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荷塘“PK大奖赛”】沈芝滩村的变化(散文)

编辑推荐 【荷塘“PK大奖赛”】沈芝滩村的变化(散文)


作者:公效梅 童生,783.7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482发表时间:2018-03-07 12:48:38
摘要:国家改革开放包产到户的好政策,使这祖祖辈辈贫困的小村庄真正的富了起来。永远的结束了饥饿受冻的苦难历史。

这是一个小村庄的一个村名,这小村庄坐落在江苏宜兴的西北部的水乡,由于四周都被大河环绕,所以村名最后一个字是“滩”。小村庄只有四十多户人家,村庄不大,可男人不少。村庄的女人婚后绝大多数生男孩儿,家家都有五六个儿子。
   自从国家计划生育后,当然那是不可能的了。那一代人最少的也有四个儿子,最后能生下个千金,喜欢得不得了。这里的小伙子,个个身高马大,而且都长得帅气。然而,漂亮女孩儿都不愿意嫁到这里,由于这村庄确实太偏僻太穷,买包香烟火柴都要走出六七里路之外,而且地多人少,地势低洼,杂草丛生,到处都是荒滩,种不出庄稼来。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所以女孩子都不愿意嫁到这穷村庄来。
   大集体那会儿,别的地方一块钱一个工,这穷村庄只有几毛钱,而且有干不完的农活,四周都是水,土地只要挖下三尺就是水,所以只能种水稻小麦,而收成很差。
   大集体生产队那会儿,农民都称呼“社员”。在生产队劳动,下地社员身上的衣服,补的几乎看不到原来的布是啥样的,走出来的人都皮黄刮瘦。春天田野满地的红花草和小片麦蒂,那小麦长得不死不活的,就像缺乏营养的孩子。唯独那红花草,长得还可以。由于饥饿,村民每到中午时分,田野里没有了人,就偷些红花草回家用盐煮了来填饱肚子,队长见了那被偷的红花草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那红花草是用来春天积肥用的。稻草、河泥、红花草三样加起来,然后再挖个正方形的大坑,把这三样放进大坑里腐烂之后,到插秧季节,挑下水田当肥料。由于当初化肥非常紧缺,那时大多数是用有机肥。
   整个春天男壮劳力都在大河里夹河泥,人站在船头上,用一根很长的竹篙,粗细不能少于四公分直径,竹篙头上用竹子劈开的竹板上连上细眼的网。一推一拉网兜里河泥满了就倒回船舱,这活非常累,但工分比较高,没干过这活的根本干不了,弄得浑身满脸都是河泥。
   每天清晨队长吹起哨子“下田干活喽”一声令下,社员们拿起各自农具从小村庄缓缓走出。为了下半年那点可怜的分红和只能喝粥的那几斤稻谷,有气无力地下地干活根本没一点儿劲头。
   清晨大河边聚满跳水的村民,那时一村人吃水都是大河里挑,挑回家后水里放点明矾就食用了。住的都是平房、草屋、泥棚。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七九年,改革春风吹遍全国大地,也吹到了这个偏僻的小村庄。
   队长召集社员们开会说,由一个生产队划分两个组,沈芝滩小村庄,共有两个生产队,划分四个组,哪个组搞得好,哪个组秋后的分红和口粮就多。会议精神传达之后,下地劳动轮上组长吹哨喊下地了,那下地的组员们走路速度明显加快了。
   那一年的秋后分红,一二组搞得特好,三四组员羡慕得要命。到了第二年的秋后,包产到户的政策下达,小村庄又有了很大骚动,组员们眼睛里个个都闪烁着希望的光芒。组长不用召集,家里已经早就坐满了全组的人。有人议论着“这下好了,愿意怎么种就怎么种!”全组的人议论纷纷,等着组长发话。
   组长一米七的个头,三十来岁满脸的络腮胡子,穿着件找不到原布的破褂子,他不紧不慢的好像特意卖关子,不过他的脸上表情已经早就回答了所有组员,他开口了,“分田到户是肯定的了,大伙别急,薄田和厚田要搭配着分。”而后大伙又提议说“好田坏田,抓阄碰运气。”于是就这么决定了,组长说:“只要勤劳就是薄田也会变厚田的,人勤地不懒嘛!”
   那年的秋天,村民们干劲儿特高。有位村民,晚上十一点钟就起床,到天亮竟然刨完了一亩半地。下地晚的村民,见此情形哪还敢收工啊,每家的壮劳力吃过晚饭,再次下地继续劳作。第二年开始真正结束了吃不饱饭的苦日子。
   那些没人问津的荒地,也被那些勤劳的人,开垦了出来,种上了黄豆、地瓜等。村民的脸色不再是面黄肌瘦了,大人孩子的衣着打扮开始整洁。不久,就由外地人在地荒滩承包开发了鱼塘,签约了合同,每年交村里一部分钱,这里的荒滩全部有外地人承包搞水产养殖。
   数年之后,外地人合同到期,这里的村民人开始醒悟,也纷纷要承包水面想搞水产养殖。这偏僻的地方,成了养鱼养蟹不小的水产养殖基地。开始没经验,有很多养殖户亏本,他们不怕失败,总结经验,慢慢地摆脱了贫穷,走上致富之路。
   没有承包鱼塘的村民,也都搞起了大棚种植番茄、蔬菜等。家家户户盖起了楼房,装上了自来水,再也不用去大河挑水,村庄修起了水泥路,永远结束了祖祖辈辈走泥巴路的历史。
   新一代人慢慢长大了,大多数村民都在镇、市里给孩子买了房子,人人都用上了手机,家家都装了电话,村民富起来了。由于政策好,办起了工厂,招来了很多外地员工,也就引来很多外地漂亮姑娘,在这里结婚安了家。
   如今年轻人都在工厂上班,残疾人都进了福利厂,失去劳动能力的都有生活补贴,老人手头里都有存款,还有农保、医保。老人们都说是国家给的补助金,等于多生了一个儿子呢!

