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看点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看点·春韵】游社火(散文)

精品 【看点·春韵】游社火(散文)


作者:老土 举人,3777.2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364发表时间:2018-03-02 10:51:07


   一到农历正月十三,就又到了搭社火的日子。我们这一带的农村,就会以街道为单位闹社火。一切都是约定俗成,没有村两委的组织,都是老百姓自发自愿。选一个声望比较高的领头,住在一条街的邻居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谁多谁少大家也不计较。过了元宵节,领头的就会找街道上毛笔字写得好一点的人,在梅红纸上一笔一笔地把收支誊写公示。
   每社必设一个社坛,各条街道上一般都有社房,有的社房原来就是一座小庙,有的社房是为了存放社火的公共财物的,要不然,每年搭社坛的材料往哪存放?这些社房都是大家集资盖起来的,一般位置在靠大街处,便于存取东西。有的社房还购置了锅碗瓢盆桌椅板凳,以供街坊邻居日常红白喜事使用。社房的钥匙也是由大家推选出来的领头掌管,一管一年,每年重新推选出来的人,要在正月十三进行账务交接。到了十三这一天,各家各户主动出一个劳动力,一天之内就必须把社坛搭建好,各个社都攒足了劲儿想着法儿布置。社坛的位置多在十字路口。社坛里悬挂彩绘的十王爷,这个是必须的,上面绘有十代阎君,下面绘有十八层地狱受刑图,什么刀砍头烧、锯解磨粉、油煎气蒸等,看罢令人不寒而栗。当然,其他墙壁上张挂的是彩绘的佛教故事,如曲突徙薪、刘全送瓜等,总之,目的都是要劝人为善,手段则是威慑与劝道并用。
   有神像必有供奉,年代长久的社坛,会抬出长条供案。供案一出,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光是那雕刻的云纹就令人敬仰。主供是面蒸的莲花大供,另有若干水果、干果,点烛烧香自是不可或缺,香烧几柱也是很有讲究的,一般街道上上了年纪的老人早早就给大家掰开放好,便于大家使用。酒与黄裱也要齐备,燃黄裱奠白酒,在烟雾与酒气中人神交流,完成供奉与赐予。其实,更多的是一份心灵的寄托和对美好愿望的祈求。
   不知从什么时候就流传下来,企盼来年生孩子的人在跪拜之余,会顺手“偷”走一些核桃和枣,回去让妻子或儿媳吃下。这个也有讲究,一是不能告知吃者,让她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吃下。二是不能乱吃,想要男孩吃核桃,女孩则要吃枣。我结婚两年,爱人的肚子总不见有动静,母亲就着急了,要我晚上游社火的时候“偷”一颗核桃回来。在他们那一辈,对生儿子看的还是很重的。所以,那年游社火就多了一份神圣。我自小读圣贤书,也懂得“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所以,初次做贼,心慌手抖,摸的两枚核桃放入口袋,神色慌张地磕了头爬起来,竟忘记了烧黄裱纸。母亲交待的任务完成了,心里却“砰砰”直跳。其实,这并不是多大的事,只是自己心里的两种道德观念一直在搏斗。
   有人会说,那些枣和核桃是怎么来的?别担心,枣和核桃每年都会有稳定的来源。这社坛就像开银行的,生了孩子的人家第二年会以十倍二十倍的奉还,利息比高利贷都要高,而像我这样偷了核桃生下女儿的,这样没有灵验的自然不用还。能咋滴,来年母亲照样又让我去“偷”。
   我却放不下当老师的尊严,出门的时候,顺便从自家“偷”了两颗核桃,在大街上随便溜达了一圈回来交差。没想到,这年初冬,儿子出生了。母亲就开始唠叨,这事必须报恩,正月十五天还没亮就催促我和爱人沐浴更衣,提上早备好的莲花大供和纸烛香炮,和一袋沉甸甸的核桃去还愿。临出门,母亲还在念叨,快点,走快点……要抢头香,记得许愿,要孩子健健康康平平安安……我们拐过巷口,母亲还扶着门框不知道磨叨些什么。到了社坛,爱人从篮子里取出母亲准备好的还没使用过的白羊肚毛巾包在头上,她负责祭拜,我负责在社坛外放鞭炮,这个过程,我不时抬头看看有没有自己的学生撞见,还好,天色微明,孩子们很少,只有两位守社的不时敲一下锣,表示又来还愿的了。我和爱人匆匆祭拜完,又压了一些钱。办完这些事,我和爱人觉得格外轻松。
   回到家,母亲听我们说抢的是头香,那高兴劲儿就别提了,说,好啊,明年还得抢头香。什么?爱人回头看着惊呆的我,我永远忘不了那幽怨的眼神。还愿一直要到孩子的下一个本命年,够了十二岁,找一个年长的老人给开了锁,才能把愿还完。我真想把核桃的真相说出来,可是看着母亲幸福的神情,不想打破她心中的那份美好心愿,只能找机会安慰爱人。
