时都在车主人的工作岗位处,过年时都回家了,给过年的景象增添了新风味。
3 楼        文友:米奇        2018-03-05 10:06:55
  现在的过年,去仪式化严重,造成了年味越来越淡;中国人特别是农村的传统文化正在慢慢消失,这真是一个相当可怕的现象!
米奇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