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塘“PK”大奖赛】读书至老(外一篇)
《读书至老》
儿子去上学的那天,兴趣高涨,跑到书架前抽出两本书说:“我带到学校去读,今年一定要多多读书!”我很诧异,“太阳从西边出来了,不是玩游戏成疯吗?咋想起读书了?再说,想读书的话,学校图书馆是多好的地方啊!”
儿子笑着说:“老妈给推荐一下,啥书好?”
我欣慰一笑,说:“中外名著尽管读,那些经典的永远是不朽的!”
待儿子离开后,我随意翻起一本书,忽然就多了感慨,自媒体时代我好像读书少了,更多的时间则是抱着手机看网络小说至深夜。
回想年少时,我却是嗜书如命,那时刚刚接触到课外书,同学传阅的连环画,一经入手,便不能自拔了,深深地爱了那种图文故事。后来,又接触到了长篇,似乎为我打开了另外一扇门,我沉迷其中,不能自拔。
家里有个箱子,里边装满了哥哥们收藏的课外书。有一天父亲忽然大发雷霆,像狼一样咆哮,他气哼哼地搬起那箱子,用锤子砸开锁,划一根火柴,烧了一箱子书,我眼馋地看着,心疼得要命。
三哥疯了般地去护那些书,被父亲揍了一顿。父亲出了气摔袖而去,三哥蹲在那堆呼呼燃烧的纸堆旁抽抽噎噎的。后来才知道,一向成绩极好的三哥考试成绩下降得厉害,老师说他上课不认真听课,一直在看课外书。三哥性子倔,父亲屡说不听,便一狠心烧了那一箱子“罪魁祸首”。
父亲的决绝烧书,并没有阻挡我爱书的心,后来发现一个大爷爷的书极多,而且全是我爱看的武侠小说。我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爷爷成了心里的另类人物。脸皱巴巴的爷爷,老爱噘着胡子,每次拿他几本书,他都要反复叮咛,不要弄皱了,不要弄烂了,不要弄丢了……由于那些书,我改变了对爷爷的看法,慢慢地喜欢上这个倔强抠门的老头了。
爷爷老去的时候,书也少了很多,最后只剩下了一蛇皮袋。父亲说:“烧了吧,让你爷爷在下边看吧。”我抱着爷爷的书哭哭啼啼的,最后父亲松开了手,说:“爷爷最喜欢你,这书留给你也好,也算留个念想。”
我如获至宝,如饥似渴地一本本读着品着,是这些书伴我度过了少女的美好时光。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成家后,为了柴米油盐酱醋茶奔波着,偶尔有空闲还会捧一本书,靠在床头舔舐墨香。
入住小城后,不经意结识了一位老友,真的大开了眼界,第一次知道了啥叫“藏书”。一室的书,排列整齐,从古到今,从中到外,从战争到和平,无所不包。
他满脸幸福地说:“这一辈子我干得最多的事,便是读书了。年轻时随便什么书,只要是字,就爱不释手。随着年龄的增长,读书也有了选择,这么一读,便读了几十年,积攒下来,就这么一屋子。”
听罢,我惊诧到咋舌。摸着一本一本泛黄的书,心生一股股暖流。一个人把读书作为人生一件事来做,那该是一种怎样的爱书情怀?那种至深的读书境界该怎样来阐述?
他如今八十高龄了,还会捧起一卷书,或拿起别人送来的拓片,用放大镜研究那些湮没在岁月中的碑文。他说碑文是大文化,简简单单几个字,汇集了古人的智慧。
从此以后,我就经常去他的书房坐一坐,体会那种静坐书海、弥闻书香的温馨感觉。
“书是万花筒,书是大观园,书里的生活五彩缤纷,书里的世界色彩斑澜。”读书,多读书,读好书,趁年月正好,多读好书,养心益智,燃亮生命!
《春天正是读书时》
忽一日,友打来电话,说三月了,出去转转吧,去去身上的霉味,沐浴点春天的气息,心也就亮堂起来了。“亮堂”二字,使我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于是,信步而去。
春,就这么叽叽喳喳地出现在了眼前。一夜的风,把一片片庄园喂养得生机盎然、满树芬芳,桃花红粉相间,梨花洁白如雪,几片花瓣围抱一团,熙熙攘攘的,麦苗在一树树艳丽的衬托下绿得耀眼夺目。
游游走走,于田野间,于城市的巷子间,看一树树绯红,听一阵阵鸟鸣,闻一股股清香……
一瓣花弯弯转转的,从枝头慌乱地零落而下,堵截了视线。
不难想象,一场霪雨之后,这满眼的佳丽,一群红粉便会谢去了。摇曳的花瓣纷纷而下,落于尘埃之上,最终零落为泥土,化一缕香魂随风而去。
花儿亦如春闺的梦,整理了季节中所有的故事,是青春奔放的日记,是年少火辣的记忆,那是一种羞涩的、甜蜜的、伤感的、无奈的,亦如桃花、梨花的起起落落、开开谢谢……
一段旅程,一段人生。我一遍一遍地思考着,但求懵懂的心有所皈依。在我还没有想好的时候,春天已经姗姗走来了。
许久之后,我才渐渐地弄懂了。三月花开,只是春天的开始,唯有丰腴了自己,才能填充内心的空白。
花开的地方,一定会升腾出美丽的烟,那背后会蕴藏着一首诗,而诗是表达心境的最好方式。
生命的含义,一定会在写诗的格式中拉高,比如那些藏在心中的身影,以及无限盛开的花事,都值得纪念,值得期许,值得写意。
灵光乍现,我像是弄懂了什么,于这满目的花丛中图腾出了诗意的格局。
现代女作家丁立梅,是我喜欢和崇拜的女子。她的每一篇文章都有花儿和草的出现,甚至是一株不起眼的狗尾草,在她的字里行间都能闻到芳香。在她的眼里,每一种草都会开花,每一种花都有语言。
我认为,这些美,需要一双热爱生命的眼睛去发现的,只有热爱生命,所有的生命都是美好的。
忽然想起曾经看到过的一句话:“读书不一定能改变命运,但是可以改变自己”我认为这话是有道理的。于是,在春天的早上,我怀揣着圣贤的典籍,静坐于在窗棂的线条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