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塘“PK大奖赛”】学习雷锋好榜样(散文)
父母亲的乐善好施在三乡五里是出了名的。还在我懵懂的小儿时期,父母亲就经常教育我:“长大后要多做好事、善事,千万不能做坏事。”起初对我来说简直如“对牛弹琴”,久而久之的耳濡目染,便在我幼小的心灵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养成了助人为乐的性格。
迈进小学校门后,正逢一代伟人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发表之时。随后,一首《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歌曲唱遍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吟唱着这首歌曲,我渐渐地走向成熟。那时,我最爱读的一本书就是《雷锋》,每每捧读都会被雷锋悲惨的童年故事所深深震撼,不觉间潸然泪下;我最爱唱的一首歌就是《学习雷锋好榜样》,每每唱起都会被那热情奔放的曲调所陶醉,激情澎湃,豪情满怀。慢慢地,雷锋那崇高的精神,溶进了我的血脉;雷锋那光辉的形象,铭刻在了我的心底。
村里有一位外号叫“财主”的叔伯大娘,没有儿子,仅有的一个女儿嫁得很远,回来一趟不容易,年事已高的母亲一个人孤单生活着。每天晚饭后写完作业,我都要跑到大娘家,看看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事。
有一天晚上,当我推门进去时,听到大娘躺在炕上痛苦地呻吟。一问才知,大娘患了病,我赶紧把当赤脚医生的叔父叫过来诊治。服侍大娘吃下药,接着又给大娘做饭,等看着大娘吃完饭,天已经不早了。第二天放学时,我又绕道特地去看了大娘,看见大娘已经康复了,我悬着的心才落了地。
每当放了寒暑假,我都会学着雷锋的样子,为村里的“五保户”担水、拾柴、晒粮、买药,尽己所能地做好事、善事。
一个风雨天,我去祖母家时,正好路过远门的二奶奶家,看见二奶奶下台阶时滑了一跤,摔倒在院子里,我马上跑过去把二奶奶搀扶起来,送进屋里安顿好,奶奶拉着我的手满含热泪连声道谢,我说:“奶奶,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我的家乡有一种习惯,每逢秋收打下粮食时,人们都要弄到平房顶上晾晒,二奶奶家的粮食都是我帮着晾晒。由于我经常为二奶奶提供帮助,心存感激的二奶奶特意让她的弟弟给我说了一门亲事,但未能成功。为此,二奶奶总是觉着过意不去。我几次向二奶奶说明,帮助她老人家做事,什么也不图,就是为了向雷锋学习。六十年代末,我被村里评为学习雷锋积极分子,公社点名要我参加了经验交流会。
1970年12月,我参军入伍时特意把《雷锋》一书带到军营。每天紧张艰苦的军训之余,我都要读上一段,从中获取前行的力量。雷锋的思想境界和模范事迹,时时刻刻激励着我、鼓舞着我,自觉自愿地主动做些好事。
寒冬的一个星期日,我和同乡战友刘印池去逛临汾城,在红卫路上我看到一位十四五岁的小女孩蹲在大街北边的一个角落,守着一堆刷锅用的炊怵和扫床用的小笤帚在卖,寒风吹得她瑟瑟发抖,小脸被冻得通红,头发有点凌乱。我走近了她,怀着怜悯之心,随手拿了一把炊怵和一把小笤帚,她微微一笑,非常礼貌地说:“解放军叔叔,一共5毛钱。”我把口袋里仅有的5块钱给了她,说:“孩子,不用找了。天气这么冷,别卖了,快点回家吧!”“谢谢叔叔!我得多卖点,好为我妈治病。”她苦笑着说,目光中写着苍凉和坚毅。战友刘印池见我这样做,也拿了一把炊怵和一把小笤帚,放下仅有的3块钱,好心的市民见状,纷纷围拢过来,你一把他一把,不一会儿便把小女孩的炊怵和小笤帚购买一空。看着那感人的场景,我不由地流下了眼泪。
第二年年底,我就被部队评为“学习雷锋积极分子”,并参加了上级召开的“学习雷锋经验交流会”,还做了重点发言。
被提升为军官后,《学习雷锋好榜样》这首歌词,一直被我当作“座右铭”,始终用雷锋的精神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因为我心里明白:当官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人民服务。当官只是一阵子,可为人民服务却是一辈子啊!
