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四季的故事】故乡是心灵的记忆(散文)

精品 【晓荷·四季的故事】故乡是心灵的记忆(散文)


作者:了缘无尘 秀才,2111.3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148发表时间:2018-03-07 09:50:02

我的老家在杨凌,十八岁离开故乡,至今三十余年。常常在梦中,我又回到故乡,一切还是那么亲切而美好,当梦醒后,却索然无味,很是伤怀。我想,我是思念故乡了。
   当我风尘仆仆地回到故乡,一切又令我那么失望。站在生我养我的故土,我感觉自己是一个流落外乡的陌生人,那个让我魂牵梦萦的故乡,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没有了我童年的记忆。
   在我离开家乡前,全家人居住的那个土坯房如今已没了踪影,整个村庄变成了一座座楼房。我曾经走过的那些飞舞着彩蝶、开着各色野花的泥土小路,如今被青黑色的柏油路面所覆盖,再也闻不到儿时的芳香。
   街面上,儿时的牛拉车、马拉车消失了,就连农家人最为便捷的人力架子车也难觅踪迹,换成了一辆辆豪华骄车和大型运输车排着黑色的尾气疾驶而过。路两边的农田,被水泥砌成了一个个圈起来的园子。里面到底是何面目,门口站着的保安说,外人不得入内。看那个园子的大门修建得高大辉煌,门牌上写着:农家乐、果园、花圃、蔬菜基地、育苗基地等等。
   转了一个上午,我竟迷失在故乡的巷道里找不到回家的路,幸好遇到了发小杨红选。我说:“带我去看看儿时走过的上学路,再看一眼儿时的校园。”他一脸不屑地说:“儿时上学的路早就建成了楼房,学校也搬迁了,你看那干啥。”
   去年春节回到家乡,家乡的每条街两边的民居房一楼,都变成了小商超、饭馆、美发室或洗浴房等等。大年三十上午,我去一家商超买了许多花炮。说实话,我长
   这么大还从未买过如此多的花炮,心想侄儿看到一定会高兴得跳起来。付了钱准备离开,侄儿却来了,看了一眼花炮说,就这么一点,我再买些。于是,侄儿又买了一些,我连忙去付钱,却被侄儿拦住。那一刻,我感觉很尴尬,并意识到自己彻底成了一个回到家乡的陌生人,已经容纳不到家乡人的圈子里了。
   去发小家串门,刚坐在院落的凳子上,发小的妻子出来对丈夫说:“勋,家里怎么没买过年用的羊肉呀,多买点羊肉回来。”发小没有理我,自顾自的出门了,我悻悻地回到家。母亲跟我说,如今农家人都不串门,门对门都不知道别人家里有几口人。
   儿时的友谊没了,交流的话题没了,我甚至连个能说话聊天的人都找不到。抬头望望蔚蓝的天空,依然有漂泊的白云,和煦的微风依然从脸上拂过,这一切仿佛又是那么亲切。
   我说,故乡变了,变得我找不到儿时的影子。母亲说,你也变了,变得包容不下变化了的故乡。我恍然大悟,家乡是变了,可我也变得世故了。原来,自己日思夜想的故乡,只是留存童年心灵里那纯真的记忆。
  
