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丁香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江山多娇】我和芝麻糖的情缘(散文)

编辑推荐 【江山多娇】我和芝麻糖的情缘(散文)


作者:孙巨才 进士,6592.5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772发表时间:2018-03-15 08:06:30
摘要:啊,芝麻糖,芝麻糖!您就像我的知己密友,和我结下了深厚的情缘,永远地铭刻在了我的心坎上。

【江山多娇】我和芝麻糖的情缘(散文) 我和芝麻糖有着说不尽、扯不断的深情厚缘,写诗词歌颂它,做小说赞美它,白天经常吃着它,夜里说梦话时也会提到它。惹得老伴大发肝火对我河东狮吼:“把我休了,你和芝麻糖结婚算了!”
   我和芝麻糖的情缘是从幼年时就结下来的。我从小就对甜味特别感兴趣。父亲老年得子,把我顶在头上当神敬。在那个困难年代,我的家里极其贫穷,给我买不起糖,父亲就想法设法为我找来糖的替代品——清甜的蒲草根、醇甜的毛毛芽,香甜的高粱杆,脆甜的玉米秸……但是,我还是急切渴望能够吃到富裕人家小孩子手里常常拿着的花花绿绿包装的洋糖块。
   有一次,我的渴望只差一点点就快要得到实现。母亲从“鸡屁股银行”里取到了两毛五分钱,交给父亲去供销社购买食盐、酱油、陈醋和煤油。我闹着也要跟去,母亲坚决不让,生怕我从中截流抽水。我撒起泼来,躺在地上打滚痛哭。父亲眼含热泪,把我紧紧地抱在怀里,不顾母亲的再三拦阻,毅热决然地让我骑坐在他的肩膀上。我破涕为笑,嘴里不住地喊着“驾,驾,得儿喔,得儿喔”,我就像骑着高头大马,父子俩朝着供销社奔驰而去。
   父亲在供销社生活门市部的柜台上盘算了又盘算,合计了又合计,很想扣下一分钱来给我买两块“大洋糖”,但对于已经售出的商品,售货员不愿再减下一分钱的,父亲几经交涉,说尽好话,售货员就是不肯。最后售货员恼羞成怒,就扔给我两个“大洋塘”,扭脸就走。我看着地上的一个红皮、一个绿皮的大洋糖,伸手就要去抓。父亲把“大洋糖”一脚踢得远远的,拿起货物,抱起我就走。
   我的父亲是个有着极端“穷志气”的古怪人。村里搞土改时,因俺家赤贫,上无一缕青天,下无立锥之地,政府要把地主家的房屋和田地分给俺家。父亲对村里干部说:“不是我劳动得来的,不管是谁的东西我坚决不要。”母亲为此和父亲不断生气,直到农村合作化土地全部归公时,母亲才结束了对父亲的无休无止的埋怨。
   在父子俩回家的路上,父亲给我进行了“穷志气”的教育:“咱家人穷志不穷,祖祖辈辈传家风。任凭街前冻饿死,不贪别人一文铜。一身正气是美德,洁身自好记心中。只有先做正直人,长大才会有美名。”父亲的教育在我的幼小心灵里深深地扎下了根。打那之后,我失去了要吃“洋糖”的兴趣,莫名其妙地产生了对吃“洋糖”的深深厌恶。
