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水】惊蛰,又一声惊雷(陪伴.散文)
昨夜雨敲窗,我以为今日仍然是春雨绵绵呢。没想到早晨起来,推开玻璃窗,天空已经放晴。此时,风儿倏忽拂面,也拂动了目光里一片淡绿深黄色。入眸处,西南的山间已是油菜花盛开,一片一片的,被那淡淡的绿树衬托着,别有一番春韵景象。偶一转头,眸子不经意的一撇,刚好瞧见日历上的数字,三月五日,惊蛰。哦,此时我方才醒悟,原来今日又到了二十四节气中惊蛰的日子。众所周知,这时候的天气转暖了,间或偶有春雷响起。彼时,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了春耕阶段。
所谓惊蛰,百度云,古称“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更是干支历卯月的起始,时间点在公历三月五日至六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345°时。《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那么翻译成白话文的意思就是,惊蛰便是春天到了,所有蛰伏潜藏的虫子们都应该醒了。俗语云:春雷响,万物长。惊蛰时节正是大好的九九艳阳天,气温回升,雨水增多。除东北、西北地区仍是银妆素裹的冬日景象外,西南华南已经是春意盎然暖融融一片了。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耳畔突然想起唐朝韦应物的诗句,将目光缓缓投向群山尽处,遥想远在北方的故乡应该还是残雪消融之际,溪流淙淙的画面闪回到十年前的那个惊蛰日子。那时候,我告别了父母,推着行李箱离开了故乡,最终与家园向背而行。此后,那些牵挂与思念的时光,仿佛一把刀,刮瘦了一轮又一轮窗前月。
滚滚红尘,每一个人都有一段灰黯的日子,比如日渐成长的烦恼,比如无法独立的青春,比如压力重重的中年,又比如遥遥无期的思念等等,就仿佛在那寒冷的冬季里,用存在心底的双亲以及故乡的影像,暖着漫长的冰冷。那时候,谁的心里不是盼望明媚温暖的春天?人生又何尝不是这二十四节气?大寒小寒严冬的冷酷,以及三伏天火热的煎熬,哪一个季节不需要我们去面对呢?
日子倒回从前某一天的惊蛰,如影随形的惆怅磕磕绊绊划出起伏的岁月,也划伤了望向故园的最后一撇。曾记得幼年之时,我问过母亲什么是惊蛰啊?母亲回答,惊蛰就是春天到了,那些掩藏了一冬的虫子们该醒来了。也就是说,一年之中的耕种要开始啦。我似懂非懂点点头,看着母亲很仔细的挑选那些种子。片刻之后,我歪着脑瓜又问:“妈,那……有没有叫不醒的虫子啊?”
母亲微微一笑,刮着我的小鼻子:“叫不醒的就是大懒虫啦或者是大笨虫呀。”
嘻嘻……我噗呲一声被母亲逗笑了,仰脸拉着母亲的衣襟撒娇喊道:“妈,我……我不是大懒虫,更不是大笨虫……对不对呀?”
“你呀,是小粘虫……小跟屁虫……只是粘不了多久,也跟不了多久啊……”母亲轻轻一点我的额头,目光里忽然是一种不一样的神情。那时候我太小了,不知道母亲的目光里蕴含着什么?成年之后才知道,那分明是无奈的伤感。
正与母亲说话间,猛然窗外一声炸雷,惊得我一下子扑进母亲怀里。母亲拍着我的后背说,二宝啊,不怕,不怕……有妈在……你知道么?那雷声是在唤醒还在睡懒觉的小虫子们呢。闻听母亲这么一说,我倒是有些不怕了,依然是仰着一张小脸,天真的望着母亲道,妈,以后我要天天陪您听惊雷,好不好?母亲笑道:“傻孩子,你终究还是要出嫁的,怎么能天天陪着我呢?”光阴似箭,白云苍狗,眨眼间,我已经长大成人。果然,就如母亲预料的那样,我在二十四岁那年便离开了母亲,之后就是聚少离多的日子,更别奢望与她老人家一起听惊雷了。
尘世中,二十四节气周而复始,轮回在时光的赌桌上坐庄。人生也便如那绵延的山岭,跌宕起伏。青春的苞蕾在一声声惊雷中渐次饱满,继而不断的打上岁月的烙印。惊蛰还是每年的三月五日至六日之间依约而来,只是耳畔再没有了那一阵阵唤我乳名的声音。
惊蛰,周而复始又一声惊雷,惊动了蛰虫四下游走,也惊动了我挥之不去的深切的怀念。
惊蛰,我多想与您再次听一声惊雷,再一次听您讲述那些关于蛰虫的一切,再一次做一回您眼里的小粘虫。
惊蛰,念与不念你都会来。春雷,约与不约你都会响,滚过我的窗前,意欲炸碎世间万物一冬的慵懒。
然而,此时此刻,我的心底还有一抹深深的惆怅发出的叹息:惊蛰,又至一年惊蛰,谁又能与我共听那一声惊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