   一、怀念马车
   我出生在上世纪60年代末,可以说我童年最为深刻的记忆算是马房了,因为父亲是生产队马的饲养员,儿时跟着父亲经常在马房里玩,有时夜里还睡在马房的大土炕上过夜。
   生产队的马房里有马也有骡子和驴。马算是最有灵性的,而且很有趣。在夜里,马不睡觉,一直站立着。父亲说,如果哪匹马要躺下了,那么这匹马就病得无药可救了,只要马有一丝力气,绝对不会躺下。每个夜里,父亲都要给马槽里添三四次食料,保证马在夜里吃饱,第二天有体力驾着马车跑运输或拉着犁去耕地。
   每天清晨,父亲会将每一匹马牵出马房拴在木桩上。等不了多久,就会有农民牵着它们去拉车或去犁地。有趣的是,每一匹马只要出得大门,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躺下身子四脚朝天就地打几个滚,然后站起来,嘶鸣两声后又伸个懒腰。父亲说,这是马在舒展筋骨活动身体,为后面的体力劳动热身呢。
   在那个年代,农村没有公路,看不到汽车,农用拖拉机一个公社也仅有一辆,平日里根本忙不过来,犁地和运输,还是要靠马来完成。可以说,马就是农家人的命根子。
   早上太阳刚刚露出个笑脸,驾马车的车夫会牵着最高大的四匹马和一匹骡子去拉马车。因为骡子比马身材略高大些,而且力气足,加之脾气温顺,所以放在最中间让骡子驾辕。马车的前进、后退以及转弯,车夫用鞭子指挥着这匹骡子控制方向。其他四匹马,只负责出力气拉就行。
   那时马车的用处是非常广泛的,农民给田地里上的大都是猪圈里的土粪,高坡地人力很难将土粪拉运上去,就得用马车拉。每年收获的粮食以及秸秆也要用马车拉,去十多公里的县城交公粮依然要用马车拉,从县城里购回化肥也要用马车拉,等等。可以说,马车是农家人离不开的大型运输工具。
   农家人最早用的马车是硬轮车。所谓硬轮车,就是整个车身包括车的左右两个轮子全部是用硬木头做的。在我小时候村里还有几辆硬轮车,后来就换成了胶轮车。胶轮车的两个车轮是橡胶轮胎,而且还要经常给内胎打气。父亲说,这种硬轮马车马拉着很吃力,而且走起来车身很不稳,摇摇晃晃,没有胶轮车走起来平稳和省力。
   硬轮马车和胶轮马车的形状大小一致,而且车身都是木头做的,车厢长约有三米,车辕长两米,车厢宽两米。车厢下方的正中间位置有一根轮轴,左右各安一个车轮。这就是马车。
   进入上世纪80年代,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农村包产到户,这让农村人的生活迅速富裕起来。拖拉机、汽车在农家已是寻常之物。农业机械的大量涌入,马车便淡出了农家人的视线。
   虽然马拉车的时代已经远去,但是我至今怀念那个时代。每当我看到街头拥堵的车辆和排放出的黑色尾气时,我便想,什么时候能够让我再听到屋后传来那“隔得、隔得”亲切而清脆的马蹄声。
  
   二、怀念竹篮
   在我儿时记忆里,家家户户都有一个竹篮,人们不论是走亲访友还是去医院看病人,都会将礼品装在竹篮里提着去。
   北方不生长竹子,竹篮都是从南方贩运过来的,北方人对竹篮看得格外珍贵,一个竹篮要用几代人。那时的竹篮做工非常精细,竹篮的提手上甚至还雕刻着花鸟及人物图案。竹篮形状各异,有元宝篮、四角篮,最常见的是一种长方形的由几层叠合在一起的篮子。
   我家的竹篮,就是这种长方形的。听母亲说,她嫁给父亲后第一次回娘家,她的婆婆将回娘家的礼物就装在这个竹篮里,婆婆对她说,爱惜竹篮,轻取轻放,这个竹篮可是她婆婆的婆婆传下来的。母亲说,到了我见到这个竹篮时,它已经用了近百年了。
   其实,那时各家各户用的竹篮都是有了年代的。由于时间久远,好多竹篮漆得锃亮,但朱色外表已开始剥落,包角的铜皮也蒙上一层铜绿。不论怎样,只要竹篮破了修补后还能使用,都会去修补,轻易是不会被人丢弃的。
   竹篮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通风透气,装上食品能够存放较长时间不会霉烂。如果在竹篮里装上桃子、杏子、葡萄、西红柿、鸡蛋等怕挤压的食品,只要摆放整齐,不论你走多远的路,都不会被挤烂。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由于工业的迅猛发展,超市里买任何礼品,都有了色彩鲜艳的豪华包装盒,盒上印有精美的图案,有的甚至还将价格印刷在包装盒的明显位置。即便是去普通的菜市场或早市买点家常蔬菜,商家也会给你一个一次性塑料袋。于是,竹篮被彻底淘汰了。
   说实话,我曾讨厌将礼品装在豪华包装盒里,不是因为它浪费,而是因为我第一次提着它就遭遇了尴尬。那年我十七岁,去一个远房亲戚家,母亲交给我一个巨大的红色礼盒,起初提着它我还非常高兴,觉得自己很有面子,可当我将礼盒提到亲戚家时,却看到其他客人提的礼盒比我的更洋气更大方,而且上面印着的价格高出我提的礼盒价格的两倍还要多。于是,我脸红心跳,感觉自己一下子矮了许多。
   如今,我们生活中早已习惯了包装盒和一次性塑料袋,觉得确实很方便,空着手出门,想买什么,礼品就装在包装盒里。买水果蔬菜类虽然没有包装盒,但卖家会随手装进一次性塑料袋里。这些看似方便,却也常常给我们带来尴尬。包装盒里的礼品,很少有人去享用,而是东家提着走西家,西家提着走南家,南家再提着走到东家,成了一次完美的礼品旅行。有时,礼盒里的食品变质了,也不易被人发现。再说说一次性塑料袋吧,如果将熟透了的桃子、杏子等怕挤压的物品装进塑料袋,恐怕提着走不了多远的路,就会被挤破。
   至今,我依然怀念竹篮时代。竹篮虽然笨重,但却环保,提着它购物或走亲访友,让人与人之间没有距离感,更分不出贫穷贵贱,最可贵的是,竹篮装上物品不易坏。
  