   我的母亲过日子特别节省,但对每年腊月二十三祭灶时所必须用的祭灶糖却不敢不买。母亲对我言讲:“灶王爷是主掌厨房和饮食的神,专司监察民众善恶的职能,是玉皇大帝为咱家派驻的监督员,来监督咱家一年的所作所为。每逢过小年的时候,他都会去上天庭一趟,向玉帝告状。这个时候咱就给灶神吃祭灶糖,粘上灶神的嘴,不让他说坏话,以保证咱全家一年平安”。每年的祭灶糖说是给灶王爷吃,实际上都是叫我代替他吃了。在我的记忆中,祭灶糖就是产自离家三里地的贾村“芝麻糖”,它陪伴了我的整个童年,使我形成了条件反射,直到现在只要一看到贾村芝麻糖,我就会口水直流。我的舌蕾已经牢牢地记住了它那独特的自然香甜滋味。
   我吃芝麻糖上了瘾,很想经常都能吃上芝麻糖。有道是“吉人自然有天相,愿望必有贵人帮”。我后来能够经常吃上芝麻糖,全靠的是贵人谢吉祥。
   谢吉祥六十多岁,孤身一条,无儿无女,每到冬天,以走街串巷售卖芝麻糖为业。有一次风雪漫天,他挑着糖担,突发急病,栽倒在人迹罕至的柳林道旁,恰巧被我的父亲看到所救。后来他感恩报恩,经常把碎了不能买出的芝麻糖送到俺家来,二话不说,放下就走。这些碎芝麻糖与整根芝麻糖在外观上虽然不同,但吃起来却是一个样。父母舍不得吃,全部进入了我的幼年肚肠。
   有几次谢吉祥给我家来送碎芝麻糖,我的父母硬把他留下来吃饭。他在吃过饭之后,总会兴高采烈地给我讲起有关贾村芝麻糖的传说故事——
   话说刘秀到洛阳当了皇帝以后,国事繁忙,日理万机,积劳成疾,龙体不爽。皇后阴丽华和孩子们进住皇宫以后,就感觉成了笼中之鸟,整天前呼后拥,行动极不自由。阴丽华身体倦怠,精神萎靡,百病缠身。孩子们也不思饮食,不喜玩耍,饥黄面瘦。一家人经宫中御医精心诊治,常常是吃几付药就轻了,停几天不吃药就又重了,病症缠绵不去,弄得刘秀心中大为恼火,就急请小董村的董永和张七姐前来救难。
   张七姐在洛阳皇宫摆下良药甜口大糖会,以食代药,治好了刘秀、阴丽华和孩子们的病,受到了皇封。大糖会所有糖品的造型颜色取之天然可食植物,如菠菜之绿、桃花之红、菊花之黄、槐叶之青等,既食用无毒,又兼有药用之功。造型外皮由大麦芽和小米两种主料做成,做法是以成熟大麦水浸约一日,捞起篓装或布包,不断洒水至发黄棕色短芽,上端芽长约寸许,下端有须根,味甜,以色黄、粒大、饱满、芽完整者为佳。先将大麦芽在石碾上碾成碎末,再将小米做成能上箸的稀米饭,两者混合在一起,再用笼蒸八九成熟,装入缸里发酵,缸底有火,火不能大,也不能太小,叫做高温糖化。淋出浆水加火熬成糖浆,晶亮透明,颜色金黄,直熬到手能拿捏起来,才能拔成糖棍或拍成糖片,利用大锅上的高温水蒸汽进行铲糖,然后在高温中才可以裹馅制成各种造型,着上颜色,最后在常温中定型并滚沾上芝麻。外表香甜可口,健脾开胃,只是为了引逗病人能够高高兴兴吃下去,主要的药效还在于内馅。凡是验方,都可浓缩成膏,调正口感,搅匀辅料,固体成型,用之为馅,包以糖衣,制成药糖。除此之外,还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制成风味各异的休闲食品和美味小吃。芝麻糖的外形可以造成形象逼真、维妙维肖的十二生肖:机灵偷嘴的米中鼠,舔犊情深的老黄牛,张口长啸的山中虎,前掌擦脸的蒿中兔,腾云驾雾的云上龙,蜿蜒昂首的桃花蛇,四蹄奔腾的千里马,悠闲吃草的河滩羊,捧吃仙桃的调皮猴,引吭高歌的报晓鸡,摇头摆尾的乖乖狗,憨态可掬的笑脸猪。