   可是,一向勤劳无怨无悔的母亲,突然毫无征兆地离我们远去了,每年正月十五的早晨,我们依然沐浴更衣要去抢头香。与其说是还愿,倒不如说是对母亲无尽的思念。儿子开锁的时候,就有年老的牛二奶奶前来操持。说实在的,别看我平常教书滔滔不绝,但是这些民俗的知识还真是一窍不通。多亏了牛二奶奶的操持,儿子的开锁礼仪得以圆圆满满。虽然从我的内心并不喜欢搞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但是,因为沉淀了母亲的爱,这次礼仪我搞得比较隆重,以慰藉天堂里的母亲。
   想想这些年心里老怕忘了还愿,一旦不用惦记了,反倒多了许多的失落感。
   孩子们逐渐长大,就吵闹着一向喜静的我要去看社火。于是,每到社坛搭好,月儿升起,我和爱人携儿带女走街串巷游社火。女儿喜欢悬挂的彩绘,我就给他们讲一些大道理似的故事,他们却害怕那血腥的场面,捂着眼睛从指缝里偷覷。我便领了他们烤塔塔火,社坛里有莲花大供,可以切一片烤着吃,老人传说,可以祛病延年。我是不相信的,但是孩子们却看着新奇,也抢着烤得外皮黄黄的莲花供,咬一口,里面松松软软的,也是另一番美味的享受。
   孩子们最喜欢的是灯谜。有个说法,哪个社坛元宵节期间去的人多,就算把小人和坏的邪的踩死了,留给这个社的人家好的运气。所以,每个社坛都变着法儿招徕看客。而有个社坛每年都会扎一些生肖灯笼,上面写着谜面,谁要猜到了,就会得到一定的奖励,因为孩子们参与的比较多,奖品无非是一支铅笔一把小刀一块橡皮等。但是,孩子们得到奖品的兴奋劲儿别提有多满足。谁家孩子得的奖品多,众人就会投来羡慕的目光,大人心里也美滋滋的。我女儿能猜到很多,却生来胆小,不敢出头露面,儿子就沾了光,拿着谜底到领奖处抱回满满一怀的奖品,一路上洋洋得意。我对他的虚荣心看不惯,爱人说难得全家人在一起这么开心,甚时候也板着个在讲台上的苦瓜脸教训人。儿子哪里能听懂,早就跑着一路拐过巷口,他早被那个社的锣鼓吸引过去了。人们穿红戴绿地扭着秧歌,还有戴着假胡子划旱船的,挤得人山人海,我怕把他们挤丢了,哪有心情看热闹。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坛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大部分社坛设计了彩灯,社坛里的画面也与时俱进,逐渐的更换,那些血腥的画面逐渐被淘汰,党的政策宣传画面开始出现。随着近几年对能源的新认识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那些塔塔火都换成了声光电的,虽然形象逼真,但却少了那份情趣。
   孩子们一长大成人,就嫌弃我陪着他们腻腻歪歪啰里啰嗦,吃过晚饭,丢下一句,跟朋友们游社火去了,家里就剩下我两口子收拾碗筷。
   爱人冲着我一笑,眼角的皱纹就掩饰不住了,喂,老头子,我看你又快偷核桃了!看着我一脸懵相,爱人补充了一句,给你儿媳妇。我就愣住了,早着哩,哪有那么快?她却感叹,这一晃已人到中年了,过几年农村发展加快,都住了楼房,成了小区,哪里还会有社火?原来是这样,我逗她,我偏偷枣,女儿是件小棉袄。
   我们偎依在窗前看窗外灯火阑珊,思绪回到那年“偷”核桃……
  

共 287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游“社火”是作者家乡元宵节的一种习俗,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祈愿。作品对这一活动场面的描写,侧重其寓意与质感,大部分笔墨用在一家三代人与社火的故事上。母亲虔诚地信奉社火能赐子赐福,于是“我”第一次偷了核桃。因不忍破坏母亲的美好愿望,又坚持年年去还愿。儿女长大了,不信那些传言的“我”和妻却依然想去偷核桃,那是对母亲难舍的记忆,是对传统民俗的留恋,也是对岁月变迁的感叹……作品以时间为纵轴,以“我”家三代人与社火的故事为断面,流畅诙谐的语言背后,是浓浓的亲情厚爱,每一次回忆,都是对母亲深深的思念与眷恋。感动心灵的美文,推荐共赏!【编辑:冰城雪主】【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80304000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冰城雪主        2018-03-02 10:54:30
  这是一篇与元宵节有关的散文,又恰逢此节,借机祝老师佳节快乐!感谢支持【看点】,期待更多精彩!
