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村庄记事
2015年端午节那趟会老家。汽车开进江苏宜兴,就有说不出的亲切感,有钱人喜欢出国,喜欢去外国定居,我才不会稀罕呢,那不是自己的家、异国他乡,再好、再美,感觉也没有自己家乡美好。
回到老家是上午9点多钟,我赶忙去看望我的好姐妹。她叫张全娣,比我大8岁,听说她的名字是她母亲盼望早点有个弟弟,才起了这个名字。据说她在少年时,不慎摔坏了大胯骨,当时由于太穷没钱看病、就落下了残疾。走路总是一高一低的,一摇一晃的,不过,农活还都不耽误干。
我嫁过来的时候她已经是两个儿子的妈妈了。我们是几十年的好姊妹,所以我每次回老家都会记着去看她。
那天也像往常一样,心想和老嫂子亲热的聊会儿家常,说说话。哪成想,我刚进她家门的一幕,让非常我惊讶。儿子扶着她慢慢从房间走到客厅,因为天气热,在通风的地方放着一张躺床,她口眼歪斜,手臂伸不直,说话含糊不清,一看就是知道是中风病人。见此情形心里好一阵酸楚、伤感。而后,儿子扶她慢慢躺下,原来我快乐的心情,此时一扫而光。
他儿子说:“在医院住了十天院了,医生说要慢慢静养,万不能忘记吃药,这病需要按摩多活动。”常言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嫂子见到我说不了话,心里都明白,那泪水不停地流。
我帮她擦去泪水劝说:“嫂子别难过,一定会好的。”农村一般都是排辈份叫人。所以我称呼她嫂子。这时她竟然像孩子一样,就这么躺着小便,裤子内裤都是湿透了,小便随之从躺床上,再流在地板上。儿子像哄孩子似得说:“刚才问你,说不要小便,你看刚躺下就尿了?”说话时我注意着他的表情,脸上带着微笑。儿子由于母亲发病,已经多日没有去上班。
儿子是74年的,孙女儿已经读高中了。儿子见此情景、很熟练的帮母亲换下里外的裤子,然后用温水帮母亲擦洗屁股和下身,做得是那么的自然熟练。一边做边和我说:“婶子,我妈没有女儿,儿子就是女儿。晚上为了照顾方便,我陪妈睡,我爸在的话,就不用我操心了。相信我妈一定会好起来的。”
做完这一切,然后又去帮母亲洗衣服。我看着他熟练毫无怨言地做着一切,令我对如此孝顺的中年男子暗暗敬佩。如今的时代像这样男人确实不多了。
由于父母都是老中医,我对号脉略知一二。把脉后,感觉嫂子的身体还不错,有很大可能恢复,于是我和她儿子说:“你妈没事的,多搀扶她起来活动活动,别忘记吃药,虽然这么说,但心里也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
几天后我忍不住打电话问情况怎样,回答说:“我妈已经不用喂饭可以自己吃东西了,不再尿炕,可以拄着拐杖走路了,还说过几天也许就可以上班了。我高兴地都快掉下了眼泪,于是回话说:“这都是你耐心伺候周到的结果啊!”他儿子说:“她是我妈呀,理所当然哒。”一句很平常的话让我深思,如今这年代,就别说是儿子,就是女儿是娘的小棉袄,也不一定有他那么孝顺。
老嫂子现在已经能干很多家务活了,假如不是如今的医术发达和儿子耐心伺候,也许她早就命归黄泉了。儿报之父母恩天经地义。但愿这样的孝子多一些,愿中华美德发扬光大,让世间老人们都能得到子女的温暖和孝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