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富源墨红镇木香故里(散文)

编辑推荐 【流年】富源墨红镇木香故里(散文)


作者:杨平原 布衣,340.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020发表时间:2018-03-10 11:46:39

【流年】富源墨红镇木香故里(散文) 阳春三月,春光明媚,木香故里风景区是个好去处。从曲靖南出发,经过茨营,车行30多公里就到富源墨红镇法土林场的风景区“木香故里”。见到木香故里这几个字,我就想:这是什么意思?木香是一种中药,难道这里产木香?亦或木香是个人名?
   进入林场,立即被各种松树包围,富源县最高的山就在法土林区,它叫营盘山,海拔2774米。营盘山各种各样的杜鹃花开满了山坡,红的粉的白的杜鹃花构成了花的海洋。置身于花海,醉在花朵里,醉在春光里,我仿佛看见花仙子曳红衣、披白纱翩翩在飞,水袖拂过一个又一个山头,白纱巾飘在山腰。小密蜂展开歌喉,布谷鸟声声啼叫,群羊高声咩咩,白胸黑袿的飞燕,一趟又一趟不停歇,大地披红杜鹃献锦,飞虫奏乐花仙起舞,她回眸电笑一切悄然。
   我还在纠结木香这个地名,远远看见一个牧羊老人,就迎上前去问,才知道木香故里是彝语,意思是来这里玩。墨红镇地处富源县西南,全镇国土面积495.5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025米。境内的风景区法土林场始建于1971年,林场位于墨红镇西部,处于富源县最高海拔区。
   林区的这一切都得感谢植树的前辈,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在法土林区赏花观景的同时,我们不得不说到二十年前的天保工程。1998年国家启动了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简称天保工程,以遏制中国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的森林资源急速消耗,使退化的生态环境得到休复。而墨红的天保工程比国家启动的还要早。墨红镇是汉彝回等族杂居地,彝族居多,以狩猎和旱作为生,森林是人的命根。1971年,主管富源县农业和林业的副县长李绍芳动员号召24个村寨,贡献出种植荞麦的坡耕地,以及分散在荞麦地之间长期砍柴的陡坡地段,组建法土林场。李绍芳副县长带头与群众一起种植华山松,当年与他一起劳动的老人称赞他说:“李绍芳副县长能吃苦得很!是他带领我们开辟了林场。”如今法土林场的松树挺拔,松籽饱满清香。后人在前人的基础上沿法土林场周边继续植树,扩大了林场,林场从最初6万亩发展到40多万亩。
   林区有一个小型水库叫社安水库,是富源县海拔最高的水库。它是青翠树林间的一块蓝宝石,四面青山、碧绿晶莹,微风徐来、泛起层层涟漪,在早晨新鲜的空气中漫步,看清澈的水中游鱼欢快地徜徉,水鸟叫一声掠过水面,一切是那么宁静。风轻轻地吹拂,在尖世中浑浊的心灵经过这水涤荡,变得清扬。那晶莹剔透的水呀,浸润了周边的景色,也浸润了我的心灵。一个牧羊人赶着一群羊从杜鹃花丛中走来,一对绵羊母子刚从杜鹃花下钻出来,也许瞥见了生人,就惊疑地站在了兰天白云下,周围的小树小草也停止了切切私语,只有风拉着云在跑,这一番情景叫人的心向那小花小草倾斜。
   牧羊老人是彝族,汉话说得很好,老人用汉话为我们唱了一首彝家山歌:
   地里锄禾喜融融,
   有心念郎不怕穷。
   只要两个情意深,
   冷水冲茶慢慢浓。
   他给我解释说现在日子越来越好过了,只要肯劳动,日子也是冷水冲茶一样慢慢越来越好的。
   我想:茶通常是用开水冲泡,这里用冷水冲茶比喻日子越来越好,并且这好日子的味道能慢慢地品出,我不禁为墨红这片土地上劳动的人们叫好。

共 127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非常富有正能量的散文,从侧面讴歌了今天的优美环境得益于几十年前的前辈的劳动,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就是这个道理。当年的李副县长,一门心思就是想着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亲自部署,与当地老百姓一道,上山栽树。身教胜于言传,该县法土林区就这么形成了,才有了今天的美,才有了今天的好去处。作者游玩一遍,颇有感慨,不禁为墨红这片土地上劳动的人们叫好,为他们书写。质朴的文字透出的是金子般道理,好文,倾情推荐阅读。【编辑:山地73182882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山地731828829        2018-03-10 11:47:46
  平原,写得很好的,真的。
   就是这样写,释放正能量,写暖暖的文字。
2 楼        文友:山地731828829        2018-03-10 11:48:41
  我还未去过,听你这么一说,我一定会去一趟的。
3 楼        文友:杨平原        2018-03-11 10:54:45
  谢谢朱副!
4 楼        文友:杨平原        2018-03-11 11:28:38
  。林场如今绿树成荫还得感谢守山的人,在来法土林场时在山顶我们看见一座坟墓,埋的是一个为守山而牺牲的人,从墓碑上隐约可辨的字迹中知他姓陈,一九九五年为守护山林而献出生命,村民们为他立碑给予他人民英雄的称号。虽然没有更多的信息说明他的身份,我读着为数不多的墓碑文,对他肃然起敬!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