也可以塑成小动物造型:龙凤呈祥,二龙戏珠,喜鹊闹梅,鲤鱼戏莲,两鸡争虫,猫逮老鼠,蛇戏青蛙,鸳鸯戏水,紫燕双飞,蜜蜂采花,水牛顶架,五马奔腾。使人看了沉迷其中,如临其境。也可以塑成山水造型:泰山之雄,华山之险,黄山之奇,青城之幽,峨眉之秀,黄河之浩荡,沁水之清流,无不表现得如诗如画,美不胜收。也可以塑成人物造型:母子情深,兄妹拉手,小孩撵鸡,牧童骑牛,老妇簸米,老汉牵狗,少女戴花,青年习武,每个人物造型不仅形似,而且神似,呼之欲走,栩栩如生。
   后来小董村的张七姐把制糖技艺传给了三里外的贾村人,历代相传,现在贾村的糖房就有一百多个,制糖的、卖糖的,全村人大都干这个行业,成了远近闻名的专业村。
   用大麦芽和小米制成芝麻糖的祖师是董永的老婆张七姐,后来被老百姓神化为七仙女。每年正月二十四日,贾村人都要严遵祖训,模仿七仙女在洛阳皇宫举办大糖会,以纪念七仙女对芝麻糖的伟大发明。
   到了正月二十四日这一天,贾村的大糖会人山人海,无限风光。有一首民歌就是唱的这个景象——
   河南武陟小董乡,贾村盛产芝麻糖。每年正月二十四,大糖会上好风光。 
   几条大街摆摊位,摊摊都卖芝麻糖。无论糖品摆再多,抢购一空喜洋洋。
   人山人海不寻常,会场喜庆彩旗扬。四台大戏同开锣,争奇斗艳夺擂王。
   秧歌舞蹈来助兴,社火故事齐登场。唢呐吹得人心醉,盘鼓擂得震天响。
   狮子老虎舞蹁跹,高跷背僮高声唱。旱船演得很出色,真像飘在水面上。
   碧波荡漾船微摇,顺风扬帆船起航。风起浪涌船摇摆,心惊胆战出险象。
   猛听一声铜锣响,风平浪静船无恙。划桨姑娘翩翩舞,旱船小调悠然唱。
   会上风光说不尽,谁要不来真冤枉。牢记正月二十四,贾村请你来吃糖。
   想吃正宗芝麻糖,必来贾村逛一逛。你若来赶大糖会,一年更比一年强。
   谢吉祥老人给我讲过的有关贾村芝麻糖的传说故事和民歌使我很感兴趣,我听过不忘,在我的脑海里打下了极其深刻的烙印。我上了初中之后,家里经济条件有所好转,我过年时也吃得起了整根的芝麻糖。每当我吃着芝麻糖时,心里就感到格外地舒畅。
   我当兵退伍之后,拿着俺二叔的红军证明去河南省新乡专区退伍办公室办理安排工作。主事人对我说:“恁二叔的红军证不假,但政策是安置红军子弟,就是安置红军的子女;而你是红军的侄儿,虽说我们已经调查落实,你父亲兄弟三个,恁二叔无子女,你过继跟了他,但对这种可办可不办的事情我们还需要认真研究。你回家等着吧!”我后来跑了几次新乡,仍无结果。最后一次我跑烦了,下定决心不再跑了。时值傍晚,我的心情很沮丧,正想到火车站候车室去对付一夜,明天一早就返回武陟。真个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看大门的门岗听我说话口音是小董一带,就硬拉着我去到他家住宿一夜。门岗是武陟县西人,退伍后被安置到地区退伍办工作,深深体会过跑安置的难处,对我的处境特别同情。他的父亲已经七十多岁了,一见到家乡来人,非常兴奋,抢着和我拉起了家常。神使鬼差,不知为什么竟然谈起了贾村的芝麻糖,老人家对此格外向往。我拍着胸脯说:“老伯(本地音bai),俺家离贾村塘坊只有三里远,我在贾村有亲戚,这事好办,我明天就能给你送来一箱芝麻糖。”
