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荷塘“PK大奖赛”】送公粮(散文)

编辑推荐 【荷塘“PK大奖赛”】送公粮(散文)


作者:寂静安然 布衣,317.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077发表时间:2018-03-01 10:59:04
摘要:送公粮是一种时代的产物。尚留存于人们的记忆深处。像一种压在箱底的老念想。偶尔想起来,拿出来看看,然后又放回了箱底。

【荷塘“PK大奖赛”】送公粮(散文) 倏忽间,一年又要过去了。在这一年当中的最末一个季节,喜欢怀旧的我忽然想起了若干年前的送公粮来。
   公粮,顾名思义,是指特定时期国家针对农民制定的一种征缴政策,一般按农户土地多少规定数量,公粮价格自然也要低于市场价格。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之前,一到冬天,北方的农村大车小辆的便开始陆陆续续往粮库送公粮了。
   为能争取早点回家,送公粮的人们在头天晚上就开始准备了,将筛选好的粮食装袋扎紧,再一袋一袋扛到马车上,码好、捆实。
   天还没亮,就赶着马车上路了。马车走在弯弯曲曲的土路上,天空寒星闪烁着,就像一声声无语的问候。车老板鼻孔里的呼吸,遇到了冰冷的寒气,又辣又疼的,就像刚刚吃过芥末似的。伴随着长鞭三响,远处不时地传来几声狗吠声。车老板咝咝地倒吸着凉气,为了能有一点点的热量,两只手努力地伸入左右袖管中,“驾!驾!”亮开嗓门大声吆喝着,催促着马快步前行着。
   马车在土路上吱吱嘎嘎走了好几个小时,终于到了粮库,只见粮库门口正在上演着一场热闹的接龙游戏。在车老板高声吆喝中,车身摇晃着停稳了,揩一把淸长的鼻涕,抖落了胡子、眉毛上的冰粒与白霜,再解开牲口背上的鞍垫,让负重了一路的骡马就地打两个滚,放松一下筋骨。稍做休息后,再行喂食。一切安置停当后,方拿起长鞭,跺几下冻麻了的双脚,扫了一眼不远处的车老板们,然后疾步走到一处背风的墙根躲避着刺骨的寒风。
   等待中送公粮的车老板们虽然衣衫单薄,却个个精神饱满,认识也好,不熟也罢,家长里短,年景收成,都是他们搭讪的主题。实在是太冷了,一哧一滑的棉鞋都被冻透了,就三三五五凑在一起,一边跺着脚一边将喂食牲口剩下的秸秆点燃取暖。
   随着东方破晓、紫气东升,神气的粮库工作人员各就各位了。一切进入程序后,粮库立刻变得沸腾起来,骡马嘶嘶,彩旗飘飘,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随着流水似的送粮车队地秤检斤过后,等在院心的验质员拎着一个铁制中间带有凹槽的钎子,或上或下,或左或右,随机找个粮袋便一钎子插进去,待箭一样的铁钎子再拔出来时,凹槽里满是黄澄澄的玉米子粒。旋即,戴着白手套的验质员抓几个玉米粒随便扔进嘴里,咯嘣咯嘣嚼着,看似随意的动作,其实“乾坤”已经定了。
   设若验质员一时心情好,一钎子下去即可搞定质量等级,否则,说不好,一车粮食要捅好几下子呢!站在一旁的主人尽管心里百般不忍,心里默念着:我的上好的麻袋呀!表面上仍旧堆满了笑容,耐心等待着最后的结果。
   质量就是金钱,再憨厚的农民也懂得这个简单的道理。
   拿着写有质量等级的两联票子,顺着院心工人的指点,装满粮食的马车重新启程至指定粮囤,进行卸载。
   那是一幢一房多高、里面能跑开汽车的大大的囤子。在粮囤的上侧接近顶部的地方,留有一处大的开口,然后用木板于粮囤的开口处,一路向下延伸至地面,架起了一座“天梯”来。扛着粮食的人就是踩着这种跟铁索桥似的颤巍巍的云梯,将一袋袋粮食倒往大囤里面。
   验质、检斤、倒袋、取款,所有这些送公粮的程序中,取款是让人欣喜的事情了。冻了一天半宿的人们终于见到钱了,心里盘算着打上一斤白酒,再割上一斤猪肉,称上几斤蔬菜,回家与老婆孩子美美地吃上一顿。一家子坐在热炕头上其乐融融吃饭的场景,在心里不知道重复多少遍,一股股暖流不觉从心间涌出……
   一切手续办理停当后,车老板们一边热情地彼此打着招呼,一边利落地捆好了空麻袋,喜悦在挂着霜花的脸上荡漾着。然后,迅速跳上了车座,一声吆喝,扬鞭脆响,车轮滚滚,奔回那个有家的温暖的村落……
   历史终成过往,一晃已经十多年不用交公粮了。现在回想起来,农民交公粮的确是一件特别艰苦的事。到了2006年1月1日,国家全面免除了农业税,农民就不需要再交公粮了,交公粮从此正式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农民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粮食了,这对于农民来说是一件天大的喜讯!
   交公粮,是一种时代的产物,留存于人们的记忆深处,交公粮的票子就像一种压在箱底的老物件,偶尔想起来,就拿出来看一看,仔细回味着、回味着……

