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塘“pk大奖赛”】司马懿会“火”起来吗?(随笔)
2017年热播的电视剧有很多,《司马懿之军师联盟》和续集《虎啸龙吟》可以说是其中的佼佼者,收视口碑双赢,吴秀波老师饰演的司马懿丰神俊朗满腹韬略忧国忧民甚至还有些温柔多情,从清纯小鲜肉成长为腹黑总裁,一路走来俘获粉丝无数。
在普罗大众眼中,西晋王朝的奠基人司马懿和他的子孙们一直都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西晋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大一统王朝,可司马家族却并未享有与之相配的名声。史称司马懿鹰视狼顾,一副阴谋家的狠戾形象;在《三国演义》里,更是给诸葛亮当了超级绿叶,罗贯中虚构了一个“空城计”,让司马懿栽跟头掉粉无数,“死诸葛吓走活仲达”更是让他“囧”到了家;儿子司马昭留下了“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成语,成了野心家的代名词;孙子司马炎一统天下建立西晋王朝,功业不可谓不盛,但却很少有人称赞其文治武功,谈论更多的是他后宫佳丽过万,每天乘坐青羊拉的豪华“轿车”风花雪月的故事;曾孙司马衷更是以白痴皇帝的形象“名垂青史”,大臣向他汇报百姓因饥荒而饿死,他反问道:“何不食肉糜?”(为什么不去吃肉粥呢?)衣冠南渡之后的东晋,甚至出现了“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皇帝宝座上的司马家族沦为橡皮图章,舞台上的主角是王导、谢安这些世家才俊。
似乎在历史舞台上,司马家族的形象始终是丑角,是阴险狡诈的大花脸和滑稽可笑的小花脸。今天,吴秀波版的司马懿让人颠覆三观眼前一亮,原来司马懿是这个样子的啊!也是很有正能量的啊!他和诸葛亮才智不分上下,也是忠君爱国殚精竭虑,最后发动政变是被逼无奈啊!看来司马懿也应该翻翻案了,被封杀多年的司马父子也该“火”一把了!
对不起,雅痞大叔吴秀波可能会凭借这两部电视剧再火一把,弄个飞天金鹰影帝什么的,可司马父子无论演技如何精湛,无论影视剧如何洗白,却始终是历史舞台的边缘人物,历史的奥斯卡小金人儿不会颁给他们。
很多司马粉并不服气,司马懿比不了秦皇汉武,还比不了老东家曹操吗?曹操不奸诈吗?曹操不篡位吗?戏台上的白脸曹操也是差评多多,可历史上为他翻案的也不在少数,还有很多重量级的粉丝。鲁迅说他:“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个英雄。”毛泽东更是赞到:“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曹孟德珠玉于前,司马仲达就不能来个超级模仿秀吗?
但实际上,这二位是小同大异,就像刘德华和马德华,都叫德华,都是优秀的演员,但塑造的银幕形象却风马牛不相及。
曹操起兵讨伐董卓时,东汉政权已经名存实亡,群雄并立天下大乱,汉献帝自长安东奔逃难,连饱饭都吃不上,满朝文武到处挖野菜甚至饿死在沟渠,形如丐帮。曹操是白手起家,十几年间天下得三分之二,十三州定九州半。曹操唯才是举,抑制豪强,发展生产,使北方的百姓安居乐业,功莫大焉。曹操迎奉献帝,延续了东汉几十年的寿命。正如他自己所说:“天下无我,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没有曹操,袁术袁绍等人早就称王称霸了!曹操借用汉家的,不过是一个名号,“挟天子以令诸侯”也好,“奉天子以令不臣”也罢,这是政治方略,并非阴谋诡计。“魏帝营八极”,纵观历史,曹操是真正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的人物。
再看司马懿,当然也非常了不起,就凭他能在五丈原耗死诸葛亮,就绝非等闲之辈,史书上称他“雄略内断,英猷外决”。但司马懿一生最大的成功却是靠阴谋权术和背信弃义得来的。司马仲达辅佐曹家四代人,深受器重与信任,是曹丕和曹睿两代帝王的托孤重臣。曹睿死后,7岁的曹芳继位,同为托孤大臣的宗室曹爽架空排挤了司马懿,但《三国志》却没有记载曹爽要杀司马懿,相关史料最明显的也不过是《晋书》记载曹爽的僚属怀疑司马懿,叫曹爽多加防备。也就是说司马父子的生命安全荣华富贵都有保障。七十岁垂垂暮年的司马懿却发挥了巅峰演技,一方面装病老年痴呆,暗中却让儿子司马师集结死士。当曹爽和皇帝外出之时,司马父子突然发动政变,史称高平陵之变。曹爽慌了,司马懿派人告诉他,只要交出兵权,可永保富贵,我可以对洛水发誓。曹爽信了,交枪投降。但司马懿却毫不犹豫的杀了他的三族,顺带着把反对派来了个一勺儿烩。
就这样,曹魏的天下稳稳的落到了司马家的手中,如果用今天某些成功学的观点来看,司马懿无疑是成功的,他有出众的军事才能,他的坚韧、忍耐、权术都是教科书级别的。他得到了天下,但这天下是他一刀一枪打出来的吗?虽然后来司马昭、司马炎伐蜀灭吴,但并不能说明他们如何伟大,因为当时三国之中曹魏的实力是占绝对优势的,说白了,基础还是曹操打下的。