   三、戥秤匠和木杆秤
   秤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今我们看到的秤大都是台秤、托盘秤、电子秤,已经很难见到木杆秤。
   木杆秤在我国历史上可谓发展久远,据史书记载,在秦统一中国之前,各地均有秤,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秤的度量衡标准统一为十六两为一斤。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把秤统一改为十两为一市斤。进入上世纪90年代,秤又取消市制单位,改为公斤制,二市斤为一公斤。
   在我儿时,不论是走街叫卖的商贩,还是国营商店里,看到的都是木杆秤。我还记得国营商店卖盐专柜前,是将木杆秤的提手环用绳索绑在房梁上,遇有人来买盐,售货员一手给秤盘添盐一手拨弄秤砣,看起来很是繁琐。
   在那个年代,经常能够听到走街串巷戥秤匠的吆喝声:“戥秤了,谁家戥秤呀。”戥秤匠一般挑着担子,担子里放着不同长度的秤杆以及戥秤用的秤砣、秤钩、提手环等配件。
   制作木杆秤可是一门精细的手艺活,工序多,道道工序都需要精细,稍有不慎,制作出来的秤就会出现偏差。
   木杆秤一般由秤杆、秤钩、提手环以及秤砣组成。秤钩和秤砣一般都是从铁匠铺里拿来现成的。戥秤匠主要是制作秤杆。秤杆的选材要用纹路细腻且木质坚硬的木材,大都选用栎木或红木。
   据戥秤匠说,木头采回来后,要晾晒一年,等木材彻底干燥后,用刨刀将杆身刨圆,再用碱水浸泡后晾放几天,再用磨刀石打磨,然后在头尾套上铜皮套,至此木杆秤才成雏形。
   戥秤匠带着制作出来的杆子走街串巷时,遇有哪户人家需要制作一杆秤时,会根据所需秤称量的大小来选择适合的秤杆。
   木杆秤一般按照称量的大小可分为大秤、中秤和小秤。大秤可称重50公斤,杆长2米左右;中秤可称重30公斤,杆长1.2米左右;小秤可称重15公斤,杆长0.8米左右。
   最难的是戥秤星,先用步弓按标准在秤杆上等分距离进行标记,然后在标记上用手工小木钻子锤洞。锤好洞眼,用细铁丝栽进约两毫米后用刀子将铁丝割断,然后敲打几下,以固定秤星。
   全部秤星戥好后,再进行校正无误后,一支木杆秤就算完成了。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台秤、托盘秤、电子秤等相继出现,并涌入市场,此时的木杆秤就显得笨重和很不方便,于是被逐步取代。戥秤匠和木杆秤退出了历史舞台,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共 416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散文,生动的叙述,厚重的内容,怀念故乡的文字,浓浓的乡情亲情洋溢在字里行间。全文分四章,第一章是心情的综述,故乡是心灵的记忆,叙述故乡的变化,诉说对过去故乡的怀念,统领了全文。后面三章文字,分别叙述故乡的马车、竹篮、戥秤匠和木杆秤,这些旧时的物件和相关人物往事深深地留存在作者心头,离乡三十多年而难忘,文中叙述生动详实,细节描述真实自然,作者夹叙夹议有着深深的感悟。感谢发文分享,推荐阅读共赏!【编辑:秋觅】【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80311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秋觅        2018-03-07 09:52:30
  这篇散文,生动的叙述,厚重的内容,怀念故乡的文字,浓浓的乡情亲情洋溢在字里行间。
   感谢赐稿,期待更多精彩!
秋觅
2 楼        文友:态珍        2018-03-07 10:11:08
  总有一个地方让我们魂牵梦萦,即使那个地方随着时间已转换了模样,但是记忆里的美永远存在,那些走过的路依然是悠长悠长的影子。此文情真意切,叙述详尽,给人以回忆,感想,温馨,怀念……欣赏文友佳作,推荐共赏,祝好运不断!
3 楼        文友:何叶        2018-03-11 07:53:30
  恭喜精品。感谢支持!祝好
何叶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