共 195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介绍农村致富之路的淳朴文章。小村庄之前偏僻荒凉,穷苦的人家还生一大堆儿子,没人愿意到这里来。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村民自己做了很多尝试,但都不起作用。后来国家实行包产到户政策,科学的生产方式提高了农民的劳动热情,有的搞起了水产养殖,走上了致富的道路。小村庄很快发展起来,村民生活奔小康,弱势群体还有补贴,计划生育也顺利实施,再也不用拼命生孩子来保障生活,社会越来越繁荣。文章内容充实,叙述流畅,主题鲜明,充满正能量,歌颂了祖国的改革开放,推荐阅读!【编辑:童霓】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童霓        2018-03-07 12:51:18
  文章写作平实,角度客观,没有什么特点,胜在思想积极向上,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欣赏!
Take my breath away.
2 楼        文友:童霓        2018-03-07 12:55:55
  如今的人们确实赶上了好时代,要珍惜这个机会,顺应社会发展潮流,努力奋斗创造幸福生活。
Take my breath away.
3 楼        文友:童霓        2018-03-07 12:56:30
  欣赏精彩文章,祝作者在荷塘写作愉快!
Take my breath away.
回复3 楼        文友:公效梅        2018-03-07 16:31:00
  我这点儿水平能不退稿就不错了,不过我会继续努力的,感激老师鼓励,请多指教斧正!
4 楼        文友:公效梅        2018-03-07 12:58:57
  感谢老师指点斧正,我会继续努力!
5 楼        文友:笨囡一蝶        2018-03-09 14:39:55
  真情实感,把当时年代描写的淋漓尽致~欣赏拜读学习!
回复5 楼        文友:公效梅        2018-03-09 15:05:14
  谢一蝶老师留墨点评,请多指教斧正!春安笔丰!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