   第二天我说到做到,像旋风一样坐汽车紧跑了十二个小时,于傍晚时分将一箱贾村芝麻糖送到了门岗父亲的手中。老伯高兴地蹦了起来,把钱硬塞到了我的口袋里,我坚决不要。门岗老乡笑呵呵地对我说:“我对领导说你是我的紧要亲戚,把你的安置手续替你拿回来了,你明天就赶回武陟县劳动局去安排上班吧。”
   我被安排到了武陟县粮食局秘书股上班,每当领到月工资33.50元时,我总会在心里暗暗感谢那一箱贾村芝麻糖。我的岳父是个面无表情、不拘言笑的古怪老头。我想尽办法讨好他,他对我仍是不理不睬,从来不舍得赏给我一个笑脸。当我从他最宠爱的五孙女那里打听到他最爱吃贾村芝麻糖之后,就开始经常给他去送贾村产的芝麻糖。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以后他老人家见了我,脸上也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我这一辈子,依靠芝麻糖办成了不少事情,芝麻糖为我立了大功。我现在年纪大了,更加爱吃贾村产的芝麻糖。我现在可不是幼年时手无分文,口袋里可有钱了,想吃就吃,想买就买,过透了吃芝麻糖的老瘾。
   每逢贾村正月二十四日大糖会,我必定前去赶会,慷慨解囊,买上几箱芝麻糖,分赠亲朋好友,祝福他们一年更比一年强。
   啊,芝麻糖,芝麻糖!您就像我的知己密友,和我结下了深厚的情缘,永远地铭刻在了我的心坎上。

共 415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芝麻糖,甜甜蜜蜜,吃一口,一下子甜到了心窝里,一辈子也忘不了。文章就“我”与芝麻糖的前世今生进行详细的论述,从童年时期对芝麻糖的渴望,到参军返乡后芝麻糖带来的一系列福音——间接解决了工作问题、博得老丈人一笑,通过这些故事,对于芝麻糖在“我”心目中的地位,读者都会有所了解的。另外,文章对芝麻糖的来由采用传说的型式展开,使得文章增添更多的神话色彩,读起来,有滋有味。芝麻糖对“我”来说,既承载着儿时的童年欢乐,又见证了自己的一路走来,可以这么说:芝麻糖与“我”已完全融合在一起。文章以情动人,与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欣赏学习,推荐阅读。【丁香编辑:樱雪】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樱雪        2018-03-15 08:11:27
  文章架构很妙,开篇以老伴的一句抱怨话,道出了芝麻糖在心目中的地位,同时又给读者带来一些疑惑,使得文章有了趣味和吸引力。这点非常好,向老师学习。接下来,详细描写了儿时的一段童年故事,家庭的贫困与心间的期盼,又是如何化解的呢?读来令人感动。
一个人的KTV,自己唱给自己听。
回复1 楼        文友:孙巨才        2018-03-15 09:58:46
  感谢樱雪老师的精彩编按与热情推荐。祝樱雪老师身体健康,心情愉快!
