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蜕变
一
太阳从乌云后露出少半边脸,微风轻拂,阵阵寒意袭来。突然间狂风大作,无情地吹起地上的黄土,飞沙走石。空中“呜——呜——”作响,树枝无奈地摇摆,行人睁不开双眼。一位头戴钢盔,眼戴墨镜,身穿貂皮大衣,脚蹬皮靴的年轻小伙子,手持一把雪亮的尖刀,踹开一所小院破旧的门,气冲冲地飞奔进去。
“出来!不知好歹的东西!”一声大喊。屋内老妇人闻声出来。小伙子摘下头盔,怒视着老妇人,紧走几步奋力向前刺去。“兔崽子!”老妇人见状躲闪大叫。小伙子由于用力过猛,扑了个空,一头跌倒在地,满身满脸灰尘,尖刀也因此飞出好远。老妇人的叫声惊动了四邻。
“一年不见,这小子长能耐了!”“这什么孩子!”“吃豹子胆了!”邻居们议论纷纷。
小伙子在邻居们的呵斥声中,被带到村委会。村支书、村长不仅没收了他的尖刀,还教训了他一顿。面对众人的指责,他耷拉着脑袋,愤然离去。
二
原来,老妇人年轻时丧夫,孤寡一人带着四个孩子。仅凭她一个劳力,靠挣生产队的工分,养活孩子们,即使清汤寡水,也难以维持生计。看着可爱的孩子们一天天消瘦,她心如刀割。但是生活的重担没能压垮她。她勤劳善良,白天趁生产队工作的间隙,挖野菜,以填饱肚子;晚上织布缝衣,穿针引线,再把剩余的粗布卖出去以贴补家用。生活虽然艰辛,但她却感到快乐。日子就这样一天天的继续着。
可是,孩子们到了上学年龄,学费问题又是一大难题。在好心人的介绍下,她认识了河南一位男子老畅。老畅为人敦厚老实。他们俩情投意合,共同生活在了一起。孩子们也再次有了父亲,生活有了转机。一家人其乐融融,欢乐无比。孰知世事难料,天有不测风云。不到几年工夫,老畅病魔缠身,带着对夫人深深的依恋和对孩子们的难以割舍的爱撒手人寰。老妇人再次陷入丧夫的悲痛和生活的困境之中。
老妇人心碎了。人死不可复生,生活还得继续。孩子们渐渐长大,开销也随之加大。接着又该考虑孩子们的婚娶费用了。她该怎么办呢?为了生活,为了孩子们,她再次改嫁到河津,以求找到生活伴侣,共同改变困境。然而,天不遂人愿,丈夫老石比较自私,经常宠惯着他的孩子,而总是使唤老妇人的儿子大牛,让他干大人的活却不给好脸色看。老妇人想:“两个家庭,习惯不同,还是自己再努力努力。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她教育孩子们勤劳善良,时刻叮嘱自己恪守妇道,三年了,也未能触动那男子老石心底的善良。无奈之下,她离开了石家。
三
老妇人返回老家。儿子大牛已经十八岁了。她决定给他找份工作,赚点钱为娶亲做准备。
无巧不成书,无风不起浪。大牛听人说了自己的身世。他并非亲生,亲生父母家境富裕。他想:“跟着自己亲生父母,生活不就幸福了吗?为何要在这里一直受苦呢?”
在一个漆黑的夜晚,他来到一座新式住宅前。“妈——妈——”他一边拍着门环,一边大声呼喊。“谁家的孩子?你找谁呢?在这里大呼小叫的?”开门的是一位中年妇女,“去!去!去!别打扰了我休息!”说着,就伸出双手要把大牛推开。大牛赶紧抱住亲生母亲,声泪俱下:“我可是您的亲儿子呀!您怎么能忘了呢?”中年妇女似信非信,这才将他领进屋里,端详着面前这个消瘦而秀气的孩子,确实和她自己的两个儿子长得一模一样,问道:“多大了?哪年哪月那日生?”“18岁。1972年9月9日生。”“天哪,真是我的孩子!整整18年了,我怎么会忘记?”中年妇女喜极泪下。再看看孩子破旧的衣服,她心痛不已,情不自禁地说道:“好哇!来了好!别再回去了!这儿就是你的家!”大牛连连点头。顿时,他换上了时髦的衣服,住上了舒适的房子,摇身一变成了富家公子。大牛的亲生父母一拍即合,安排他留在自己家的钉子厂工作。
这里的幸福生活,让大牛彻底忘了根本。他想起以前的贫困生活,甚至痛恨起养母来。他觉得多年来,养母亏欠他的真是太多了。
四
两年的时间里,任凭养母怎么召唤,大牛一次也不肯回去。时间过得真快,男大当婚了。他想起来养母的女儿——红儿妹妹,聪明善良,能说会道,心里情不自禁生出爱慕之意。
一个早晨,天气寒冷,却风和日丽。大牛穿着笔挺的西装,扎着领带,外穿貂皮大衣,脚穿皮靴,骑着一辆崭新的摩托车来到养母家。“大牛,回来了!娘给你做好吃的!”养母急忙拿出小板凳让他坐下,看着两年不见的孩子,迫不及待地说道。“谁稀罕呢!”大牛冷冷地应声道。“你没有给我们兄弟姐妹带来好生活。看看我现在,吃穿不愁,又有新摩托车,请把红儿许配给我。我能给她幸福!”大牛一副耀武扬威,不可一世的模样,看也不看养母一眼。养母目瞪口呆,一时没反应过来。“你算什么东西,背叛娘亲,丧尽天良,禽兽不如!还想美梦成真,没门!”红儿妹妹愤怒至极,说着便连推带搡地把他推至门外。养母也没有阻拦,只是独自一人偷偷地流泪。她不怪孩子,只怪自己,让孩子们跟着受苦了。红儿妹妹不同意大牛的追求,养母也不动员。此时此刻,大牛恼羞成怒。他那扭曲的心灵使他返回去找了一把尖刀冲向养母的小院。
五
十年过去了,大牛的孩子也快十岁了。他由于家境优越,在亲生父母的扶持下,生意如日中天。已为人父的他渐懂了养母的艰辛与不易,懂得了人情世故,想着自己孩时在养母家,兄弟姐妹共度的虽清贫却也欢乐的时光,想着一家人难以割舍的亲情,惭愧不已。
在北京做生意的同时,他联系了当年的小弟,对弟弟倾心帮助、扶持,兄弟的感情得以恢复。他回到家乡,一进养母家门,看到年近七旬的老母亲,面容憔悴,万分羞愧,不禁潸然泪下,急忙磕头跪拜:“妈,恕孩儿不孝!我知错了!请责罚!”母亲满脸的皱纹舒展开了,急忙扶起了大牛。大牛紧紧地抱住母亲,好久好久……
在母亲为小弟筹备婚礼之际,大牛特意送去三千块钱,解了母亲的燃眉之急。婚礼上,弟弟敬上一杯美酒以表谢意。大牛也不客气,端起酒杯一饮而尽,看着母亲,看着弟弟,心中升腾起无限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