共 164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内容朴实而又厚重的叙事类散文,文章勾起的是一代人曾经经历的沉甸甸的记忆,没有一定生活阅历的人写不出,没有一定时间积累的人也难以完全理解当时的情景以及字里行间的情绪。文字干净而纯粹,叙事清楚,描绘生动而直观,场景,人物,众生相历历在目,意到笔随,既精且简,虽然惜墨如金却能把难状之景呈于眼前,显示出写作者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阅读此文时,可把欣赏的重点放在文中的描述上,语言简练通达有古韵,向我们展示出“简而不失之于枯,详而不流于俗”的良好文风,文章以叙事为主,感情隐于背后,让人读后生出各种感慨,从这方面上体现出了含蓄蕴藉的写作特点,如果文章开头段稍加修改或者干脆删除,似乎对全文的品质境界更有提升,个人浅见,仅作交流。朴实的文风,纯粹的文笔,耐品的味道,是推荐此文最好的注解。【编辑:唐风汉韵】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唐风汉韵        2018-03-01 11:33:49
  这样的文字,没有一定生活阅历的人断难写出,但也必得同样阅历的人方能共鸣,写得很不错,尤其是描述,特别精彩!
一路走来,用文字遇见美好,播种温暖
回复1 楼        文友:寂静安然        2018-03-01 13:41:01
  老师好。说实话,我没送过公粮。仅在路上见过排出几里长的车队。我婆婆家是农民。所有的形象都来自公公的日常。
2 楼        文友:唐风汉韵        2018-03-01 11:36:26
  文学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所以这要求写作者除了善于观察和思考外,还要善于提炼,文贵含蓄固然不错,但在叙述之中如何透出一两丝意味来,这是艺术,让我们共同努力,向朋友问好!
一路走来,用文字遇见美好,播种温暖
回复2 楼        文友:寂静安然        2018-03-01 13:42:07
  老师的建议很好。尤其结尾处。修改的特别好。学生不胜感激!问好老师!!
3 楼        文友:风萧萧易水寒        2018-03-01 21:10:16
  读这篇文章倍感亲切,它让我回忆起童年时的许多情景。文章中对送公粮的车老板的描述真实贴切。路上的寒冷,粮库前大家亲切的交谈,对粮食质量评估的担忧,车老板拿到粮款后心理变化,是那样的真实而生动。农民有着他们的勤劳朴实,有着他们对生活最为朴素的热爱。当送公粮退出了历史舞台,当它成已为经历者的回忆,这篇文字还能勾起许多人对它的感慨。如今国家政策好了,人们不用在交公粮,人们的日子富足了。这篇文章有味道,有深意。喜欢。谢谢作者老师带来这么好的文字。祝好。
回复3 楼        文友:寂静安然        2018-03-02 09:58:12
  人老了,总是爱回忆。习主席说,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想起小时候的事,总让我感慨!问好老师!!
4 楼        文友:山水伴流云        2018-03-01 23:42:30
  干净纯粹的描写,带给读者的感觉缺是哪样的厚重!一个交公粮的画面,读出了父辈农民的纯朴和艰辛!长长的队伍等待着检质员的检验,拿到卖粮的钱又是何等的喜悦!2006.1.1号国家减免了农业税,交公粮成了历史,农民欢呼雀跃,无不感谢党的好政策……!
回复4 楼        文友:寂静安然        2018-03-02 09:59:52
  一段回忆。同时也勾起我回想那时朴实的人心……问好老师!
5 楼        文友:红叶摇秋风        2018-03-02 06:12:11
  文章赋予时代特征,描写真实自然,清晰了一代人的记忆。交公粮,映射了一个时期的社会生活与经济,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
回复5 楼        文友:寂静安然        2018-03-02 10:02:31
  是这样。一种时代的产物。如今回想起来,苦点但也能给人以精神启迪。一样值得怀念。问好老师!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