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赏析】《在内蒙,听到黄河水响》一诗二评
在语言的张力里体悟思想深厚
读相思豹的诗歌,被他语言强大的张力所征服,并随之感悟其思想的深厚。深刻感悟被语言塑造的形象的感染和悸动。
《在内蒙,听到黄河水响》,初读,就被气势磅礴的语言所震撼,慑服。纷至沓来的意象冲击着内心,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黄河的奇伟豪壮。语言强大的征服感,让我们听从诗人的召唤,开始了一场听觉盛宴,溯源之旅。
诗人创造意象,始于愉悦,终于智慧。只有用智慧塑造的意象,才能把感受放进一个全新的序列里,从而引领读者进入诗人所创造的美好境界。诗人从黄河的水响拓开一笔,展开了瑰丽新奇的联想。于是沙漠里的驼队,敦煌飞天的盛景应运而生。黄河滚滚东逝,“唐诗宋词,据此临摹写意;魏歌晋赋,借机参照引申;黄河水响,舒展处溢出经书黄卷”,文化的深邃极致彰显九曲回肠之壮美。甚至传说也演绎它的无限无极。一首好的诗歌,势必借助独特的意象表情达意,而相思豹所塑造的景物既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又加进了他独特的艺术融合,他诗歌可贵的特质就在于,有诗人自己的思维运行轨迹,使抽象的感受具象化,并且带着读者思维一起跑。直到让读者完全沉浸在诗人所营造的氛围里。
诗歌的强大张力,还在于它跨越历史,纵横时空,让读者一起开始了浩荡的溯源而上,顺流而下的思想之旅。抒写黄河必须与强大的精神相契合,才能将它源远流长精髓和盘托出。“盘古开天辟地,女娲抟土造人,燧人氏钻木取火,有巢氏乔茅造屋,从茹毛饮血,到星火燎原,八万里山峰驮雨,五千年过往兴衰”,黄河的勇往直前正是中华民族不断进取勇创辉煌的最好诠释。“神农尝百草,炎黄诛蚩尤;盘庚进殷墟,九朝建古都;渔樵崖前竞唱,英豪疆场交锋”黄河的浩浩荡荡,卷起千堆雪,又何尝不是“无数英雄竟折腰”的最好呈现。“英雄草莽,用气血铸成百万亩恢宏巨制;文人骚客,借笔墨犁下五千年文明基因;……”黄河东到海,是中华源远流长的文化的积淀。诗人很好地调动这些客体,作为自己情感的承载方式,寄托和歌咏自己的中华民族的思想厚重之美。移情入境,情景交融,用自己的思想抒发浩荡的情感体验,以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和精神的共振。
“好的诗歌要有三情,或三层:即情景,情绪,情怀。这三样不仅都要有,还得要好,才能成就佳作。没有情景的诗不是诗;有了好的情景但欠缺情绪的诗只是泛诗;既有好的情景构造,又有好的情绪活动的诗才算进入了好诗行列;但只有同时还拥有情怀的诗,才称得上佳品。”而这首诗就是以情景带动情绪跌宕,以情绪彰显情怀高尚。从而引领读者在语言的张力里感受诗歌内在的博大精深。
大河之美,溢彩纷呈
读相思豹的《在内蒙,听到黄河的水响》,令人荡气回肠,心生向往之至。
大河,自然的本真美。内蒙独特的地形,造就了黄河奇伟磅礴的景观。只有在内蒙,才有如此荡气回肠的声响,活力迸射,震天撼地,势极雄豪。
那是滚滚东流如海的生命的水响,它点燃你的梦想,激活你的想像,回溯历史的悠长,回望胜景的惊艳,你被耳边的交响所征服,沉醉,回味,自失,交融,物我两忘。让人不由得想起别林斯基的精妙理论:“记述大自然之美的作品是创造出来的,不是抄袭而成的。诗人从心灵深处复制大自然的景象,或是把他所看到的东西加以再创造,无论哪一种情况,美都是由灵魂深处发出的,因为大自然景象不可能具有绝对的美。这美隐藏在创造或者观察它们的那个人的灵魂里。诗人用自己的感情,自己的思想,给大自然景象添加生气,如果他想用大自然景象来感染或者震动我们,他自己先就必须对这景象加以欣赏或者感到吃惊。”而相思豹做得恰如其分。他融情于景,以声塑形,赋予景物以鲜明的地域特点,那黄沙,野草,经卷,落日,驼队,回肠栩栩而生,跃然而出。那啼鸣,绽放,张力,拉开了红尘的磅礴与沧桑。那骅骝,雁字,繁华,牛羊与野茫茫共美。那浪滔,旷野,各路仁人,马踏黄沙,豪情万丈长。唯有内蒙的平川旷野孕育黄河的异彩纷呈的大美无疆。
大河,文化的意蕴美。黄河,中华文化的发源地和载体。传奇与神话,“盘古开天辟地,女娲抟土造人,燧人氏钻木取火,有巢氏乔茅造屋,从茹毛饮血,到星火燎原,八万里山峰驮雨,五千年过往兴衰,”无不在黄河沿岸演绎。“如梦令里,斜阳缓缓;沁园春时,万缕晨曦;遭逢处摆上因缘,时局内设下思念,”无不在这里发扬光大。“唐诗宋词,据此临摹写意;魏歌晋赋,借机参照引申;黄河水响,舒展处溢出经书黄卷,”无不在这里意蕴深长。黄河文明,把中华引向发展壮大辉煌之路。它是文化的标识,是文明的标志。