字是纷飞雪,朵朵入梦来……
回复1 楼        文友:老土        2018-03-02 11:06:17
  每逢佳节倍思亲,母亲的早逝一直是我心中的痛,每遇到一些节日不由得想起母亲的点点滴滴,写点文来寄托思念,企盼天下父母健康长寿。祝雪主老师元宵节快乐!
2 楼        文友:寻找姚黄        2018-03-02 11:03:58
  元宵节在我老家也是很隆重的,然而今年在省城竟如寻常日子。先生的文章勾起我无尽的乡愁。元宵节快乐!
寻找姚黄
回复2 楼        文友:老土        2018-03-02 11:07:22
  能得到老师的关注与鼓励诚惶诚恐,祝老师元宵节快乐!
3 楼        文友:专业补漏        2018-03-02 11:21:43
  欣赏,满满的民俗风情,让我这个南蛮子也如身临其境,好文。祝元宵佳节合家欢乐!
文章从来无中求, 耻踩他人脚印走。 语不惊人死不休, 篇无新意不出手。 文如新柳看新绿, 莫折旧枝送他人。 练意练句他山石, 惜墨惜名自重情。 老树开花最为奇, 旧题贵能翻新声。 文海后浪推前浪, 还看潮头弄旗人。
回复3 楼        文友:老土        2018-03-02 14:32:11
  我是一个懒得出门的人,小时候的社火特别热闹,我记得村里的负责人看见小时候的我可爱,给我扎了两根小辫子混在女孩队伍里扭秧歌,现在想想有趣,但是,那时候却总是想着啥时候就扭完了,饿死了。哈哈,生活的需求有了变化。祝专业元宵节快乐!
4 楼        文友:只留阳光        2018-03-02 11:22:19
  我基本上不了解这些民俗,我们这里对传统继承的不好,读了老师此文,长了很多见识,学习了。
温暖向上,以心相交
回复4 楼        文友:老土        2018-03-02 14:34:08
  我们这儿的民俗现在也淡了很多,也只有回到农村才有,城市里几乎看不到,水泥钢筋浇灌的森林把民俗也完全覆盖了,看不到一点节日的喜庆。祝老师元宵节快乐!
5 楼        文友:梓烨灼灼        2018-03-02 12:46:00
  欣赏老师笔下元宵节的传统风味,我这里似乎没那么隆重,没有上香还愿的情节。问好,节日快乐!
依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
6 楼        文友:快乐一轻舟        2018-03-02 13:57:10
  暖暖的回忆,温馨的习俗,“春韵”活动第一篇,欣赏佳作!
已是人间不系舟,此心元自不惊鸥,卧看骇浪与天浮。
回复6 楼        文友:老土        2018-03-02 14:35:31
  看点是我们写作者的乐园,以实际行动支持春韵。祝老师元宵节快乐!
7 楼        文友:诗情划意        2018-03-02 18:03:01
  老土老师家乡过节真热闹,像我们老家那,啥活动都没有。祝老师元宵节快乐,感谢支持征文。
-我诗我心,写意人生!
回复7 楼        文友:老土        2018-03-02 19:57:49
  来玩吧,我们这儿的活动要持续到正月十八,过了二十五填仓节才叫过完年了。祝元宵节快乐!
8 楼        文友:空城深深        2018-03-05 14:21:17
  我在山西时看过,但不知与文中说的是否一样,好多年了,几乎忘得差不多了。读老师的文,了解山西不少风俗,好有好处。美文,拜读学习!
回复8 楼        文友:老土        2018-03-05 16:23:25
  随时欢迎老师来山西做客,山西地上文物和民俗较多,因为这里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有很多历史沉淀。感谢老师点评,遥握,祝安!
9 楼        文友:石寸雨        2018-03-06 20:59:13
  再读老土老师的文章, 又一番受益。
文学比海,我愿做一滴水。
回复9 楼        文友:老土        2018-03-07 06:58:59
  谢谢老师关注与鼓励,敬茶!
共 9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