那年3月,老伴在太原264医院住院时,同病房里有一位来自太行山西麓武乡县一个穷困山村的中年妇女张大姐,贷款800元住院手术。因为是妇产科,医院特许我夜间陪床,其他男性一律不准进入。张大姐身体肥胖,其女儿根本搬弄不动她,我就担当起帮助照料她的义务。她的丈夫、儿子、女儿全部在医院陪同,因无钱住宿,每天晚上丈夫和儿子便睡在楼道里。一日三餐总是啃凉馒头,喝白开水,看着他们可怜,我就多购买一些饭票送给他们。
每当战友们来探视老伴,我就把拿来的水果、营养品之类分给他们一些。在我的带动下,整个妇产科的病友都送来水果和营养品,但凡有出院者,便把剩下的饭票留给他们。张大姐快出院时,我又掏钱为其家里发了一封电报。老伴出院时,我把所有水果和营养品以及剩下的饭票全部留给张大姐。
一年春天,我去太原出差,刚走出火车站检票口,见到一位肩背两个大提包的农村老大娘,她手里拿着一张铅笔画的线路图,向我打听往尖草坪怎么走,我毫不犹豫地背起那两个大提包,把老大娘送到公共汽车上。车就要开了,老大娘向我招了招手,感动地说:“解放军同志,谢谢你!”周围的人们都投来赞许的目光。
市场经济大潮汹涌澎湃,环境改变了,但我学习雷锋的秉性没有变。我曾写了一首《情怀》诗自勉:“固守清贫不敛财,环境难把秉性改。平民心态常保持,人间行走身莫歪。”我平常更加注意用雷锋的精神严格要求自己,公家的钱财不贪,他人的钱财不收。战友们送给我一副对联,上联是:堂堂正正做人一身正气;下联是:清清白白为官两袖清风;横批是:潇洒人生。
1993年秋,我代表团党委参加了北京军区“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典型事迹报告团”,两次作巡回报告,受到军区首长的接见。期间,结识了“模范团长”李国安、“京城活雷锋”孙茂芳,并与他们相处了20多天。我打心底敬佩这两位精神文明的远征者、雷锋“圣火”的传播者,暗暗下定决心:要以他们为榜样,一如既往地走好学习雷锋之路!
在我初到一个部队担任政委时,临近春节的一天,通信员徐建军向我反映说,部队干部的遗孀周占稳家庭生活特别困难,这个年恐怕是过不好,随即我叫来管理处长李国富了解情况。原来周占稳老家是河北省衡水市,丈夫病逝后,举目无亲的她独自带着两个儿子,靠其在部队收发室工作挣到的微薄工资艰难度日。无奈之下,大儿子回到河北衡水老家自谋生计,小儿子靠卖字画贴补家用。听了通信员的话,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抬头看见墙上画着的雷锋巨幅画像,我想起了雷锋的话:“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温暖。”于是,我率领党委一班人,带着饮料、猪肉和1000元补助金来到周占稳的家。说明来意的话音未落,正在打扫卫生的周占稳大姐激动地流下两行泪水。她紧紧地抓着我的手,声音微弱并发颤地说:“谢谢!谢谢!这真是天亮了!”我亲切地说:“大姐,好好过个年,有啥困难给我们说,我们一定尽力而为!”过了春节,在我的建议下,将周占稳大姐的小儿子安排在部队当了临时工。
一个星期日,通信员交给我一封寄自西安市某学院未署名的信。拆开后,一行行娟秀的钢笔字映入眼帘,这是一位正在就读的大学生写的求助信。信上说:“我做梦都想当兵,虽然经过多次努力,结果均以失败而告终。为此,惹来不少冷嘲热讽,我非常苦恼,几次产生轻生的念头,可又不甘心就这样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我究竟该怎样去做呢?从报纸上,我看到您写的好几篇散文,那感人至深的文字,深深地触动着我的心灵。由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您是一位胸怀宽广、品德高尚、善于思考、乐于助人的长辈,请您给我指一条出路吧!”
读着那充满真情实意的信,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心想,人生旅途中还有什么比被素不相识的人如此信赖再幸福的呢?我急忙伏案书写了6页回信,当天便跑到邮局发了出去。之后,又相继发过去3封信,把应该说的道理全部赋予其中。
谁知,封封去信却如石沉大海。在我几乎把此事忘掉的一年多后,一封沉甸甸的信又邮寄到手中。打开一看,原来是那位大学生的感谢信。信中说:“是您的4封来信挽救了我,使我走出了迷茫和困惑,您真是一个活雷锋啊!我已大学毕业安排了工作,一切都好,勿念!”随信还寄来一张自画像,看到自画像,我才得知原来是位女大学生。
夜幕降临,伴着柔和的灯光,我又轻轻地翻开《雷锋》一书,细细地咀嚼品味,感到异常兴奋,因为我做了一件有益于人民的事。更深夜寂,合书闭目,静静回忆,感到无比幸福,因为我用自己的爱心唤来了真情的回归。
在我担任北京军区某医院主要领导十余年间,我老伴在又潮湿又脏累的洗衣房里也干了十余年。当我从北京军区《战友报》上看到老伴被北京军区授予“优秀军队干部妻子”荣誉称号时,我欣慰地笑了,笑中露出莹莹泪光。我深深懂得一个理:吃亏是福气,奉献是光荣!
一枝一叶总关情,我时时、处处、事事像雷锋那样,关心关怀着干部、战士、职工,被大家誉为“贴心人”,被北京军区授予“优秀政治教员”荣誉称号。在参加北京军区第七次党代会期间,受到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中央军委副主席张万年、迟浩田等首长的亲切接见。每每看到室内摆放的同江泽民总书记和军委首长的巨幅合影照片,心潮澎湃,久久难以平静……
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渐丰,我对《学习雷锋好榜样》这首歌的内涵理解得更加透彻了。这么多年来,我欣喜地从众多英雄模范人物身上看到了雷锋精神的回归。我时刻提醒自己:一定要像雷锋那样甘于平凡,追求崇高,淡泊名利,坚定信仰,立党为公,无私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