其实如果仅以篡位、忠君这些儒家道德标准去评判曹操、司马懿这些历史人物,并没有多大意义。赵匡胤和周世宗是把兄弟,不一样黄袍加身夺了后周的天下;唐太宗发动玄武门之变,杀了亲兄弟李建成李元吉,但不妨碍他成为一代明主。评价历史人物关键还是看他能否顺应历史潮流,是勇立潮头划桨开大船还是拽着牛尾巴开历史倒车。很遗憾,司马家族就是开历史倒车的人。
东汉末年世家大族走上了历史舞台。因为东汉中后期实行察举制选拔人才,我当官的时候推荐了你,你当官的时候我已经退休了,那么你就推荐我儿子。这样,就逐步形成了一些累世公卿的名门望族。如著名的汝南袁绍家族,四世三公(四代人担任宰相级别的高官);狂妄才子杨修出身于弘农杨氏,同样是四世三公的望族,还有颍川荀氏、陈氏等等,都是世代簪缨盘根错节。司马懿家族也是河内有名的世家大族,在司马懿出仕之前,父亲和哥哥早已担任官职,父亲司马防还曾经是曹操的举荐人。这些世家豪强在地方上占据大量庄田人口不交税负,甚至拥有私人武装,上欺朝廷下压百姓,地方官也要仰他们的鼻息。而那些出身寒门的俊杰,哪怕能力出众,只要没有进入世家大族的社交网络圈子,就很难出人头地。拿我们今天的话说,这就是阶层固化。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如果只靠出身就能得到高官厚禄,那么整个国家社会毫无疑问会逐渐丧失活力腐朽衰退。所以,英明的曹操有意识地提拔寒门才俊,先后三次下令求贤,就是希望打破世家大族的权力垄断局面。可曹操死后,曹丕为了称帝需要得到世家大族的支持,在陈群的建议下,开始实施九品官人法,以门第品德才干综合考量分为九品选拔人才。这简直就是为世家大族量身定做的,所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士族权贵把选人用人的权利牢牢控制在手中,确保了子孙后代的荣华富贵。
司马懿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够击败曹爽,就是因为年轻的曹爽继承了曹操的一些政策,想要限制特权阶层的权力,改革九品中正制,恢复唯才是举的人事制度。这几乎动了所有世家大族的奶酪,因此他们结成强大的反对联盟,而老谋深算的司马懿就成为他们的利益代言人。当然,司马懿肯当这辆历史倒车的老司机是有条件的,那就是他的家族要拥有最高权力,至于天下兴亡,他是不会考虑的。他的后世子孙晋明帝询问丞相王导,自己的祖先是如何得到天下的?当王导讲到高平陵之变,讲到司马昭当街杀死魏帝曹髦的时候,明帝大惭,俯卧床榻,以被蒙面,怯怯的问:“若如公言,晋祚复安得长远!”经过两汉的洗礼,儒家忠孝思想已经深入人心,当街弑君绝对是千夫所指的丑行。晋明帝是聪明人,他不单单是替祖先羞愧,潜藏在内心的是担忧,老祖宗如此不忠不义,自己家又怎么要求别人忠君爱国呢?
经过祖孙三代人的努力,司马家终于登上权力高峰。历史给了他们建功立业的机会,但他们的成绩单却乏善可陈。司马懿司马昭忙着挥舞屠刀,清除曹魏的死忠,高压恐怖政策让士大夫只能在喝酒、清谈中寻找快乐,像阮籍那样喝醉了驾车“哭穷途”;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正式建立晋王朝,但这个新王朝却并没有励精图治的新气象,没有出现人们期待的文景之治那样的盛世,反而是暮气沉沉;司马炎甚至大搞分封制,为八王之乱埋下祸根。而世家大族则在掌握政治权力的同时,骄奢淫逸,腐败透顶,政治能力急剧退化。石崇王恺斗富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时候。石崇依靠贪污和抢劫商船成了超级富豪,王恺还是晋武帝的舅舅。更为吊诡的是,晋武帝本人对斗富这件事还是蛮支持的,甚至还为王恺提供游戏装备。
终于西晋这个短命王朝立国三十年就发生了内乱,人民又陷于于水深火热之中,接着就是五胡之乱,造成南北方几百年的大分裂。
为什么司马父子的形象始终阴暗,因为和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这些真英雄相比,司马懿的脸谱十分模糊,立功立德立言这三不朽基本沾不上边儿。从曹魏的忠臣到篡权的奸雄,他只是因时而动的变色龙。司马父子从来都是彻头彻尾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既没有救民于水火的责任理想,也没有治国平天下的才能,他们的眼中只有自己家族的财富和权利,为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可以不择手段乃至扮猪吃老虎。即便后人如何粉饰美化,昭昭青史却难欺,电视剧可能会火,历史人物却难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