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点】我的老师(散文)
是教育,让我走出了我山脚下那个贫穷的石头房,走出了彷徨和迷茫,走进了命运的更宽广,并正在努力地拓宽自己的眼界和心量……要说起教育,就不能不提起学习路上的我的老师们,是他们,在我们一个个孩子贫瘠的心田撒下了各色种子,也是他们,一路伴随着我们成长。
我的学习生涯最先就是从村里那个小学开始的,本来一直在村里和泥玩耍,爬上爬下。似乎是远在东北的父母邮递给了爷爷奶奶一点钱,说,该送孩子上学了。于是,奶奶就把我领到学校,把我塞给了村里的幼儿园老师。
幼儿园老师,是我的第一个老师,相信每个孩子的幼儿园都是轻松快乐的。我第一天上课,根本不知道上学是什么。奶奶送我去的时候正好是课间,满校园都是大大小小的孩子在玩闹。忽然上课铃响了,老师让我坐在一个板凳上,大家开始了上课。我不知道老师在讲什么,可大家都在整齐划一地回答。我觉得没意思,心里想着还不如去外面找别的孩子玩耍,于是就站起来要往教室外面走。老师问我干什么,然后告诉我上课是不能出去的,就是要上厕所也需要打报告。于是,伴随着失落和规则,我的学生生涯正式开始。
接着上一年级,换了一个男老师,还有一个女老师,还有一个老头老师。男老师总是让我们帮他干活,很多次整整一天不上课,全体上山帮他摘松树上结的松果,他拿回家烧火用;要么一整天帮他家用油线编织门帘,一天下来手指都要磨破。这个男老师不喜欢上课了,就一整天不上课,哪天来了兴致,就放学了也让我们留下做题。我总是记得他在办公室里把好几张桌子拼起来,夏天的中午在上面睡觉。等他什么时候睡醒了,睡舒坦了,来兴致了,就给我们上一节课。反正我是年年得奖状,不知道怎么得的。
我们的学校很小,从幼儿园到五年级全在这里完成,就那么几间教室,就这么几个老师。所以一年级跟二年级一起上课。左边坐着一年级,右边坐着二年级。老师给一边布置完作业,就又开始了给另一边讲课。那个女老师很严厉,跟男老师正好相反,她很凶,自己的孩子做不出题目都让站在教室黑板前面哭。我被收拾过很多次,心里着实害怕。记得有一段时间,每次去学校之前我都要祈祷,今天不要被打骂才好。
老头老师打哈哈,一点特点都没留下。我的小学就这样非常轻松地度过了,然后就开始去山阳乡读初中。从村里到乡里这是一种飞跃。再没了整天不上课,而是天天上课。还得在学校里吃住,一星期回家一次。每次带足一星期的饭,总是到了星期三开始,煎饼或者大饼就开始变馊了。用手摩挲几下上面的毛,就着开水和自带的咸菜,一个个狼吞虎咽,却很少几个人因此而生病。
初中时主要记得一个班主任,矮矮的个子有着鼻炎,眼镜后面透出的光让我觉得他对我们很讨厌。再就是语文老师,很高的个子,总是眉飞色舞地讲课。
矮个子班主任应该刚毕业不久,血气方刚但是邪气也冲天。他的个子矮,班级里后面几排做的几个男生都比他高,但这并不妨碍他收拾那几个男同学。他让他们低下头,然后啪啪地打耳光;要么他跳高一样跳起来跟男同学对抗,弹跳力真是没得说。对于女生,打耳光太说不过去了,有办法,蹲马步。给我站在教室黑板前蹲,要么去办公室蹲。我被罚过好多次,记得一个个蹲的大汗淋漓,手脚都颤抖,脸红的像酱肘子一样。
他每次快走到班级的时候都会悄悄地放轻脚步,自习的我们根本无从知晓,然后他瞧准了谁说话,违反纪律,二话不说,就子弹一样射向目标,任何人都猝不及防。过了很久,我们都还觉得背后长着眼睛,回头跟同学借个文具都心惊胆战。
突然有一天,他让人把我叫到办公室,我一路心惊胆战,等到了办公室,他塞给我钱,说要从我们家买双鞋穿,我父母是卖鞋的。我也不知道怎么办,只能傻呆呆地拿着钱回家了。我妈找了双运动鞋让我拿给他,告诉我不要钱,可是我那个只认钱的爸还是告诉我这双鞋20块钱进货的,如果他非要给,就收20元。我把鞋和钱都给了他,他貌似看不上那双鞋,冷冷地问我多少钱。我说我妈说不要钱。他喊着不要钱怎么行,到底多少钱。在他的逼迫下,我又把我爸说的20元钱告诉了他。然后他给了钱让我回去了。再过了一个星期,我回家听我父母说,我这个班主任老师带了一箱子鞋送给我们家,让代卖还是啥,我父母没说啥,我也没多想,但是好像后面我就再也没有被罚蹲马步了。
语文老师第一次走进课堂,我还记得是在我们给校园里拔完草之后,他风风火火地跳进教室,面带笑容,顽皮地说笑,动作夸张诙谐。看惯了一张张戴着眼镜严肃的脸,他这样高高的个子像马戏团里小丑一样活泼地讲课,让我们觉得别开生面,课堂里也就传出一阵阵地哄堂大笑。他就是我们的语文老师。他讲课投入,完全不顾及形象地努力灌输,让我们领悟。他那么高的个子,但是从表情到动作都谦卑而且有据。一次,他带着老婆,老婆抱着孩子,一起从我父母做生意的门前走过。我喊了一声老师打招呼,他又那么略弯曲高大的身子满面笑容地向我和妈妈点头,一走而过。我的初中语文老师温暖高大,谦虚正直,他不但让我穿过岁月的尘埃想起他时眼眶温热,而且他的教学成绩也让教育部看到了他的能力,后来他被调任县城,调到高中去教学。我相信这是他自己一路努力的回报。从教乡下初中到教重点高中,他应该也一直在努力进修吧。