大河,历史的厚重美。黄河流到哪里,英雄的儿女就把故事传播到哪里。“从青藏雪山,跋涉出马帮驼队;从敦煌莫高,拖曳起飞天裙裾;”一路高歌猛进。“神农尝百草,炎黄诛蚩尤;盘庚进殷墟,九朝建古都;渔樵崖前竞唱,英豪疆场交锋……”一部深厚的历史,见证着中华儿女奋争的足迹。“倏忽尔燕赵,倏忽尔秦汉,倏忽尔契丹女真,倏忽尔匈奴蒙古。阴阳交替,世事变迁……”历史会永远记住英雄的功绩。浪花淘尽英雄,古今多少事都在历史中。这是一部从发展走向发展的历史,从辉煌走向辉煌的历史。
大河之美,精神的境界美。问苍茫大地,舍我其谁?这是一种抉择美。选择建功立业,就要“托举的是万众景仰的自由,卸下的是无人问津的孤独。”位卑未敢忘忧国,这是一种责任美。就要“心灵移栽炊烟篝火,压住人间最重的荒芜与浑浊。”春蚕到死丝方尽,这是一种奉献美。就要“用气血铸成百万亩恢宏巨制;借笔墨犁下五千年文明基因;”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一种使命美。就要“史海钩沉,日月之光,把这一切照耀得恰到好处;民心泱泱,将这一切吟喔得荡气回肠。”这是黄河的发展史,更是中华的发展史。
后附原诗:
在内蒙,听到黄河水响
文/相思豹
送我至黄河的雷声,使旷野更加明亮。
我把躯体穿过河流,在每一颗水滴里碰撞,切开,
唯此一波三折,更多氤氲汇于血脉。
一粒黄沙,一棵水草,
一阵笙歌,一座城池,
从青藏雪山,跋涉出马帮驼队;
从敦煌莫高,拖曳起飞天裙裾;
在宁夏,红柳皴绿;
在内蒙,白帆晒黄……
唐诗宋词,据此临摹写意;
魏歌晋赋,借机参照引申;
黄河水响,舒展处溢出经书黄卷,
筹觞交错,轻裘肥马,
跨天堑,破龙门,九曲回肠。
古今的落差,化成点缀人间的万千景象,
万重山,千里目,看一眼,
心地似画,胸怀如磐,眉清目爽。
传奇与神话,落幕,开场,
从无到有,从有限到无极,
仿佛就在转身的瞬间鲜活地演绎。
我逡巡过河流的源头,
雄鹰在山涧啼鸣,雪莲在深谷绽放,
卡日曲的亘古蛮荒借用时光的张力,
拉开了红尘的磅礴与沧桑。
我想起人伦始祖,
盘古开天辟地,女娲抟土造人,
燧人氏钻木取火,有巢氏乔茅造屋,
从茹毛饮血,到星火燎原,
八万里山峰驮雨,五千年过往兴衰,
都在一缕乡愁系心结,解连环,
声声嘹亮,声声慢,
托举的是万众景仰的自由,卸下的是无人问津的孤独。
骅骝向北,雁字朝南,
季风将岁月染成五彩,爱憎将肝胆沁入七情,
看那荷叶肥,梅花瘦,梨花青,桃花艳,
风吹草低现牛羊,牛羊散布在山水间。
我徜徉于河流的延伸,波浪滔滔,
奔腾不息,一泻千里。
芦花入水,无法出声,
每一天庸常,突兀,悲恸,幸福,
梦幻万千,却有定数。
神农尝百草,炎黄诛蚩尤;
盘庚进殷墟,九朝建古都;
渔樵崖前竞唱,英豪疆场交锋;
流沙卷入河底便是失色的种子,
水滴溅上两岸就是巍峨的城池;
青衫红颜,把豆蔻年华植入泥土,
知己知音,将天涯海角攥在手心;
金樽对月月犹明,长醉自是良宵引,
心灵移栽炊烟篝火,压住人间最重的荒芜与浑浊。
我把水声装进心里,
每一个黎明和黄昏都在震颤。
剪纸上构思的背景,用惯了纯粹的乡音,
乡音无改鬓毛衰,风吹弯了羊角,路深陷了马蹄,
歌谣和鸿雁,在时空中飞来飞去。
倏忽尔燕赵,倏忽尔秦汉,
倏忽尔契丹女真,倏忽尔匈奴蒙古。
阴阳交替,世事变迁,
朝云暮雨,长亭短栈,
英雄草莽,用气血铸成百万亩恢宏巨制;
文人骚客,借笔墨犁下五千年文明基因;
如梦令里,斜阳缓缓;
沁园春时,万缕晨曦;
遭逢处摆上因缘,时局内设下思念,
系连环,锁连环,解连环,叹连环,
取来历史,封存锦笺鱼书被喜怒哀乐打碎的鳞片。
我被水声激扬并收紧,逍遥地拴住水光,炊烟和流云。
河流拴住我,春芽绿,秋草黄,
来路归途串联成平川旷野。
我拴住河流,端起葡萄美酒夜光杯,
拾起侗歌黎谣昆仑玉;
见木牛流马攀蜀道,看赤眉李闯进北京;
念风雨飘摇国难之深重,叹扭转乾坤赴汤蹈火之慷慨。
历史拴住河流,卷珠帘,堆玉案,
两岸青山装订成浩瀚无穷的册页,
一脉河水交融作苍生心头澎湃炙烈的血流。
河流拴住历史,开雪山,出昆仑,破龙门,击壶口,水流千遭,
百川入海,恣意放旷,气象万千。
我被一缕阳光送到黄河,
涛风吹得芦花轻胜云,浪潮拍得碣石碎如屑;
月挂高帆若雕玉,日晒青松坚似铁;
我听到黄河水响,史海钩沉,
日月之光,把这一切照耀得恰到好处;
民心泱泱,将这一切吟喔得荡气回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