回复1 楼        文友:孙巨才        2018-03-15 10:04:57
  万事开头难,写好文章开头也很难。这篇文章我设计了五六个开头,都不太满意,最后勉勉强强采用了这样的开头。没想到还受到了樱雪总编的肯定。我非常高兴,感谢樱雪总编的热情鼓励。
2 楼        文友:樱雪        2018-03-15 08:11:32
  芝麻糖的妙处,以及当地人对芝麻糖的爱,在文中有两个典型的片段,虽然文墨不多,可对芝麻糖的魅力却起到了很强烈的衬托作用,此处描写很棒。
一个人的KTV,自己唱给自己听。
回复2 楼        文友:孙巨才        2018-03-15 10:18:42
  我对芝麻糖情缘深厚,曾写下不少诗词和小说来赞美它,之前曾在江山网发表过传奇小说《良药甜口大糖会》与现代诗歌《大糖会上好风光》,您若有兴趣,欢迎您审阅指导。
3 楼        文友:樱雪        2018-03-15 08:11:37
  最后再说传说的引用。这个是小说的一大亮点,一方面读来津津有味,另外也能更好地突出芝麻糖的特色。总之,这篇文章,首尾呼应,以情贯通全文,欣赏学习,问好。祝开心。
一个人的KTV,自己唱给自己听。
回复3 楼        文友:孙巨才        2018-03-15 10:21:01
  文章要写出情趣,才能吸引读者的阅读。
4 楼        文友:樱雪        2018-03-15 08:12:32
  漏了一点,补上。文章还有一个亮点——俗语的运用。这样处理,对文章来说,有很大的好处:贴近生活,与现实接轨。非常精彩。向老师学习。
一个人的KTV,自己唱给自己听。
回复4 楼        文友:孙巨才        2018-03-15 10:09:06
  群众语言的使用能够使文章乡土气息浓郁,会引起农村读者的普遍欢迎。
5 楼        文友:樱雪        2018-03-15 08:14:11
  那段民歌也不赖,这篇文章,细细品味,值得研读的地方很多很多。在这里,就不一一解析了。老师功力非常深厚。尤其是董永文化的研究。佩服佩服。
一个人的KTV,自己唱给自己听。
回复5 楼        文友:孙巨才        2018-03-15 10:11:34
  我运用民歌是为了增加文章的热烈气氛。
6 楼        文友:乐歌        2018-03-15 08:31:55
  小小芝麻糖,包含的能量却不少,童年亲情故事、民间传说、地方风土人情,社会人际关系,方方面面都说到,而且都紧扣主题,用语朴实,笔法老到,引用的传说非常生动、叙说的童年故事非常感人,截取的一段民歌恰到好处,一篇美文,反复赏玩,妙趣横生!
人生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回复6 楼        文友:孙巨才        2018-03-15 10:25:27
  感谢乐歌战友的支持和鼓励。祝乐歌战友身体健康,心情愉快!
7 楼        文友:木斯塘        2018-03-15 08:42:41
  童年的记忆,如今的回忆,芝麻糖情结永远相伴相随。
木斯塘
回复7 楼        文友:孙巨才        2018-03-15 11:32:11
  非常感谢木斯塘老师的倾力支持与热情鼓励。祝木斯塘老师生活甜蜜,身体健康!
8 楼        文友:木斯塘        2018-03-15 08:44:43
  芝麻糖的故事,童年的味道,一生回味穷。
木斯塘
回复8 楼        文友:孙巨才        2018-03-15 11:42:37
  我在此文中借鉴了木斯塘老师在精品散文《水墨时光》、《相约凤凰赏桃花》中的写作技巧,果然有所进步。
   我为了不断进步,以后还要向木斯塘老师认真学习。
9 楼        文友:巍巍昆仑        2018-03-15 08:56:29
  芝麻糖这种小吃在全国各地都能买到,形状各异,风味相同,老师文章对芝麻糖的故事有为眷恋,以至于一生牵念。
回复9 楼        文友:孙巨才        2018-03-15 12:26:42
  正如老师所说,芝麻糖各地都有,但各地的做法、形状、风味都不相同。您在电脑上一搜索,就可全部看到。
10 楼        文友:巍巍昆仑        2018-03-15 08:57:18
  一般黑芝麻最为普遍,吃起来香酥可口,童年的美食。
回复10 楼        文友:孙巨才        2018-03-15 11:54:14
  各地各有不同。我们河南省黄河以北地区最流行纯白色的、上沾白芝麻的、空心的、拧成麻花状的芝麻糖,小的直径食指粗、八寸长,大的直径十厘米粗、六米长。
共 23 条 3 页 首页123
转到
分享按钮