说起语文老师,我突然想到初中我还有一个政治老师,他也能将政治讲的生动活泼,似乎政治的教学成绩一直也不错。但是大学毕业后一次跟一个同学在老家逛街,就在一家超市碰到了他。他告诉我们他现在不教学了,下海干啥来着我已经忘记了,但是似乎非常有信心能赚不少钱,会有更好的发展,他说的神采飞扬。
等初中毕业后,我就来到了县城上高中。让我记忆深刻的是两个英语老师。上高一高二的时候,教我们的英语老师应该是大学毕业刚分配的。年纪不大,但是穿着打扮非常西化。当时我们不懂,一路上接受的英语教育,那就是抄写,考试,看试卷成绩。初中英语老师每次下课铃响了后都扔下一句,再读十分钟。她不同,她给我们听录音,操着一口地道的英语发音给我们讲课。她一直在强调英语的发音、思维、感觉,她努力想让我们欣赏到英语本身的美,可我们的视线总是落到她的恨天高上,落到她的短裙上,她的浓浓的口红上,她一边讲课一边拉扯着自己的衣服担心着走光上。在应试教育下,那时的我们并不认可她,也并不喜欢她的讲课。我们已经像一部部高速运转的机器一样,觉得她让我们听录音,听英语歌曲,给我们讲一些与考试无关的西方价值观简直是在浪费我们宝贵的时间,我们就越来越不喜欢她。有一次,她让我们匿名写下对她的建议和批评,然后收上来看,她受到了很大的打击。
于是,她将我们几个英语学习好的学生叫到办公室,用热水杯贴着腮帮子,跟我们谈话。她又生气又委屈,她不明白,她只是想把英语本身的美好告诉我们,教给我们,为什么会惹来这么大的讨厌和反感。她说那些小纸条上就有很多同学的谩骂,她猜测,就在我们中间。她说她生气,失望,想不通,牙都疼,她说你们都英语成绩好的,都不能理解,我的教学要如何展开?
当时的我们不懂她的教学初衷和目的,就是觉得太异类了,而且每个人都想着考高分,考上大学,鲤鱼跳龙门。一个个都是应试教育下的木疙瘩,在高考的压力下,哪还有闲情逸致去体味英语文化,发音和文字本身的美好。是她说的,英语的美式发音像音乐,非常好听。我们虽然考着英语的高分,可是有几个人真正是喜欢英语的?反正那时候我是不喜欢的。
到了高三,她就被换掉了,她的教学理念肯定无法应对高考。我们换了一个年纪大的英语老师,她就操着土地土话的英语发音,给我们天天讲语法,扩展词汇,我们就每天背诵考试,但是她让我们安稳下来了,再也没有了在内心的喧哗。
记得高考成绩下来了,老师让我们自己填报志愿,我那时候就想着读文学,但是自己并不懂什么是文学,找到大学,看到文学院下有个戏曲什么的专业,就选了。然后英语老师看见了,把我叫出去,让我改成英语专业。她说你选的是什么啊?到时候不好找工作,要换成英语专业。然后我就回去换成了英语专业。
我不知道是不是要感谢她,如果真选择了什么戏曲文学,可能我现在连口饭都吃不上?但是上了大学我并没有怎么学英语,考级也从来没有认真考过。我觉得如果高考毕业后直接让我考四六级甚至八级,我可能都会考的不错。而不是在大学蹉跎那么长时间再考,都忘了…..
相比大学之前的这些老师,上了大学后那些老师的讲课都让我觉得味同嚼蜡,昏昏欲睡。不知道是本身对英语不喜欢还是他们的讲课实在是古板无聊。
我的老师们,尤其到了高中的那些老师们,都非常地投入、辛苦。到了高三,我们晚上八九点钟睡觉,早晨六点左右起床。他们都比我们晚睡早起。黑漆漆的操场上,班主任老早就等在了哪里,带领着我们围着操场跑步,踏碎了清晨的寂静,迎来了第一束晨光。是他们,倾其所有地将我们培育,教导,让我们走出贫困,走向外面的世界。在一个月开启一次的校门内,他们即是我们的老师又是我们的父母,呕心沥血地投入一切,迎来又送走一届又一届学生。
我的老家应该至今还保留着小学老师送的一个笔记本,上面他自己提写的一首词《水调歌头》,具体内容我未能记住,记得有一句:“金榜题名时,勿忘告师严!”
老师这个职业真的应该是高尚的,因为老师的影响无比深远。他们就在一个个孩子或贫瘠或肥沃的心田里播种浇灌,这些种子就在心里一直生长、伸展;他们为每个孩子的肩膀上安插翅膀,天天梳理上面的羽毛,期望孩子们哪一天能振翅高展。教育就是图画明天,所以,在今天就要小心着色,尽量给孩子心里留下温暖和色彩斑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